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征兵辦主任,還是縣級的,杜衝是不抵觸的。
他已經決定跟隨張戈,能混個副科級,與副連長差不多,還是很高興的。
他很清楚一點:張戈的心腹,很多也才隻是副連長,比如劉鬆濤,邱文傑,賀彪,都隻是各自連隊的連副。
他這個副科級,還是因為張戈的營長等級不夠,打腫臉硬給的,跟偵察連,通訊連,輜重連一樣,都是給自己人抬價。
實際上,能配這麽多非戰鬥連,那需要團級才行!
同樣的,杜衝這個縣級征兵辦主任,也隻有團長才能給。
不過,杜衝不在乎,他看出來了,張戈是個有魄力,想進步的人。
張戈是個有能力的人,團級隻是時間問題,他的縣級征兵辦主任,遲早實至名歸。
不過,杜衝卻沒有直接答應張戈,反而打起了今天空投物資的主意:“張營長,征兵不給點好處別人,誰願意來啊!
躲在後麵,有你們這些當兵的在前麵頂著,遇到事兒了,當兵的還要護著他們跑。
他們憑什麽當兵呢?
所以,我費盡口水,昨晚也就給你帶來三十多個人。
其中大部分還是什麽都不懂的高中生,換了這批縣城裏來的,災變前小日子過得很滋潤的人,他們更加不願意當兵了。”
張戈眉頭皺了起來:“你有什麽想法?”
杜衝指了指張戈身後堆起來的罐頭:“首先,剛進來的時候,要發點好處。
就比如,像這種災變前狗都不吃的罐頭,現在可是香餑餑。您要是給我五百罐,我保證給您帶兩百個兵來!
然後,就是補貼!
可以發行一些紙幣,類似抗戰時期的邊區票,建國後的肉票,米票,不能買東西,隻能換東西。
我們沒有造貨幣的能力,也不能造,但可以用補貼的形式記賬,每個月給誰多少東西,有的話給換,沒有先欠著……”
杜衝的話,直接讓張戈打斷了:“罐頭五百,你拿去,迴頭領兩百個人,去孫副營長那裏去領軍裝訓練。
至於你說的各種票,副營長李燁已經說過了,而且比你更詳細。
不過,你們覺得讓上麵知道我們這麽幹,你猜會有什麽後果呢?”
答案是:沒啥後果。
但是,喪屍被剿滅之後,就會被清算!
這是妥妥的軍閥套路,甚至是自立的玩法。
大敵當前,喪屍橫行,政府肯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豎大旗,喊口號就行,一般不會管這些破事,也就笑一笑,調侃一句調皮。
可一旦喪屍殺完了,被人舉報一下,說張某人在災變期間,想自己玩兒……
後果可能也不會多嚴重,畢竟沒光明正大的擺明車馬,也沒直接證據證明。
不過,頭頂的軍帽肯定是要摘的,迴家養老也是肯定的。
張戈會為了造福一群不認識的士兵,把自己的前程丟進去嗎?
會!
要是喪屍還在外麵堵著,張戈二話不說,各種票子,一樣發一遍,隻要能打退喪屍,欠再多票子,都無所謂。
但是,現在沒有外部威脅,那為什麽還要做這種舍己為人的事情呢?
他又不是真想做軍閥,他隻是個公司打工仔,好不容易帶上的軍帽子,還是營長,少校級別,可不想就這麽給摘了。
更何況,有葛亮的看重,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完全沒必要冒這個風險。
杜衝喜滋滋的走出張戈的帳篷,張戈這才反應過來:“這貨私吞了一百罐頭!”
征兵的時候發罐頭,可不是吃飯的時候,總不可能給人半罐罐頭吧。
杜衝肯定不敢貪太多,每個人兩罐剛好合適,那剩下的一百罐……
不過,當張戈打發像狗皮膏藥一樣,黏在身後的吳雨竹去打探之後,他發現杜衝的確是不錯的老師。
他把所有的罐頭,分給了學生!
張戈沒有感動,顯得很淡漠,決定以後杜衝再次辦事,索要好處的時候,要問清楚份額,別再被坑了。
成年人,要有自立的能力!
高中生,尤其是這群補課滯留學校的高三學生,普遍已經超過十六歲,不再是劉村那些牙牙學語的小孩子,應該學會自己獨立。
老師或者父母,終究不可能庇護他們一輩子。
就像那個質疑技術兵為什麽能坐兩棲作戰車的學生,張戈就從骨子裏不喜。
這完全是被父母寵壞的自我型學生,不提張戈說的那些理由,別人自己的車,為什麽就不能乘坐呢?
