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內侍過來傳話,景泰帝命楊善、卓軒在東華門外候駕。
楊善得知,自己攜帶私貨入京,沿途行動遲緩,耽誤了行程,那邊趙榮先一步命人入京稟報,景泰帝已派商輅前去宣府迎接上皇大駕,上皇定於今日入京。
遠望戒備森嚴的東華門,卓軒將腦中的記憶翻了一遍,一路上從廣寧門進外城,再從崇文門進內城,又從東安門進皇城,心想若進了東華門,裏麵就是神秘的紫禁城了,於是,京城的布局在他腦中留下了一個初略印象。
紫禁城就是京城的內核,紫禁城之外是皇城,皇城之外是內城,內城之外還有外城,層層疊疊的,如卷心菜一般。
肖司儀去而複迴,很客氣的邀柳絮進紫禁城,柳絮並不像尋常鄉下女孩那般拘謹,聽說能去神秘莫測的紫禁城看風景,心裏當即樂開了花,竟然一口應承下來。
柳絮的馬車駛入東華門,直接進了後宮,看到這番情景,卓軒羨慕不已······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女說進後宮就進後宮,走親戚似的,我卓軒此生大概無此機緣,能從午門那裏進紫禁城,看看前朝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殿就該謝天謝地了。
這時,從東華門南側獨自走來一人,瘦削的身子,蒼白的臉色,卓軒遠遠瞥上此人一眼,就覺得他疑似後世吸毒成癮的癮君子。
哎喲,該花多少毒粉才能把身子搞成這樣!還穿天子常服,戴翼善冠?嘿,活膩歪了······
驀然一驚,穿越時的那道殘夢倏然浮上心頭,此刻一眼望去,現實與夢境相比,一切都是那麽的絲絲入扣!
他是皇帝?
楊善率先做出反應,跪伏於地頓首道:“臣楊善叩見皇帝陛下!”
卓軒醒過神來,不太情願的跪在地上,“臣卓軒叩見皇帝陛下。”
“平身。”
景泰帝匆匆掃了楊善一眼,目光很快就落到卓軒臉上,起先目中透著分驚喜,但轉眼間,那絲一閃即逝的笑意就不見了蹤影,表情淡淡的,進而轉為冷冷的。
卓軒曾無數次想象過陛見時的景象,卻從未想到景泰帝會以如此冷漠的目光打量自己,始料未及啊······
罷了,我與他原本就不熟,形同陌路!
廷臣與宦官陸陸續續聚攏過來,相繼朝景泰帝施禮,卓軒腦中的那分恍惚漸漸散盡。
心底還是有些傷感的,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總鎮署一幫故人的道賀音猶在耳,柳絮熱切的眼神仿佛還在眼前晃動,可是,一切都與期盼中的情景截然相反,景泰帝的表情非常明顯,無疑是在宣告卓軒僅是紫禁城外一名微不足道的匆匆過客。
一大堆蒼老的麵孔浮現於眼前,卓軒並不認識他們,也不想分辨出他們的身份,人群中唯有兩張麵孔令卓軒記憶深刻,一張屬於楊善,另一張則屬於石亨。
身著武勳朝服的石亨露出垂至膝頭的長須,那形象當真惹人注目。
楊善與石亨走到一起,一邊耳語,一邊打量不遠處的卓軒,目光裏好像摻進了某種奇怪的成分,讓人看著極為不爽。
狗蛋,心情一旦變糟,就有可能疑鄰盜斧了!
卓軒暗中罵了自己一句,避開人群,站在一顆桂樹下,狂嗅馥鬱的桂香,以此驅散心頭的不適感。
突然,東安門那邊傳來內侍響亮的通傳聲:“太上皇帝陛下駕到!”
通傳聲還在皇城上空飄蕩,急驟的蹄聲的隆隆的車輪碾壓聲就滾滾而來。
正中那輛華麗的輅車上坐著上皇,此刻,上皇朱祁鎮滿臉帶笑,衝迎接他的人群緩緩揮手。
而在輅車兩旁,赫然奔馳著二十匹高頭大馬,馬背上是二十名剽悍的瓦剌猛士,猛揮明晃晃的彎刀,驅趕急待上前護駕的宮中禁衛。
韃子全副武裝進了皇城?
卓軒心中駭然,想自己身為大明勇士,進個東安門還要受人刁難,且片甲不得攜帶,而屠殺過無數大明軍民的韃賊卻能大搖大擺、全副武裝入內,在皇城中大耍威風,這特麽······該是大明怎樣的奇恥大辱啊!
