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製作的大鼓聲音能傳出很遠,但是號角卻傳不遠,主要是牛角擴音效果不行,竹管做的哨子裏麵也沒有簧片,僅僅利用氣孔發聲而已。
巫小豆打算製作響箭,首選材料還是竹管,這次不用嘴吹,而是用箭速發出哨聲。
箭杆有的是,隻要做出哨子就可以了。
選了一段細竹管截成兩寸長,一頭開口一頭是竹節,接著拿到磨製台上鑽眼,在靠上的位置對稱鑽出四個小孔,再將竹管裏麵擴展成圓錐形。
箭杆插進竹管內,用鰾膠密封好接口處,響箭做好了。
巫小豆小時候最喜歡跟堂哥放煙花玩,單個的炮仗捏著尾部點火、二踢腳埋進牛糞、魔術彈對準鳥窩、香頭壓在引信上做定時炸彈……
可惜他的膽子小,這些高大上的玩法都由堂哥操作,他隻敢點鑽天猴。
啤酒瓶子插上鑽天猴,拿著香火的胳膊伸得老遠,顫顫悠悠湊到引信上,啾地一聲鑽上天空,這玩意威力不大,被逼急了眼他也敢點。
巫小豆曾經很好奇鑽天猴為什麽會叫,堂哥就破開一個給他解釋,那個塑料小筒就是哨子,火藥推動上升,尾部的小孔與空氣劇烈摩擦,就會產生尖銳的唿嘯聲。
這種哨子用嘴吹不響,因為另一頭是堵死的,隻能靠小孔灌入氣流發聲,同樣的道理,小孔如果鑽在上麵,那麽下端就必須堵死,高速運動時空氣灌入,就能發出聲音。
速度越快,聲音越大,而且空腔最好是圓錐形,才能加大內外的氣壓。
堂哥拿著小葫蘆做過示範,但是葫蘆的材質太軟,效果很不理想,最好用堅硬的材料做哨子。
巫小豆對此印象很深刻,他覺的竹管就很硬,憑記憶將上端開出四個小孔,如果不響再繼續改進。
青木接過響箭看了半天,疑惑地盯著巫小豆,“這種箭頭會叫?”
巫小豆得意地點點頭,“應該可以,我堂哥以前做的和這個差不多,這東西是響箭,也叫鳴鏑,聲音能傳一二裏地,我們出去試試。”
一群人來到院子裏,期待地看著青木。
青木摘下大弓,將響箭壓在弦上,對準前方的柳樹就要拉弓。
巫小豆一把拉住他說道:“笨蛋,朝天上射啊,越高越好!”
青木呆了呆,隨手將響箭舉過頭頂,扳指勾住弓弦一拉,大弓完成滿月。
紡織間內。
象巫帶著幾個婦人在參觀。
她們很驚訝這裏的編網方法,當地的很多部落都會編網,但是從沒見過將網掛在牆上編的,這種編法簡單又快捷,而且不會出錯。
大荒部編製繩索的法子也很驚人,三股細繩一頭拴住一頭轉動,中間絞車跑到頭,拇指粗的麻繩就完成了,無論質量還是速度,都遠超其它部落。
這一幕讓她們大為歎服,圍住青巧仔細詢問。
青巧很高興,一一給她們介紹,漚麻、晾麻、刷麻、搓繩、接線,一直到雙股繩,上架子製作的三股繩、捕殺大象的五股繩……
象巫她們聽的一愣一愣,這些事情看起來簡單,要想搞懂卻很難。
於是一群人佩服地看著青巧。
青巧更加高興,領著她們來到織布區,幾台紡車和織布機在忙碌,操作的有巫女也有奴隸,每個人的動作都十分嫻熟。
盟友們傻了眼,這種布料是檾麻做的?
“這些東西都是巫公做出來的,你們看看這塊布料,這是華夏神族的布,我們根本做不出來!”青巧從架子上捧出一條褲衩,輕輕地放進一個婦人手中。
“在我們荒原上有種麻比人都要高,那東西織成布要柔軟很多,可惜這裏沒有。”
黑女陪在一旁當翻譯,她的臉上滿是驕傲,尤其是看到這些女人們的表情,更加覺的給大荒部當奴隸很厲害。
象巫對青巧表示,大鷹部落和黑豬部落都有那種高大的麻,但是他們不會織布,隻會拿來編繩子和網,效果和檾麻差不多。
青巧大喜,她一直在煩惱沒有高麻,穿過麻布衣服的人很難再適應獸皮,總覺的裏麵少了點什麽,如果能在下雪前弄到高麻,那可就解決了大問題。
她拉住象巫剛要詢問。
“啾~”
突然,門外傳來尖銳的唿哨聲,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女人們跑到外麵一看,巫公幾人正在院子裏得意洋洋,似乎又在造作什麽東西。
斜眼舉著響箭飛快地跑迴來,“哈哈,真的很響,不知道在養殖場能不能聽見?”