難不成真以為所有當兵的,就該讓出自己的車?
這個邏輯就不成立。
軍人是保護群眾,而不是事事都遷就群眾。
而張戈不會再讓杜衝把貪得的東西,發放給學生,更重要的原因是:公是公,私是私,公器不可私用!
罐頭是張戈拉下臉要的,卻是旅部發的,它屬於所有士兵的!
可以用營部的名義,發給任何人,包括那些學生。
但是,卻不能以征兵的名義,克扣了本該屬於那些士兵的罐頭,發放給學生。
一旦這樣的事情多了,就亂套了。
今天杜衝可以這樣做,明天趙曉菲就可以那樣做,後天周婷婷也可以……
所以,張戈讓負責後勤的趙曉菲和周婷婷,又以營部的名義,給所有人每人送了一罐,除了那些學生。
不過,每個當兵的,都補上了兩罐,包括那幾個加入民兵的學生。
這是敲打,也是平衡!
不患寡而患不均!
那幾個學生有罐頭,而別人沒有,就會讓人不服,就會生出事端。
隻有每個人都有,才能平衡。
同時,也能趁著儲存中心那些人剛來,拉一波人心,張營長需要這些人有血性的居民,尤其是一些受過訓練的,作為兵源。
杜衝歎了口氣,他知道張戈在敲打他,他也知道這樣做不好。
但是,這些學生才剛剛從和平時代過來,根本沒有適應末日的節奏,他們需要時間過渡,張戈的做法太過簡單粗暴,會有很多學生無法承受。
這也是高中生這個群體,在末日的尷尬之處。
他們有一定獨立自主的能力,而張戈需要他們獨立自主。
同時,他們又有明顯的不足,需要額外的幫助,比如營養攝入,比如重體力不如真正的成年人,比如心態還很稚嫩……
張戈並不能提供這些幫助,無論是營養,還是心理輔導,甚至情況緊急下,重體力活兒也需要把他們當成年人使用。
這的確對他們很不公平。
但是,沒辦法!
這是末日!
能活下來,對那些死去的人來說,本身就已經很不公平了。
對張戈來說,他給這些青少年提供庇護和衣食,需要這些青少年提供的一份勞動力,就這麽簡單。
當然,如果能當兵,加入他的部隊,那就是自己人,甚至可以往心腹發展,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他已經決定跟隨張戈,能混個副科級,與副連長差不多,還是很高興的。
他很清楚一點:張戈的心腹,很多也才隻是副連長,比如劉鬆濤,邱文傑,賀彪,都隻是各自連隊的連副。
他這個副科級,還是因為張戈的營長等級不夠,打腫臉硬給的,跟偵察連,通訊連,輜重連一樣,都是給自己人抬價。
實際上,能配這麽多非戰鬥連,那需要團級才行!
同樣的,杜衝這個縣級征兵辦主任,也隻有團長才能給。
不過,杜衝不在乎,他看出來了,張戈是個有魄力,想進步的人。
張戈是個有能力的人,團級隻是時間問題,他的縣級征兵辦主任,遲早實至名歸。
不過,杜衝卻沒有直接答應張戈,反而打起了今天空投物資的主意:“張營長,征兵不給點好處別人,誰願意來啊!
躲在後麵,有你們這些當兵的在前麵頂著,遇到事兒了,當兵的還要護著他們跑。
他們憑什麽當兵呢?
所以,我費盡口水,昨晚也就給你帶來三十多個人。
其中大部分還是什麽都不懂的高中生,換了這批縣城裏來的,災變前小日子過得很滋潤的人,他們更加不願意當兵了。”
張戈眉頭皺了起來:“你有什麽想法?”
杜衝指了指張戈身後堆起來的罐頭:“首先,剛進來的時候,要發點好處。
就比如,像這種災變前狗都不吃的罐頭,現在可是香餑餑。您要是給我五百罐,我保證給您帶兩百個兵來!
然後,就是補貼!
可以發行一些紙幣,類似抗戰時期的邊區票,建國後的肉票,米票,不能買東西,隻能換東西。
我們沒有造貨幣的能力,也不能造,但可以用補貼的形式記賬,每個月給誰多少東西,有的話給換,沒有先欠著……”
杜衝的話,直接讓張戈打斷了:“罐頭五百,你拿去,迴頭領兩百個人,去孫副營長那裏去領軍裝訓練。
至於你說的各種票,副營長李燁已經說過了,而且比你更詳細。
不過,你們覺得讓上麵知道我們這麽幹,你猜會有什麽後果呢?”
