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多少時間,安尾生就看到了他想要的結果。而且得到的數據還挺多。


    幾乎是每一個躺在培養槽裏的生化人都出現了變化。


    首先是腦電波出現混亂的波動,技能控製係統記錄下了波動的信息。經過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生化人的大腦正在發生某種變化,一些技能正在消失,然後卻有新的未知的信息被寫入,覆蓋在本來就破損的大腦皮層上。


    這些新的信息控製著身體的組織,分泌出各種激素造成身體機能混亂,控製心跳直接停止跳動。


    或者使身體進入亢奮狀態,富有攻擊性,但最後都會因為體內的各種機能沒能夠達到平衡狀態而使整個身體崩潰。


    這就是生化人大量暴斃的原因。


    數據多了,也就能夠看出更多信息。


    這些信息無中生有,直接出現在生化人的大腦裏麵,雖然大部分的信息都很混亂,毫無規律。但安尾生恰好明白這些信息代表著什麽。


    這些是“可能性”。每一段信息,改變生化人的某一樣特征。這些改變基本都會使生化人的生命係統崩潰掉。


    但如果有某一個改變沒有造成崩潰,而是達到了一個平衡的狀態,那這個就可以稱為“進化”了。


    換而言之,這幾天內發生的事,就是生化人在進化。這個過程比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曆程快了很多很多,所以看起來死亡率極高。


    隻要有一名生化人成功進化,他就會變成真正的人類,擁有繼續進化的可能。往後他可能還會遇到各種病症,生老病死。


    然而,幾萬分之一的進化幾率太高了,更大的可能性是一名成功進化的生化人都沒有。


    在基數更大的情況下,應該會有成功的例子。但這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安尾生會讓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類嗎?


    顯然他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真正的人類,意味著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人格。


    這種情況下,安尾生再也沒有辦法心安理得地“使用”他們了。


    甚至,拋開所謂的倫理不說,進化後的生化人還能跟以前一樣,忠誠地跟隨他嗎?他們還會站在他的陣營嗎?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


    為什麽逃亡者“使用”生化人那麽多年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而在安尾生這裏,才幾年,就出現了這種大規模的變異。


    是什麽原因導致了生化人的變異,契機是什麽?


    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安尾生不敢再培養新的生化人。


    就算看得再開,能夠接受進化之後的生化人,那培養生化人也是需要資源的。萬一再弄出來幾萬人,結果什麽任務都沒有執行過就進入進化階段了,最後還全部進化失敗,這些培養液的錢誰報銷?


    ——


    三天之後,藍星基地內再也沒有一名活著的生化人了。


    安尾生下令,把所有生化人屍體低溫封存,培養槽留下幾個作為醫療艙使用,其他的都拆解。


    這件事這樣就算結束了。草率收場。


    少了幾萬名生化人,整個基地都顯得空蕩了許多。大量的崗位出現空缺。


    藍星基地結束戒嚴,允許普通人類進出。新區的百姓不明白藍星基地在這幾天內發生了什麽,但當他們看到藍星基地的招工信息,還是很高興。


    淺憶依然在係統裏的某個不知名的區域,幾天內都沒有出現過。


    梁洪本來想要迴來和安尾生一起處理這些事,不過安尾生讓他繼續之前的工作,不需要分心。


    之前召迴生化人造成戰力減弱,安尾生派遣了普通人類的士兵去填補了空位。


    但梁洪說,經過這件事之後,感覺還是生化士兵能給他更大的安全感。一個原因是生化士兵的絕對忠誠,另外一個原因是生化士兵受傷不會讓他心裏不舒服,普通人類的傷亡,會讓他有顧慮,下達命令的時候會變得畏手畏腳。


    “那我們就用自動裝備去代替生化士兵吧,這次是更純粹的工具,我也不用再想什麽倫理的問題了。以前的工業體係還沒有建立起來,很多設備都沒能製造出來,現在可以放手去做了。”


    原來藍星基地的自動化程度才百分之幾,都沒到十個點,還有大量的地方是需要人手去操作的。


    作戰用的裝備也一樣,除了最初藍星號配備的幾架自動坦克和無人機,後麵製造出來的都是需要人去操作的。


    現在技術達到了最低的要求,可以製造這些東西了。而且更純粹的機器,也不用擔心它們會“進化”。


    地球人總想著怎麽把機器的控製程序設計得更加人性化,學習能力更強,但總是很難如願。


    安尾生寫出的那段包含“可能性”的代碼也隻誕生了一個淺憶,所以機器產生思維的可能性很小。像什麽石頭成精之類的事,也就神話故事裏會出現。


    淺憶不在,安尾生隻能自己查資料,開始建設生產線。


    一款自動裝備,核心是控製係統,這個可以直接從藍星號裏麵的資料找。然後裝載係統的硬件,這就需要設計了,既要兼容係統,又要是藍星基地目前的工藝水平能做到的。


    通俗來說,就是安尾生需要設計一款藍星基地有能力製造的電腦主板,最好還是通用的,搭配在裝備上,再安裝相應的係統就能直接使用了。這樣才能減少生產線的種類,不用每一種設備的主板都要建造一條生產線。


    至於具體到先製造什麽裝備,安尾生打算先製造一批自動采礦車。


    車上搭配各種傳感器和分析儀,可以分辨出哪種石頭裏麵含有他們需要的礦產。


    車頭要有碎石機之類的裝置,車內要有提煉爐,能夠初步提煉礦石。


    嗯,安尾生還在考慮,車上要不要裝武器係統。但現實中采礦車都是在自己的礦場裏工作,應該不像紅警裏麵的跑到敵人的範圍采礦,不至於受到攻擊吧。


    還有,到底要不要再弄個超時空傳送的功能呢?這樣就可以很快速地把礦石運送迴礦場的精煉加工廠了。


    藍星號係統裏麵有很多關於“空間”方麵的資料。但都是飛船進行空間躍遷之類的,像采礦車從礦坑傳送迴倉庫的這種小範圍精確度高的,還真沒有。


    在之前遇到裂縫產生器的時候,安尾生就了解過空間技術的應用了。


    修羅星某些國家擁有的裂縫產生器的技術,是直接把空間結構破壞,進而隔絕信號。這是空間技術最低級的應用


    躍遷技術是破壞空間,再創建一條通道。涉及的各種數據計算量是人類無法想象的,而且空間數據不斷變化,所以通道也是很難長時間存在的。


    安尾生猜測,空間技術的最高級應用,應該就是創造一個穩定的亞空間了,也就是傳說中的“空間儲物袋”。但逃亡者對這方麵沒有研究,藍星號裏麵沒有相關的資料,應該是他們還沒有這種科技水平。


    所以超時空采礦車什麽的,暫時就不要想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星紅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用拚音九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用拚音九鍵並收藏異星紅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