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吉情知在此被張飛看破自己的詭計,於是就向張飛跪地求饒。張飛坐迴位置上,說道:“你的醫術不會也是一些障眼法吧?”於吉連忙說道:“不是、不是,貧道確實會些醫術。”
張飛說道:“姑且相信你吧。說吧,來找我有什麽事?”
於吉羞愧不已,在張飛的再三催促下,才訕訕的說道:“貧道找州牧大人是想在州牧大人轄區宣傳道教。本來想借用些障眼法,好讓州牧大人相信道法,從而推行道教,不想,州牧大人博聞強識。貧道慚愧不已。”
張飛說道:“靠障眼法是無法將道教發揚光大的,縱然今日我沒有識破,他日也必有人識破,到時候道教就隻能貽笑大方了。”於吉連張飛沒有說殺自己,稍稍放下心來,連連稱是。
張飛問道:“你宣揚道教,為了什麽目的?”
於吉恭敬的說道:“貧道別無所求,隻是希望張道陵張天師創立的太平道能發揚光大,將道家的學說傳遍大漢各地。”
張飛又問道:“道家的思想核心是什麽?”
於吉見張飛問自己道家的核心理念,認為張飛對道教有興趣,於是說道:“道教的核心是:虛心實腹,不與人爭,修身養性,得求長生。”
張飛說道:“道家心法倒是很好,但是我遼州境內,百姓富足,人人安居樂業,道家若隻有這些,怕也不會有太多人信仰。不如你我合作如何?我幫你將道教發揚光大,但是道教必須受我或者說統治者控製。”於吉聽到這裏連忙搖頭,他可不願意成為統治者的工具。
張飛看著於吉的表情,毫不在意的繼續說道:“當然你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必然會有所迴報。你先迴去,待我考慮一下。明日下午你在過來,我會給你一個最終的結果。你若不同意,我也絕不勉強。”於吉很無奈,自己的把戲被張飛看破,主動權就全部落入張飛手中,自己隻能被動的接收。見張飛下了逐客令。於吉隻好向張飛告辭。
於吉走後,張飛也是興奮不已。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避免或者減少百姓叛亂的概率,信仰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隻好將安分守己、勤勞智慧紮入人的內心,必然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和諧。於是張飛連忙叫來戲忠、陳群、劉曄、賈詡等人,和他們一起商議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謀士團隊來了以後,張飛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他們都非常驚訝。眾人討論了一陣子,都覺得卻是對百姓有好處,隻是可能會頗耗費錢糧。張飛勸他們寬心,保證不會給遼州的經濟帶來很大的壓力。於是眾人開始仔細商議細節,確保不會被有心人利用。眾人一直忙到半夜才商議完畢,仆人們已經衝了好幾壺茶,飯菜也熱了一遍又一遍。張飛留眾人在府中進餐和休息。眾謀士依然興奮的談論著,唯恐有什麽漏洞。
第二天下午,於吉造訪州牧府,張飛和一眾謀士一同接見了於吉。張飛請於吉坐下,然後說道:“關於昨天的提議,我們商議了一個完整的版本,還請於道長品判。”
於吉起身作揖道:“州牧大人,貧道想過了,貧道宣傳道教隻是為了幫助百姓豎立正確的心態,以追求長生之境,萬萬不會被官府控製。貧道告辭!”
張飛驚訝於吉竟然如此堅決,但還是說道:“於道長既然不遠千裏來到遼州,連聽我述說的時間都沒有嗎?”
