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血腥慘叫的村民不一樣,另一頭是浩浩蕩蕩的大遷徙。


    洪災緩衝區,比肩膀寬不了多少的小路上,有些地段還被水蔓延了,一條長長的行軍隊伍,人人手提肩扛,小孩子都要拎著一個小包裹。


    華夏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張戈已經讓小朋友們提前感受了一下。


    不過,對於有飲料喝,有堅果零食拿,有小炒肉吃,有水果分,小朋友們倒是覺得,可以天天幫忙拎東西。


    這一反饋結果,讓張戈覺得,小朋友都比那些貪婪的村民可愛。


    路上,有人不慎踩空,落入齊腰深的水裏,引來一群人的笑罵。


    有人在水裏發現有魚,決定晚點帶人來抓魚。


    也有人發現有可以食用的野菜,也被做了標記。


    一路上,有說有笑有收獲,充滿了快樂。


    然而!


    等大部隊頂著大片烏雲,大雨將至,快速穿過洪災緩衝區,他們才發現一個大問題。


    傳說中的農業公司呢?


    電視上經常看見的高樓大廈,玻璃能把狗眼都晃瞎的大號子呢?


    電視裏報道的超大員工宿舍,精美食堂呢?


    除了大片大片,一望無際的蔬菜大棚,綠油油的,長勢很喜人之外,隻剩下孤零零的幾棟破房子。


    確定這裏是農業公司,而不是哪個窮親戚家?


    張戈也傻眼了,好像跟想象中的,差距有點大啊。


    一言以蔽之:農業基地很大,但房子不多,更不大。


    除了幾處倉庫,一處食堂,一個保安室,真正能夠住人的,僅僅隻有一棟六層的員工宿舍而已。


    硬要算的話,主樓的辦公區域,會客廳,會議室,辦公室等等算上,也能擠下不少人。


    當然,要是不嫌髒,還有大量養豬場,也是可以住的。


    隻不過……那個味道……有點酸爽,還有些排泄物,有待處理。


    總之,暫時養豬場不宜居住,也沒有人願意住。


    經過孫嘉陵的解釋,張戈才知道,電視上的大號子,那是研究部。


    地處wh市的總部,高樓大廈是專門給高科技人才準備的,怎麽可能在荒郊野嶺,給一群打工仔蓋高樓大廈呢?


    至於房子少,是因為幾萬畝的糧食基地,雖然很大,卻實現了機械化,用不了幾個人,自然不需要蓋那麽多樓。


    據說人數最多的時候,也沒超過五十個人!


    這還是算上了炒菜的大媽、看倉庫的大爺,以及巡邏的保安。


    就算是忙不過來了,公司最多花點錢,雇傭像劉洪柱這種農民工,來幫忙搬運飼料,殺豬運菜,扛化肥等重體力活兒。


    其他的農業生產機械化了,養豬喂食自動化了,農藥施肥無人化了……


    全是自動化,機械化,無人化的實現,根本就不需要人。


    人隻是看門的,負責監控意外,處理緊急情況而已。


    所以,偌大一個農業公司,殺完豬之後,過年隻有兩個人了!


    馬老聽了唉聲歎氣,感慨被時代淘汰了。


    劉洪柱聽了大罵資本家瞎搞,好好的水稻田,改成了蔬菜大棚。


    張戈和李燁聽了頭疼不已,沒房子,就沒地方住。


    眼前的幾棟房子,把空出來的倉庫算上,最多隻能住四五百人。


    這裏可足足有九百人!


    豬圈倒是能住不少人,但清潔起來是個問題,有沒有人願意住,也是個問題。


    住哪兒,吃什麽,現在都是問題!


    農業公司的實習生施業,看見堪比電影大片中,長長的行軍隊伍,人都驚呆了。


    原本喜滋滋跑出來迎接的表情,瞬間凝固了:“我隻是想找幾個人作伴,顯得有安全感一些,不用來這麽多人吧!”


    他的抱怨,自然被張戈無視了:“這裏被第十五軍,第四十五旅,獨立營接管了!


    我是獨立營營長張戈,現在任命你為我營輜重連教導員!


    從現在起,你需要協助輜重連連長趙曉菲,副連長周婷婷,管理好後勤輜重,明白嗎?”


    施業原本一聽是連級教導員,覺得好像還是個官兒,一臉興奮。


    對於剛畢業的他來說,已經是一步登天了。


    然而,再聽下去,怎麽感覺連長和副連長都是女人。


    這個味道不太對!


    施業迴過味來了:“我不想管後勤,我要去拿槍的主力連!”


    張戈笑了笑,拍了拍施業的腦袋,隻留下一句話:“調皮!”


    李燁神情有些古怪,從施業身邊路過,嘀咕了一句:“現在的畢業生,都這麽勇嗎?”


    孫嘉陵意味深長的看了施業一眼,打量了一下,搖了搖頭,看得施業一頭霧水。


    最後,趙曉菲才拉著一臉懵b的施業,去檢查倉庫:“主力連是要跟喪屍拚命的,最開始隻能拿鋤頭,殺死三隻以上的喪屍,參與一次大戰,才有資格拿槍。


    看你這樣子,去主力連,大概活不過一章!