巫小豆把手一揮,“試試就知道了,這東西做起來簡單,多鑽幾種不同大小的孔,選出最響的多做一些!”
他將響箭往青木手裏一塞,自己扭頭就走,“找巧姐要人,今晚弄出來幾十支,我先去窯場轉轉。”
青巧過來奇怪地問青木,“這是什麽?怎麽比號角還響?”
“響箭,也叫鳴鏑,報信用的。”
香氣穀南、北、東三麵城牆都建在半坡上,沿著地勢彎彎曲曲,占盡地利優勢,在最東北角有個小門,出去以後是山林,前麵二百米遠就是窯場。
原先隻有八個豎窯,誰知規模越來越大,算上巫小豆的“實驗室”,占地已經達到了十幾畝,站在山頂一眼就能看到。
大家都很擔心這裏的安全,如果真被圍城的話,窯場肯定保不住,但是現在遷走根本行不通,窯場的設施比製作區都要繁瑣,而且建在城內也不合適。
巫小豆以前沒人手,現在有了白象部加盟,他就打算將這一帶圈進圍牆裏,甚至連養殖場都可以圍起來了。
站在小門上方的城牆上往下看,整個部落占地十幾平方裏,三麵環山形成一個大盆地,最東邊的月牙湖搭起兩座木橋,湖泊裏流出一條河道分開山穀,南北山嶺分別也有小溪匯進河道。
圍牆內,建好的地方集中在河北岸,南岸更多的是大片空地。
北邊甕城進門一條東西大街,壓過兩條小溪一直通到月牙湖,湖邊房屋排排,正有人在上麵鋪黑瓦。
街道南側全是住宅區。
街道北側,自西向東是學堂、長老院、食堂,北邊一街之隔是長長的製作區,最東頭的是倉庫大院。
倉庫位於最東北角,從這邊下了山坡不遠就是。
東邊,兩道城牆已經建到了沙灘上,很快就能完工。
“青土,從這裏修一條路通往倉庫。”巫小豆轉身指著窯場對青土說道:“再把這個小門擴大,建一段胡同連到那裏。”
“問問炎巧還需要多大的地方,我們直接將整個窯場全都圍起來。”
巫小豆打算製作響箭,首選材料還是竹管,這次不用嘴吹,而是用箭速發出哨聲。
箭杆有的是,隻要做出哨子就可以了。
選了一段細竹管截成兩寸長,一頭開口一頭是竹節,接著拿到磨製台上鑽眼,在靠上的位置對稱鑽出四個小孔,再將竹管裏麵擴展成圓錐形。
箭杆插進竹管內,用鰾膠密封好接口處,響箭做好了。
巫小豆小時候最喜歡跟堂哥放煙花玩,單個的炮仗捏著尾部點火、二踢腳埋進牛糞、魔術彈對準鳥窩、香頭壓在引信上做定時炸彈……
可惜他的膽子小,這些高大上的玩法都由堂哥操作,他隻敢點鑽天猴。
啤酒瓶子插上鑽天猴,拿著香火的胳膊伸得老遠,顫顫悠悠湊到引信上,啾地一聲鑽上天空,這玩意威力不大,被逼急了眼他也敢點。
巫小豆曾經很好奇鑽天猴為什麽會叫,堂哥就破開一個給他解釋,那個塑料小筒就是哨子,火藥推動上升,尾部的小孔與空氣劇烈摩擦,就會產生尖銳的唿嘯聲。
這種哨子用嘴吹不響,因為另一頭是堵死的,隻能靠小孔灌入氣流發聲,同樣的道理,小孔如果鑽在上麵,那麽下端就必須堵死,高速運動時空氣灌入,就能發出聲音。
速度越快,聲音越大,而且空腔最好是圓錐形,才能加大內外的氣壓。
堂哥拿著小葫蘆做過示範,但是葫蘆的材質太軟,效果很不理想,最好用堅硬的材料做哨子。
巫小豆對此印象很深刻,他覺的竹管就很硬,憑記憶將上端開出四個小孔,如果不響再繼續改進。
青木接過響箭看了半天,疑惑地盯著巫小豆,“這種箭頭會叫?”
巫小豆得意地點點頭,“應該可以,我堂哥以前做的和這個差不多,這東西是響箭,也叫鳴鏑,聲音能傳一二裏地,我們出去試試。”
一群人來到院子裏,期待地看著青木。
青木摘下大弓,將響箭壓在弦上,對準前方的柳樹就要拉弓。
巫小豆一把拉住他說道:“笨蛋,朝天上射啊,越高越好!”