於吉隻好停下腳步,但臉上的堅毅,仿佛寫著大大的兩個字:“拒絕!”張飛無奈的說道:“我的初衷與道長一樣,也是為了百姓的幸福著想。但是百姓自己努力容易,施政者卻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犯錯,而代價往往是百姓承受。所以我準備了這樣一個計劃。”
“道教除了原本的教義之外,新增幾點福利:第一,加入道教者,凡誠心入教三年以上者,若有疾病,而因家貧無法就醫,由道教負責救治;第二,凡誠心入教十年以上者,且年滿六十歲,若無子女,或子女無能力贍養,由道教每月發放一定的生活補助,保證饑有食寒有衣;第三,凡誠心入教十年以上者,若確實有真才實學,可以優先考慮提拔為官員,造福一方百姓。”張飛停了一下,微笑著看著目瞪口呆的於吉。
於吉半餉才緩過勁來,猛的站起,激動萬分的說道:“這樣一來,隻怕遼州上下,人人都會入我道教!”接著又焦急的說道:“不過,這樣一來,除卻遼州官府的支持,還需要大量的錢財,這可如何是好?”
張飛微笑道:“可以接受一些富戶的捐贈,但這些錢財必須有詳細的登記。何人所捐、用至何處都必須有詳細的記錄,而卻要第一時間公布給大家。其餘的若還是有短缺,則由遼州官府提供。”
於吉鬆了一口氣,說道:“這樣一來,確實是個好辦法,貧道謝過州牧大人了。”
張飛笑著擺擺手,說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下麵我來說說條件。第一,道教中人,不得有違法犯罪的記錄。申請加入道教必須要證明自己沒有做過違法犯罪的事情。而且一旦做出違法犯罪之事,自動被驅逐出道教。”於吉點頭道:“我宣揚道教是為了造福百姓,若是有不法之徒,定要驅逐出去。”
“第二,加入道教的必須是勤奮踏實之人,若是好吃懶做,妄圖不勞而獲,必須驅逐出道教。”於吉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第三,加入道教者,必須誠實守信,與人和善。不守信用,招搖撞騙者,不得加入。”
“第四,……”
……
“第十,……”
張飛喝了口茶,說道:“暫時隻有這麽十條,以後若想到了再行補充。而且道教必須受到官府監管,以免有不法之徒混雜其中。”於吉初始還頻頻點頭,聽到最後已經變成緊皺眉頭,聽了張飛的話,小心的說道:“州牧大人,監管沒有問題,但是這麽多條件會不會要求太嚴格了一點?”
張飛擺擺手,微笑著說道:“我認為一點都不嚴格,認為嚴格的人無非是想觸犯法律或者違背道德。向提前給自己留條後路罷了。”
於吉苦笑道:“我並不是覺得我自己做不到,隻怕這樣一來,道教要踢出去很多人,恐怕不利於宣揚道教。”
張飛哈哈大笑道:“我認為恰恰相反,這樣一來,道教就成了好人、精英、優秀等的代名詞,而加入道教就相當於一種榮譽,隻怕會有數不清的人加進來。更何況,那些敗類加入道教隻會敗壞道教的名聲,棄之何惜?”
於吉想了想,覺得張飛所說有理,於是便說道:“既然如此,貧道完全同意州牧大人的建議,不過貧道還有一個請求,請州牧大人,加入道教!”說著,熱切的看著張飛。
張飛思考了一下,說道:“好,我自己定的規矩,自然要以身作則。”
於吉頓時興奮不已,激動的說道:“我還有兩個師兄弟,這麽大的事情,總要多些人見證。還望州牧大人給我一些時間,我好去找他們兩位。”
張飛好奇的問道:“你的師兄弟是誰?”
於吉說道:“我師兄叫左慈,擅長道術和煉丹;還有一個師弟叫南華,擅長道術、兵法和針灸!”又解釋道:“針灸也是醫術的一種,隻不過隻用銀針治病。”張飛見過張角用銀針緩解毒癮發作的黃巾力士,點點頭,表示自己了解。
於吉見張飛不說話,以為張飛對南華有意見,於是說道:“南華傳授張角太平天數給張角,本意是讓他拯救世人,不想張角在信徒眾多以後,心態膨脹,再加上受人蠱惑,所以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我敢擔保,南華絕對不是為了顛覆大漢的統治!”