    還是管好你的倉庫,迴頭姐給你介紹對象。”


    施業這才想起孫嘉陵給他看的公告,以及各種需要打馬才能看的血腥視頻,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


    對象不對象,施業不關心。


    他更關心的是,外麵還有多少喪屍?


    輜重連是不是真的不要上戰場?


    獨立營有多少人,能不能守住基地……?


    一連串的問題,問得趙曉菲頭疼不已。


    她被話癆一樣施業,提出的十萬個為什麽,以及各種怎麽辦,煩得不行。


    最後隻能出絕招:讓一群大媽招唿施業。


    沒想到這個單機小王子,跟大媽聊的不亦樂乎,愣是把一群大媽逗得哈哈大笑,直唿要把村花介紹給小夥子……


    “轟隆!”


    雷鳴閃動,暴雨雖遲但到。


    還好工兵李川是實幹派,早上跟著第一批人到基地之後,就開始搭建帳篷,將住宿問題解決了。


    雖然,隻是臨時搭建的帳篷,時不時被大風吹的獵獵作響。


    不過,大部分人已經住慣了湖邊營地的帳篷,後勤人員表示,和風細雨,毫無壓力。


    吃過午飯,眾人隻感覺意猶未盡。


    新鮮的豬肉,哪怕是冰凍過的,也是絕頂的美味。


    尤其是配上芹菜炒的,更是一個多月都沒吃過了。


    小朋友們摸著圓滾滾的肚皮,高喊著:“晚上還要吃小炒肉!”


    張戈有些哭笑不得,倉庫裏麵的豬肉和白菜是按噸計算。


    但是,糧食堪憂……


    他們現在吃的主食是玉米,其實是豬食!


    張戈現在才知道,倉庫裏麵的二十噸玉米,壓根兒不是給人準備的。


    原本是用來養豬,搭配飼料給豬長膘用的!


    那些東西,壓根不是給人準備的!


    而且,最多一個月,他們連豬食都沒得吃了。


    更讓張戈擔心的,還是住的問題。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糧食基地在成立之初,就考慮過排水問題,排水係統十分完善,不用擔心被淹。


    雖然,基地的地勢,比馬老所在的江邊馬家村更低。


    但是,這裏本身就背靠著洪災緩衝區,幾十年前修建了多條排水溝,又有政府為了吸引投資,花大力氣挖的溝渠,以及農業公司科學計算後,修建的排水係統。


    三重保險下,隻要長江不決堤,這裏基本不存在被淹的風險。


    然而,總不能一半人一直住在帳篷,也不能每個房間都擠滿了人吧。


    如果,像湖邊營地那樣,大家都住在帳篷,也沒什麽,那是硬件條件不行。


    然而,現在有一半人住房子,一半人睡帳篷,問題就來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一點從分住處就看出來,有人已經不樂意了,隻不過沒好意思跟小孩子和婦女搶,更不敢跟軍隊搶,所以才沒搞出大動靜。


    目前大房子擠一擠,加帳篷熬一熬的模式,隻能先住著,卻不能一直這樣。


    尤其是對於有家室的人,要是沒點隱私,時間長了,肯定有矛盾。


    所以,擺在張戈麵前的,隻有兩件事。


    春耕和基建!


    春耕沒什麽好說,他不可能像資本家那樣逐利,也就不可能等大棚的蔬菜成熟,隻能提前摘了。


    畢竟,人是要恰飯的!


    現在已經是播種的季節了,錯過時間,下半年全得餓肚子。


    隨著對周邊村子的搜刮,可以獲取糧食的途徑,已經越來越少了。


    馬家村已經是最後一個,可以大規模獲取糧食的密集型行政村了。


    附近還能被搜刮的,全是劉村,周村這個級別的小村落,就算把村民家裏地皮,都刮幹淨了,也刮不出兩噸糧食。


    甚至一些人口流失嚴重的老人村,別說搜刮糧食,不救幾個消耗糧食的迴來,就不錯了。


    隨著人口規模的擴大,依靠搜刮小村子,獲取糧食,已經不太可行了。


    除非,張營長敢帶隊,再來一次主動進攻,殺進縣城。


    借張戈兩個膽子,他也不敢!


    不敢去縣城搶糧食倉庫,就隻能老老實實的去種地。


    那麽,去哪兒搞種子,就成為問題了。


    怎麽把大棚改迴農田,又是問題。


    工業園區還有喪屍,化肥還沒拖迴來,還是問題。


    現在看來,春耕是一定要搞的。


    但是,春耕到處是問題。


    另一個大事情,自然是基建。


    這個倒是可以隨時搞,但也要有個計劃。


    第一個計劃,還輪不到房子,要挖護城河!


