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聞言都是聞言大喜,冀州的發展現在已經是如火如荼,可以預見,自家的勢力隻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強,。
相應的冀州的一州之地顯然就無法滿足擴張的需求。對外州動手隻不過是遲早的事情。隻有戰爭,才能為軍人帶來軍功。才能帶給將領個人足夠的利益。聞戰則喜,這可能也是利益驅使吧。
韓馥看了看手下的態度。十分滿意。他想了想,開口說道:“荀彧和董昭留守冀州,一個負責政務,一個負責後勤。韓榮,周倉負責冀州防務。甘寧負責黃河水道,嚴防河南的各州趁機偷襲。”
他看了看隊伍最後的審配,歎氣說道:“正南啊!雖然你的侄子犯錯,但是我可一直都沒有怪罪你。我大軍北征,青州的袁紹很有可能會來進犯,隻憑借水軍是不可能抵禦的,所以我打算命你領兵三萬,與馬忠一起,鎮守冀州南線。這可是把冀州軍的後路交給你了,正南你能擔起這個責任嗎?”
審配本來對自己的前途已經十分悲觀,審家上次的所作所為,已經犯了韓馥的大忌。所以他才會自請處分,遠離冀州的決策中樞。去管沒有什麽緊要的後勤。
哪知道韓馥語出驚人,還是把留守後方的重任交給了自己。
審配十分感動,沒想到韓馥對自己還能如此信任,一眾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湧上心間。
“主公對我恩重如山,我審配縱使萬死也難報答萬一,主公放心,有我審配在,定保冀州防線萬無一失!”
韓馥滿意的點點頭:“好!這才是我認識的審正南。我的後方就托付你了。”
韓馥將隨自己出征的軍隊清點一遍。共出動騎兵五萬,期中胡騎兵三萬。燕趙鐵騎已經擴編到了兩萬。
步軍中軍五萬,強弩軍兩萬。後輪一萬五千,冀州協作軍五萬。投石軍一萬,戰將數十員。謀士,沮授,田豐,辛評隨同,趙雲為先鋒,離開鄴城,直奔幽州與冀州交界的郡縣而去。
此時的易京城內,劉和誌得意滿的坐在寶座之上,他正在宴請一眾劉虞的舊部。劉虞死後,大部分文武都選擇了與劉和合作,這叫劉和的野心更進一步膨脹。
劉和看了看現任幽州從事程緒,開口問道:“程緒,各胡族與鮮於銀將軍的聯軍已經到了什麽位置?公孫瓚已經授首,但盧植與公孫越幾個還在死守右北平,他們不過有五萬殘兵,我們的聯軍可是有二十萬,難道還不能一鼓而下嗎?”
程緒走上幾步:“啟稟州牧大人,那些烏桓與東夷人十分過分,他們到達右北平後並不是賣力攻城,而是四下劫掠鄉裏。百姓苦不堪言。鮮於銀大人也是十分頭疼。”
劉和不以為然的說道:“右北平曆來是公孫氏的地盤,那裏的百姓,心裏都是向著公孫家的,叫這些胡人殺掉一批也好,也省的以後再生事端。”
旁邊的別駕齊周聽得一個勁搖頭,這劉和與原來的老主公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性格。劉虞為人寬厚,最是愛民,正因為他在幽州修養生息近十年,引得無數動亂之地的世家以及百姓紛紛來投,才有了今日幽州的繁華。
本來幽州一片欣欣向榮,哪想到劉和與天香夫人私通。被劉虞發現後,劉和鋌而走險,悍然勾結張賢,殺害了劉虞和公孫瓚。將文武百官的家校小全部囚禁,群臣無奈,隻得跟隨著劉和,擁戴他做了幽州牧。
劉和就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請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在各異族中頗有威望的張賢出麵,承諾給予幾族重金,請他們一起出手,共同對付公孫瓚的餘部。
各族在這些年,被公孫瓚打擊的元氣大傷,現在漢人內訌,正好趁機報仇,還有重金可以拿,這可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事。於是各族十分踴躍,組織了十萬騎兵,再加上劉和派出的十萬幽州軍,分三個方向,向公孫瓚的治所右北平包圍過來。
