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火拚十常侍,雙雙敗亡,大權落到了袁家之手。作為袁家之主的袁隗,要說沒點野心是不可能的。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算是頂級的世家大族。
袁隗作為太傅獨攬朝政也是水到渠成。
但盧植皇甫嵩朱俊等老臣看不慣袁家的做派,當場跟袁紹針鋒相對起來。
袁隗來一招以退為進,登時引發了群臣的議論。
“太傅大人德高望重,對朝廷也是忠貞無二,自然是沒得說的。”
“是啊,如今大廈將傾,社稷崩塌,正需要太傅大人這種中流砥柱出來主持大局。”
“袁家四世三公,向來都是朝廷的柱石。”
“太傅大人還是勉為其難,繼續主持大局吧!”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附和。
袁家根深蒂固,跟各大家族都有關係,這些人自然都支持袁隗。
袁隗再三推遲,但挨不住眾人的鼎力支持,這才答應勉為其難主持大局。
他這是向反對者展示肌肉。
盧植皇甫嵩朱俊對望了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
眼下有大半的朝臣都已經臣服了袁家,憑借他們三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撼動袁隗的。
“既然大家信賴老夫,那老夫還是那句話,為了避免董卓坐大,威脅到社稷的安危,咱們還是稟明太後,另立新君。”
袁隗斯條慢理的說道。
如今小皇帝在董卓的手中,董卓是不可能交出來的,隻有當機立斷另立新君,才能徹底擺脫董卓的掣肘。
不可!
這時另一個大臣站了出來,正是太仆王允。
王允雖然是讀書人,但在仕途上確是大將軍何進一手提拔上來的。
當初王允受十常侍的迫害,是何進保住了他,又一路升遷做到了九卿的位置上
所以說,王允對何進十分的感激。
如今何進屍骨未寒,袁隗就要動他的外甥,但真是豈有此理。
“太傅大人,自古廢立之事不是臣子可以置喙的,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而篡。不知太傅大人要當哪種人?”
王允陰陽怪氣的說道。
聽到王允這麽說,袁隗臉色有些難看了。
他豈能聽不出王允的意思。
王允這是諷刺他想當權臣。
但這權臣也是不好當的,以後定會給袁家招來滅頂之災。
另外……
王允冷冷道:“陛下不在,還有太後。就算要廢立,也要由太後來發話。太傅大人雖然德高望重,但這種事情也不能越俎代庖吧?”
劉辯是何太後的親兒子,袁隗要廢了她兒子,她又怎會同意?
這是明擺著不可能的事情。
對啊!
一些不滿袁家的臣子迴味過來。
有太後在,那輪得到袁隗說話?
再說何太後又怎會廢掉自己的親兒子,另立別人為新君?
“太仆大人說的是!”
盧植緩緩道:“陛下乃是先帝嫡親血脈,並無失德之處,作為臣子的不能守護他,讓他落到西涼軍的手中,這是我們的恥辱,又怎能將過錯推到陛下的身上呢?老夫還是那句話,派人去西涼軍,迎迴天子。”
他還是力主迎迴天子,至於董卓那邊可以談,人家有救駕之功,得到點封賞也是應該的。
總不能都讓你們袁家瓜分了吧?
再說董卓也是一大勢力,他進入洛陽後,袁家也很難一家獨大了,權利可以再次平衡。
袁隗臉色鐵青。
他萬萬沒想到王允忽然跳了出來跟他唱反調。
這個人一向低調,平素不顯山漏水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番話直擊要害,打的袁隗措手不及。
袁隗不說話了,但底下已經亂了。
“太傅大人說的對,董卓野心勃勃,挾天子以令諸侯,決不能讓他得逞。我們要另立新君。”
“胡說八道。董卓有酒駕之功,是有些人不想讓他進城,廢立皇帝也是為了滿足他的私心。”
“你才胡說八道,太傅大人不是那樣的人?”
“嗬嗬,我可沒說是太傅大人,這是你說的。”
有了王允的加入,那些反對袁家的朝臣受到了鼓勵,開始跟支持袁家的群臣吵吵起來。
袁家的支持者也不甘示弱,雙方吵成一團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外麵傳來了一個聲音。
“太後駕到!”
