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囉嗦,來來來,咱們說拜就拜!”
裴竑年老氣不衰,一把抓住卓軒的手臂,另一隻手按住卓軒的脖子就往下壓,勁力倒是不小。
卓軒急道差點就要衝一臉懵逼的林峰大喊救命。
“使不得呀,裴老,您即將告老隱退,由某位兒孫襲職,到時候小子再與您的兒孫結拜,這輩分豈不亂了套!”
“關兒孫鳥事!來來來,休管旁人······”
一旁的袁澈端起茶盞潑向裴竑,嘴上罵罵咧咧道:“這老東西,又喝高了!”
盞中涼水正好灑在裴竑長而卷曲的雙眉上,一半順著臉頰流下,一半凝結成滴,接連滴落在裴竑幹癟的嘴唇上。
裴竑舔舔嘴唇,睜著惺忪的醉眼,罵道:“這鳥酒······都能喝出······尿味來!”然後靠在椅背上,眼一閉,鼻間就響起了輕微的鼾聲。
林峰迴過神來,衝卓軒無奈的聳聳肩,“沒辦法,午間談起你,裴老極為高興,也不聽別人勸,自顧自飲酒,一直喝到此時,畢竟年事已高,哪經得住這般豪飲?這不,醉嘍!”
“卓軒,裴竑飲酒前曾說,能與你成為忘年之交,不枉此生,喝醉了都嚷著與你結拜,也算是酒醉心明吧。”袁澈好像也喝了不少酒,說話時噴著滿嘴的酒氣。
卓軒朝袁澈施禮,“這是一筐菜蔬,自家火棚裏結的,您二老分了,還有六壇酒,二老與林指揮使每人兩壇。”
袁澈笑笑,側著頭瞥瞥菜筐,“這些菜蔬倒是稀罕。”扭頭望向六壇燒酒,撫須道:“我這一生飲酒不少,卻從未喝過宮中禦酒,常常引以為憾啦。”
卓軒立馬道:“他日奉旨入京陛見,若有幸獲賜禦酒,小子一定設法捎來給二老嚐嚐。”
“就等你這句話!”袁澈臉上笑意更甚,“入京陛見,何等的榮耀,可喜可賀呀,這酒得喝!哈哈哈······”
林峰邀卓軒入座,將一盞酒推到他麵前,“你也來一盞。當初多虧了袁、裴二老,算你有心,還沒忘二老。”
“不不不······”袁澈擺手道:“此話差矣。我二人就這麽平平淡淡的過了大半輩子,平生做的最得意的事,莫過於看這小子的時候沒有看走眼!”
已是申初時分,並非午膳時間,離晚膳時分又差一個時辰,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飲什麽酒啊?
“袁老請。”
礙於情麵,卓軒舉盞淺嚐輒止。那邊袁澈已不勝酒力,卻痛快的舉盞喝了一口。
三人聊起了剛剛結束的那場勝仗,聊著聊著就聊到了代王府。
林峰忽然道:“卓軒,三日後代王府設宴,犒勞總鎮署一幫功臣,你立下頭功,指不定也在受邀之列。”
代王府?卓軒曾路過代王府南門,粗粗看了幾眼,從此明白了原來大同城是城中有城,代王王城幾乎占據了整個大同城四分之一的地方,巍峨的外門,厚實的高牆,透著皇室宗親的非凡氣派。
當時也沒太在意,隻是有那麽一個瞬間聯想到了後世的福王,覺得代王大概也長著一副圓鼓鼓的大肚。
“親王宴請戍邊軍官,這合乎皇室宗親規製麽?”
林峰想了想,“應該合乎規製,聽說代王已經上書天子,為定襄伯請功呢。”
卓軒更加疑惑了,“郭總兵剛剛晉爵,代王為何還要上書天子請功?”
去年瓦剌人大舉入寇,代王驚慌過度,曾數次上書天子,苦求內遷躲避戰火,全被天子迴書拒絕了,代王陷於危地,無奈將身家性命托付於郭登,幸好郭登不僅守住了城池,還在不久前將大同地盤上的韃賊清理幹淨,危險信號應該可以解除了,所以,代王上書多半是想錦上添花,最好能讓郭登封侯,即便請功不成,代王也算是為投桃報李盡力而為了。
這裏麵隱含著許多意味,世人茶餘飯後攤開了談,還是頗為犯忌的,許是基於這層考慮吧,袁澈很快就扯開了話題。
“卓軒,你小子腦子靈光,說說看,瓦剌內部紛爭愈演愈烈,眼下又在大同這邊遭受重創,從今往後,天下能重歸太平嗎?”