張飛微笑道:“我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隻是對他的針灸很感興趣。而且你們的道術若隻是一些障眼法,不如將你們師兄弟的道術總結起來,著成一本書,就取名叫魔術!在書中詳細講解魔術的訣竅,可以教導世人知曉其中的道理,以免被心懷不軌之徒蒙騙。此外,還可以在道教之中成立魔術表演團隊,過年或者其他喜慶的日子,可以拿出來表演給百姓們看。這樣一方麵供百姓們的娛樂,也能增加道教的影響力。這樣的表演,可比單純的宣揚道教更吸引人。”
於吉聽了連連點頭,見張飛沒有別的吩咐,就向張飛告辭,急急忙忙的去尋找左慈和南華二人。
戲忠欽佩的說道:“如此一來,主公治下百姓必然人人向善,勤奮勞作。遼州成為世外桃源指日可待。”陳群等人也紛紛點頭。
賈詡也微笑道:“主公在遼州學院便要求育人先育德,再加上這個道教做輔助,為遼州百姓增加自身的道德修養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從遼州提拔的官員必然也人人自律,如此必然吏治清明,減少官員違法犯罪的概率。主公高瞻遠矚,屬下佩服。”
張飛笑道:“文和果然一針見血。都說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若是為官不仁,必然會禍害一方百姓,所以選拔官吏是重中之重。有了好的環境氛圍,找些好官出來必然會簡單一些。”
春耕之後,貂蟬也嫁入了州牧府。張飛有時間就去陪伴自己的嬌妻愛女,日子過得非常自在。三個多月之後,於吉終於帶著左慈和南華一起來到了遼州,拜見張飛。
於吉見了張飛,鄭重的施禮,說道:“我等三人,商議之後,都認為道教既然增加了新的內容,自然要改個新的名字。州牧大人以仁義為準則,又要求世人有德,所以我們商議決定,創建仁德道。以表明我們道教的宗旨。”
張飛點點頭。然後又建議三人將自己所擅長的東西記錄下來,自己可以為他們印刷成書籍,三人喜出望外,紛紛將自己擅長的事物寫下。張飛見左慈擅長煉製五石散等丹藥,告誡他遼州禁止煉製和銷售五石散和其他類似的丹藥。左慈保證不在煉製。
三人一邊忙著記錄自己所學,一邊在城中選址,準備建設道觀,忙的不亦樂乎。
(本章完)
張飛說道:“姑且相信你吧。說吧,來找我有什麽事?”
於吉羞愧不已,在張飛的再三催促下,才訕訕的說道:“貧道找州牧大人是想在州牧大人轄區宣傳道教。本來想借用些障眼法,好讓州牧大人相信道法,從而推行道教,不想,州牧大人博聞強識。貧道慚愧不已。”
張飛說道:“靠障眼法是無法將道教發揚光大的,縱然今日我沒有識破,他日也必有人識破,到時候道教就隻能貽笑大方了。”於吉連張飛沒有說殺自己,稍稍放下心來,連連稱是。
張飛問道:“你宣揚道教,為了什麽目的?”
於吉恭敬的說道:“貧道別無所求,隻是希望張道陵張天師創立的太平道能發揚光大,將道家的學說傳遍大漢各地。”
張飛又問道:“道家的思想核心是什麽?”
