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城北門中間那道甕城的城樓上,郭登一身戎裝,肅然而立。身前二十名盾牌手蹲在垛口附近,隨時準備應命起身結成盾牌陣,遮擋來襲的箭雨。
沈固、陳公、方善、許貴等人悉數在場,連大同府知府霍暄也罕見的登上了甕城城樓。
另有數十名侍衛披堅執銳,護在眾官周圍。
城樓下的甕城伏有兩百名新兵,兩側的耳城內還隱伏著一百名牙兵。
已有十餘名士卒獲令喬裝成商旅,分乘三輛馬車,滿載貨物出城,由負責了望的哨探發出旗號,指示敵情,以期在安全的距離內,現身誘敵,將仍在四處出沒的小股韃賊引入甕城。
郭登遙望遠處的原野,極目搜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車馬。
從陽和之戰到土木堡之戰,從土木堡之戰再到北京保衛戰,在那段烽火連天的日子裏,他固守大同城,力保幾處軍事城堡不失,與宣府楊洪一道,獲得了“善守”的佳譽。
可是,郭登越來越對“善守”的名頭嗤之以鼻。
從某種意義上講,守就意味著龜縮於城堡,消極避戰!
時至今日,雁北古地遼闊的曠野仍是瓦剌人的天下,韃賊在此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更有甚者,韃賊就在大同城外,在他目力可及的地方殺戮擄掠過往商旅和外出樵采的百姓,欺人太甚!
雖然瓦剌是野蠻之邦,不懂善待大明百姓,借以改變天下人心向背的大局,但郭登不能不慮及此事,而且,身為鎮守主將,不能保境安民,就是奇恥大辱!
去年歲尾,好不容易將二十餘名韃賊誘入甕城,可衛所軍的那些老兵實在是令他失望,三百餘人埋伏在甕城內,一見韃賊,五成士卒掉頭就逃,餘者被人家衝了個七零八落,最後,韃賊迴馬揚長而去。
事後他反複琢磨此戰,得出的結論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三百餘名士卒是從數千人中挑出的,其中不乏精壯者,可是,那些小旗、總旗,甚至百戶、千戶沒一個能打的!
不得已,轉而招募民壯或死囚,也不指望五百新兵能給他帶來多大的戰果,隻求五百人中,會有幾個能打的可塑之才冒出尖來。
走近垛口目視下方,目光首先鎖定了呂良的身影。
兩百伏兵中,隻有呂良一人跨著戰馬,貼牆定在那裏,顯得十分出眾。單看此人的姿容就極為順眼,其武藝不俗,嫣兒對他的評價極高,總鎮署眾官都對其印象不錯,林峰也給了此人可塑之才的好評。
一個既被主將看好,又被其他官員一致看好的伍長,最容易得到重用!
再移目看向緊鄰甕城前門的陳密。嫣兒在他耳邊介紹過此人,當時他不以為然,後來沈固提及陳密這個名字,他就不能不重視此人了。
郭登暗中觀察過陳密,也就那樣,中規中矩,身上並無閃光點,那就不妨看看他的實戰表現吧。
最後,郭登從人叢中找出了那個手握長槍的少年。
在毆人致死的風波中,卓軒表現得很有擔當,此人武藝出眾,身上似乎不乏令人為之心動的閃光點,可這小子膽子太大,入營沒幾天就敢帶兵出營找衙役的麻煩,若非考慮到戰事在即,郭登真想命人狠狠杖責他一頓,挫挫此人的銳氣。
這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袁、裴二人捧他,方善、許貴兩位參將也對他給出了好評,可林峰對此人的評價令郭登極為不爽。
“那個叫卓軒的伍長十分機敏,練兵法子奇特不說,還偶爾談起隻有您征西前將軍才能想到的軍中大事,屬下以為,假以時日,此人的前程不可限量。”
娘的,你操總兵的心,現任總兵又沒掛,這個職位出缺了麽?