怎麽又提這些無聊的話題呀?卓軒頭疼,又不便默然以對,就凝思片刻,徐徐道:“瓦剌內部紛爭無非有兩種結果,要麽瓦剌變天,脫脫不花的汗位被人取而代之;要麽瓦剌統治集團瓦解,韃靼部落重新崛起,無論瓦剌變天,還是韃靼崛起,他們都依然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怎麽······還是心腹之患?”袁澈撇下酒盞,往卓軒這邊挪了挪身子,“如此說來,大同軍民日後仍將不得安寧?”
“可不是麽。要想換得邊境軍民數十年的安寧,大明就得組建精銳騎兵,越境痛擊韃子,將其打痛打殘,令其二十年內不敢引馬南窺。”
林峰也來了興趣,搶著道:“朝廷會這麽做嗎?”
“應該不會。”
“為何?”
卓軒很詫異,林峰怎麽會問如此顯而易見的問題?
“遠征漠北,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戰端一啟,或許會拖上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打仗很費錢的,可銀子從哪裏來?”
袁澈點頭道:“也是,戶部恨不得寅吃卯糧,根本就攢不下錢財,而天下百姓的日子都不好過,稅賦是萬萬加不得的。”
卓軒以手輕輕敲擊桌麵,“朝廷也不是完全沒法子可想,比如,動動某些人不該得到的利益,再加上君臣一道過幾年苦日子,處處節省,還是能籌足銀子的,若是如此,不失為苦在當下,利在千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緊著一代人,為子孫後代換來數十年的安寧日子。可是,廟堂上會有人讚成這樣的策略麽?”
袁澈一怔,渾濁的目光變得更加黯淡了,“罷了,該動的動不了,該過緊日子的不願過緊日子,戰爭帶來的苦難總是離百姓很近,離某些人很遠,大明打與挨打,最後遭殃的都是尋常百姓!”
卓軒暗忖道:“都不願承擔,都不願割舍某些東西,得過且過,何以長久?天街踏盡公卿骨,總有一天大家一起玩完!”
裴竑年老氣不衰,一把抓住卓軒的手臂,另一隻手按住卓軒的脖子就往下壓,勁力倒是不小。
卓軒急道差點就要衝一臉懵逼的林峰大喊救命。
“使不得呀,裴老,您即將告老隱退,由某位兒孫襲職,到時候小子再與您的兒孫結拜,這輩分豈不亂了套!”
“關兒孫鳥事!來來來,休管旁人······”
一旁的袁澈端起茶盞潑向裴竑,嘴上罵罵咧咧道:“這老東西,又喝高了!”
盞中涼水正好灑在裴竑長而卷曲的雙眉上,一半順著臉頰流下,一半凝結成滴,接連滴落在裴竑幹癟的嘴唇上。
裴竑舔舔嘴唇,睜著惺忪的醉眼,罵道:“這鳥酒······都能喝出······尿味來!”然後靠在椅背上,眼一閉,鼻間就響起了輕微的鼾聲。
林峰迴過神來,衝卓軒無奈的聳聳肩,“沒辦法,午間談起你,裴老極為高興,也不聽別人勸,自顧自飲酒,一直喝到此時,畢竟年事已高,哪經得住這般豪飲?這不,醉嘍!”
“卓軒,裴竑飲酒前曾說,能與你成為忘年之交,不枉此生,喝醉了都嚷著與你結拜,也算是酒醉心明吧。”袁澈好像也喝了不少酒,說話時噴著滿嘴的酒氣。
卓軒朝袁澈施禮,“這是一筐菜蔬,自家火棚裏結的,您二老分了,還有六壇酒,二老與林指揮使每人兩壇。”
袁澈笑笑,側著頭瞥瞥菜筐,“這些菜蔬倒是稀罕。”扭頭望向六壇燒酒,撫須道:“我這一生飲酒不少,卻從未喝過宮中禦酒,常常引以為憾啦。”
卓軒立馬道:“他日奉旨入京陛見,若有幸獲賜禦酒,小子一定設法捎來給二老嚐嚐。”
“就等你這句話!”袁澈臉上笑意更甚,“入京陛見,何等的榮耀,可喜可賀呀,這酒得喝!哈哈哈······”
林峰邀卓軒入座,將一盞酒推到他麵前,“你也來一盞。當初多虧了袁、裴二老,算你有心,還沒忘二老。”
“不不不······”袁澈擺手道:“此話差矣。我二人就這麽平平淡淡的過了大半輩子,平生做的最得意的事,莫過於看這小子的時候沒有看走眼!”