於吉見張飛問自己道家的核心理念,認為張飛對道教有興趣,於是說道:“道教的核心是:虛心實腹,不與人爭,修身養性,得求長生。”
張飛說道:“道家心法倒是很好,但是我遼州境內,百姓富足,人人安居樂業,道家若隻有這些,怕也不會有太多人信仰。不如你我合作如何?我幫你將道教發揚光大,但是道教必須受我或者說統治者控製。”於吉聽到這裏連忙搖頭,他可不願意成為統治者的工具。
張飛看著於吉的表情,毫不在意的繼續說道:“當然你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必然會有所迴報。你先迴去,待我考慮一下。明日下午你在過來,我會給你一個最終的結果。你若不同意,我也絕不勉強。”於吉很無奈,自己的把戲被張飛看破,主動權就全部落入張飛手中,自己隻能被動的接收。見張飛下了逐客令。於吉隻好向張飛告辭。
於吉走後,張飛也是興奮不已。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避免或者減少百姓叛亂的概率,信仰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隻好將安分守己、勤勞智慧紮入人的內心,必然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和諧。於是張飛連忙叫來戲忠、陳群、劉曄、賈詡等人,和他們一起商議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謀士團隊來了以後,張飛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他們都非常驚訝。眾人討論了一陣子,都覺得卻是對百姓有好處,隻是可能會頗耗費錢糧。張飛勸他們寬心,保證不會給遼州的經濟帶來很大的壓力。於是眾人開始仔細商議細節,確保不會被有心人利用。眾人一直忙到半夜才商議完畢,仆人們已經衝了好幾壺茶,飯菜也熱了一遍又一遍。張飛留眾人在府中進餐和休息。眾謀士依然興奮的談論著,唯恐有什麽漏洞。
第二天下午,於吉造訪州牧府,張飛和一眾謀士一同接見了於吉。張飛請於吉坐下,然後說道:“關於昨天的提議,我們商議了一個完整的版本,還請於道長品判。”
於吉起身作揖道:“州牧大人,貧道想過了,貧道宣傳道教隻是為了幫助百姓豎立正確的心態,以追求長生之境,萬萬不會被官府控製。貧道告辭!”
張飛驚訝於吉竟然如此堅決,但還是說道:“於道長既然不遠千裏來到遼州,連聽我述說的時間都沒有嗎?”
於吉隻好停下腳步,但臉上的堅毅,仿佛寫著大大的兩個字:“拒絕!”張飛無奈的說道:“我的初衷與道長一樣,也是為了百姓的幸福著想。但是百姓自己努力容易,施政者卻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犯錯,而代價往往是百姓承受。所以我準備了這樣一個計劃。”
“道教除了原本的教義之外,新增幾點福利:第一,加入道教者,凡誠心入教三年以上者,若有疾病,而因家貧無法就醫,由道教負責救治;第二,凡誠心入教十年以上者,且年滿六十歲,若無子女,或子女無能力贍養,由道教每月發放一定的生活補助,保證饑有食寒有衣;第三,凡誠心入教十年以上者,若確實有真才實學,可以優先考慮提拔為官員,造福一方百姓。”張飛停了一下,微笑著看著目瞪口呆的於吉。
於吉半餉才緩過勁來,猛的站起,激動萬分的說道:“這樣一來,隻怕遼州上下,人人都會入我道教!”接著又焦急的說道:“不過,這樣一來,除卻遼州官府的支持,還需要大量的錢財,這可如何是好?”
張飛微笑道:“可以接受一些富戶的捐贈,但這些錢財必須有詳細的登記。何人所捐、用至何處都必須有詳細的記錄,而卻要第一時間公布給大家。其餘的若還是有短缺,則由遼州官府提供。”
於吉鬆了一口氣,說道:“這樣一來,確實是個好辦法,貧道謝過州牧大人了。”
張飛笑著擺擺手,說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下麵我來說說條件。第一,道教中人,不得有違法犯罪的記錄。申請加入道教必須要證明自己沒有做過違法犯罪的事情。而且一旦做出違法犯罪之事,自動被驅逐出道教。”於吉點頭道:“我宣揚道教是為了造福百姓,若是有不法之徒,定要驅逐出去。”
“第二,加入道教的必須是勤奮踏實之人,若是好吃懶做,妄圖不勞而獲,必須驅逐出道教。”於吉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第三,加入道教者,必須誠實守信,與人和善。不守信用,招搖撞騙者,不得加入。”
“第四,……”
……
“第十,……”
張飛喝了口茶,說道:“暫時隻有這麽十條,以後若想到了再行補充。而且道教必須受到官府監管,以免有不法之徒混雜其中。”於吉初始還頻頻點頭,聽到最後已經變成緊皺眉頭,聽了張飛的話,小心的說道:“州牧大人,監管沒有問題,但是這麽多條件會不會要求太嚴格了一點?”