關鍵時候,何太後來了。
臣等拜見太後!
袁隗領銜眾臣拜倒在地。
他雖然是權臣,但禮不可廢。
“眾卿家平身!”
何太後臉色有些差,有氣無力的說道。
丈夫病死,兩位兄長被殺,兒子也流落在外,這幫臣子也勾心鬥角,沒有一個管用的。
這段時間,何太後也算飽受煎熬。
謝太後!
眾人緩緩的站直了腰杆。
袁太傅!
何太後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
“哀家聽說你要廢掉皇帝另立新君?”
此刻的她鳳目含煞。
皇帝是她兒子,為了讓兒子繼位,她不惜毒死王美人,鬥垮董太後,殺死驃騎將軍董重。
如今先帝屍骨未寒,這個袁隗居然打算廢立皇帝,當真是豈有此理。
你還真當何家人死絕了?
原本何太後對袁隗還是很信任的,畢竟是他力挽狂瀾,收拾了大局。
所以對袁隗的建議也是無一不允。
但鳳有虛頸,龍有逆鱗。袁隗居然敢動她兒子,這就觸碰到的何太後的底線。
她自然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的。
太後恕罪!
袁隗急忙道:“陛下落到了董卓的手中,此人野心勃勃,兇名在外。若是榮他進入洛陽,一定是洛陽百姓的災難。為了大漢的江山,為了社稷的安危。老臣也是不得已出這個主意啊!”
我不管那麽多!
何太後哼了一聲,道:“皇帝是董卓救得,他想要什麽,哀家都答應。誰要是誤了皇帝的安危,哀家絕不放過他。“
說著氣勢洶洶的站了起來,轉身離開了。
太後表態了,袁隗廢立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當然洛陽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袁家的手中,袁隗可以不理會何太後自行其是,但那樣一來勢必會失去天下士子之心。
權衡了利弊後,袁隗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董卓自然是不能進來的,一旦把這頭怪獸放進來,袁家也就徹底的完蛋了。
這也是袁隗的底線。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算是頂級的世家大族。
袁隗作為太傅獨攬朝政也是水到渠成。
但盧植皇甫嵩朱俊等老臣看不慣袁家的做派,當場跟袁紹針鋒相對起來。
袁隗來一招以退為進,登時引發了群臣的議論。
“太傅大人德高望重,對朝廷也是忠貞無二,自然是沒得說的。”
“是啊,如今大廈將傾,社稷崩塌,正需要太傅大人這種中流砥柱出來主持大局。”
“袁家四世三公,向來都是朝廷的柱石。”
“太傅大人還是勉為其難,繼續主持大局吧!”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附和。
袁家根深蒂固,跟各大家族都有關係,這些人自然都支持袁隗。
袁隗再三推遲,但挨不住眾人的鼎力支持,這才答應勉為其難主持大局。
他這是向反對者展示肌肉。
盧植皇甫嵩朱俊對望了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
眼下有大半的朝臣都已經臣服了袁家,憑借他們三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撼動袁隗的。
“既然大家信賴老夫,那老夫還是那句話,為了避免董卓坐大,威脅到社稷的安危,咱們還是稟明太後,另立新君。”
袁隗斯條慢理的說道。
如今小皇帝在董卓的手中,董卓是不可能交出來的,隻有當機立斷另立新君,才能徹底擺脫董卓的掣肘。
不可!
這時另一個大臣站了出來,正是太仆王允。
王允雖然是讀書人,但在仕途上確是大將軍何進一手提拔上來的。
當初王允受十常侍的迫害,是何進保住了他,又一路升遷做到了九卿的位置上
所以說,王允對何進十分的感激。
如今何進屍骨未寒,袁隗就要動他的外甥,但真是豈有此理。
“太傅大人,自古廢立之事不是臣子可以置喙的,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而篡。不知太傅大人要當哪種人?”