勞資不是不喜歡懷揣將軍夢的大頭兵,隻是,眼下勞資更想看到實戰中特別能打的屬下!
郭登隻認得出呂良、陳密、卓軒三人的麵孔,看罷之後,扭頭俯視耳城內的一百騎兵,從中搜出了郭嫣的身影。
三女兒曾隨他征戰木邦緬甸,又陪他在苦寒的雁北古地共度時艱,父女情深,郭登難免會寵她幾分,對女兒所說的話,他不可不聽,但絕不妄信。
在規模可控的實戰中練兵,這是郭登早就策劃好了的,為防萬一,他命郭嫣領著一百騎兵隱於耳城,以便在甕城中的伏兵麵臨發生重大傷亡危險時,及時出麵驅逐韃賊。
他盤算過,活動在大同城附近的韃賊人數最多的一股不過數十騎人馬,引來其中一股,屆時能夠衝進甕城的韃賊大概隻有十餘騎,裏麵伏兵兩百,擠都能擠扁區區十餘騎韃賊,就看那些新兵蛋子有無血性!
為了避免發生大的傷亡,他又加了一道保險,命林峰帶領三十名神槍手、二十名火銃手藏在前麵那道城樓內,一旦發現想要衝進甕城的韃賊人數過多,即開火阻擊。
若新兵爭氣,今日或可斬首幾級,這樣大同守軍就能在龜縮半年,久無戰果之後,首次向天子獻捷!
想到這裏,郭登目中掠過一絲期待。
這時,霍暄移步上前,拱手道:“郭總鎮,若下官猜得不錯的話,那個毆人致死的少年肯定也在兩百伏兵之列。”
掃興!
“霍知府是否查清了那些衙役往常的所作所為?”
霍暄平靜的道:“在查,在查。下官也想見見那個卓軒。”
一個少年流民,據說領兵訓練成績居於末流,又因毆人致死事件上了熱搜榜,事後居然能入選伏兵陣容,霍知府自然有些好奇。
郭登隻顧遠望,不再搭理霍暄。
遠處現出了馬車的模糊影子,馬車之後好像還有數十點人影。
“快進樓!”
郭登一聲令下,現場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甕城內,兩百伏兵披戴頭盔、鎖子甲、鐵網裙、鐵網褲,手執兵器,靜候平生第一次遇見的戰鬥到來。
本打算選出兩名伍長各領一百營兵設伏,但總鎮署眾官對人選一事分歧極大,隻有呂良獲得一致認可,另一人選遲遲定不下來,郭登想了又想,還是算了,現場幹脆不設領兵者,戰鬥一旦打響,大家以伍為單位分頭組織作戰,是騾子是馬,遛遛看再說。
卓軒招齊手下,讓他們圍在自己身邊,吩咐道:“等會聽我號令,咱們五人同進同退,以五敵一!”
“屬下聽從伍長吩咐!”
卓軒盡量讓自己的麵部肌肉保持鬆弛,不要顯露出任何的緊張情緒,以免對手下人造成負麵影響。
其實,他並不緊張,自打送那名韃賊入泥沼後,又遭遇了逃跑的石亨,還與老虎為鄰,與“豬頭男”搏鬥,讓四個孩子活著走出了山林,經曆的太多,故而心理承受能力變得非常強大。
若無其事的笑道:“打完此仗,我再請你們吃肉。”
舒展鴻立馬接話:“再做韭黃炒肉絲。”
“嘿嘿嘿······”田氏兄弟、牛貴相顧笑了。
鬆弛就好!卓軒滿意的舒了口氣。
說來也是幸運,一伍人練兵表現不佳,本不該入選伏兵陣容,但巧了,那場問訊讓總鎮署幾位要員牢牢記住了卓軒的名字,於是,挑選伏兵人選時,有人主動提到了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開門,快開門······”
前門外傳來數人焦急的叫聲,伴有急驟的蹄聲和隆隆的車輪碾壓聲。
“開門!”這道命令是從城樓上傳下的。
甕城前門豁然開啟,三輛馬車幾乎是一輛挨著一輛魚貫入內。
沈固、陳公、方善、許貴等人悉數在場,連大同府知府霍暄也罕見的登上了甕城城樓。
另有數十名侍衛披堅執銳,護在眾官周圍。
城樓下的甕城伏有兩百名新兵,兩側的耳城內還隱伏著一百名牙兵。
已有十餘名士卒獲令喬裝成商旅,分乘三輛馬車,滿載貨物出城,由負責了望的哨探發出旗號,指示敵情,以期在安全的距離內,現身誘敵,將仍在四處出沒的小股韃賊引入甕城。
郭登遙望遠處的原野,極目搜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車馬。
從陽和之戰到土木堡之戰,從土木堡之戰再到北京保衛戰,在那段烽火連天的日子裏,他固守大同城,力保幾處軍事城堡不失,與宣府楊洪一道,獲得了“善守”的佳譽。
可是,郭登越來越對“善守”的名頭嗤之以鼻。
從某種意義上講,守就意味著龜縮於城堡,消極避戰!