公孫瓚的遺孀在盧植,田楷,公孫越等人的扶持下,全麵收縮兵力,退守右北平城。畢竟敵人分路而來,人多勢眾,不是公孫瓚餘部幾萬人馬能分開抵禦的。
於是公孫瓚餘部有秩序地將資源和人口向右北平集中,還向自己的盟友冀州韓馥部送去了求救的信使。
各路敵軍因為沒有受到什麽像樣的抵抗,很快就包圍了右北平城。不過幾次攻擊都收效不大。公孫瓚餘部準備充分,糧草器械都十分充足。聯軍多次攻擊都沒有什麽效果。
胡人騎兵這一路收獲不大,到了右北平城下又毫無進展。頓時失去了約束他們的力量。在各路首領的放縱下開始劫掠公孫世家數百裏內沒有來得及撤退進城的百姓。他們手段殘忍,所過之處,燒光,殺光,搶光,右北平往昔繁華的村落處處濃煙滾滾,好似人間煉獄。百裏沒內再也不見人煙。
幽州軍畢竟也是漢人,所轄軍隊有幾次看到胡人屠殺漢人百姓,手段殘忍,氣不過與他們發生了衝突,兩軍數千人規模的私下鬥也有過幾次。
這下兩邊就有了矛盾,攻城之時更是互相不肯配合,兩邊將帥溝通了數次,奈何彼此語言不通,都相互提防,最後隻得分營駐紮,這下給了公孫瓚軍喘息的機會,聯軍攻擊已經接近一個多月,還是沒能破城。可是右北平的守城物資夜越來越匱乏,更大的傷亡似乎是再所難免了。
數月下來,公孫家的子弟傷亡不小軍中也形成了兩個集團,一派是盧植力保公孫瓚的遺孀侯鳳與幼子公孫續。另一派則是公孫越領導的公孫家旁係力量。他們一直對公孫家的權利虎視眈眈。但在大敵當前之下,兩邊也隻能先放下一切,守住右北平再說了。
公孫越的大營之中,十幾個公孫家的將領正在遊說舉棋不定的公孫越。
“三哥!現在都是什麽時候了,你還是猶豫不決。如果你再沒有動作,被那孤兒寡母控製住局麵,公孫家的基業可就毀於一旦了。”
相應的冀州的一州之地顯然就無法滿足擴張的需求。對外州動手隻不過是遲早的事情。隻有戰爭,才能為軍人帶來軍功。才能帶給將領個人足夠的利益。聞戰則喜,這可能也是利益驅使吧。
韓馥看了看手下的態度。十分滿意。他想了想,開口說道:“荀彧和董昭留守冀州,一個負責政務,一個負責後勤。韓榮,周倉負責冀州防務。甘寧負責黃河水道,嚴防河南的各州趁機偷襲。”
他看了看隊伍最後的審配,歎氣說道:“正南啊!雖然你的侄子犯錯,但是我可一直都沒有怪罪你。我大軍北征,青州的袁紹很有可能會來進犯,隻憑借水軍是不可能抵禦的,所以我打算命你領兵三萬,與馬忠一起,鎮守冀州南線。這可是把冀州軍的後路交給你了,正南你能擔起這個責任嗎?”
審配本來對自己的前途已經十分悲觀,審家上次的所作所為,已經犯了韓馥的大忌。所以他才會自請處分,遠離冀州的決策中樞。去管沒有什麽緊要的後勤。
哪知道韓馥語出驚人,還是把留守後方的重任交給了自己。
審配十分感動,沒想到韓馥對自己還能如此信任,一眾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湧上心間。
“主公對我恩重如山,我審配縱使萬死也難報答萬一,主公放心,有我審配在,定保冀州防線萬無一失!”
韓馥滿意的點點頭:“好!這才是我認識的審正南。我的後方就托付你了。”
韓馥將隨自己出征的軍隊清點一遍。共出動騎兵五萬,期中胡騎兵三萬。燕趙鐵騎已經擴編到了兩萬。
步軍中軍五萬,強弩軍兩萬。後輪一萬五千,冀州協作軍五萬。投石軍一萬,戰將數十員。謀士,沮授,田豐,辛評隨同,趙雲為先鋒,離開鄴城,直奔幽州與冀州交界的郡縣而去。
此時的易京城內,劉和誌得意滿的坐在寶座之上,他正在宴請一眾劉虞的舊部。劉虞死後,大部分文武都選擇了與劉和合作,這叫劉和的野心更進一步膨脹。
劉和看了看現任幽州從事程緒,開口問道:“程緒,各胡族與鮮於銀將軍的聯軍已經到了什麽位置?公孫瓚已經授首,但盧植與公孫越幾個還在死守右北平,他們不過有五萬殘兵,我們的聯軍可是有二十萬,難道還不能一鼓而下嗎?”
