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裏發生了一件怪事。
有個農人在家中的柴垛邊發現了十二隻老鼠。
他數得清數目,因為在被發現時,這十二隻老鼠絲毫沒有掙紮或逃竄。
即使它們想逃,也逃不掉。它們的尾巴緊緊地纏繞在了一塊兒,雜亂如毛線團,難以解開。
當它們中的一隻想邁開步子時,便會驚擾到它的同伴,十二隻老鼠便會朝十二個方向一齊用力。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可笑的“誰也動不了”。
農人招來了他的鄰居,他的鄰居招來了更多更偏僻的鄰居,他們圍坐在農人陰暗的房間裏,哄笑著觀看這出鬧劇。
“真是滑稽。”有個年輕人從鼻腔裏發出聲音。
“可憐的老鼠,罪過啊罪過。”頭發花白的婆婆雙手合十道。
紮辮子的姑娘用手捂著眼睛,卻又留出了一條縫,偷偷瞧著十二隻老鼠裏哪隻樣貌最惡心。
那十二隻老鼠很快就死了,因為大家光顧著看,卻都不願意上前喂它們一點吃的。
也許沒有人想和這種動物打交道,它們太醜陋,髒且臭。
農人為此忿忿了許久,畢竟這是他無聊生活中為數不多的樂子,遠比他中年發福的囉嗦妻子和不爭氣的兒女有意思。
“你聽說那十二隻老鼠了嗎”成為洛陽居民新的問候語,他們紛紛感慨造化之神奇,見聞之稀。
敏絕不是一個愛隨潮流的人,可她好像對此也頗為感興趣,敲著桌子問初新:“聽說那十二隻老鼠了嗎?”
初新聽說了,他早已被熱心酒客叨擾得耳朵起了繭子。他無奈地笑了笑,問道:“你什麽時候也關心起這種事情來了?”
敏搖搖頭,示意自己並非“關心”。她壓低聲音道:“我聽祖母說過,尾巴纏繞在一起的群鼠是個危險的兆頭,哪個村莊出現,村子裏的人就會死絕。”
初新問:“若是一座城裏出現這個兆頭,是不是全城的人都會遭殃?”
敏居然點了點頭。初新想笑,敏總是類似這樣的奇怪幽默感,可見到敏臉上那副認真的神情後,他便再也笑不出來了。
“真話還是假話?”他問。
“信之則假,不信則真。”敏淡淡地迴答道。
初新隻能在心裏罵一句“怪人”,繼續想自己的事情。
“你在想什麽?”敏問他。
“一件黑色的袍子。”初新迴答。
他腦袋裏反複出現的,的確是一件黑色的衣袍。
“黑袍會?”敏問。
初新沒有吱聲,隻是微微點了點頭。
在洛城的江湖人士之間,黑袍會的傳聞比尾巴查繞著的十二隻老鼠流傳更廣。
“他們隻是一群竊賊罷了。”敏說。
“但願是如此簡單,隻是,”初新沉吟道,“我總懷疑他們和千金會有關係,甚至就是千金會十二樓為了掩人耳目而創立的新組織。”
“你未免想得太多了。”敏說。
“據說黑袍會的頭目是個很年輕的人,我懷疑就是和宋雲交手過的小高,”初新沒有理會敏的言語,自顧自說著,“他是個很可怕的人。”
敏忽然問:“你就不想想露白去哪裏了?還有元歡的事情,你又想何時告訴穆越蘭?”
初新不想睬她,因為他根本不願意去想這兩件事情。半晌,他打算轉移一下話題,便說道:“我懷疑殺死元歡的並不是三叔的暗器,發出暗器的另有其人。”
“為什麽?”
“因為曾粲的劍。”
“曾粲?”
