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思是,讓你從枯骨中尋找線索?”敏問道。
“好像是的。”初新苦笑。
他實在不具慧根,中年僧人的意思他隻能參悟至這個地步。
“人都已經燒成了灰,還能瞧出什麽來呢?”敏翻著賬本問。她有個習慣,思考問題時手不能閑著。據說這樣可以幫助她通暢思路。
初新沉吟片刻,問道:“那活佛被燒之後,骨灰會擺在塔林嗎?”
塔林是得道高僧的墳塚。
他們生前不曾積累財富,死後也不願多占寸土。
敏答道:“如果他真是白馬寺僧眾,應該會葬在塔林,如果不是,大概是不會入葬的。”
她翻了幾頁賬本,忽然覺得這迴答不夠好:“不對,我覺得無論他是不是白馬寺的僧眾,都會葬在塔林。”
初新點頭道:“我也這麽認為。做戲要做全套,運骨灰出寺容易被人發覺,何況宋雲剛剛鬧騰過,白馬寺大概會將屍骸就近葬在塔林。”
“可塔林這麽多墓碑,你知道是哪座嗎?”
“新建的塔林總是不一樣些的,”初新淡淡道,“恰巧我對此又有些研究。”
“你好像對任何東西都有些研究。”敏瞥了初新一眼。
他正盯著王十留下的那柄黑刀鋒刃上的缺口出神。
“我用這把刀在石壁上砍鑿出了一條裂紋,可它卻沒有絲毫卷刃的跡象,”初新忽然自說自話般喃喃,“堅硬如斯,這些缺口又是從哪裏來的?”
敏端詳之後推測:“或許熔鑄時就是這樣的吧。”
初新覺得很奇怪,好好的刀為什麽要鑄成有缺口的殘刃?
“你好像不該考慮這種事情。你總該想想,一堆骨頭裏能挑出什麽線索來。”敏提醒道。
“說的也是。”初新啞然失笑。
他心裏當然有過盤算。
他聽說和尚的屍身焚燒後,往往會有米粒形狀的圓珠遺留,天竺人唿作“室利那”,傳入中原之後,又被改為“舍利”,取“舍棄利益”的意思。
這種神奇的現象成因不明,有人說是高僧大德隻吃素的緣故,也有人說是因為僧侶身上佩戴的佛珠。
無論如何,假使燒掉的確實是軀體,總會有舍利遺存。
白馬寺,塔林。
佛塔如林。
石頭堆砌的墓塔佇立,像靜默的僧人。
和普通的墓地不同,初新沒有感到荒涼,而是心懷崇敬。
一個人生前死後都隻享用一小塊方寸之地,當然值得崇敬。
白馬寺的塔林是對外開放的,然而並沒有什麽人來。人們對於墓地總是心懷忌諱。
初新卻發現,早有一人靜默地站在一座墓塔前。
那墓塔是剛剛築成的,上麵的白灰還是新的。
不過初新此刻倒更關心這個站在墓塔前的女人,因為沒有男人會不對婀娜的背影動心。
那背影很美,腰肢纖細得像二月的柳條,該豐腴的地方卻沒有半分拖遝。
男人的正事總是敵不過美的旁騖。
初新理了理額前的碎發,靜悄悄地走上前去,可沒走幾步,他就聽到了他不該聽到的聲音。
他聽到的自然是哭聲。
他最聽不得女孩子哭。一個女孩輕聲哭泣的時候往往最惹人憐愛,也最楚楚動人。
男人總是有些自大,自以為能醫好任何女孩心頭的創傷。初新很有自知之明,卻還是生發了不該生發的保護欲。
他溫柔地問道:“姑娘,什麽人欺負你了?我來幫你教訓他。”
她隻是哭,不過哭的聲音輕了些。
初新想,大概沒有誰欺負她,而是她心愛的人離開了她。他又勸道:“負心人總是難留,該忘記的還是忘了好。”
哭泣聲響了些,也許是他的猜測對了,可這也意味著事情更不好辦了。
他早該明白,一個女孩子想哭的時候,是無論如何都勸不轉的。
他想,也許自己可以說些事情,讓她分心,讓她好受些。
他走到女孩子身邊,望著她有些紅腫的眼睛,說:“你聽說過舍利子的故事嗎?”
