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
那個白衣渡江,一手策劃導致關羽丟失荊州、最終命隕的“罪魁禍首”。
不過,即便如此,程凱對於呂蒙也沒有如何深的惡感。
戰場廝殺嘛,技不如人,落得個兵敗身死的結局,沒什麽好怨天尤人的。所有的一切,都隻能歸結到自己身上。
如果自己足夠強,有足夠的機謀,又怎麽可能會死亡?
如果非要怨恨,也隻需要恨那些背叛者;真正的敵人,不需痛恨。
那麽,孫權和呂蒙是背叛者嗎?從一方麵來講,的確是的。江東文武背叛了與劉備的盟約,趁機襲擊了關羽的後方,並最終斬殺關羽父子。
但是,從另一方麵來看,江東和劉備的盟約,真的還存在嗎?
劉備在占領成都之後,江東索要荊州,劉備自然不還。那麽結果如何呢?演義記載的是劉備勢力為了應對曹操在漢中的威脅主動割讓江夏、長沙、桂陽。
當然,正史上的確有這件事情,但是羅大大秒殺時代的春秋筆法不可不稱強大,省掉了在此之前的事情。
當時劉備與孫權已經兵戎相見,被拒絕的孫權盛怒之下以呂蒙為主帥,直接出兵占領了除武陵之外的荊南四郡。
之後,劉備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駐紮公安,關羽帶領三萬人馬屯聚益陽,大戰一觸即發。然後,由於曹操給劉備帶來的巨大壓力,劉備這才主動議和,以荊北的江夏換取西部的零陵郡。
這之後,便是孫權征戰合肥,“張遼威震逍遙津”;而劉備則襲取了東川漢中。
那麽,這時孫權與劉備之間的關係,還能稱之為“盟友”嗎?“議和”與“誓盟”之間,可是有著太大的差距。
更何況,關羽也是一直有提防孫權軍,隻是被假消息迷惑罷了。若是將失敗的原因推到江東的“背盟”上,倒是顯得度量太小了。
當然,這隻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當你身處其中,從雲端跌落,又怎麽可能不恨那將你退下來的“惡人”?
事實上,這幾天來,根據程凱的觀察,關羽雖然言語之間有許多問候呂蒙的話,但是看上去更多的是對自己大意的痛惜。強要問候呂蒙,更多的是放不下臉麵罷了。
……
“見過大都督!”呂蒙在中軍將士簇擁下走來,潘璋、馬忠等人都是躬身拜道。
呂蒙也不多言,端正麵容,來到程凱麵前,深施一禮,“蒙,見過君侯!”
“呂將軍既已獲勝,又何須如此折辱關某?”深知關羽性格的程凱重重地冷哼一聲。
“蒙絕無此意!”呂蒙正色說道:“君侯乃是天下武者的偶像,蒙更是聽著君侯的傳說而成長,君侯夜讀春秋的故事鼓勵了蒙發奮讀書。如今終於能拋開征戰,與君侯平等相對,安敢折辱君侯?”
程凱聞言一怔,倒是沒想到呂蒙發憤圖強的原因除了孫權的指點之外,還有關羽間接的因素在內。
“呂將軍能夠達到今日的地步,靠的不是其他,正是將軍自己的發憤圖強,卻是不必將功勞推到某的身上來。”
“嗬嗬,既然如此,那蒙也不好說什麽。”呂蒙輕輕一笑,緊接著,話頭一轉,“怎麽,君侯可是願意束手就縛了?”
投降和“束手就縛”,還是存在差別的。而不管是呂蒙,還是程凱,都沒有在這時提投降的問題。
因為呂蒙和潘璋,還是有些不同的。潘璋雖然也是江表虎臣之一,但是也僅僅是一名大將罷了,僅僅隻有一定的直屬部隊。所以他可以勸降關羽,而不用擔心什麽。若是真的萬一成功了,還會得到孫權的嘉獎。
但是呂蒙不一樣。魯肅去世之後,呂蒙繼任江東的大都督,位高權重,本來就受到孫權一定的忌憚。在呂蒙的策劃之下,成功奪取荊州之後,呂蒙更是聲望大漲。
如果在這種時候,呂蒙勸降了關羽,那孫權可就是真的坐不住了。誰知道關羽在這種時刻是投靠的自己還是呂蒙?更不用說不久之前關羽還痛罵了一句“虎女安能嫁犬子”,更加會使得孫權懷疑。
呂蒙不是莽夫,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隻是詢問關羽是不是願意被擒拿,將是否投降的問題交給孫權處理。
程凱則是單純地不想這個時候就揭明罷了。投降吧,沒有道理讓自己的長子繼續去益州;不投降吧,那把你抓起來囚禁著?