“就是我初來洛陽時,和我比劍的那個少年。”
敏記得那個少年,他後來仍光臨過一家酒館,和宇文泰擠著睡了一晚上。
“他的劍又怎麽了?”敏問。
“曾粲的劍仿佛就是元歡的佩劍,所以我懷疑有人從元歡的墓中挖出了他的劍,又將劍贈予了曾粲。”初新推測道。
“為什麽不能是曾粲自己做的呢?”
初新笑道:“那個孩子很傲,絕不肯幹挖別人墳墓的事情。”
敏反詰道:“可他還是收下了這把劍呐。”
初新赧然道:“其實這一點我也沒有想明白。”
他用筷子蘸了酒碗裏的酒,信手在桌上塗畫著。酒比水消失得更快,所以他畫的圖案很難辨識。
“我還是覺得那十二隻老鼠比黑袍子值得去思考。”敏說。
初新啞然失笑,他並沒有類似的想法。他討厭老鼠這種陰暗的生物,尤其討厭它們在夜晚發出的惱人聲響。它們雖然小,卻總能攀上十倍於它們的高度,總能讓大它們百倍的人類困擾。
“大概是巧合吧,”初新隨意地說道,“它們的尾巴纏在一起。”
“絕不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敏對初新無所謂的態度似乎有些厭煩,她準備迴到櫃台邊上,“這是祖母在我很小的時候講給我聽的,因為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經曆過這麽樣的一次災禍。”
初新根本沒有聽見她的後半句話。
他手裏攥著一塊黑色的布。
他正看著這塊布,因為這是西街左掌櫃從一名疑似黑袍會成員的身上扯下來的。布的料子很名貴,顏色也極純,應該是河洛最大的三家染坊的手筆。
穿這種黑袍的人,大概不怎麽缺錢。
可為什麽他要幹偷竊的勾當?
當初新問左掌櫃家中少了什麽東西時,左掌櫃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可還是篤定自己“應該是少了什麽東西”。
同樣的情況已在洛陽城中陸續發生了幾十起,大部分人都聲稱失竊,失竊物品的描述卻總是很模糊。
或許他們根本就沒有丟東西,可他們擔憂焦慮的神情卻是裝不出來的。
好像人總是患得患失。
初新歎了口氣。這世間所有麻煩,不過因人有情,有欲。
如何尋找失蹤的露白,怎樣告知蟄居在家的穆越蘭丈夫的死訊,這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決的問題。
正思索間,許伯純著急忙慌地跑了進來。他的個子太矮,腳步聲又不夠響亮特別,所以初新並未察覺到他的蹤跡。
當他氣喘籲籲地坐到初新對麵的時候,初新才眨了眨眼,問:“許先生是怎麽了?”
“出大事了。”許伯純壓低了聲音。
“什麽大事?”初新問。
“一種病。”許伯純說話說得更輕了。
“一種病?”初新很好奇,什麽病能把神醫嚇成這樣。
“可怕,致命,傳染極快。”許伯純用了三個短句,因為他並不清楚這是一種什麽病,他從未碰見過。
“怎麽迴事?”初新把麵前的酒碗推到許伯純麵前,示意讓他喝一些壓壓驚。
許伯純拒絕了,他不愛喝酒:“沒時間耽擱,我問你,你有沒有辦法讓全洛陽的人都老老實實待在家裏?”
“這怎麽可能辦到?”初新失笑道。
“必須辦到,不然所有人都會遭殃。”許伯純板起了臉,初新立馬不笑了。
他朝櫃台處的敏看了一眼,喃喃道:“難道真的不是巧合?”緊接著,他問許伯純:“若是真的這麽嚴重,先生怎麽沒告知廷尉府或虎賁司?”
“我一早便去了,可是沒用。“許伯純似有些光火。
“沒用?”
“他們討論了半天,該給這種毛病取個怎樣悅耳的名字,”許伯純說著說著,不自覺地罵了幾句,“我說不管叫什麽名字,隻要能控製住就好,可他們還是執意要取個名字,到最後還把我轟了出去。混賬!”
