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的唿吸停止時,世界是什麽樣子的呢?”阿青問。


    “是這樣的吧。”初新做了個鬼臉,卻發現阿青並沒有笑。


    他對於自己無法逗笑阿青的舉動,總難免感到有些懊惱。


    他也不明白阿青為什麽總喜歡研究生死之類的問題,他總覺得那些問題還太遙遠。


    “人死時,肯定要走一段長長的路,路邊生著花草樹木,看不到路的盡頭,因為那頭全是光芒。”阿青幻想著。


    “光芒之後呢?”初新問。他顯然認為阿青說的是無稽之談,可他願意陪阿青想下去,願意去問問阿青是怎麽想的。


    “光芒之後......”阿青轉過頭望著他,她的臉變得模糊,又變得清晰。


    阿青好像不是阿青,或許是晴,或許是露白。


    初新從夢中驚醒。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迴到一家酒館的,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睡著的。


    他隻記得自己的手裏沾滿鮮血,隻記得再冬因慌亂而渙散的瞳孔。


    殺人的滋味真的很好嗎?


    生命由指尖流逝的感覺,不似風般輕柔灑脫,卻像鉛塊般沉重。


    那些殺人太多的人,往往都已麻痹,麻痹得不能體會平凡而鮮活的快樂。


    隻有變得麻痹,他們才能苟活下去。因為一旦他們還有正常人的情感,在奪走別人生命的時候,就同樣會變得蒼老、疲累、不堪一擊。


    紅袍人準備離開時,留下了一句話。


    “我不會殺你,一個心已死的人,沒有殺的必要。”


    他拖著殘破血腥的長袍,走出三步時,初新忽然伸出一隻手,抓住了他的腳。


    “是你,對嗎?”初新手上並沒有用勁。確切的說,他根本使不上勁。


    紅袍人根本沒有迴答初新的問題。


    他靜默地走入夜中,仿佛從未來過。可他帶來的殺戮和絕望,卻已實實在在地印刻於黑暗,印刻於亡者和未亡者的心頭。


    迴憶在這裏間斷。


    初新抬起頭,敏正坐在他對麵。


    “你的手和你的劍都沾血了。”敏說。


    初新隻瞧了她一眼,旋即又低下了頭。


    “昨晚發生了什麽?”敏問道。


    她問得很輕,可蚊子般細小的聲音並不能掩蓋她的好奇心。


    女人天生是好奇的動物。


    “我殺了人。”初新掙紮著說出這番話,像是懲罰,也像是解脫。


    “你殺了人?”


    “算是。”


    “算是”的意思就是,可以稱作是,也可以稱作不是。初新在潛意識裏並不想承認自己殺了人,事實上,再冬的死於他而言完全是好心幫倒忙。


    可有一樣過去是無法更改的:給再冬帶去致命一擊的是他的劍,是他的“七月”。


    “七月”原本是把溫柔的青銅劍,從未見血。


    劍一旦沾血,從前的所有仁慈與寬恕就都會被殘忍吞噬,無可逆轉。


    就像人一樣。


    一個好人,一生隻行善事,隻要作惡一次,他就不能再稱作“好人”。


    人和劍的悲哀都在於此。


    “隻是殺了人而已,”敏安慰道,“這世上該死的人有那麽多。”


    初新搖搖頭道:“那個人並不該死。”


    “誰?”


    “再冬。”


    敏難得顯出了驚訝之色:“神行無跡?”


    “是他,”初新道,“神行無跡。”


    敏重新掩藏了她的情緒,道:“你可以借此成名了,你一直想在江湖中成名的。”


    初新笑了笑。


    他覺得很諷刺。


    “我絕不想用這種方式成名的。”他說。


    “你以為還有其他的法子?”敏反問道。


    確實,似乎隻有這一種法子。


    後人超越前人,後人取代前人。


    而取代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死亡。


    “整件事並不如你所想。”初新歎道。


    他將遭遇紅袍人的經過告訴了敏。


    “我說呢,”敏彎了彎嘴角,“你的輕功怎麽會練到踏雪無痕的地步呢?”


    “這不好笑。”初新捕捉到了敏的笑意,倉促地打斷道。


    敏並未輕易收起笑意,繼續道:“你懷疑那個紅袍人就是達摩?”


    “他倆簡直一模一樣,”初新說,“隻有一點不同。”


    “是什麽?”