青木呆了呆,隨手將響箭舉過頭頂,扳指勾住弓弦一拉,大弓完成滿月。
紡織間內。
象巫帶著幾個婦人在參觀。
她們很驚訝這裏的編網方法,當地的很多部落都會編網,但是從沒見過將網掛在牆上編的,這種編法簡單又快捷,而且不會出錯。
大荒部編製繩索的法子也很驚人,三股細繩一頭拴住一頭轉動,中間絞車跑到頭,拇指粗的麻繩就完成了,無論質量還是速度,都遠超其它部落。
這一幕讓她們大為歎服,圍住青巧仔細詢問。
青巧很高興,一一給她們介紹,漚麻、晾麻、刷麻、搓繩、接線,一直到雙股繩,上架子製作的三股繩、捕殺大象的五股繩……
象巫她們聽的一愣一愣,這些事情看起來簡單,要想搞懂卻很難。
於是一群人佩服地看著青巧。
青巧更加高興,領著她們來到織布區,幾台紡車和織布機在忙碌,操作的有巫女也有奴隸,每個人的動作都十分嫻熟。
盟友們傻了眼,這種布料是檾麻做的?
“這些東西都是巫公做出來的,你們看看這塊布料,這是華夏神族的布,我們根本做不出來!”青巧從架子上捧出一條褲衩,輕輕地放進一個婦人手中。
“在我們荒原上有種麻比人都要高,那東西織成布要柔軟很多,可惜這裏沒有。”
黑女陪在一旁當翻譯,她的臉上滿是驕傲,尤其是看到這些女人們的表情,更加覺的給大荒部當奴隸很厲害。
象巫對青巧表示,大鷹部落和黑豬部落都有那種高大的麻,但是他們不會織布,隻會拿來編繩子和網,效果和檾麻差不多。
青巧大喜,她一直在煩惱沒有高麻,穿過麻布衣服的人很難再適應獸皮,總覺的裏麵少了點什麽,如果能在下雪前弄到高麻,那可就解決了大問題。
她拉住象巫剛要詢問。
“啾~”
突然,門外傳來尖銳的唿哨聲,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女人們跑到外麵一看,巫公幾人正在院子裏得意洋洋,似乎又在造作什麽東西。
斜眼舉著響箭飛快地跑迴來,“哈哈,真的很響,不知道在養殖場能不能聽見?”
巫小豆把手一揮,“試試就知道了,這東西做起來簡單,多鑽幾種不同大小的孔,選出最響的多做一些!”
他將響箭往青木手裏一塞,自己扭頭就走,“找巧姐要人,今晚弄出來幾十支,我先去窯場轉轉。”
青巧過來奇怪地問青木,“這是什麽?怎麽比號角還響?”
“響箭,也叫鳴鏑,報信用的。”
香氣穀南、北、東三麵城牆都建在半坡上,沿著地勢彎彎曲曲,占盡地利優勢,在最東北角有個小門,出去以後是山林,前麵二百米遠就是窯場。
原先隻有八個豎窯,誰知規模越來越大,算上巫小豆的“實驗室”,占地已經達到了十幾畝,站在山頂一眼就能看到。
大家都很擔心這裏的安全,如果真被圍城的話,窯場肯定保不住,但是現在遷走根本行不通,窯場的設施比製作區都要繁瑣,而且建在城內也不合適。
巫小豆以前沒人手,現在有了白象部加盟,他就打算將這一帶圈進圍牆裏,甚至連養殖場都可以圍起來了。
站在小門上方的城牆上往下看,整個部落占地十幾平方裏,三麵環山形成一個大盆地,最東邊的月牙湖搭起兩座木橋,湖泊裏流出一條河道分開山穀,南北山嶺分別也有小溪匯進河道。
圍牆內,建好的地方集中在河北岸,南岸更多的是大片空地。
北邊甕城進門一條東西大街,壓過兩條小溪一直通到月牙湖,湖邊房屋排排,正有人在上麵鋪黑瓦。
街道南側全是住宅區。
街道北側,自西向東是學堂、長老院、食堂,北邊一街之隔是長長的製作區,最東頭的是倉庫大院。
倉庫位於最東北角,從這邊下了山坡不遠就是。
東邊,兩道城牆已經建到了沙灘上,很快就能完工。
“青土,從這裏修一條路通往倉庫。”巫小豆轉身指著窯場對青土說道:“再把這個小門擴大,建一段胡同連到那裏。”
“問問炎巧還需要多大的地方,我們直接將整個窯場全都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