他沒等姑娘迴答,就繼續說道:“舍利子是佛陀的大弟子,是舍利的兒子。‘舍利’的意思是‘鹙鷺’,因為舍利子的母親舍利有一雙極美極清澈的眼睛,就像鹙鷺的眼睛一樣。”
塔林靜悄悄的,隻有初新的說話聲和姑娘輕微的啜泣。
初新停頓了片刻,道:“舍利子遺傳了母親的眼睛,不僅漂亮,還能洞悉人世間的一切苦厄。可有一天布施時,他遇到一名乞丐,不要吃也不要穿,隻要舍利子的眼睛。”
女孩終於開口了:“舍利子給他了嗎?”
初新微笑。因為人的腦袋總是不夠聰明,一說話,往往就會忘記哭泣。他接著講述舍利子的故事:“舍利子問乞丐,為什麽執著於要自己的眼睛。乞丐迴答,舍利子的眼睛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是舍利子身上最寶貴的東西。而自己已有些眼花,需要舍利子的眼睛重見光明。於是舍利子就將自己的雙目挖出,送給了他。”
女孩揉了揉眼睛,道:“他為什麽這麽愚蠢?那雙眼睛之所以明澈銳利,隻因為他是舍利子。”
初新點點頭,道:“可之所以他會將自己的眼睛給乞丐,也因為他是舍利子。”
這句話很難懂,女孩當然也不懂。
初新笑道:“我並不知道你來這片塔林裏做什麽,這裏埋葬的都是高僧的佛骨舍利,或許隻有像舍利子那般,把最珍愛的東西舍棄,才能將一些事情看得更透徹。”
女孩緩緩地抬起頭,忽然說了一句“這裏埋葬的可並不都是高僧的佛骨舍利”。
這迴換初新怔住了。
“什麽?”
“在我們麵前的這座墓塔裏沉睡的,就絕不是什麽高僧大德。”女孩紅腫的眼睛裏閃動著初新並不了解的情感。
他不明白女孩為什麽不難過了,更不明白她為何會知道這座新修的墓塔中沒有任何佛骨和舍利。
“你怎麽知道的?”他問。
她冰冷的目光仿佛被燒灼:“被燒死升天的是我的丈夫。”
此言既出,初新的疑惑已大半開解。
原來並不止他和宋雲關注著白馬寺烈火焚燒的‘活佛’。
可她又是誰?被燒的屍體又是誰的?
女孩緩慢地說道:“我叫伊芬斯,是柔然封國楚特的王妃。”
初新望著她高挺的鼻梁和深藍色的眼睛,心下一驚。如果她是王妃,墓塔之中的難道就是他在尋找的西域小國的國王?
但他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是:“你年紀這麽輕就當上了王妃嗎?”
這當然是句很笨的話。伊芬斯解釋道:“我的父親是楚特的宰相,他讓我嫁給剛剛即位的國王,鞏固自己的地位。”
初新閉上了嘴。他知道自己又多嘴了。一個敢將自己的國家放在賭桌上揮擲的國王,絕不是一個好丈夫。
他突然明白了伊芬斯在墓塔前奇怪的反應。
對自己的丈夫,她當然有愛,可更多的恐怕是恨。恨丈夫不爭氣,恨父親太勢利,恨自己的命運總難由自己掌控。
伊芬斯忽然轉過頭看著初新,道:“你能幫我查明他是怎麽死的嗎?”
初新還沒來得及迴答,伊芬斯就抓住了他的手,用極快的語速說道:“我在洛陽人生地不熟,身上帶的錢也已花得差不多……”
初新不忍她再說下去,也受不了她那雙漂亮的藍眼睛的直視。
他沒有再猶豫,立刻答應了下來。
那天晚上,他好像夢見了舍利子。在他的夢中,舍利子挖給乞丐的眼睛竟然也是深藍色的。
高陽王府。
元雍的酒櫃琳琅滿目,各種名貴的酒都能在酒櫃中找到。
一壇滿是汙泥的酒吸引了初新的注意力,周圍雕刻精致的酒壺酒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你的酒櫃裏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酒?”他問元雍。
元雍笑道:“這是劉白墮釀製的第一批白墮酒之一。他剛釀的白墮酒有二十壇,因太過美味甘冽,其餘十九壇一售而空。所幸劉白墮有些商業頭腦,留下一壇,靜候高價買主。”
“你就是那高價買主?”