當然,這很符合後世人的態度,用以做人質,要求贖金或者條件。但是,這並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觀念。
對於勝者,尤其是武者,不屑用這種方式。對於敗者,這更是莫大的羞辱,往往是寧死也不會願意作為籌碼的。
所以,兩人都沒有提及投降的問題,也給了程凱盤桓的空間。
“放了他們,某跟你走。”程凱目光灼灼地盯著呂蒙。
呂蒙一時沒有迴答,同樣冷靜地盯著程凱的眼眸,七八息的時間,嘴唇翕動,“理由?”
“沒有理由。”程凱當然不能正麵迴答,“放了他們,我跟你們走。”
聞言,呂蒙終於不再是端正著臉,一副麵談的樣子,眉頭微微蹙起。這個時候,呂蒙已經知道“關羽”的意思了,他不想投降!
但是,即便如此,呂蒙在沉思了片刻之後,還是緩緩地點了點頭,“君侯的為人,蒙一向是佩服的。這一次,看在君侯的麵子上,蒙答應了。”
程凱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關聖啊,咱們都活了一半了。接下來,就看您老能不能應對可能的些許“山賊”,就看小哥的應變能不能應付得了孫碧眼了。
“不過,”呂蒙突然出聲,險些嚇到剛有所放鬆的程凱,“希望君侯這幾日還是能好好考慮考慮,蒙真的不想下一次再見之時便是君侯殞命之日。”
程凱緊緊地盯著呂蒙,卻是感覺呂蒙的話中另有深意,但是一時之間卻沒有絲毫頭緒,完全摸不著頭腦。
呂蒙說完之後,也不管“關羽”的反應如何,轉過身去向著身邊一個親兵模樣的士兵低語了幾句。
然後,那個士兵跨上一匹馬,一路傳遞軍令。
不多時,吳軍便讓出了一條可供六七人並排而過的道路。
“君侯,某隻能保證,在場的軍事不會追擊,至於其他部屬,蒙無能為力了。若是有所差池……”
“某就在這裏站著,若是都督出爾反爾,那關某便是橫死當場,也絕不會苟且就縛。”
“蒙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但是此去益州,還有頗遠距離,江東某些人若是有些想法,某也鞭長莫及。”
“有都督這一句話就夠了。”程凱繼續要求道:“那些軍馬,讓他們一同帶走吧,一人三騎!”
“自無不可!”呂蒙想都沒想便答應了。人都放了,也不差那幾百馬匹了。
更何況,靈氣複蘇之後,戰馬的作用,更是大大削弱。
今後的武者,還需不需要戰馬,都是一個問題。呂蒙自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斤斤計較。而且,他也明白,“關羽”的目的不是馬匹,隻是為了給那些人更大活下去的希望罷了。
那個白衣渡江,一手策劃導致關羽丟失荊州、最終命隕的“罪魁禍首”。
不過,即便如此,程凱對於呂蒙也沒有如何深的惡感。
戰場廝殺嘛,技不如人,落得個兵敗身死的結局,沒什麽好怨天尤人的。所有的一切,都隻能歸結到自己身上。
如果自己足夠強,有足夠的機謀,又怎麽可能會死亡?
如果非要怨恨,也隻需要恨那些背叛者;真正的敵人,不需痛恨。
那麽,孫權和呂蒙是背叛者嗎?從一方麵來講,的確是的。江東文武背叛了與劉備的盟約,趁機襲擊了關羽的後方,並最終斬殺關羽父子。
但是,從另一方麵來看,江東和劉備的盟約,真的還存在嗎?
劉備在占領成都之後,江東索要荊州,劉備自然不還。那麽結果如何呢?演義記載的是劉備勢力為了應對曹操在漢中的威脅主動割讓江夏、長沙、桂陽。
當然,正史上的確有這件事情,但是羅大大秒殺時代的春秋筆法不可不稱強大,省掉了在此之前的事情。
當時劉備與孫權已經兵戎相見,被拒絕的孫權盛怒之下以呂蒙為主帥,直接出兵占領了除武陵之外的荊南四郡。
之後,劉備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駐紮公安,關羽帶領三萬人馬屯聚益陽,大戰一觸即發。然後,由於曹操給劉備帶來的巨大壓力,劉備這才主動議和,以荊北的江夏換取西部的零陵郡。
這之後,便是孫權征戰合肥,“張遼威震逍遙津”;而劉備則襲取了東川漢中。
那麽,這時孫權與劉備之間的關係,還能稱之為“盟友”嗎?“議和”與“誓盟”之間,可是有著太大的差距。
更何況,關羽也是一直有提防孫權軍,隻是被假消息迷惑罷了。若是將失敗的原因推到江東的“背盟”上,倒是顯得度量太小了。
當然,這隻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當你身處其中,從雲端跌落,又怎麽可能不恨那將你退下來的“惡人”?
事實上,這幾天來,根據程凱的觀察,關羽雖然言語之間有許多問候呂蒙的話,但是看上去更多的是對自己大意的痛惜。強要問候呂蒙,更多的是放不下臉麵罷了。
……
“見過大都督!”呂蒙在中軍將士簇擁下走來,潘璋、馬忠等人都是躬身拜道。
呂蒙也不多言,端正麵容,來到程凱麵前,深施一禮,“蒙,見過君侯!”