初新皺起了眉。
他明白,在某些人心中,名目好像總比利害重要得多。
有個農人在家中的柴垛邊發現了十二隻老鼠。
他數得清數目,因為在被發現時,這十二隻老鼠絲毫沒有掙紮或逃竄。
即使它們想逃,也逃不掉。它們的尾巴緊緊地纏繞在了一塊兒,雜亂如毛線團,難以解開。
當它們中的一隻想邁開步子時,便會驚擾到它的同伴,十二隻老鼠便會朝十二個方向一齊用力。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可笑的“誰也動不了”。
農人招來了他的鄰居,他的鄰居招來了更多更偏僻的鄰居,他們圍坐在農人陰暗的房間裏,哄笑著觀看這出鬧劇。
“真是滑稽。”有個年輕人從鼻腔裏發出聲音。
“可憐的老鼠,罪過啊罪過。”頭發花白的婆婆雙手合十道。
紮辮子的姑娘用手捂著眼睛,卻又留出了一條縫,偷偷瞧著十二隻老鼠裏哪隻樣貌最惡心。
那十二隻老鼠很快就死了,因為大家光顧著看,卻都不願意上前喂它們一點吃的。
也許沒有人想和這種動物打交道,它們太醜陋,髒且臭。
農人為此忿忿了許久,畢竟這是他無聊生活中為數不多的樂子,遠比他中年發福的囉嗦妻子和不爭氣的兒女有意思。
“你聽說那十二隻老鼠了嗎”成為洛陽居民新的問候語,他們紛紛感慨造化之神奇,見聞之稀。
敏絕不是一個愛隨潮流的人,可她好像對此也頗為感興趣,敲著桌子問初新:“聽說那十二隻老鼠了嗎?”
初新聽說了,他早已被熱心酒客叨擾得耳朵起了繭子。他無奈地笑了笑,問道:“你什麽時候也關心起這種事情來了?”
敏搖搖頭,示意自己並非“關心”。她壓低聲音道:“我聽祖母說過,尾巴纏繞在一起的群鼠是個危險的兆頭,哪個村莊出現,村子裏的人就會死絕。”
初新問:“若是一座城裏出現這個兆頭,是不是全城的人都會遭殃?”
敏居然點了點頭。初新想笑,敏總是類似這樣的奇怪幽默感,可見到敏臉上那副認真的神情後,他便再也笑不出來了。
“真話還是假話?”他問。
“信之則假,不信則真。”敏淡淡地迴答道。
初新隻能在心裏罵一句“怪人”,繼續想自己的事情。
“你在想什麽?”敏問他。
“一件黑色的袍子。”初新迴答。
他腦袋裏反複出現的,的確是一件黑色的衣袍。
“黑袍會?”敏問。
初新沒有吱聲,隻是微微點了點頭。
在洛城的江湖人士之間,黑袍會的傳聞比尾巴查繞著的十二隻老鼠流傳更廣。
“他們隻是一群竊賊罷了。”敏說。
“但願是如此簡單,隻是,”初新沉吟道,“我總懷疑他們和千金會有關係,甚至就是千金會十二樓為了掩人耳目而創立的新組織。”
“你未免想得太多了。”敏說。
“據說黑袍會的頭目是個很年輕的人,我懷疑就是和宋雲交手過的小高,”初新沒有理會敏的言語,自顧自說著,“他是個很可怕的人。”
敏忽然問:“你就不想想露白去哪裏了?還有元歡的事情,你又想何時告訴穆越蘭?”
初新不想睬她,因為他根本不願意去想這兩件事情。半晌,他打算轉移一下話題,便說道:“我懷疑殺死元歡的並不是三叔的暗器,發出暗器的另有其人。”
“為什麽?”
“因為曾粲的劍。”
“曾粲?”