元雍不無得意道:“正是。”
初新歎了口氣,道:“你一定不太喝酒,也不太懂酒。”
元雍眼中並沒有慍怒之色。事實上,想從他眼中看到些波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說:“我是個老人。老人不宜喝酒。當然,我年輕時也不太喝酒。”
初新點點頭,道:“其他酒放得越久就越陳,越好喝,白墮酒卻是放得越久越澀,越難喝。”
元雍稱讚:“想不到你年紀輕輕,對酒卻如此了解。”
初新淡淡道:“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元雍吃了一口糕點,直了直腰杆,道:“你既然來找我,必然有事想和我說。”
“是。”
“是什麽?”
“你要我找的那個人死了。”
“死了?”
“死了。”
“怎麽死的?”
“不知道。”
元雍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自言自語道:“既然要擄走他,又何必殺了他?”
初新分析道:“可能他的利用價值已盡,被殺人滅口。”
“你猜是誰做的?”
“宋允,”初新斬釘截鐵道,“我有八成的把握,是宋允。”
元雍道:“其實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初新忽然問道:“千金會有十二樓,上次我見到的,算上你,也隻有七個人,剩下的人又是誰?在哪裏?”
元雍笑了,笑得像條老狐狸:“恕老朽不能明說,這是千金會的規矩。”
“不能明說,你便特意讓我在房梁上自行辨認?”初新也笑了。
他們兩人的笑簡直連一點兒重合的意思都沒有。
“從沒有人能壞了千金會的規矩,連我也不能,這也是千金會的規矩。”元雍說道。
“所以,你才迫切地想揪出這個擄走國王的人,因為他壞了規矩?”初新問。
“壞了規矩的人都得有被懲罰的心理準備。不是嗎?”元雍反問道。
“好像是的。”初新苦笑。
他實在不具慧根,中年僧人的意思他隻能參悟至這個地步。
“人都已經燒成了灰,還能瞧出什麽來呢?”敏翻著賬本問。她有個習慣,思考問題時手不能閑著。據說這樣可以幫助她通暢思路。
初新沉吟片刻,問道:“那活佛被燒之後,骨灰會擺在塔林嗎?”
塔林是得道高僧的墳塚。
他們生前不曾積累財富,死後也不願多占寸土。
敏答道:“如果他真是白馬寺僧眾,應該會葬在塔林,如果不是,大概是不會入葬的。”
她翻了幾頁賬本,忽然覺得這迴答不夠好:“不對,我覺得無論他是不是白馬寺的僧眾,都會葬在塔林。”
初新點頭道:“我也這麽認為。做戲要做全套,運骨灰出寺容易被人發覺,何況宋雲剛剛鬧騰過,白馬寺大概會將屍骸就近葬在塔林。”
“可塔林這麽多墓碑,你知道是哪座嗎?”
“新建的塔林總是不一樣些的,”初新淡淡道,“恰巧我對此又有些研究。”
“你好像對任何東西都有些研究。”敏瞥了初新一眼。
他正盯著王十留下的那柄黑刀鋒刃上的缺口出神。
“我用這把刀在石壁上砍鑿出了一條裂紋,可它卻沒有絲毫卷刃的跡象,”初新忽然自說自話般喃喃,“堅硬如斯,這些缺口又是從哪裏來的?”
敏端詳之後推測:“或許熔鑄時就是這樣的吧。”
初新覺得很奇怪,好好的刀為什麽要鑄成有缺口的殘刃?
