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在臨死的那刻,往事會如走馬燈般一一浮現。
也有人說,人的唿吸瀕臨斷絕時,眼前將是此生見過最美風景的定格。
宋雲不知道死亡是怎樣的體驗。
也許很少有活人知道。
死亡是煎熬還是解脫?是終結還是重生?
今天他或許能嚐到滋味。
因為他絕不會手下留情。
宋雲有劍,宋允卻無劍。
宋雲身上有淩厲的劍意,宋允卻沒有。
可在初新眼中,這場對決,宋允已勝了。
宋雲的劍出鞘。
精鋼長劍,雕花劍鍔,劍柄鑲嵌著五色寶石。
“好劍。”這不是初新第一次見到宋雲的劍,可每次得見,他都想讚歎一句“好劍”。
“這把劍是兄長送我的禮物,本就是好劍。”宋雲說。
“你還記得。”宋允不知是在陳述還是在發問。
“記得,”宋雲說,“河東鑄劍名家祝三刀的手筆。”
宋允笑了:“一個鑄劍的人,名字卻帶了刀字。”
他當然記得,這是宋雲十八歲生日前,他花重金托脾氣硬臭的祝三刀打造的。
“兄長的劍呢?”宋雲問。
宋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道:“我不必。”
“不必”的意思就是,手中有沒有劍對他來說已並不重要。
他還想說什麽,到了明天,他會借爾朱榮之手除掉元雍,建立千金會十二樓新的秩序,成為河洛武林勢力的幕後第一人,到了明天,他的經營和謀算都將一一付諸現實。
宋雲挑選的時間點簡直再差不過了。
可他沒有說。
就脾氣來說,宋允無疑還是了解自己的弟弟的。
宋家四兄弟骨子裏都很傲,絕不會說出討饒拖延的話。
即使那些話能夠避免一場流血的紛爭。
紛爭或許也無法避免,因為他們的分歧還在理念。
宋允不禁想:每個養家糊口的父親和年少熱血的兒子之間,會不會都有這樣的思維差異?
如果有,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的?
宋雲說了最後的一句話:“隻要兄長退出千金會,遠離其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和初新會立刻離開。”
宋允也迴了最後一句話:“我不可能因為你們的隻言片語放棄即將到手的這一切,千金會的血腥賭局將永遠進行下去,宋家後人也將永遠是中原武林的主人。”
很多時候,理念本身是不分對錯的。
這也是為什麽說服一個人,更改一個人的理念將會變得無比困難。
第一劍。
宋雲用的是最中規中矩的“刺”法。
奇巧不足,以勢取勝,極難招架。
這一劍比初新初識他時更快,所刺向的角度更刁鑽,顯然宋雲在和李梧桐、小高較量後進步成長了許多。
一個經常在生死邊緣遊走的人,想不前進都難。
宋雲的想法很簡單,也很聰明。他想利用年輕身體的優勢直麵兄長的短板。
他自認為的短板。
宋允直挺挺地站著,沒有躲。他的手很隨意地揮動,腳步很隨意地交錯。
那柄能夠刺入他胸膛的劍竟迴到了宋雲的劍鞘之中,伴隨著一聲明亮的龍吟。
所有聲音於刹那間寂滅,留下逐漸昏暗的燈燭,因驚訝而放大的瞳孔。
初新瞧得出,這一手奪劍迴鞘雖沒有他老師使得那般爐火純青,卻也到了大巧不工的地步,起碼勝過了自己。
他判斷得出,如果宋允願意,這柄劍可以不必迴劍鞘中,而是刺進宋雲的小腹。
宋允畢竟手下留情了。
可初新的指尖還是冰冷,因為他看得出,宋雲沒有放棄的意思。
第二劍。
宋雲將劍舉過頭頂,迎頭劈下。
“劈”取招於巨斧,比“刺”兇悍,卻不如“刺”靈動。
他瞧出大哥在放水,索性用這樣笨重的方法向兄長發起挑戰。
無論什麽人,被祝三刀打造的寶劍劈砍到,身體一定會如豆腐般被殘忍而幹脆地切分開。
他的兄長當然不例外。
初新已笑不出來,他發現宋雲每次和人比劍都會使盡全力,毫無餘地。
不給別人留餘地的人,往往也不會給自己留餘地。
殺人的劍同樣可以殺自己。
可當那柄劍劈至半空時,宋雲卻發現劍尖的力量已消失。
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的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收入劍鞘,隻不過這次連龍吟都聽不見。
如此快的速度,卻連聲音都不發出,隻有一種可能,宋允在放劍時,將真氣灌注於劍身,避免了劍身和劍鞘的摩擦。
看起來,他的內家功夫也到了恐怖的境地。
宋雲的手開始顫抖。
他的臉白得發慘。
如果說之前的顫抖是源於根植於記憶的恐懼,那麽此刻則是因為他開始懷疑眼前所見,懷疑自己的力量和信心。
敗了,終究是敗了。
絕對實力的差距不是信心和勇氣能夠彌補的。
初新緊繃的神經如拉開的弓弦被突然放出,因為這一招毫無餘地的劈砍並未傷到宋雲自己。
短暫的鬆弛之後是長久的不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些東西或許本不該去招惹,招惹之後就再難抽身。
“懦夫。”宋允忽然罵道。
他在罵他的弟弟。
宋雲睜著眼睛,仍沉浸於自己的劈砍被輕鬆化解的事實之中。
“隻有懦夫才會竭力去遺忘恐懼。”宋允說。
我是懦夫嗎?宋雲不禁問自己。
也許不是,他從不怕死,遇事衝得比任何人都要靠前,即使和沒有痛覺的李梧桐打到山窮水盡,他心中也從未有害怕這樣的念頭。
懦夫是否就是無畏的人?
