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朝議,朝廷終於做出了把吳曦調迴來的打算,張青峰的計謀奏效了。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不管吳曦有沒有造反的心思,朝廷都不得不把他調迴來。


    臨安這麽大的動靜,就算吳曦沒有造反的心思,萬一他聽到風聲以為朝廷會對他怎麽樣,結果真的造反了也不一定。


    另外,張青峰的大紙報,讓很多人認識到了這種東西的恐怖之處,一個堂堂大宋太尉,就因為這樣的大紙報被朝廷召迴。


    這樣的情況,也給你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找到了一個達到自己目的的辦法。


    就在吳曦造反大紙報事件後不到半個月,又有大紙報被貼滿了臨安城。


    雖然經過上次的大紙報事件後,朝廷加強了對於臨安城的監管與巡視。


    但是臨安城太大了,加上臨安又是一個沒有宵禁的城市,人員流動極為複雜,所以這樣的情況根本防不住。


    這次的大紙報,主要是攻擊韓侂胄,據說羅列了韓侂胄的十八條罪狀。


    這次的大紙報一出,頓時就讓朝廷大發雷霆。


    特別是韓侂胄,更是動用了大力氣搜查,決心一定要查出幕後指使者的身份。


    好在,韓侂胄因為有好幾家報紙可以為他宣傳,這次的大紙報對他並沒有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然而,經過兩次大紙報的事情,臨安百姓對朝廷也是越發失望。


    看看朝廷都是弄了些什麽狗屁倒灶的事情,大宋太尉想要謀反,大宋宰相被羅列了十幾條罪名。


    很多人都認為,大宋現在應該已經是到了王朝末期崩塌的階段了,很多百姓更是做好了改朝換代的心裏準備。


    此時的張青峰,並不知道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臨安城中竟然弄出了這麽多事情。


    此時的楊虎,完成了張青峰交代的任務後,也帶著幾個小夥伴迴到了夷州島。


    他們作為大紙報的始作俑者,自然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根本不敢在臨安多待,生怕被查到然後連累到張青峰。


    此時的張青峰,夷州島與一群商人商議合作事宜。


    張青峰讓人把紡紗機和織布機造了出來,他準備在夷州島建一家紡織作坊,然後把所有商人都捆綁起來經營。


    “各位,這種紡紗機一次可以紡五十六和紗錠,效率是一個紡紗熟手的百倍多。”張青峰帶著一群商人參觀,並指著紡紗機說道。


    他弄出來的,真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珍妮紡紗機,而且還是改進版本的。


    這東西他在漢朝的時候就弄過,這次弄出來也是駕輕就熟。


    這個時代,還沒有黃道婆改進紡車,現在的人們都是使用的單錠手搖式紡車,紡紗速度非常慢。


    張青峰弄出來的紡紗機雖然隻有五十六和紗錠,但是卻是用水力驅動,紡紗速度比這個時代的紡紗機百倍多還真不是吹牛。


    “楊大人,你說這個紡紗機能夠比普通紡紗工人快百倍,不如你讓人演示一下給我們看看吧?”有人朝張青峰說道。


    “對啊,讓我們看看,如果真能做到你說的速度,不,隻要有一半的一半的速度,我都願意投掏錢購買。”其他商人也說道。


    聽到一群商人的話,張青峰點點頭,然後說道:“那好,我就讓人給大家演示一下。”


    隨後他朝身邊的一個少年說道:“楊輝,你去給大家演示一下。”


    楊輝,也是楊氏家族的子弟,紡紗機正是他負責的事情。


    聽到張青峰的話,叫楊輝的少年答應一聲,然後讓幾個工人連上了水力傳動軸,隨後,在他的操作下,紡紗機的轉輪開始勻速旋轉。


    接著,轉輪皮帶帶動滾筒旋轉。


    隨後,三十多根細小的紗線就被紡了出來,這些紗線連接在垂直的錠子上,隨著這些錠子的轉動,一個個紗錠也快速成型。


    “這……好快。”


    “這太快了……”


    看到眼前的情況,不用張青峰繼續說,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了,這種紡紗機的厲害之處。


    “各位,如何?”張青峰笑著朝所有人問。


    “楊大人,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快的紡紗機。”一個商人由衷佩服的朝張青峰說道。


    “是啊,普通人紡紗,一天下來都紡不了幾個錠,和這個紡紗機根本沒辦法比。”另一個商人也說道。


    “楊大人,我想要買幾台這種紡紗機,不知道行不行?”有商人朝張青峰詢問。


    “諸位,這件事不急,這還隻是紡紗機而已,那邊還有織布機,我帶大家去看看。”張青峰朝所有人說道。


    隨後,張青峰帶人來到了另一個車間中。


    “看,這就是我說的新型織布機,我給他取名為飛梭織布機,織布的速度是普通人織布的幾十倍。”張青峰朝所有人說道。


    中華曆史上,織業的興起主要是黃道婆發明了織布機,讓鬆江府成為了紡織中心。


    現在,黃道婆還沒有出生,大部分人織布都是用的普通腰機,這種織布機的效率非常低下,飛梭織布機可以甩出這種織布機好幾百條街。


    曆史上,飛梭的發明人們讓織布的速度變得飛快,不過卻被紡紗拖累了速度。


    後來人們才改進紡紗工藝,最後才有了珍妮紡紗機。


    在所有商人的見注視下,張青峰讓人操作飛梭織布機給大家演示了起來。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飛梭織布機的飛梭快速在密集的紗線中穿梭,極具視覺衝擊感。


    在飛梭快速的穿行下,肉眼可見的,一塊精美的布匹快速成型。


    門外漢或許不明白這代表什麽,但是隻要是對織布有所了解的人,都是目瞪口呆。


    因為這個速度太嚇人了。


    很多人還注意到,這台織布機織出來布,竟然有兩米多寬,這簡直太驚人了。


    在古代,受紡織工藝及機械限製,織成的布料寬度有限,大部分布匹的寬度都不會超過一米,差不多為六十厘米到八十厘米左右。


    像這種超過兩米的布匹,別說這些人沒有見過,就是聽都沒有聽過。


    當然,不是古人織不出這樣的布匹,而且織這麽寬的布匹太麻煩了,效率非常低,所以基本上除了皇家的少部分作坊,民間基本上是看不到兩米寬布的。


    “好快的織布速度。”


    “這,這,這太誇張了……”


    一道道驚歎的聲音響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青史留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授與天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授與天齊並收藏穿越之青史留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