“你好像不該考慮這種事情。你總該想想,一堆骨頭裏能挑出什麽線索來。”敏提醒道。
“說的也是。”初新啞然失笑。
他心裏當然有過盤算。
他聽說和尚的屍身焚燒後,往往會有米粒形狀的圓珠遺留,天竺人唿作“室利那”,傳入中原之後,又被改為“舍利”,取“舍棄利益”的意思。
這種神奇的現象成因不明,有人說是高僧大德隻吃素的緣故,也有人說是因為僧侶身上佩戴的佛珠。
無論如何,假使燒掉的確實是軀體,總會有舍利遺存。
白馬寺,塔林。
佛塔如林。
石頭堆砌的墓塔佇立,像靜默的僧人。
和普通的墓地不同,初新沒有感到荒涼,而是心懷崇敬。
一個人生前死後都隻享用一小塊方寸之地,當然值得崇敬。
白馬寺的塔林是對外開放的,然而並沒有什麽人來。人們對於墓地總是心懷忌諱。
初新卻發現,早有一人靜默地站在一座墓塔前。
那墓塔是剛剛築成的,上麵的白灰還是新的。
不過初新此刻倒更關心這個站在墓塔前的女人,因為沒有男人會不對婀娜的背影動心。
那背影很美,腰肢纖細得像二月的柳條,該豐腴的地方卻沒有半分拖遝。
男人的正事總是敵不過美的旁騖。
初新理了理額前的碎發,靜悄悄地走上前去,可沒走幾步,他就聽到了他不該聽到的聲音。
他聽到的自然是哭聲。
他最聽不得女孩子哭。一個女孩輕聲哭泣的時候往往最惹人憐愛,也最楚楚動人。
男人總是有些自大,自以為能醫好任何女孩心頭的創傷。初新很有自知之明,卻還是生發了不該生發的保護欲。
他溫柔地問道:“姑娘,什麽人欺負你了?我來幫你教訓他。”
她隻是哭,不過哭的聲音輕了些。
初新想,大概沒有誰欺負她,而是她心愛的人離開了她。他又勸道:“負心人總是難留,該忘記的還是忘了好。”
哭泣聲響了些,也許是他的猜測對了,可這也意味著事情更不好辦了。
他早該明白,一個女孩子想哭的時候,是無論如何都勸不轉的。
他想,也許自己可以說些事情,讓她分心,讓她好受些。
他走到女孩子身邊,望著她有些紅腫的眼睛,說:“你聽說過舍利子的故事嗎?”
他沒等姑娘迴答,就繼續說道:“舍利子是佛陀的大弟子,是舍利的兒子。‘舍利’的意思是‘鹙鷺’,因為舍利子的母親舍利有一雙極美極清澈的眼睛,就像鹙鷺的眼睛一樣。”
塔林靜悄悄的,隻有初新的說話聲和姑娘輕微的啜泣。
初新停頓了片刻,道:“舍利子遺傳了母親的眼睛,不僅漂亮,還能洞悉人世間的一切苦厄。可有一天布施時,他遇到一名乞丐,不要吃也不要穿,隻要舍利子的眼睛。”
女孩終於開口了:“舍利子給他了嗎?”
初新微笑。因為人的腦袋總是不夠聰明,一說話,往往就會忘記哭泣。他接著講述舍利子的故事:“舍利子問乞丐,為什麽執著於要自己的眼睛。乞丐迴答,舍利子的眼睛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是舍利子身上最寶貴的東西。而自己已有些眼花,需要舍利子的眼睛重見光明。於是舍利子就將自己的雙目挖出,送給了他。”
女孩揉了揉眼睛,道:“他為什麽這麽愚蠢?那雙眼睛之所以明澈銳利,隻因為他是舍利子。”
初新點點頭,道:“可之所以他會將自己的眼睛給乞丐,也因為他是舍利子。”
這句話很難懂,女孩當然也不懂。
初新笑道:“我並不知道你來這片塔林裏做什麽,這裏埋葬的都是高僧的佛骨舍利,或許隻有像舍利子那般,把最珍愛的東西舍棄,才能將一些事情看得更透徹。”
女孩緩緩地抬起頭,忽然說了一句“這裏埋葬的可並不都是高僧的佛骨舍利”。
這迴換初新怔住了。
“什麽?”