“就是我初來洛陽時,和我比劍的那個少年。”
敏記得那個少年,他後來仍光臨過一家酒館,和宇文泰擠著睡了一晚上。
“他的劍又怎麽了?”敏問。
“曾粲的劍仿佛就是元歡的佩劍,所以我懷疑有人從元歡的墓中挖出了他的劍,又將劍贈予了曾粲。”初新推測道。
“為什麽不能是曾粲自己做的呢?”
初新笑道:“那個孩子很傲,絕不肯幹挖別人墳墓的事情。”
敏反詰道:“可他還是收下了這把劍呐。”
初新赧然道:“其實這一點我也沒有想明白。”
他用筷子蘸了酒碗裏的酒,信手在桌上塗畫著。酒比水消失得更快,所以他畫的圖案很難辨識。
“我還是覺得那十二隻老鼠比黑袍子值得去思考。”敏說。
初新啞然失笑,他並沒有類似的想法。他討厭老鼠這種陰暗的生物,尤其討厭它們在夜晚發出的惱人聲響。它們雖然小,卻總能攀上十倍於它們的高度,總能讓大它們百倍的人類困擾。
“大概是巧合吧,”初新隨意地說道,“它們的尾巴纏在一起。”
“絕不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敏對初新無所謂的態度似乎有些厭煩,她準備迴到櫃台邊上,“這是祖母在我很小的時候講給我聽的,因為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經曆過這麽樣的一次災禍。”
初新根本沒有聽見她的後半句話。
他手裏攥著一塊黑色的布。
他正看著這塊布,因為這是西街左掌櫃從一名疑似黑袍會成員的身上扯下來的。布的料子很名貴,顏色也極純,應該是河洛最大的三家染坊的手筆。
穿這種黑袍的人,大概不怎麽缺錢。
可為什麽他要幹偷竊的勾當?
當初新問左掌櫃家中少了什麽東西時,左掌櫃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可還是篤定自己“應該是少了什麽東西”。
同樣的情況已在洛陽城中陸續發生了幾十起,大部分人都聲稱失竊,失竊物品的描述卻總是很模糊。
或許他們根本就沒有丟東西,可他們擔憂焦慮的神情卻是裝不出來的。
好像人總是患得患失。
初新歎了口氣。這世間所有麻煩,不過因人有情,有欲。
如何尋找失蹤的露白,怎樣告知蟄居在家的穆越蘭丈夫的死訊,這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決的問題。
正思索間,許伯純著急忙慌地跑了進來。他的個子太矮,腳步聲又不夠響亮特別,所以初新並未察覺到他的蹤跡。
當他氣喘籲籲地坐到初新對麵的時候,初新才眨了眨眼,問:“許先生是怎麽了?”
“出大事了。”許伯純壓低了聲音。
“什麽大事?”初新問。
“一種病。”許伯純說話說得更輕了。
“一種病?”初新很好奇,什麽病能把神醫嚇成這樣。
“可怕,致命,傳染極快。”許伯純用了三個短句,因為他並不清楚這是一種什麽病,他從未碰見過。
“怎麽迴事?”初新把麵前的酒碗推到許伯純麵前,示意讓他喝一些壓壓驚。
許伯純拒絕了,他不愛喝酒:“沒時間耽擱,我問你,你有沒有辦法讓全洛陽的人都老老實實待在家裏?”
“這怎麽可能辦到?”初新失笑道。
“必須辦到,不然所有人都會遭殃。”許伯純板起了臉,初新立馬不笑了。
他朝櫃台處的敏看了一眼,喃喃道:“難道真的不是巧合?”緊接著,他問許伯純:“若是真的這麽嚴重,先生怎麽沒告知廷尉府或虎賁司?”
“我一早便去了,可是沒用。“許伯純似有些光火。
“沒用?”
“他們討論了半天,該給這種毛病取個怎樣悅耳的名字,”許伯純說著說著,不自覺地罵了幾句,“我說不管叫什麽名字,隻要能控製住就好,可他們還是執意要取個名字,到最後還把我轟了出去。混賬!”
初新皺起了眉。
他明白,在某些人心中,名目好像總比利害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