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並沒有龍顏大悅,相反,隱含期待的目光驟然一斂,些許的不屑隨微動的臉色揮灑出來。
“花言巧語,不過如此!”
那邊袁彬、哈銘被“請”出皇城,數名內侍簇擁著上皇走向南宮,他的皇後與妃嬪,還有幾名年幼的子女正在南宮等他。
不會有接風盛宴了,接下來,陪伴上皇的大概隻有他的家人,即便是家人也沒來全,譬如,他的母後“上聖”皇太後就沒有現身,而他的異母弟弟朱祁鈺絕對不會給他遞上半句問候。
他的同母親姐姐常德公主、異母大姊順德公主迫於時勢的壓力,多半不會入宮探視。
多數廷臣已經不知不覺的淡忘了上皇的存在,少數有心人望著上皇遠去的背影,想要勸諫景泰帝禮敬上皇,卻不敢選在這個時候招惹正在氣頭上的天子。
透過人群的縫隙,卓軒瞥見上皇的背影,腦中立馬閃出娜仁托雅的身影。
上皇說話大概不能作數了,也不知那個草原癡女會守候到何年何月。
景泰帝對卓軒一番粉飾之詞作出的反應也不算反常,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已,百官熟悉景泰帝的秉性,聽了景泰帝簡短而又不屑的言辭,不免有些失望,他們還盼著劇情有新的發展呢。
於謙深望卓軒幾眼,隨即淡淡的扭過頭去,漫無目的的望著遠處的風景出神,一般而言,每逢國有大事,於謙必會站出來進言,而在這樣的禮儀場合,他更願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一幫年邁的同僚。
首席太監興安沒看卓軒,但他麵帶笑色,很淡然卻又顯得神情專注,好像饒有興致的豎直了耳朵,靜候著卓軒的下一番驚人之語。
吏部尚書王直若有所思的揚起下巴,隨即作禮道:“陛下,此事怪不得大明使團,上皇大概也被蒙在鼓裏,瓦剌人一向狡詐,此番派二十名兵士強闖皇城,就是想在上國的宮禁重地示威!”
“強闖?”景泰帝臉上再度浮起怒色,“沿途無數道關卡,京城數重城門,卻無人截下區區二十名韃子,這能說韃子是強闖嗎!”
現場這把火延燒到了遠赴宣府迎駕的商輅身上,商輅無法置身事外,當即快步至景泰帝身前,禮道:“陛下,沿途守軍見到上皇,囿於禮製,誰也不敢多說什麽,瓦剌內部即將發生內訌,大概有人想把禍水南移,望陛下明察。”
是啊,見了上皇,誰敢擋駕?當初十萬韃賊裹挾上皇,兵臨京城九門之外,若非京中還有他這個天子,朝中百官誰敢阻擋上皇入城?若是如此,隻怕江山早就易主了!
也隻有他這個天子能對上皇說不,故而賬要記在瓦剌人頭上,而所有的怨念都該由上皇一人簽收!
“可惡的韃子,反複無常的小人!一年來,其上一撥使臣前來示好,下一撥使臣便來示威,一直搖擺不定,時至今日,瓦剌的內部紛爭愈演愈烈,可朕仍猜不透他們中間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於謙站在不遠處躬身道:“陛下,瓦剌諸部各懷野心,隻可利用,不宜深交,他們都不是大明真正的朋友。”
不錯!於謙一番話說在了景泰帝心坎上,年輕天子的嘴角終於浮起一抹淺笑。
一旁的王直等人卻有不同意見,誰說瓦剌人不是大明真正的朋友?雙方達成和約,和平往來久了,關係日益密切,不就成朋友了嗎?
但方才二十名韃子在眾人心中投下的陰影尚未散盡,一幫老臣也不便多說什麽,隻能等此事放涼了之後再作分辯。
景泰帝動動身子,有移步離場的意思,末了微微扭頭,用眼角餘光掃掃地上的卓軒。
“你好像還未迴答,朕做昏君怎樣,做明君又該怎樣?”
刷的一下,眾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卓軒身上。
做現代文科男就是好啊,知道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麽地理大發現,所有的蠻荒之地都有人類居住,早就被人類發現了,歐洲人的地理大發現說穿了就是地理大征服!