如果是,他算不算無畏?
他不算。沒有人能算得上“無畏”。
恐懼寄居於人類的本能之中,當有人用拳頭砸向你的眼睛時,你會下意識閉上雙眼,當站在高處向下俯瞰時,你會雙腳發軟。
這些都是本能。
或許經過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訓練,人類能稍稍違抗本能,卻終究難以改變本能。
宋雲在害怕。
他害怕的是兄長無法迴頭,害怕的是自己會步二哥的後塵,成為兄長野心的鋪路石。
他終於發現拔劍是那樣困難。
“這將是寶貴的一課,對於你們二人來說都是,”宋允說,“你們想要對抗某些力量時,就要借用這些力量本身。我以前不懂,吃了很大的虧。”
初新和宋雲都在聽著,這些經驗是他們這個年紀的人很難獲得的。
“要對抗恐懼就要借助恐懼,要對抗權貴就要借助權貴,要對抗戰爭就要借助戰爭,”宋允望著他的弟弟,冷冷地說,“不體會恐懼,你又怎麽能了解恐懼,戰勝恐懼。”
宋雲的手握緊。
第三劍。
他沒有選擇刺或者劈,而是用虛招拉近了自己和宋允的距離,近得可以看清宋允額上的青筋與下巴處的胡茬。
利劍畫出弧度,急挑宋允脅下。
這一劍很險,也很巧,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對手麵前,顯然是從李梧桐那裏學來的。
一旦宋允出拳反擊,宋雲就能趁機削下他的手臂。
“很好。”宋允誇讚道。
他誇讚是因為宋雲已不再逃避對他拳腳的畏懼,已開始直麵自己的惶恐。
他的弟弟每次成長時,他都會板著臉,看似隨意地誇獎一句,心裏暗暗高興。
他當然可以一拳震在宋雲小腹處,可他並不願意付出一條臂膀的代價。
他隻能往後退或者選擇招架。
他一後退或者招架,宋雲的劍招也就開始連貫了。
初新覺得,宋雲的劍招好像有了變化,可那是怎樣的變化,他卻又說不出。
突然,他背後傳來了腳步聲,很急切,卻又裝得很從容淡定。
迴過頭,他見到了臉色慘白的伊芬斯。
她流著汗,嘴唇不安地顫動著。
“你怎麽了?”初新問。
她什麽話也沒說,伸出春蔥般的手,抱住了初新。
她身上好香。
初新情不自禁地攬住了她的楚腰。
醉仙樓外,一個熟悉的身影衝了進來,驚唿“小心”。
晚了。
當初新看見露白臉上的不安與憂傷時,他已感覺有些事太晚了。
伊芬斯的手腕好像抖了一下,起伏隨著她的臂膀與肌膚傳給了初新。
初新低頭看著自己輕撫在伊芬斯背上的手,發現上麵有滴滴鮮血順著指紋蔓延迴旋。
他身後是正以死相搏的兄弟,死神已守候在他懷中女人的兩側。
他淡漠地凝視著露白的臉,那上麵寫的是複雜而又簡單的情感。
她為什麽風一般地離開,又如風一般地出現?
風捉摸不定,無過去,無未來。
揮劍的聲音停止。
誰又將被死神無情地帶走,誰又能被衰亡仁慈地拋棄?