時至今日,雁北古地遼闊的曠野仍是瓦剌人的天下,韃賊在此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更有甚者,韃賊就在大同城外,在他目力可及的地方殺戮擄掠過往商旅和外出樵采的百姓,欺人太甚!
雖然瓦剌是野蠻之邦,不懂善待大明百姓,借以改變天下人心向背的大局,但郭登不能不慮及此事,而且,身為鎮守主將,不能保境安民,就是奇恥大辱!
去年歲尾,好不容易將二十餘名韃賊誘入甕城,可衛所軍的那些老兵實在是令他失望,三百餘人埋伏在甕城內,一見韃賊,五成士卒掉頭就逃,餘者被人家衝了個七零八落,最後,韃賊迴馬揚長而去。
事後他反複琢磨此戰,得出的結論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三百餘名士卒是從數千人中挑出的,其中不乏精壯者,可是,那些小旗、總旗,甚至百戶、千戶沒一個能打的!
不得已,轉而招募民壯或死囚,也不指望五百新兵能給他帶來多大的戰果,隻求五百人中,會有幾個能打的可塑之才冒出尖來。
走近垛口目視下方,目光首先鎖定了呂良的身影。
兩百伏兵中,隻有呂良一人跨著戰馬,貼牆定在那裏,顯得十分出眾。單看此人的姿容就極為順眼,其武藝不俗,嫣兒對他的評價極高,總鎮署眾官都對其印象不錯,林峰也給了此人可塑之才的好評。
一個既被主將看好,又被其他官員一致看好的伍長,最容易得到重用!
再移目看向緊鄰甕城前門的陳密。嫣兒在他耳邊介紹過此人,當時他不以為然,後來沈固提及陳密這個名字,他就不能不重視此人了。
郭登暗中觀察過陳密,也就那樣,中規中矩,身上並無閃光點,那就不妨看看他的實戰表現吧。
最後,郭登從人叢中找出了那個手握長槍的少年。
在毆人致死的風波中,卓軒表現得很有擔當,此人武藝出眾,身上似乎不乏令人為之心動的閃光點,可這小子膽子太大,入營沒幾天就敢帶兵出營找衙役的麻煩,若非考慮到戰事在即,郭登真想命人狠狠杖責他一頓,挫挫此人的銳氣。
這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袁、裴二人捧他,方善、許貴兩位參將也對他給出了好評,可林峰對此人的評價令郭登極為不爽。
“那個叫卓軒的伍長十分機敏,練兵法子奇特不說,還偶爾談起隻有您征西前將軍才能想到的軍中大事,屬下以為,假以時日,此人的前程不可限量。”
娘的,你操總兵的心,現任總兵又沒掛,這個職位出缺了麽?
勞資不是不喜歡懷揣將軍夢的大頭兵,隻是,眼下勞資更想看到實戰中特別能打的屬下!