文明與野蠻其實是一體兩麵,展現文明成果的時候,所采用的的手段往往非常野蠻,故而,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脫離過叢林法則的掌控。
卓軒的思維可以跳脫時代的局限,隻是不能偏離時代背景,還得要把設想化作這個時代聽得懂的聲音。
而且······他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投向東華門,柳絮的馬車依然沒有出現。
你小子倒是說話呀,急死個人了!幾名年輕官員擼袖子都想揍人了。
秋風愈來愈勁,卷起一縷沙塵,夾著飄零的落葉,掠過護城河上的石橋,向紫禁城厚重的城牆撞去。
“糾結於眼前的煩惱,格局太小,陛下就會成為一名無所作為的昏君,若放眼天下,讓大明的國威遠播海外,陛下大概離明君的寶座不遠了,到了那時,四鄰鹹服,脫脫不花、也先、阿剌之間的紛爭就不再是外部事件,而隻是大明內部的一個小小治安事件而已!”
咚!又有幾名官員的隨身物品墜地,諸如奏本、朝笏什麽的。
治安事件?派一幫捕快就能了事?惹煩了泱泱上國,幹脆將脫脫不花、也先、阿剌等人押迴京城審訊······娘的,這話太震撼人心了!
年輕官員的興奮之情都寫在臉上,而一幫年邁的老臣則在心中抗拒。
哼,妖言惑眾!上國隻是一個虛名而已,有無其實,真的不重要,要什麽威加海外呀?又得打仗,又得死人,又得降薪,又得天天提心吊膽,何況府庫空虛,民生凋敝,行不通啊,和為貴啊······
興安暗中舒了口氣,微微抬頭,笑望那邊的景泰帝。
景泰帝一動不動的定在那裏,目中不再有怒火,也不再有怨恨,臉色恢複正常,那分嫻靜的氣韻又流露出來。
隻是,景泰帝的雙目很亮,陣陣秋風拂不去他眼中的異彩,那雙原本盡顯憔悴之態的眼睛,此刻變得圓潤光滑起來,如斂盡了天下所有的風雲一般,隱含帝王之氣,目光明亮而又深邃。
“花言巧語,不過如此!”
那邊袁彬、哈銘被“請”出皇城,數名內侍簇擁著上皇走向南宮,他的皇後與妃嬪,還有幾名年幼的子女正在南宮等他。
不會有接風盛宴了,接下來,陪伴上皇的大概隻有他的家人,即便是家人也沒來全,譬如,他的母後“上聖”皇太後就沒有現身,而他的異母弟弟朱祁鈺絕對不會給他遞上半句問候。
他的同母親姐姐常德公主、異母大姊順德公主迫於時勢的壓力,多半不會入宮探視。
多數廷臣已經不知不覺的淡忘了上皇的存在,少數有心人望著上皇遠去的背影,想要勸諫景泰帝禮敬上皇,卻不敢選在這個時候招惹正在氣頭上的天子。
透過人群的縫隙,卓軒瞥見上皇的背影,腦中立馬閃出娜仁托雅的身影。
上皇說話大概不能作數了,也不知那個草原癡女會守候到何年何月。
景泰帝對卓軒一番粉飾之詞作出的反應也不算反常,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已,百官熟悉景泰帝的秉性,聽了景泰帝簡短而又不屑的言辭,不免有些失望,他們還盼著劇情有新的發展呢。
於謙深望卓軒幾眼,隨即淡淡的扭過頭去,漫無目的的望著遠處的風景出神,一般而言,每逢國有大事,於謙必會站出來進言,而在這樣的禮儀場合,他更願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一幫年邁的同僚。
首席太監興安沒看卓軒,但他麵帶笑色,很淡然卻又顯得神情專注,好像饒有興致的豎直了耳朵,靜候著卓軒的下一番驚人之語。
吏部尚書王直若有所思的揚起下巴,隨即作禮道:“陛下,此事怪不得大明使團,上皇大概也被蒙在鼓裏,瓦剌人一向狡詐,此番派二十名兵士強闖皇城,就是想在上國的宮禁重地示威!”