也不知上皇在打什麽主意,想必景泰帝已是怒氣衝天,或許心中在想:東華門近在眼前,幹脆慷慨到底,讓韃賊放馬進後宮看看風景得了!
輅車方一停穩,百官就整頓衣容,恭恭敬敬的快步至輅車前,跪地行四拜禮。
“臣恭迎太上皇帝陛下大駕!”
“眾卿平身!”
這跪不好下啊,前方就有二十名韃子,不讓任何人靠近輅車,耍足威風不說,還能沾上皇的光,承受百官的大禮,這滋味······太特麽憋屈了!
沒辦法,百官硬著頭皮遠遠跪著,行罷四拜禮,旋即起身後退,遠離輅車旁那二十個“辣眼睛”的家夥。
按照原定的禮儀流程,百官行罷四拜禮,就該輪到景泰帝過去給大兄行禮了,兄弟二人並不像影視劇裏所說的那樣講究,而是與現代人一樣,彼此以哥哥、弟弟相稱唿,景泰帝作為弟弟,理當禮敬哥哥朱祁鎮。
迎駕儀式完成之後,朱祁鎮會入住位於皇城的南宮,南宮離東華門很近,就在眾人目力可及的地方。
可是,儀式中斷了,此刻景泰帝的視覺很受傷,打死他也不會上前行禮,他的嘴角在微微顫栗,麵色鐵青。
百官察覺到了現場氣氛不對,紛紛垂首而立,不敢發出隻言片語。
默然良久,景泰帝緩緩扭頭盯視楊善,眼中盡是透心的寒意。
“楊善,都是你做的好事!”
天子的雷霆之怒極具威力,但見楊善身子一抖,素來口齒伶俐的他竟然轉眼就變成了結巴,“陛下,原本······不是這樣的,臣與也先······商定,瓦剌人隻送······上皇······至宣府,之後由······明軍······護駕入京。”
大約是覺得這番辯解顯得過於蒼白吧,楊善瞟瞟遠處的石亨,忽然手指卓軒道:“都是此人從中作怪,他屢次私見上皇,還與伯顏帖木兒打得火熱,天知道他背地裏幹了多少不可告人的勾當!”
腦子嗡的一響,思維開始變得遲鈍起來,卓軒恍然覺得自己正向無底的深淵墜落。
楊善得知,自己攜帶私貨入京,沿途行動遲緩,耽誤了行程,那邊趙榮先一步命人入京稟報,景泰帝已派商輅前去宣府迎接上皇大駕,上皇定於今日入京。
遠望戒備森嚴的東華門,卓軒將腦中的記憶翻了一遍,一路上從廣寧門進外城,再從崇文門進內城,又從東安門進皇城,心想若進了東華門,裏麵就是神秘的紫禁城了,於是,京城的布局在他腦中留下了一個初略印象。
紫禁城就是京城的內核,紫禁城之外是皇城,皇城之外是內城,內城之外還有外城,層層疊疊的,如卷心菜一般。
肖司儀去而複迴,很客氣的邀柳絮進紫禁城,柳絮並不像尋常鄉下女孩那般拘謹,聽說能去神秘莫測的紫禁城看風景,心裏當即樂開了花,竟然一口應承下來。
柳絮的馬車駛入東華門,直接進了後宮,看到這番情景,卓軒羨慕不已······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女說進後宮就進後宮,走親戚似的,我卓軒此生大概無此機緣,能從午門那裏進紫禁城,看看前朝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殿就該謝天謝地了。
這時,從東華門南側獨自走來一人,瘦削的身子,蒼白的臉色,卓軒遠遠瞥上此人一眼,就覺得他疑似後世吸毒成癮的癮君子。
哎喲,該花多少毒粉才能把身子搞成這樣!還穿天子常服,戴翼善冠?嘿,活膩歪了······
驀然一驚,穿越時的那道殘夢倏然浮上心頭,此刻一眼望去,現實與夢境相比,一切都是那麽的絲絲入扣!
他是皇帝?
楊善率先做出反應,跪伏於地頓首道:“臣楊善叩見皇帝陛下!”
卓軒醒過神來,不太情願的跪在地上,“臣卓軒叩見皇帝陛下。”
“平身。”
景泰帝匆匆掃了楊善一眼,目光很快就落到卓軒臉上,起先目中透著分驚喜,但轉眼間,那絲一閃即逝的笑意就不見了蹤影,表情淡淡的,進而轉為冷冷的。
卓軒曾無數次想象過陛見時的景象,卻從未想到景泰帝會以如此冷漠的目光打量自己,始料未及啊······
罷了,我與他原本就不熟,形同陌路!