也有人說,人的唿吸瀕臨斷絕時,眼前將是此生見過最美風景的定格。
宋雲不知道死亡是怎樣的體驗。
也許很少有活人知道。
死亡是煎熬還是解脫?是終結還是重生?
今天他或許能嚐到滋味。
因為他絕不會手下留情。
宋雲有劍,宋允卻無劍。
宋雲身上有淩厲的劍意,宋允卻沒有。
可在初新眼中,這場對決,宋允已勝了。
宋雲的劍出鞘。
精鋼長劍,雕花劍鍔,劍柄鑲嵌著五色寶石。
“好劍。”這不是初新第一次見到宋雲的劍,可每次得見,他都想讚歎一句“好劍”。
“這把劍是兄長送我的禮物,本就是好劍。”宋雲說。
“你還記得。”宋允不知是在陳述還是在發問。
“記得,”宋雲說,“河東鑄劍名家祝三刀的手筆。”
宋允笑了:“一個鑄劍的人,名字卻帶了刀字。”
他當然記得,這是宋雲十八歲生日前,他花重金托脾氣硬臭的祝三刀打造的。
“兄長的劍呢?”宋雲問。
宋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道:“我不必。”
“不必”的意思就是,手中有沒有劍對他來說已並不重要。
他還想說什麽,到了明天,他會借爾朱榮之手除掉元雍,建立千金會十二樓新的秩序,成為河洛武林勢力的幕後第一人,到了明天,他的經營和謀算都將一一付諸現實。
宋雲挑選的時間點簡直再差不過了。
可他沒有說。
就脾氣來說,宋允無疑還是了解自己的弟弟的。
宋家四兄弟骨子裏都很傲,絕不會說出討饒拖延的話。
即使那些話能夠避免一場流血的紛爭。
紛爭或許也無法避免,因為他們的分歧還在理念。
宋允不禁想:每個養家糊口的父親和年少熱血的兒子之間,會不會都有這樣的思維差異?
如果有,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的?
宋雲說了最後的一句話:“隻要兄長退出千金會,遠離其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和初新會立刻離開。”
宋允也迴了最後一句話:“我不可能因為你們的隻言片語放棄即將到手的這一切,千金會的血腥賭局將永遠進行下去,宋家後人也將永遠是中原武林的主人。”
很多時候,理念本身是不分對錯的。
這也是為什麽說服一個人,更改一個人的理念將會變得無比困難。
第一劍。
宋雲用的是最中規中矩的“刺”法。
奇巧不足,以勢取勝,極難招架。
這一劍比初新初識他時更快,所刺向的角度更刁鑽,顯然宋雲在和李梧桐、小高較量後進步成長了許多。
一個經常在生死邊緣遊走的人,想不前進都難。
宋雲的想法很簡單,也很聰明。他想利用年輕身體的優勢直麵兄長的短板。
他自認為的短板。
宋允直挺挺地站著,沒有躲。他的手很隨意地揮動,腳步很隨意地交錯。
那柄能夠刺入他胸膛的劍竟迴到了宋雲的劍鞘之中,伴隨著一聲明亮的龍吟。
所有聲音於刹那間寂滅,留下逐漸昏暗的燈燭,因驚訝而放大的瞳孔。
初新瞧得出,這一手奪劍迴鞘雖沒有他老師使得那般爐火純青,卻也到了大巧不工的地步,起碼勝過了自己。
他判斷得出,如果宋允願意,這柄劍可以不必迴劍鞘中,而是刺進宋雲的小腹。
宋允畢竟手下留情了。
可初新的指尖還是冰冷,因為他看得出,宋雲沒有放棄的意思。
第二劍。
宋雲將劍舉過頭頂,迎頭劈下。
“劈”取招於巨斧,比“刺”兇悍,卻不如“刺”靈動。
他瞧出大哥在放水,索性用這樣笨重的方法向兄長發起挑戰。
無論什麽人,被祝三刀打造的寶劍劈砍到,身體一定會如豆腐般被殘忍而幹脆地切分開。
他的兄長當然不例外。
初新已笑不出來,他發現宋雲每次和人比劍都會使盡全力,毫無餘地。
不給別人留餘地的人,往往也不會給自己留餘地。
殺人的劍同樣可以殺自己。
可當那柄劍劈至半空時,宋雲卻發現劍尖的力量已消失。
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的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收入劍鞘,隻不過這次連龍吟都聽不見。
如此快的速度,卻連聲音都不發出,隻有一種可能,宋允在放劍時,將真氣灌注於劍身,避免了劍身和劍鞘的摩擦。
看起來,他的內家功夫也到了恐怖的境地。
宋雲的手開始顫抖。
他的臉白得發慘。
如果說之前的顫抖是源於根植於記憶的恐懼,那麽此刻則是因為他開始懷疑眼前所見,懷疑自己的力量和信心。
敗了,終究是敗了。
絕對實力的差距不是信心和勇氣能夠彌補的。
初新緊繃的神經如拉開的弓弦被突然放出,因為這一招毫無餘地的劈砍並未傷到宋雲自己。
短暫的鬆弛之後是長久的不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些東西或許本不該去招惹,招惹之後就再難抽身。
“懦夫。”宋允忽然罵道。
他在罵他的弟弟。
宋雲睜著眼睛,仍沉浸於自己的劈砍被輕鬆化解的事實之中。
“隻有懦夫才會竭力去遺忘恐懼。”宋允說。
我是懦夫嗎?宋雲不禁問自己。
也許不是,他從不怕死,遇事衝得比任何人都要靠前,即使和沒有痛覺的李梧桐打到山窮水盡,他心中也從未有害怕這樣的念頭。
懦夫是否就是無畏的人?
