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過獎了!”張青峰表現的很謙虛。


    別說田家二叔,朝廷裏他和很多朝廷大員乃至宰相都有一些“交情”,所以一個泉州通判在他眼中還真算不得什麽。


    和田家二叔的會麵,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情況發生,雙方相處的都比較和諧。


    為了招待張青峰,田家人更是買了各種珍稀佳肴招待楊家人,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誠意。


    吃完飯後,田家二叔單獨把張青峰邀請到了書房中談話。


    “三郎,這次我能夠升任泉州通判,還得謝謝你,你和我家田苓的的關係,才讓朝廷把我放到泉州來的……”田家二叔朝張青峰感謝說道。


    聽到田二叔的話,張青峰頓時了然,他以前聽說過田家二叔隻是在偏遠縣城當知縣。


    按照正常流程,一個偏遠山區的縣長想要升任到泉州這種相當於後世魔都市的城市當市委副書記,沒有特殊的關係怎麽可能?


    如果田家人早就有關係,田家二叔也不至於混到偏遠山區當縣長了。


    這邊,張青峰雖然不是科舉出生的官員,但是他卻和很多朝廷大臣都有關係。


    張青峰提出的移民政策,更是解決朝廷冗兵的最好辦法。


    而泉州城,作為夷州島跳板,無疑就非常重要了。


    把和張青峰有姻親的田家二叔調到泉州來當通判,對張青峰來說也能有更好的幫助。


    “今後還需要二叔多多關照了。”張青峰謙虛朝田家二叔說道。


    “今後有什麽需要,隻管來找二叔,二叔能辦到的一定給你辦,辦不到的也會想辦法給你辦。”田家二叔朝張青峰說道。


    他來的時候,上麵就有人給他交代過了,要配合楊三郎做事。


    張青峰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但是他卻擔負著冗兵的解決重任。


    對於田家二叔來說,雖然他如今成為了泉州通判,但是之後能不能升官,還得看張青峰的人脈關係。


    所以,雖然他的官職要比張青峰大,但是他卻要反過來要巴結張青峰。


    泉州通判上任,泉州府大小官員給田二叔舉辦了隆重的接風宴。


    之後,田二叔就正式走馬上任成為了泉州的通判大人。


    田二叔成為通判後,張青峰發現,自己在泉州城辦什麽事情都方便了很多。


    比如他想要買一家造船廠,以及十幾艘大商船,在田二叔的招唿下,他很容易就辦成了。


    半個月後,父親楊茂才離開了泉州,因為臨安還有大把的事情需要他看著。


    倒是跟隨楊茂才一起來的十幾個楊家本族子弟卻留了下來,他們以後就跟著張青峰混了。


    不過,最讓張青峰頭疼的還是田苓也選擇的留下來,並且還準備和他一起前往夷州島。


    “苓娘,夷州島上非常荒涼,你去了要吃很多苦的,到時候肯定受不了,你還是待在泉州城吧。”張青峰朝田苓說道。


    “三郎,我不怕吃苦,我就想和你在一起。”田苓很是倔強說道。


    “三郎,你就把苓兒帶上吧,你在那邊生活,沒有女人收拾照顧怎麽行。”田苓的二叔也幫忙勸說張青峰。


    “可是……”張青峰著實不想帶兩上田苓。


    張青峰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是四年了,田苓也十八九歲到了成婚的年紀。


    原本,田楊兩家商量著張青峰還沒有來這邊時就準備辦婚禮的,不過卻被張青峰推脫了。


    隻是沒想到,一年後,田苓竟然追到泉州來了,這讓他沒辦法躲避。


    其實他不是怕田苓,也不是不能接受她,他上輩子連蔡文姬都接受了,怎麽可能不敢接受一個小姑娘。


    而且,小姑娘現在的也長大了,不再是三年起步的那種形態了。


    而且這幾年時間,田苓一直都是一如既往的喜歡他,這讓他也是很感動,另外,他也不是鐵石心腸的人。


    “那好吧,不過在那邊你都要聽我的。”最終張青峰終於答應了讓田苓一起去夷州島。


    當張青峰的十幾艘的船隊離開泉州港前往夷州島時,已經是半個月後了。


    這次迴夷州島,張青峰購買了很多商品帶迴去,他準備讓所有跟隨他來夷州島開發的人都過一個好年。


    幾天後,張青峰的船隊停靠在了高雄城外的碼頭上。


    消息傳開後,無數人紛紛前來圍觀。


    這次張青峰帶來的,除了十幾艘海船以及物資商品之外,還有一船的造船工匠。


    這些工匠,都是張青峰花大價錢在泉州城中請的造船師傅。


    泉州,因為是大宋最大的港口,所以造船廠自然是非常多的,張青峰這家挖一個那家挖一個,很快就讓他挖走了好幾百個造船匠人。


    張青峰迴到夷州島後,立馬讓人把年貨發了下去。


    之後,他則是帶著一群造船工匠在海岸附近尋找到一處地方作為造船廠。


    年後,造船廠正式動工建造,預計一年之內可以完成船塢,碼頭,以及廠房等建造。


    就在年後開春張青峰忙著播種的時候,泉州府傳來了消息。


    “楊大人,朝廷這次準備一次性往夷州島上移民五萬人,所以你要做好準備。”一個傳令的小吏朝張青峰說道。


    “怎麽這次來這麽多?”聽到來人的話,張青峰很是吃驚。


    五萬人啊,這可不是小數目,這麽多人,光是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不過好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培養,張青峰身邊已經有了一群能夠幫他分擔事情的下屬。


    這次一下子來五萬人,張青峰並不打算把這些人安排在一起。


    他準備把這些人安排在沿海的十個據點,一個據點五千人差不多。


    好在,等這些人到來時,夷州島這邊又收獲了一季糧食,不至於還要讓朝廷運糧才能養活這五萬人。


    三月初,在張青峰準備好後,五萬要移民夷州島的廂軍終於陸陸續續到達了泉州。


    這些人到達泉州後,就由朝廷水師船運過海峽前往夷州島。


    隨著這些人前往夷州島,頓時,張青峰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他帶著人到處建立據點,修建房屋,還要利用船隻運送物資到新據點中,非常忙碌。


    好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總結,以及兩次的移民,張青峰已經有了經驗。


    而且他培養的一群下屬幫他,才不至於讓他那麽累。


    就要,張青峰忙著安頓新移民的時候。


    去年移民的一些廂軍士兵,終於迴家把家人接到了夷州島上,給夷州島上增加了很多家庭人口。


    除了廂軍士兵接家人來島之外,泉州城中的商人,也紛紛有了行動。


    他們除了來夷州島開設商鋪之外,終於有人雇傭百姓來這邊開荒了。


    對於這些商人,張青峰專門劃分了一片區域讓他們開荒,這樣也不至於和島上其他開荒的廂軍士兵們發生衝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青史留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授與天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授與天齊並收藏穿越之青史留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