已是申初時分,並非午膳時間,離晚膳時分又差一個時辰,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飲什麽酒啊?
“袁老請。”
礙於情麵,卓軒舉盞淺嚐輒止。那邊袁澈已不勝酒力,卻痛快的舉盞喝了一口。
三人聊起了剛剛結束的那場勝仗,聊著聊著就聊到了代王府。
林峰忽然道:“卓軒,三日後代王府設宴,犒勞總鎮署一幫功臣,你立下頭功,指不定也在受邀之列。”
代王府?卓軒曾路過代王府南門,粗粗看了幾眼,從此明白了原來大同城是城中有城,代王王城幾乎占據了整個大同城四分之一的地方,巍峨的外門,厚實的高牆,透著皇室宗親的非凡氣派。
當時也沒太在意,隻是有那麽一個瞬間聯想到了後世的福王,覺得代王大概也長著一副圓鼓鼓的大肚。
“親王宴請戍邊軍官,這合乎皇室宗親規製麽?”
林峰想了想,“應該合乎規製,聽說代王已經上書天子,為定襄伯請功呢。”
卓軒更加疑惑了,“郭總兵剛剛晉爵,代王為何還要上書天子請功?”
去年瓦剌人大舉入寇,代王驚慌過度,曾數次上書天子,苦求內遷躲避戰火,全被天子迴書拒絕了,代王陷於危地,無奈將身家性命托付於郭登,幸好郭登不僅守住了城池,還在不久前將大同地盤上的韃賊清理幹淨,危險信號應該可以解除了,所以,代王上書多半是想錦上添花,最好能讓郭登封侯,即便請功不成,代王也算是為投桃報李盡力而為了。
這裏麵隱含著許多意味,世人茶餘飯後攤開了談,還是頗為犯忌的,許是基於這層考慮吧,袁澈很快就扯開了話題。
“卓軒,你小子腦子靈光,說說看,瓦剌內部紛爭愈演愈烈,眼下又在大同這邊遭受重創,從今往後,天下能重歸太平嗎?”
怎麽又提這些無聊的話題呀?卓軒頭疼,又不便默然以對,就凝思片刻,徐徐道:“瓦剌內部紛爭無非有兩種結果,要麽瓦剌變天,脫脫不花的汗位被人取而代之;要麽瓦剌統治集團瓦解,韃靼部落重新崛起,無論瓦剌變天,還是韃靼崛起,他們都依然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怎麽······還是心腹之患?”袁澈撇下酒盞,往卓軒這邊挪了挪身子,“如此說來,大同軍民日後仍將不得安寧?”
“可不是麽。要想換得邊境軍民數十年的安寧,大明就得組建精銳騎兵,越境痛擊韃子,將其打痛打殘,令其二十年內不敢引馬南窺。”
林峰也來了興趣,搶著道:“朝廷會這麽做嗎?”
“應該不會。”
“為何?”
卓軒很詫異,林峰怎麽會問如此顯而易見的問題?
“遠征漠北,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戰端一啟,或許會拖上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打仗很費錢的,可銀子從哪裏來?”
袁澈點頭道:“也是,戶部恨不得寅吃卯糧,根本就攢不下錢財,而天下百姓的日子都不好過,稅賦是萬萬加不得的。”
卓軒以手輕輕敲擊桌麵,“朝廷也不是完全沒法子可想,比如,動動某些人不該得到的利益,再加上君臣一道過幾年苦日子,處處節省,還是能籌足銀子的,若是如此,不失為苦在當下,利在千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緊著一代人,為子孫後代換來數十年的安寧日子。可是,廟堂上會有人讚成這樣的策略麽?”
袁澈一怔,渾濁的目光變得更加黯淡了,“罷了,該動的動不了,該過緊日子的不願過緊日子,戰爭帶來的苦難總是離百姓很近,離某些人很遠,大明打與挨打,最後遭殃的都是尋常百姓!”
卓軒暗忖道:“都不願承擔,都不願割舍某些東西,得過且過,何以長久?天街踏盡公卿骨,總有一天大家一起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