答案是:沒啥後果。
但是,喪屍被剿滅之後,就會被清算!
這是妥妥的軍閥套路,甚至是自立的玩法。
大敵當前,喪屍橫行,政府肯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豎大旗,喊口號就行,一般不會管這些破事,也就笑一笑,調侃一句調皮。
可一旦喪屍殺完了,被人舉報一下,說張某人在災變期間,想自己玩兒……
後果可能也不會多嚴重,畢竟沒光明正大的擺明車馬,也沒直接證據證明。
不過,頭頂的軍帽肯定是要摘的,迴家養老也是肯定的。
張戈會為了造福一群不認識的士兵,把自己的前程丟進去嗎?
會!
要是喪屍還在外麵堵著,張戈二話不說,各種票子,一樣發一遍,隻要能打退喪屍,欠再多票子,都無所謂。
但是,現在沒有外部威脅,那為什麽還要做這種舍己為人的事情呢?
他又不是真想做軍閥,他隻是個公司打工仔,好不容易帶上的軍帽子,還是營長,少校級別,可不想就這麽給摘了。
更何況,有葛亮的看重,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完全沒必要冒這個風險。
杜衝喜滋滋的走出張戈的帳篷,張戈這才反應過來:“這貨私吞了一百罐頭!”
征兵的時候發罐頭,可不是吃飯的時候,總不可能給人半罐罐頭吧。
杜衝肯定不敢貪太多,每個人兩罐剛好合適,那剩下的一百罐……
不過,當張戈打發像狗皮膏藥一樣,黏在身後的吳雨竹去打探之後,他發現杜衝的確是不錯的老師。
他把所有的罐頭,分給了學生!
張戈沒有感動,顯得很淡漠,決定以後杜衝再次辦事,索要好處的時候,要問清楚份額,別再被坑了。
成年人,要有自立的能力!
高中生,尤其是這群補課滯留學校的高三學生,普遍已經超過十六歲,不再是劉村那些牙牙學語的小孩子,應該學會自己獨立。
老師或者父母,終究不可能庇護他們一輩子。
就像那個質疑技術兵為什麽能坐兩棲作戰車的學生,張戈就從骨子裏不喜。
這完全是被父母寵壞的自我型學生,不提張戈說的那些理由,別人自己的車,為什麽就不能乘坐呢?
難不成真以為所有當兵的,就該讓出自己的車?
這個邏輯就不成立。
軍人是保護群眾,而不是事事都遷就群眾。
而張戈不會再讓杜衝把貪得的東西,發放給學生,更重要的原因是:公是公,私是私,公器不可私用!
罐頭是張戈拉下臉要的,卻是旅部發的,它屬於所有士兵的!
可以用營部的名義,發給任何人,包括那些學生。
但是,卻不能以征兵的名義,克扣了本該屬於那些士兵的罐頭,發放給學生。
一旦這樣的事情多了,就亂套了。
今天杜衝可以這樣做,明天趙曉菲就可以那樣做,後天周婷婷也可以……
所以,張戈讓負責後勤的趙曉菲和周婷婷,又以營部的名義,給所有人每人送了一罐,除了那些學生。
不過,每個當兵的,都補上了兩罐,包括那幾個加入民兵的學生。
這是敲打,也是平衡!
不患寡而患不均!
那幾個學生有罐頭,而別人沒有,就會讓人不服,就會生出事端。
隻有每個人都有,才能平衡。
同時,也能趁著儲存中心那些人剛來,拉一波人心,張營長需要這些人有血性的居民,尤其是一些受過訓練的,作為兵源。
杜衝歎了口氣,他知道張戈在敲打他,他也知道這樣做不好。
但是,這些學生才剛剛從和平時代過來,根本沒有適應末日的節奏,他們需要時間過渡,張戈的做法太過簡單粗暴,會有很多學生無法承受。
這也是高中生這個群體,在末日的尷尬之處。
他們有一定獨立自主的能力,而張戈需要他們獨立自主。
同時,他們又有明顯的不足,需要額外的幫助,比如營養攝入,比如重體力不如真正的成年人,比如心態還很稚嫩……
張戈並不能提供這些幫助,無論是營養,還是心理輔導,甚至情況緊急下,重體力活兒也需要把他們當成年人使用。
這的確對他們很不公平。
但是,沒辦法!
這是末日!
能活下來,對那些死去的人來說,本身就已經很不公平了。
對張戈來說,他給這些青少年提供庇護和衣食,需要這些青少年提供的一份勞動力,就這麽簡單。
當然,如果能當兵,加入他的部隊,那就是自己人,甚至可以往心腹發展,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