郭登隻認得出呂良、陳密、卓軒三人的麵孔,看罷之後,扭頭俯視耳城內的一百騎兵,從中搜出了郭嫣的身影。
三女兒曾隨他征戰木邦緬甸,又陪他在苦寒的雁北古地共度時艱,父女情深,郭登難免會寵她幾分,對女兒所說的話,他不可不聽,但絕不妄信。
在規模可控的實戰中練兵,這是郭登早就策劃好了的,為防萬一,他命郭嫣領著一百騎兵隱於耳城,以便在甕城中的伏兵麵臨發生重大傷亡危險時,及時出麵驅逐韃賊。
他盤算過,活動在大同城附近的韃賊人數最多的一股不過數十騎人馬,引來其中一股,屆時能夠衝進甕城的韃賊大概隻有十餘騎,裏麵伏兵兩百,擠都能擠扁區區十餘騎韃賊,就看那些新兵蛋子有無血性!
為了避免發生大的傷亡,他又加了一道保險,命林峰帶領三十名神槍手、二十名火銃手藏在前麵那道城樓內,一旦發現想要衝進甕城的韃賊人數過多,即開火阻擊。
若新兵爭氣,今日或可斬首幾級,這樣大同守軍就能在龜縮半年,久無戰果之後,首次向天子獻捷!
想到這裏,郭登目中掠過一絲期待。
這時,霍暄移步上前,拱手道:“郭總鎮,若下官猜得不錯的話,那個毆人致死的少年肯定也在兩百伏兵之列。”
掃興!
“霍知府是否查清了那些衙役往常的所作所為?”
霍暄平靜的道:“在查,在查。下官也想見見那個卓軒。”
一個少年流民,據說領兵訓練成績居於末流,又因毆人致死事件上了熱搜榜,事後居然能入選伏兵陣容,霍知府自然有些好奇。
郭登隻顧遠望,不再搭理霍暄。
遠處現出了馬車的模糊影子,馬車之後好像還有數十點人影。
“快進樓!”
郭登一聲令下,現場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甕城內,兩百伏兵披戴頭盔、鎖子甲、鐵網裙、鐵網褲,手執兵器,靜候平生第一次遇見的戰鬥到來。
本打算選出兩名伍長各領一百營兵設伏,但總鎮署眾官對人選一事分歧極大,隻有呂良獲得一致認可,另一人選遲遲定不下來,郭登想了又想,還是算了,現場幹脆不設領兵者,戰鬥一旦打響,大家以伍為單位分頭組織作戰,是騾子是馬,遛遛看再說。
卓軒招齊手下,讓他們圍在自己身邊,吩咐道:“等會聽我號令,咱們五人同進同退,以五敵一!”
“屬下聽從伍長吩咐!”
卓軒盡量讓自己的麵部肌肉保持鬆弛,不要顯露出任何的緊張情緒,以免對手下人造成負麵影響。
其實,他並不緊張,自打送那名韃賊入泥沼後,又遭遇了逃跑的石亨,還與老虎為鄰,與“豬頭男”搏鬥,讓四個孩子活著走出了山林,經曆的太多,故而心理承受能力變得非常強大。
若無其事的笑道:“打完此仗,我再請你們吃肉。”
舒展鴻立馬接話:“再做韭黃炒肉絲。”
“嘿嘿嘿······”田氏兄弟、牛貴相顧笑了。
鬆弛就好!卓軒滿意的舒了口氣。
說來也是幸運,一伍人練兵表現不佳,本不該入選伏兵陣容,但巧了,那場問訊讓總鎮署幾位要員牢牢記住了卓軒的名字,於是,挑選伏兵人選時,有人主動提到了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開門,快開門······”
前門外傳來數人焦急的叫聲,伴有急驟的蹄聲和隆隆的車輪碾壓聲。
“開門!”這道命令是從城樓上傳下的。
甕城前門豁然開啟,三輛馬車幾乎是一輛挨著一輛魚貫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