    “出手時流露出來的那種感覺。”


    他一邊說,一邊迴憶著昨夜紅袍人幾次詭異的出招。


    “感覺?”


    “我從未見過達摩出手,可我麵對麵與他對峙過,”初新說,“他身上沒有絲毫殺氣。”


    “昨晚的紅袍人呢?”


    初新的神情變得凝重:“他很危險,非常危險,無論在什麽位置,以何種方式瞧他,他好像都能帶來不祥和厄運。”


    “有些人可以掩蓋身上的殺氣,甚至藏得相當好,”敏說,“或許他們本就是同一個人。”


    “那將會更加棘手。”初新沉吟道。


    一個本就萬人敬仰的佛教領袖,夜晚偷偷幹著殺人的勾當,沒多少人會相信這種怪談的。


    達摩的身份將是他最好的偽裝。


    “你說,他算準了你會出手,才刻意放慢了身形,賣了個破綻?”敏忽然問道。


    “我不能確定,可十有八九是這樣的,”初新雙手捂住腦袋,將額前的劉海往後緩慢地梳理了一次,長長地吐了一口氣,“他餘力未絕,身法卻慢了,顯然是在引誘我出劍。”


    “這麽看來,對手確實可怕得很。他好像能算準別人的下一步行動,精確無誤。”敏並沒有露出恐懼的神色,她對於任何事的迴應都幾近淡漠。


    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


    “我打算去見他。”初新突然道。


    “誰?”


    “達摩。”


    “你明知道他可能是兇手,還要去?”敏並不看好初新的這個念頭。


    “是的。”


    “就這副樣子去?”


    “對。”


    敏歎了口氣道:“你以前好像總是能戰勝比你強大的對手。”


    初新靜默了片刻,點了點頭。


    他確實擊敗過很多武功高於他的人。


    “我的運氣不錯。”他謙虛地說。


    “那不僅是因為運氣好,絕不是,”敏否定道,“是因為你的理智。”


    高手相爭,即使是風向風速、逆光背光這種微不足道的細節,都有可能決定勝負。


    誰能在最短暫的瞬間作出最合理的反應,往往勝利的天平就會向那一方傾斜,這是初新在數百次生死掙紮後得到的經驗。


    從這一點上講,他確實足夠理智。


    “此刻的你,並不理智。”敏繼續道。


    初新沒有迴應她的質疑。


    “如果你足夠理智,就不會想著去和達摩當麵對質,因為無論他是不是紅袍人,他都不會承認。”敏說得很慢,也很合理。


    她向來將理智放在首位。


    “正因為我足夠理智,我才會去找他。”初新終於開口道。


    敏並不能領會他的意思。


    “既然昨夜他沒有殺我,今天就更不會對我動手,我安全得很,此其一。”初新說。


    “也許他改主意了呢?”


    “要殺我於他而言並不是難事,”初新道,“我去找他,他來找我,我都躲不掉。”


    他說的當然是實話。


    敏妥協了:“好吧,你說得不錯。”


    “我聽說,要和朋友保持親密,但要更接近你的敵人,這樣能讓一個人保持警惕,”初新說,“如果我想了解紅袍人,找到紅袍人,我就必須再去見達摩。”


    敏說:“他們也許並不是同一個人。”


    初新認同這一看法,但他有他自己的考量:“可他們太像了。”


    世界上總有各式各樣的巧合,人間最大的巧合便是沒有巧合。


    世間萬物本一,牽一發可動全身。


    陽光溫暖而甜美。


    午後適合發夢。


    很少有午睡時做夢的人,也許時間太短,也許夢之精靈來去倉促。


    洛陽城在打盹兒,永寧寺的誦經聲也變得和緩而低沉。


    一列人正從初新眼皮底下經過。


    他們平凡普通,就像千百年來生活於此的千百萬人那樣。


    初新當然不會對這樣的一列人多作留意。


    他們拐進了一處偏僻的巷子,由身體各處摸出了一樣物什,有些在衣袖裏,有些則放在鬥笠中。


    黑袍。


    他們迅速披上黑袍,遮蓋了能夠泄露身份的任何信息,變得整齊劃一。


    他們朝不同方向散去,就像農人家裏發現的那十二隻老鼠。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尾巴,不必擔心纏在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洛陽春風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小小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小小少並收藏洛陽春風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