聽到魏國要攻打劉備的消息,程凱雖然有些驚訝,但是平靜下來之後還是理解了曹操的想法。


    劉備與孫權剛剛經曆了荊州歸屬之戰。劉備大敗,本來蒸蒸日上的崛起之勢瞬間跌落,一下子成為了曹劉孫三家之中最為孱弱的勢力。


    除了那辛苦積攢下來的強軍還能為劉備支撐片刻之外,隻有區區益州之地作為自己的大本營。固然富饒,但是怎麽比得上孫權的荊揚兩州?更遑論是曹操的廣袤北方了。


    但是,劉備畢竟是一路從卑微走來的人傑,即便此刻已經是頗為困頓,曹操也不敢小覷,仍然將其視之為心頭大患。畢竟,劉備的一步一步,可都是踩著曹操的脊梁成長起來的啊。


    攜民渡江,劉備僅僅隻有江夏一處落腳點。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劉備乘勢而起,拿下南郡,又征討下荊南四郡,可以說是攫取曹操敗果的最大受益者。


    之後,劉備又順利得到了被曹操慢待的張鬆,不僅得到了崎嶇蜀地的地圖,更為自己進軍益州埋下了暗子。盡管張鬆被自己忠心的哥哥告密身亡,但是劉備終究還是取得了益州。


    再然後,劉備與曹操決戰漢中,更是大獲全勝,陣斬夏侯淵,全據兩川之地,勢力越發膨脹。


    最後,關羽更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險些遷都。


    一樁樁一件件,曹操本就不是大度的人,怎麽可能會忘掉?


    眼下劉備終於遭遇了滑鐵盧,好吧,雖然可能曹操也不知道滑鐵盧是什麽意思,但是曹操怎麽可能會放過這樣一個壓製甚至鎮殺劉備的機會?


    難道還要像之前一樣放虎歸山,任由劉備喘過氣來,再撓自己一臉花?


    而且,從地理上來講,劉備的威脅比起孫權,更是大了太多。


    荊州已失,劉備隻能從漢中北上。雖然說比起原定的兩路大軍來講的確弱了許多,但那也隻是相對而言。


    祁山與長安的距離太近,一旦劉備能夠突破漢中之外的地勢,便能夠長驅直入,直抵長安。而關外正是曹操掌控力最低的地方,失去之後,再難拿迴。


    可孫權呢?荊揚二州雖然富庶,雖然廣袤。但是這兩個地方那是出了名的不出強兵,有張遼和曹仁坐鎮合肥與荊北,曹操隻需要留下一支機動支援部隊,就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了。


    相比起攻打的難度,劉備固然有山川之險,但孫權又何嚐不是有著長江之利?


    所以,曹操肯定是想要先滅掉劉備的。


    而且,這也說不上什麽大智慧。隻要有點遠見的人,花上一點時間,都能看透這一點。


    就像後來曹操死後,曹丕伐吳無功而返之後,魏國的大部分兵力不都是部署在蜀國這邊?


    有人說諸葛亮窮兵黷武,隻知道戰爭而不知道發展內政,但是卻沒有注意到諸葛亮為什麽數次北伐,為什麽無論如何也要把戰場拉到外麵,而不去利用自己的地利。


    諸葛亮傻嗎?即便是在羅貫中將其神化之前,在華夏大地上仍然是智慧化身一樣的存在好吧?怎麽可能迴去做那種一看就覺得傻傻的事情?


    主動出兵,固然對於內政有所影響,固然會使得戰鬥不會那麽有利。但是,無論是戰爭開始還是結束的時間,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內,春播秋收,影響已經降到了最低。


    如果戰爭放在自己勢力之內,那會發生什麽?即便魏國軍隊就在陽平關外寸步難行,但是憑借著強大的後勤底蘊,拖也能把蜀國給拖死。


    固然魏國出兵,後勤上的壓力極大。但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從富庶的成都將糧食運到陽平關之前,花費就真的會比魏國低?


    即便是低,又能低上幾分?可能比得上魏蜀之間國力的差距?


    所以說,不管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還是薑維的九伐中原,都是不得已而為之,都是被魏國的強大所逼迫的。


    所以說,魏國伐蜀,乃是大勢所趨。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狀況的發生,東吳便是看戲的命。


    打,打不出去。


    守,人家不用力來攻。


    派兵直接幫助蜀國?抱歉,捅過刀子的人,怎麽可能還會被信任?更何況,若是大軍駐紮在蜀國,孫權能夠信任蜀國?能夠按捺住內心的欲望?


    念及此,程凱又想起剛剛雖然有些驚訝,但是卻仍然沒有半點焦慮之色,還慢條斯理請自己喝酒的朱然。


    想來,朱然即使沒有得到這個消息,也是有著這樣的分析吧?


    江東孫氏立足江東日久,更有大江之利,怎麽可能會是一時之間便能攻取的?若是對峙久了,曹操就不怕後方生變?


    所以,朱然不著急,反正戰火不會燒到自己這裏來,倒黴的還很有可能會是那剛剛結了仇怨的劉備,看戲就好了啊,說不定到時候還能撿些便宜,為什麽要著急?


    可是,朱然終究隻是一個武將。既便與孫權相交甚篤,也有些小聰明,但是限於視界的寬窄,目光還是有些淺顯了。


    劉備滅亡,東吳豈能獨存?


    曆史上蜀漢一滅亡,北方司馬氏的重心就直接放在了政治鬥爭上,根本不把東吳放在眼中。因為單純憑借區區東吳之地,或許能夠短暫地抗衡北方,但是絕對沒有反打的能力。


    唇亡齒寒的意思,很多人都懂。但是每當身在棋盤之中,卻少有人能夠真正看穿這一點。朱然等人,絕對不在少數。


    自以為魏國會攻打蜀國,隻需作壁上觀,做那得利的漁翁,豈不美哉?


    可是,正如後世那款風靡華夏的桌遊中魯大師的一句經典台詞,“此聯盟已破,吳蜀休矣”。


    沒了聯盟關係的東吳和西蜀,真的可以抗衡強大的北方?


    江東的那些智者、謀臣,難道真的就是如此短視?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


    程凱自嘲笑著緩緩搖頭,恐怕,不是不明白,而是不願去做吧?


    聯盟,抗衡曹操,然後呢?他們能夠得到什麽?是錢財?還是權力?


    但是,破壞聯盟,世家的利益卻是肉眼可見的。


    戰爭,從來都是平民受苦,而豪強奪利的運動。拿下荊州,江東世家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和錢財。難道,還有比這更加實在的?


    世家啊世家,真是國之大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靈氣複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天兩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天兩歲並收藏三國之靈氣複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