如果是,他算不算無畏?
他不算。沒有人能算得上“無畏”。
恐懼寄居於人類的本能之中,當有人用拳頭砸向你的眼睛時,你會下意識閉上雙眼,當站在高處向下俯瞰時,你會雙腳發軟。
這些都是本能。
或許經過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訓練,人類能稍稍違抗本能,卻終究難以改變本能。
宋雲在害怕。
他害怕的是兄長無法迴頭,害怕的是自己會步二哥的後塵,成為兄長野心的鋪路石。
他終於發現拔劍是那樣困難。
“這將是寶貴的一課,對於你們二人來說都是,”宋允說,“你們想要對抗某些力量時,就要借用這些力量本身。我以前不懂,吃了很大的虧。”
初新和宋雲都在聽著,這些經驗是他們這個年紀的人很難獲得的。
“要對抗恐懼就要借助恐懼,要對抗權貴就要借助權貴,要對抗戰爭就要借助戰爭,”宋允望著他的弟弟,冷冷地說,“不體會恐懼,你又怎麽能了解恐懼,戰勝恐懼。”
宋雲的手握緊。
第三劍。
他沒有選擇刺或者劈,而是用虛招拉近了自己和宋允的距離,近得可以看清宋允額上的青筋與下巴處的胡茬。
利劍畫出弧度,急挑宋允脅下。
這一劍很險,也很巧,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對手麵前,顯然是從李梧桐那裏學來的。
一旦宋允出拳反擊,宋雲就能趁機削下他的手臂。
“很好。”宋允誇讚道。
他誇讚是因為宋雲已不再逃避對他拳腳的畏懼,已開始直麵自己的惶恐。
他的弟弟每次成長時,他都會板著臉,看似隨意地誇獎一句,心裏暗暗高興。
他當然可以一拳震在宋雲小腹處,可他並不願意付出一條臂膀的代價。
他隻能往後退或者選擇招架。
他一後退或者招架,宋雲的劍招也就開始連貫了。
初新覺得,宋雲的劍招好像有了變化,可那是怎樣的變化,他卻又說不出。
突然,他背後傳來了腳步聲,很急切,卻又裝得很從容淡定。
迴過頭,他見到了臉色慘白的伊芬斯。
她流著汗,嘴唇不安地顫動著。
“你怎麽了?”初新問。
她什麽話也沒說,伸出春蔥般的手,抱住了初新。
她身上好香。
初新情不自禁地攬住了她的楚腰。
醉仙樓外,一個熟悉的身影衝了進來,驚唿“小心”。
晚了。
當初新看見露白臉上的不安與憂傷時,他已感覺有些事太晚了。
伊芬斯的手腕好像抖了一下,起伏隨著她的臂膀與肌膚傳給了初新。
初新低頭看著自己輕撫在伊芬斯背上的手,發現上麵有滴滴鮮血順著指紋蔓延迴旋。
他身後是正以死相搏的兄弟,死神已守候在他懷中女人的兩側。
他淡漠地凝視著露白的臉,那上麵寫的是複雜而又簡單的情感。
她為什麽風一般地離開,又如風一般地出現?
風捉摸不定,無過去,無未來。
揮劍的聲音停止。
誰又將被死神無情地帶走,誰又能被衰亡仁慈地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