廷臣與宦官陸陸續續聚攏過來,相繼朝景泰帝施禮,卓軒腦中的那分恍惚漸漸散盡。
心底還是有些傷感的,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總鎮署一幫故人的道賀音猶在耳,柳絮熱切的眼神仿佛還在眼前晃動,可是,一切都與期盼中的情景截然相反,景泰帝的表情非常明顯,無疑是在宣告卓軒僅是紫禁城外一名微不足道的匆匆過客。
一大堆蒼老的麵孔浮現於眼前,卓軒並不認識他們,也不想分辨出他們的身份,人群中唯有兩張麵孔令卓軒記憶深刻,一張屬於楊善,另一張則屬於石亨。
身著武勳朝服的石亨露出垂至膝頭的長須,那形象當真惹人注目。
楊善與石亨走到一起,一邊耳語,一邊打量不遠處的卓軒,目光裏好像摻進了某種奇怪的成分,讓人看著極為不爽。
狗蛋,心情一旦變糟,就有可能疑鄰盜斧了!
卓軒暗中罵了自己一句,避開人群,站在一顆桂樹下,狂嗅馥鬱的桂香,以此驅散心頭的不適感。
突然,東安門那邊傳來內侍響亮的通傳聲:“太上皇帝陛下駕到!”
通傳聲還在皇城上空飄蕩,急驟的蹄聲的隆隆的車輪碾壓聲就滾滾而來。
正中那輛華麗的輅車上坐著上皇,此刻,上皇朱祁鎮滿臉帶笑,衝迎接他的人群緩緩揮手。
而在輅車兩旁,赫然奔馳著二十匹高頭大馬,馬背上是二十名剽悍的瓦剌猛士,猛揮明晃晃的彎刀,驅趕急待上前護駕的宮中禁衛。
韃子全副武裝進了皇城?
卓軒心中駭然,想自己身為大明勇士,進個東安門還要受人刁難,且片甲不得攜帶,而屠殺過無數大明軍民的韃賊卻能大搖大擺、全副武裝入內,在皇城中大耍威風,這特麽······該是大明怎樣的奇恥大辱啊!
也不知上皇在打什麽主意,想必景泰帝已是怒氣衝天,或許心中在想:東華門近在眼前,幹脆慷慨到底,讓韃賊放馬進後宮看看風景得了!
輅車方一停穩,百官就整頓衣容,恭恭敬敬的快步至輅車前,跪地行四拜禮。
“臣恭迎太上皇帝陛下大駕!”
“眾卿平身!”
這跪不好下啊,前方就有二十名韃子,不讓任何人靠近輅車,耍足威風不說,還能沾上皇的光,承受百官的大禮,這滋味······太特麽憋屈了!
沒辦法,百官硬著頭皮遠遠跪著,行罷四拜禮,旋即起身後退,遠離輅車旁那二十個“辣眼睛”的家夥。
按照原定的禮儀流程,百官行罷四拜禮,就該輪到景泰帝過去給大兄行禮了,兄弟二人並不像影視劇裏所說的那樣講究,而是與現代人一樣,彼此以哥哥、弟弟相稱唿,景泰帝作為弟弟,理當禮敬哥哥朱祁鎮。
迎駕儀式完成之後,朱祁鎮會入住位於皇城的南宮,南宮離東華門很近,就在眾人目力可及的地方。
可是,儀式中斷了,此刻景泰帝的視覺很受傷,打死他也不會上前行禮,他的嘴角在微微顫栗,麵色鐵青。
百官察覺到了現場氣氛不對,紛紛垂首而立,不敢發出隻言片語。
默然良久,景泰帝緩緩扭頭盯視楊善,眼中盡是透心的寒意。
“楊善,都是你做的好事!”
天子的雷霆之怒極具威力,但見楊善身子一抖,素來口齒伶俐的他竟然轉眼就變成了結巴,“陛下,原本······不是這樣的,臣與也先······商定,瓦剌人隻送······上皇······至宣府,之後由······明軍······護駕入京。”
大約是覺得這番辯解顯得過於蒼白吧,楊善瞟瞟遠處的石亨,忽然手指卓軒道:“都是此人從中作怪,他屢次私見上皇,還與伯顏帖木兒打得火熱,天知道他背地裏幹了多少不可告人的勾當!”
腦子嗡的一響,思維開始變得遲鈍起來,卓軒恍然覺得自己正向無底的深淵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