“在我們麵前的這座墓塔裏沉睡的,就絕不是什麽高僧大德。”女孩紅腫的眼睛裏閃動著初新並不了解的情感。
他不明白女孩為什麽不難過了,更不明白她為何會知道這座新修的墓塔中沒有任何佛骨和舍利。
“你怎麽知道的?”他問。
她冰冷的目光仿佛被燒灼:“被燒死升天的是我的丈夫。”
此言既出,初新的疑惑已大半開解。
原來並不止他和宋雲關注著白馬寺烈火焚燒的‘活佛’。
可她又是誰?被燒的屍體又是誰的?
女孩緩慢地說道:“我叫伊芬斯,是柔然封國楚特的王妃。”
初新望著她高挺的鼻梁和深藍色的眼睛,心下一驚。如果她是王妃,墓塔之中的難道就是他在尋找的西域小國的國王?
但他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是:“你年紀這麽輕就當上了王妃嗎?”
這當然是句很笨的話。伊芬斯解釋道:“我的父親是楚特的宰相,他讓我嫁給剛剛即位的國王,鞏固自己的地位。”
初新閉上了嘴。他知道自己又多嘴了。一個敢將自己的國家放在賭桌上揮擲的國王,絕不是一個好丈夫。
他突然明白了伊芬斯在墓塔前奇怪的反應。
對自己的丈夫,她當然有愛,可更多的恐怕是恨。恨丈夫不爭氣,恨父親太勢利,恨自己的命運總難由自己掌控。
伊芬斯忽然轉過頭看著初新,道:“你能幫我查明他是怎麽死的嗎?”
初新還沒來得及迴答,伊芬斯就抓住了他的手,用極快的語速說道:“我在洛陽人生地不熟,身上帶的錢也已花得差不多……”
初新不忍她再說下去,也受不了她那雙漂亮的藍眼睛的直視。
他沒有再猶豫,立刻答應了下來。
那天晚上,他好像夢見了舍利子。在他的夢中,舍利子挖給乞丐的眼睛竟然也是深藍色的。
高陽王府。
元雍的酒櫃琳琅滿目,各種名貴的酒都能在酒櫃中找到。
一壇滿是汙泥的酒吸引了初新的注意力,周圍雕刻精致的酒壺酒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你的酒櫃裏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酒?”他問元雍。
元雍笑道:“這是劉白墮釀製的第一批白墮酒之一。他剛釀的白墮酒有二十壇,因太過美味甘冽,其餘十九壇一售而空。所幸劉白墮有些商業頭腦,留下一壇,靜候高價買主。”
“你就是那高價買主?”
元雍不無得意道:“正是。”
初新歎了口氣,道:“你一定不太喝酒,也不太懂酒。”
元雍眼中並沒有慍怒之色。事實上,想從他眼中看到些波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說:“我是個老人。老人不宜喝酒。當然,我年輕時也不太喝酒。”
初新點點頭,道:“其他酒放得越久就越陳,越好喝,白墮酒卻是放得越久越澀,越難喝。”
元雍稱讚:“想不到你年紀輕輕,對酒卻如此了解。”
初新淡淡道:“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元雍吃了一口糕點,直了直腰杆,道:“你既然來找我,必然有事想和我說。”
“是。”
“是什麽?”
“你要我找的那個人死了。”
“死了?”
“死了。”
“怎麽死的?”
“不知道。”
元雍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自言自語道:“既然要擄走他,又何必殺了他?”
初新分析道:“可能他的利用價值已盡,被殺人滅口。”
“你猜是誰做的?”
“宋允,”初新斬釘截鐵道,“我有八成的把握,是宋允。”
元雍道:“其實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初新忽然問道:“千金會有十二樓,上次我見到的,算上你,也隻有七個人,剩下的人又是誰?在哪裏?”
元雍笑了,笑得像條老狐狸:“恕老朽不能明說,這是千金會的規矩。”
“不能明說,你便特意讓我在房梁上自行辨認?”初新也笑了。
他們兩人的笑簡直連一點兒重合的意思都沒有。
“從沒有人能壞了千金會的規矩,連我也不能,這也是千金會的規矩。”元雍說道。
“所以,你才迫切地想揪出這個擄走國王的人,因為他壞了規矩?”初新問。
“壞了規矩的人都得有被懲罰的心理準備。不是嗎?”元雍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