程緒走上幾步:“啟稟州牧大人,那些烏桓與東夷人十分過分,他們到達右北平後並不是賣力攻城,而是四下劫掠鄉裏。百姓苦不堪言。鮮於銀大人也是十分頭疼。”
劉和不以為然的說道:“右北平曆來是公孫氏的地盤,那裏的百姓,心裏都是向著公孫家的,叫這些胡人殺掉一批也好,也省的以後再生事端。”
旁邊的別駕齊周聽得一個勁搖頭,這劉和與原來的老主公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性格。劉虞為人寬厚,最是愛民,正因為他在幽州修養生息近十年,引得無數動亂之地的世家以及百姓紛紛來投,才有了今日幽州的繁華。
本來幽州一片欣欣向榮,哪想到劉和與天香夫人私通。被劉虞發現後,劉和鋌而走險,悍然勾結張賢,殺害了劉虞和公孫瓚。將文武百官的家校小全部囚禁,群臣無奈,隻得跟隨著劉和,擁戴他做了幽州牧。
劉和就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請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在各異族中頗有威望的張賢出麵,承諾給予幾族重金,請他們一起出手,共同對付公孫瓚的餘部。
各族在這些年,被公孫瓚打擊的元氣大傷,現在漢人內訌,正好趁機報仇,還有重金可以拿,這可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事。於是各族十分踴躍,組織了十萬騎兵,再加上劉和派出的十萬幽州軍,分三個方向,向公孫瓚的治所右北平包圍過來。
公孫瓚的遺孀在盧植,田楷,公孫越等人的扶持下,全麵收縮兵力,退守右北平城。畢竟敵人分路而來,人多勢眾,不是公孫瓚餘部幾萬人馬能分開抵禦的。
於是公孫瓚餘部有秩序地將資源和人口向右北平集中,還向自己的盟友冀州韓馥部送去了求救的信使。
各路敵軍因為沒有受到什麽像樣的抵抗,很快就包圍了右北平城。不過幾次攻擊都收效不大。公孫瓚餘部準備充分,糧草器械都十分充足。聯軍多次攻擊都沒有什麽效果。
胡人騎兵這一路收獲不大,到了右北平城下又毫無進展。頓時失去了約束他們的力量。在各路首領的放縱下開始劫掠公孫世家數百裏內沒有來得及撤退進城的百姓。他們手段殘忍,所過之處,燒光,殺光,搶光,右北平往昔繁華的村落處處濃煙滾滾,好似人間煉獄。百裏沒內再也不見人煙。
幽州軍畢竟也是漢人,所轄軍隊有幾次看到胡人屠殺漢人百姓,手段殘忍,氣不過與他們發生了衝突,兩軍數千人規模的私下鬥也有過幾次。
這下兩邊就有了矛盾,攻城之時更是互相不肯配合,兩邊將帥溝通了數次,奈何彼此語言不通,都相互提防,最後隻得分營駐紮,這下給了公孫瓚軍喘息的機會,聯軍攻擊已經接近一個多月,還是沒能破城。可是右北平的守城物資夜越來越匱乏,更大的傷亡似乎是再所難免了。
數月下來,公孫家的子弟傷亡不小軍中也形成了兩個集團,一派是盧植力保公孫瓚的遺孀侯鳳與幼子公孫續。另一派則是公孫越領導的公孫家旁係力量。他們一直對公孫家的權利虎視眈眈。但在大敵當前之下,兩邊也隻能先放下一切,守住右北平再說了。
公孫越的大營之中,十幾個公孫家的將領正在遊說舉棋不定的公孫越。
“三哥!現在都是什麽時候了,你還是猶豫不決。如果你再沒有動作,被那孤兒寡母控製住局麵,公孫家的基業可就毀於一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