“強闖?”景泰帝臉上再度浮起怒色,“沿途無數道關卡,京城數重城門,卻無人截下區區二十名韃子,這能說韃子是強闖嗎!”
現場這把火延燒到了遠赴宣府迎駕的商輅身上,商輅無法置身事外,當即快步至景泰帝身前,禮道:“陛下,沿途守軍見到上皇,囿於禮製,誰也不敢多說什麽,瓦剌內部即將發生內訌,大概有人想把禍水南移,望陛下明察。”
是啊,見了上皇,誰敢擋駕?當初十萬韃賊裹挾上皇,兵臨京城九門之外,若非京中還有他這個天子,朝中百官誰敢阻擋上皇入城?若是如此,隻怕江山早就易主了!
也隻有他這個天子能對上皇說不,故而賬要記在瓦剌人頭上,而所有的怨念都該由上皇一人簽收!
“可惡的韃子,反複無常的小人!一年來,其上一撥使臣前來示好,下一撥使臣便來示威,一直搖擺不定,時至今日,瓦剌的內部紛爭愈演愈烈,可朕仍猜不透他們中間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於謙站在不遠處躬身道:“陛下,瓦剌諸部各懷野心,隻可利用,不宜深交,他們都不是大明真正的朋友。”
不錯!於謙一番話說在了景泰帝心坎上,年輕天子的嘴角終於浮起一抹淺笑。
一旁的王直等人卻有不同意見,誰說瓦剌人不是大明真正的朋友?雙方達成和約,和平往來久了,關係日益密切,不就成朋友了嗎?
但方才二十名韃子在眾人心中投下的陰影尚未散盡,一幫老臣也不便多說什麽,隻能等此事放涼了之後再作分辯。
景泰帝動動身子,有移步離場的意思,末了微微扭頭,用眼角餘光掃掃地上的卓軒。
“你好像還未迴答,朕做昏君怎樣,做明君又該怎樣?”
刷的一下,眾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卓軒身上。
做現代文科男就是好啊,知道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麽地理大發現,所有的蠻荒之地都有人類居住,早就被人類發現了,歐洲人的地理大發現說穿了就是地理大征服!
文明與野蠻其實是一體兩麵,展現文明成果的時候,所采用的的手段往往非常野蠻,故而,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脫離過叢林法則的掌控。
卓軒的思維可以跳脫時代的局限,隻是不能偏離時代背景,還得要把設想化作這個時代聽得懂的聲音。
而且······他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投向東華門,柳絮的馬車依然沒有出現。
你小子倒是說話呀,急死個人了!幾名年輕官員擼袖子都想揍人了。
秋風愈來愈勁,卷起一縷沙塵,夾著飄零的落葉,掠過護城河上的石橋,向紫禁城厚重的城牆撞去。
“糾結於眼前的煩惱,格局太小,陛下就會成為一名無所作為的昏君,若放眼天下,讓大明的國威遠播海外,陛下大概離明君的寶座不遠了,到了那時,四鄰鹹服,脫脫不花、也先、阿剌之間的紛爭就不再是外部事件,而隻是大明內部的一個小小治安事件而已!”
咚!又有幾名官員的隨身物品墜地,諸如奏本、朝笏什麽的。
治安事件?派一幫捕快就能了事?惹煩了泱泱上國,幹脆將脫脫不花、也先、阿剌等人押迴京城審訊······娘的,這話太震撼人心了!
年輕官員的興奮之情都寫在臉上,而一幫年邁的老臣則在心中抗拒。
哼,妖言惑眾!上國隻是一個虛名而已,有無其實,真的不重要,要什麽威加海外呀?又得打仗,又得死人,又得降薪,又得天天提心吊膽,何況府庫空虛,民生凋敝,行不通啊,和為貴啊······
興安暗中舒了口氣,微微抬頭,笑望那邊的景泰帝。
景泰帝一動不動的定在那裏,目中不再有怒火,也不再有怨恨,臉色恢複正常,那分嫻靜的氣韻又流露出來。
隻是,景泰帝的雙目很亮,陣陣秋風拂不去他眼中的異彩,那雙原本盡顯憔悴之態的眼睛,此刻變得圓潤光滑起來,如斂盡了天下所有的風雲一般,隱含帝王之氣,目光明亮而又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