張飛擺擺手,微笑著說道:“我認為一點都不嚴格,認為嚴格的人無非是想觸犯法律或者違背道德。向提前給自己留條後路罷了。”
於吉苦笑道:“我並不是覺得我自己做不到,隻怕這樣一來,道教要踢出去很多人,恐怕不利於宣揚道教。”
張飛哈哈大笑道:“我認為恰恰相反,這樣一來,道教就成了好人、精英、優秀等的代名詞,而加入道教就相當於一種榮譽,隻怕會有數不清的人加進來。更何況,那些敗類加入道教隻會敗壞道教的名聲,棄之何惜?”
於吉想了想,覺得張飛所說有理,於是便說道:“既然如此,貧道完全同意州牧大人的建議,不過貧道還有一個請求,請州牧大人,加入道教!”說著,熱切的看著張飛。
張飛思考了一下,說道:“好,我自己定的規矩,自然要以身作則。”
於吉頓時興奮不已,激動的說道:“我還有兩個師兄弟,這麽大的事情,總要多些人見證。還望州牧大人給我一些時間,我好去找他們兩位。”
張飛好奇的問道:“你的師兄弟是誰?”
於吉說道:“我師兄叫左慈,擅長道術和煉丹;還有一個師弟叫南華,擅長道術、兵法和針灸!”又解釋道:“針灸也是醫術的一種,隻不過隻用銀針治病。”張飛見過張角用銀針緩解毒癮發作的黃巾力士,點點頭,表示自己了解。
於吉見張飛不說話,以為張飛對南華有意見,於是說道:“南華傳授張角太平天數給張角,本意是讓他拯救世人,不想張角在信徒眾多以後,心態膨脹,再加上受人蠱惑,所以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我敢擔保,南華絕對不是為了顛覆大漢的統治!”
張飛微笑道:“我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隻是對他的針灸很感興趣。而且你們的道術若隻是一些障眼法,不如將你們師兄弟的道術總結起來,著成一本書,就取名叫魔術!在書中詳細講解魔術的訣竅,可以教導世人知曉其中的道理,以免被心懷不軌之徒蒙騙。此外,還可以在道教之中成立魔術表演團隊,過年或者其他喜慶的日子,可以拿出來表演給百姓們看。這樣一方麵供百姓們的娛樂,也能增加道教的影響力。這樣的表演,可比單純的宣揚道教更吸引人。”
於吉聽了連連點頭,見張飛沒有別的吩咐,就向張飛告辭,急急忙忙的去尋找左慈和南華二人。
戲忠欽佩的說道:“如此一來,主公治下百姓必然人人向善,勤奮勞作。遼州成為世外桃源指日可待。”陳群等人也紛紛點頭。
賈詡也微笑道:“主公在遼州學院便要求育人先育德,再加上這個道教做輔助,為遼州百姓增加自身的道德修養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從遼州提拔的官員必然也人人自律,如此必然吏治清明,減少官員違法犯罪的概率。主公高瞻遠矚,屬下佩服。”
張飛笑道:“文和果然一針見血。都說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若是為官不仁,必然會禍害一方百姓,所以選拔官吏是重中之重。有了好的環境氛圍,找些好官出來必然會簡單一些。”
春耕之後,貂蟬也嫁入了州牧府。張飛有時間就去陪伴自己的嬌妻愛女,日子過得非常自在。三個多月之後,於吉終於帶著左慈和南華一起來到了遼州,拜見張飛。
於吉見了張飛,鄭重的施禮,說道:“我等三人,商議之後,都認為道教既然增加了新的內容,自然要改個新的名字。州牧大人以仁義為準則,又要求世人有德,所以我們商議決定,創建仁德道。以表明我們道教的宗旨。”
張飛點點頭。然後又建議三人將自己所擅長的東西記錄下來,自己可以為他們印刷成書籍,三人喜出望外,紛紛將自己擅長的事物寫下。張飛見左慈擅長煉製五石散等丹藥,告誡他遼州禁止煉製和銷售五石散和其他類似的丹藥。左慈保證不在煉製。
三人一邊忙著記錄自己所學,一邊在城中選址,準備建設道觀,忙的不亦樂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