“呂將軍既已獲勝,又何須如此折辱關某?”深知關羽性格的程凱重重地冷哼一聲。
“蒙絕無此意!”呂蒙正色說道:“君侯乃是天下武者的偶像,蒙更是聽著君侯的傳說而成長,君侯夜讀春秋的故事鼓勵了蒙發奮讀書。如今終於能拋開征戰,與君侯平等相對,安敢折辱君侯?”
程凱聞言一怔,倒是沒想到呂蒙發憤圖強的原因除了孫權的指點之外,還有關羽間接的因素在內。
“呂將軍能夠達到今日的地步,靠的不是其他,正是將軍自己的發憤圖強,卻是不必將功勞推到某的身上來。”
“嗬嗬,既然如此,那蒙也不好說什麽。”呂蒙輕輕一笑,緊接著,話頭一轉,“怎麽,君侯可是願意束手就縛了?”
投降和“束手就縛”,還是存在差別的。而不管是呂蒙,還是程凱,都沒有在這時提投降的問題。
因為呂蒙和潘璋,還是有些不同的。潘璋雖然也是江表虎臣之一,但是也僅僅是一名大將罷了,僅僅隻有一定的直屬部隊。所以他可以勸降關羽,而不用擔心什麽。若是真的萬一成功了,還會得到孫權的嘉獎。
但是呂蒙不一樣。魯肅去世之後,呂蒙繼任江東的大都督,位高權重,本來就受到孫權一定的忌憚。在呂蒙的策劃之下,成功奪取荊州之後,呂蒙更是聲望大漲。
如果在這種時候,呂蒙勸降了關羽,那孫權可就是真的坐不住了。誰知道關羽在這種時刻是投靠的自己還是呂蒙?更不用說不久之前關羽還痛罵了一句“虎女安能嫁犬子”,更加會使得孫權懷疑。
呂蒙不是莽夫,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隻是詢問關羽是不是願意被擒拿,將是否投降的問題交給孫權處理。
程凱則是單純地不想這個時候就揭明罷了。投降吧,沒有道理讓自己的長子繼續去益州;不投降吧,那把你抓起來囚禁著?
當然,這很符合後世人的態度,用以做人質,要求贖金或者條件。但是,這並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觀念。
對於勝者,尤其是武者,不屑用這種方式。對於敗者,這更是莫大的羞辱,往往是寧死也不會願意作為籌碼的。
所以,兩人都沒有提及投降的問題,也給了程凱盤桓的空間。
“放了他們,某跟你走。”程凱目光灼灼地盯著呂蒙。
呂蒙一時沒有迴答,同樣冷靜地盯著程凱的眼眸,七八息的時間,嘴唇翕動,“理由?”
“沒有理由。”程凱當然不能正麵迴答,“放了他們,我跟你們走。”
聞言,呂蒙終於不再是端正著臉,一副麵談的樣子,眉頭微微蹙起。這個時候,呂蒙已經知道“關羽”的意思了,他不想投降!
但是,即便如此,呂蒙在沉思了片刻之後,還是緩緩地點了點頭,“君侯的為人,蒙一向是佩服的。這一次,看在君侯的麵子上,蒙答應了。”
程凱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關聖啊,咱們都活了一半了。接下來,就看您老能不能應對可能的些許“山賊”,就看小哥的應變能不能應付得了孫碧眼了。
“不過,”呂蒙突然出聲,險些嚇到剛有所放鬆的程凱,“希望君侯這幾日還是能好好考慮考慮,蒙真的不想下一次再見之時便是君侯殞命之日。”
程凱緊緊地盯著呂蒙,卻是感覺呂蒙的話中另有深意,但是一時之間卻沒有絲毫頭緒,完全摸不著頭腦。
呂蒙說完之後,也不管“關羽”的反應如何,轉過身去向著身邊一個親兵模樣的士兵低語了幾句。
然後,那個士兵跨上一匹馬,一路傳遞軍令。
不多時,吳軍便讓出了一條可供六七人並排而過的道路。
“君侯,某隻能保證,在場的軍事不會追擊,至於其他部屬,蒙無能為力了。若是有所差池……”
“某就在這裏站著,若是都督出爾反爾,那關某便是橫死當場,也絕不會苟且就縛。”
“蒙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但是此去益州,還有頗遠距離,江東某些人若是有些想法,某也鞭長莫及。”
“有都督這一句話就夠了。”程凱繼續要求道:“那些軍馬,讓他們一同帶走吧,一人三騎!”
“自無不可!”呂蒙想都沒想便答應了。人都放了,也不差那幾百馬匹了。
更何況,靈氣複蘇之後,戰馬的作用,更是大大削弱。
今後的武者,還需不需要戰馬,都是一個問題。呂蒙自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斤斤計較。而且,他也明白,“關羽”的目的不是馬匹,隻是為了給那些人更大活下去的希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