    要不然,就算風調雨順,把糧食種出來了,迴頭縣城殺出來十萬喪屍,都不需要殺人,隻要往田裏一個衝鋒,一隻喪屍踩一腳……


    不用半天時間,莊稼就全給禍禍了……哭都沒地方說理。


    基地背靠長江,上麵是大麵積的洪災緩衝區,除了一條田間小路,水比腰還深,還多是泥潭,人走過去都難,喪屍一時半兒過不來。


    而且,洪災緩衝區,現在水太深了,蘆葦茂密,有挖掘機也動不了。


    隻能等到夏季最幹旱的時候,才能想辦法動工。


    基地下遊最為安全,是一條幾十米寬,水流湍急的水渠,當地人叫“老渠”。


    這條無名渠,是流經幾個縣的“港”,最終匯聚之地,都在這裏匯聚,然後流入長江。


    老渠在末端壓力非常大,水流兇猛,連卡車丟進去也隻是冒個泡,喪屍要想當著獨立營的麵,填平這條溝渠,至少也是幾十萬級的。


    目前基地麵臨的最大威脅,是麵對鄉村公路的一麵,那裏隻有一條“港”作為依仗。


    “港”,貫穿幾個縣,長度毋庸置疑的長,分支也多。


    但是它的寬度和深度,非常堪憂,窄的地方,隻有一米多,1級喪屍都能越過。


    大規模喪屍隨便填一填,就能把港堵住,然後長驅直入,殺進基地。


    現在最緊急的任務,是將三米寬的“港”,擴建成百米寬的河溝,防止縣城的喪屍,從公路方向大規模殺過來。


    隻要工程順利完工,基地將處於不敗之地!


    就算百萬喪屍來了,河溝擋不住,還可以從長江借點水,比如:炸了洪災緩衝區上麵的江堤……


    當然,這是萬一守不住,不得已的情況下,剩下的最後手段!


    付出的代價,自然也是巨大的。


    最起碼半個基地泡在水裏,而且還是最肥沃的一萬多畝。


    如果玩太大了,遇上好天氣,半個j縣都要泡在水裏!


    甚至,遇到極端天氣,周圍幾個縣的活人,都要試探查閱張戈的族譜。


    不到萬不得已,張戈自然不想做這種玉石俱焚,被人挖墳鞭屍的事情。


    然而,一旦事不可為,人都快嘎了,當然顧不上肥不肥沃,淹了多少地的問題。


    所以,在公路對麵挖出的河溝,工程質量,就非常關鍵了。


    縣城可是有十幾萬喪屍的!


    要是用劉鎮長等人挖溝的質量,“百米”河溝連三千隻喪屍都擋不住,那麽縣城隨便來一波喪屍,大家就要研究研究用多少炸藥,能夠炸毀江堤比較好了。


    對於挖河溝,張戈自然想到了馬老,老人家的工程質量,絕對有保證。


    看看虎口水庫,幾十年依然屹立不倒,說灌滿上百個水塘,現在已經放水了一個多星期,還能放水,灌滿一千個水塘還有多的。


    老一輩人出手的工程質量,主打一個放心。


    馬老也很認真的保證,給他三百人和農業公司的挖掘機,在兩個月內,確保工程不差分毫的完成。


    老人家幹勁十足,老當益壯,拍著胸口保證:“老頭子挖的溝渠,十萬喪屍來了,也隻能幹瞪眼,不打道迴府,全給它們淹死在溝裏。”


    有了馬老的保證,剩下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第二個計劃,造個房子而已嘛,能住就行。


    問題來了,張戈將九百人問了個遍,連小朋友都算進去了,沒一個會設計高樓的!


    泱泱華夏,十幾億人裏麵,踢球的找不出來十一個,很正常。


    然而九百人裏麵,居然連一個會建高樓的都找不出來嗎?


    很遺憾,真找不出來。


    這就有點過於離譜了!


    類似廖文兵這些人會建,隻會聽命令建,包工頭怎麽說,怎麽建。


    這種人,妥妥的打工仔,適合加班!


    類似馬老這些人也會建,蓋個兩層的小洋樓,質量絕對杠杠的!


    馬老這些人,勤勉有餘,技術不足。


    兩層樓,能住幾個人?


    張營長想要建的,不說幾十層的高樓,最起碼也要有個五六層吧。


    然而,現實是沒人會建,也沒人敢嚐試去建。


    這裏是地勢低得嚇人的地方,地基往下挖兩米,能滋一口井的地方,一群門外漢,誰敢嚐試建高樓?


    要是樓塌了,砸死人,不賠命,也會被人戳脊梁骨戳到死!


    但是,不建高樓,建小樓?


    要給九百個人,四五百戶人家,每家造一座兩層的別墅?


    想得美!


    那得占多少地,那要少種多少水稻?


    每戶按一百個平方計算,也要四五萬平方米,算上亂七八糟的,如空出來的采光麵積,連通各家的路,以及一些公共休息區……


    就算不建院子,沒個一百畝,也是搞不定的。


    張營長數學不太好,也知道一百畝能產至少五萬斤糧食!


    足足二十五噸!


    讓張營長放棄每年二十五噸糧食,去給每家每戶造房子,可能嗎?


    那還不如花幾百斤豬肉,讓劉鎮長派人過來,現場教學。


    相信那些技術工,在這邊頓頓吃上豬肉加蔬菜,會明白什麽叫“此間樂,不思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日出狠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念烽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念烽火並收藏末日出狠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