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黏黏膩膩地在家裏窩了好幾天,中間迴了趟門。
迴去的時候阮母眼睛紅紅的,顯然是想她想得狠了,又覺得在她迴門的日子哭不吉利,所以一直忍著。
看到鹿靈迴來的時候她才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還把心裏的想法都說出來了,讓鹿靈不要和杜禦深一起住,迴家裏來。
杜禦深自然是不肯的,阮父心裏雖然讚同極了,但他是家主,也是個男人,不能像阮母一樣情緒外泄,還要阻攔她。
阮父極其不走心地說了阮母兩句,阮母也不反駁,心裏知道輕重,所以擦了擦眼淚,牽著鹿靈的手進門了。
杜禦深的假期隻有三天,迴完門就沒了,再也不能躲懶了。
鹿靈麵上雖然沒什麽反應,心裏卻在悄悄可惜,沒人能和她大戰三百迴合了。
人生啊,真是寂寞如雪。
幸好杜禦深不知道她的想法,要是他知道,可能會把鹿靈收拾得幾天下不了床。
新年剛剛過去,朝裏沒什麽大事,但鹿靈看了看時間線,已經到了馮子晉開始作妖的時候了。
果然,沒隔幾天,京城裏就在傳淩霄要造反的事,說他在軍營中拉幫結派,私養軍隊,據說還有人看見了。
這件事用腳指甲想都知道是馮子晉在背後操控,把他自己要造反的屎盆子扣淩霄身上了。
鹿靈猜想他是因為淩霄和顧飛歌沒出現什麽問題,顧飛歌沒有因為感情的事落進無助的境地,馮子晉也就沒機會進入她心裏。
再加上淩霄又一直保護著顧飛歌,給她解決了好幾次暗殺,破壞了他殺掉顧飛歌的計劃,因此才被盯上了。
馮子晉知道淩霄勢大,皇帝又忌憚他手裏的兵權,想來個一石三鳥。
先把保護顧飛歌的保護罩解決了,又能替皇帝去掉一個心腹大患,還能找機會讓馮家後輩收斂一部分兵權,替他的私兵作遮掩。
但是想除掉淩霄並不是這麽容易的,先說他手裏的權勢和他自己本身的勢力,再說他這幾年征戰沙場在百姓中間積累的名聲,這些都不是這麽好扳倒的。
所以馮子晉就想先解決他的名聲和信譽。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些時候百姓的愛戴和稱讚並不是這麽好擁有的,一旦散發出他要造反的消息,百姓越愛戴他,越為他說話,他的嫌疑就越大。
皇帝生性多疑,人到中年這個毛病就越發嚴重起來,前兩年還處理了一個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大臣,也不見他有絲毫不舍。
這個消息就算不是真的,傳到皇帝耳朵裏他也會信幾分。
一是淩霄手裏掌握了東臨國大部分的兵權。
二是淩霄在百姓中的唿聲很高,邊疆有些人甚至隻認識淩霄,不認識皇帝。
三是皇帝還沒有忘記他當初錯判淩家,導致他淩家隻剩下一人的事。
這種種事件加起來,讓皇帝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二話不說就把淩霄召進了宮裏。
淩霄絲毫不慌,倒是外界的消息滿天飛。
皇帝召見淩霄也不敢直接定他的罪,他也猶豫地不行,想殺了他永絕後患,又怕萬一淩霄真的沒做這件事,又來一個反轉。
那就不僅僅是打天家的臉了,恐怕整個東臨國都會不服氣。
淩霄和糾結的皇帝兩兩對視,看見了他眼裏的懷疑和猶豫,但他沒有一絲難過和受傷。
若不是為了這一個國家的百姓,他可能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迴去的時候阮母眼睛紅紅的,顯然是想她想得狠了,又覺得在她迴門的日子哭不吉利,所以一直忍著。
看到鹿靈迴來的時候她才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還把心裏的想法都說出來了,讓鹿靈不要和杜禦深一起住,迴家裏來。
杜禦深自然是不肯的,阮父心裏雖然讚同極了,但他是家主,也是個男人,不能像阮母一樣情緒外泄,還要阻攔她。
阮父極其不走心地說了阮母兩句,阮母也不反駁,心裏知道輕重,所以擦了擦眼淚,牽著鹿靈的手進門了。
杜禦深的假期隻有三天,迴完門就沒了,再也不能躲懶了。
鹿靈麵上雖然沒什麽反應,心裏卻在悄悄可惜,沒人能和她大戰三百迴合了。
人生啊,真是寂寞如雪。
幸好杜禦深不知道她的想法,要是他知道,可能會把鹿靈收拾得幾天下不了床。
新年剛剛過去,朝裏沒什麽大事,但鹿靈看了看時間線,已經到了馮子晉開始作妖的時候了。
果然,沒隔幾天,京城裏就在傳淩霄要造反的事,說他在軍營中拉幫結派,私養軍隊,據說還有人看見了。
這件事用腳指甲想都知道是馮子晉在背後操控,把他自己要造反的屎盆子扣淩霄身上了。
鹿靈猜想他是因為淩霄和顧飛歌沒出現什麽問題,顧飛歌沒有因為感情的事落進無助的境地,馮子晉也就沒機會進入她心裏。
再加上淩霄又一直保護著顧飛歌,給她解決了好幾次暗殺,破壞了他殺掉顧飛歌的計劃,因此才被盯上了。
馮子晉知道淩霄勢大,皇帝又忌憚他手裏的兵權,想來個一石三鳥。
先把保護顧飛歌的保護罩解決了,又能替皇帝去掉一個心腹大患,還能找機會讓馮家後輩收斂一部分兵權,替他的私兵作遮掩。
但是想除掉淩霄並不是這麽容易的,先說他手裏的權勢和他自己本身的勢力,再說他這幾年征戰沙場在百姓中間積累的名聲,這些都不是這麽好扳倒的。
所以馮子晉就想先解決他的名聲和信譽。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些時候百姓的愛戴和稱讚並不是這麽好擁有的,一旦散發出他要造反的消息,百姓越愛戴他,越為他說話,他的嫌疑就越大。
皇帝生性多疑,人到中年這個毛病就越發嚴重起來,前兩年還處理了一個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大臣,也不見他有絲毫不舍。
這個消息就算不是真的,傳到皇帝耳朵裏他也會信幾分。
一是淩霄手裏掌握了東臨國大部分的兵權。
二是淩霄在百姓中的唿聲很高,邊疆有些人甚至隻認識淩霄,不認識皇帝。
三是皇帝還沒有忘記他當初錯判淩家,導致他淩家隻剩下一人的事。
這種種事件加起來,讓皇帝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二話不說就把淩霄召進了宮裏。
淩霄絲毫不慌,倒是外界的消息滿天飛。
皇帝召見淩霄也不敢直接定他的罪,他也猶豫地不行,想殺了他永絕後患,又怕萬一淩霄真的沒做這件事,又來一個反轉。
那就不僅僅是打天家的臉了,恐怕整個東臨國都會不服氣。
淩霄和糾結的皇帝兩兩對視,看見了他眼裏的懷疑和猶豫,但他沒有一絲難過和受傷。
若不是為了這一個國家的百姓,他可能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