王允陰陽怪氣的說道。
聽到王允這麽說,袁隗臉色有些難看了。
他豈能聽不出王允的意思。
王允這是諷刺他想當權臣。
但這權臣也是不好當的,以後定會給袁家招來滅頂之災。
另外……
王允冷冷道:“陛下不在,還有太後。就算要廢立,也要由太後來發話。太傅大人雖然德高望重,但這種事情也不能越俎代庖吧?”
劉辯是何太後的親兒子,袁隗要廢了她兒子,她又怎會同意?
這是明擺著不可能的事情。
對啊!
一些不滿袁家的臣子迴味過來。
有太後在,那輪得到袁隗說話?
再說何太後又怎會廢掉自己的親兒子,另立別人為新君?
“太仆大人說的是!”
盧植緩緩道:“陛下乃是先帝嫡親血脈,並無失德之處,作為臣子的不能守護他,讓他落到西涼軍的手中,這是我們的恥辱,又怎能將過錯推到陛下的身上呢?老夫還是那句話,派人去西涼軍,迎迴天子。”
他還是力主迎迴天子,至於董卓那邊可以談,人家有救駕之功,得到點封賞也是應該的。
總不能都讓你們袁家瓜分了吧?
再說董卓也是一大勢力,他進入洛陽後,袁家也很難一家獨大了,權利可以再次平衡。
袁隗臉色鐵青。
他萬萬沒想到王允忽然跳了出來跟他唱反調。
這個人一向低調,平素不顯山漏水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番話直擊要害,打的袁隗措手不及。
袁隗不說話了,但底下已經亂了。
“太傅大人說的對,董卓野心勃勃,挾天子以令諸侯,決不能讓他得逞。我們要另立新君。”
“胡說八道。董卓有酒駕之功,是有些人不想讓他進城,廢立皇帝也是為了滿足他的私心。”
“你才胡說八道,太傅大人不是那樣的人?”
“嗬嗬,我可沒說是太傅大人,這是你說的。”
有了王允的加入,那些反對袁家的朝臣受到了鼓勵,開始跟支持袁家的群臣吵吵起來。
袁家的支持者也不甘示弱,雙方吵成一團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外麵傳來了一個聲音。
“太後駕到!”
關鍵時候,何太後來了。
臣等拜見太後!
袁隗領銜眾臣拜倒在地。
他雖然是權臣,但禮不可廢。
“眾卿家平身!”
何太後臉色有些差,有氣無力的說道。
丈夫病死,兩位兄長被殺,兒子也流落在外,這幫臣子也勾心鬥角,沒有一個管用的。
這段時間,何太後也算飽受煎熬。
謝太後!
眾人緩緩的站直了腰杆。
袁太傅!
何太後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
“哀家聽說你要廢掉皇帝另立新君?”
此刻的她鳳目含煞。
皇帝是她兒子,為了讓兒子繼位,她不惜毒死王美人,鬥垮董太後,殺死驃騎將軍董重。
如今先帝屍骨未寒,這個袁隗居然打算廢立皇帝,當真是豈有此理。
你還真當何家人死絕了?
原本何太後對袁隗還是很信任的,畢竟是他力挽狂瀾,收拾了大局。
所以對袁隗的建議也是無一不允。
但鳳有虛頸,龍有逆鱗。袁隗居然敢動她兒子,這就觸碰到的何太後的底線。
她自然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的。
太後恕罪!
袁隗急忙道:“陛下落到了董卓的手中,此人野心勃勃,兇名在外。若是榮他進入洛陽,一定是洛陽百姓的災難。為了大漢的江山,為了社稷的安危。老臣也是不得已出這個主意啊!”
我不管那麽多!
何太後哼了一聲,道:“皇帝是董卓救得,他想要什麽,哀家都答應。誰要是誤了皇帝的安危,哀家絕不放過他。“
說著氣勢洶洶的站了起來,轉身離開了。
太後表態了,袁隗廢立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當然洛陽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袁家的手中,袁隗可以不理會何太後自行其是,但那樣一來勢必會失去天下士子之心。
權衡了利弊後,袁隗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董卓自然是不能進來的,一旦把這頭怪獸放進來,袁家也就徹底的完蛋了。
這也是袁隗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