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要達成一定的目的,就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元歡的聲調很低沉,初新知道他為了達成目標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他們彼此間多了一層奇妙的理解。
關鍵是,那代價是否值得。
初新隨口道:“晴是個很好的姑娘。”也許是無心之語,也許話題到此必然會提到晴,提到那個不可規避的雨夜。
“她在整個計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三叔枕邊多年,幫助我摸清了那條老狐狸所有的巢穴。”元歡平靜地講述著,平靜到刺痛了初新內心的某處角落。
“你究竟把她當作什麽?”初新質問道。
“你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太過感情用事。”元歡仍舊平靜地說著。稍作停頓後,初新淡淡地笑道:“你說得對,合格的劍客不該這樣子。”
合格的劍客一定能在任何時候保持冷靜。他們的心是冷的,他們的血液是冷的,他們的頭腦是冷的。
隻有這樣,劍客才能對危機有良好的規避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或許也是你喜歡冬天的一個理由。”
元歡並不否認:“是的,冷的天氣利於思考。”
“可是夏天終歸是要來的,不管什麽時代,冬季之後是春季,春季以後便是夏季,不會更改。”
元歡無奈地笑了笑:“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沒多久,他又問:“枇杷是你送來的吧?”
初新點了點頭。那些枇杷並非江南的枇杷,而是河洛一帶的人種植的枇杷。他將枇杷產地的事情告知了元歡,元歡點頭道:“我知道,江南生長的枇杷還要再甜不少。”
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水土氣候的確會對果蔬的成長起巨大作用。人們後來也常藉此比喻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
“老師偶爾會提到你。”初新口中的“老師”,說的自然是他的劍術恩師。
“許久不見他,不知他對世事的看法是否仍那麽偏激?”
“偶爾還會執著,可他畢竟老了。”說話間,初新再次想起了那個古怪而慈祥的老人,他手握竹劍,在林間揮舞,脊背微彎,可身板卻硬朗。
他的眼睛仿佛受到過仙佛的祝福,永遠明亮而年輕。他看重初新的原因也正是眼神。他發現初新的眸子裏流動著光焰,懷有對生活的熱望和對自己的信心。
“命運可以改變,不論你是垂髫之齡還是垂暮之年,看,我的命運已在倏忽間不同了。”元歡攤了攤手,說道。
初新沒有順著元歡的話說下去,而是提起自己為何要送枇杷給元歡:“你在老師那裏學藝之後,老師一定問過你對劍的理解是什麽。”
問答的記憶朦朧模糊,可這件事確切發生過的印象則轉瞬跳至元歡的腦海。他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嘴裏咀嚼出一聲“嗯”。
初新問:“你那時是如何作答的?”
“我忘了。”
元歡沒有撒謊。他確實忘記自己是怎麽說的了。
“你忘了,老師卻仍記得,你對劍的理解是——證明。”初新的嗓音洪亮而清澈,他訴說的是少年冰雪般潔白的願望,是純粹的劍之道。初新想重新喚起元歡對此的向往。
“證明……”元歡陷入了沉思。這兩個字確實在他的舌尖上躍動過,至今仍影響著他的行事方式和劍術風格。
“沒錯,向世人證明,向你的父親證明,向你自己證明。”
元歡的嘴角彎得很苦澀。他的父親遺棄了他,他卻為此一輩子嚐試著證明自己,證明他有為人子的資格。即使他的父親已離世數十年,他仍然被魔咒所困擾。
這本不是他的錯。他沒得選擇。
初新瞧見元歡臉上的痛苦神色,可他也不得不說下去:“敏在洞穴旁發現了孝文帝的衣冠塚,這使得我想起了老師的話,開始推敲你的身份。你應該不是元瑾的親生兄弟,而是孝文帝的兒子,如今你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奪迴你認為該屬於你的帝位,是為了向你的父親證明。”
這些話像無數根尖刺,紮得元歡透不過氣,可他仍然微笑著。那笑容似已凝成麵具,牢牢粘附在他的臉龐。怎樣投入的訓練才能讓一張充滿生氣的臉變得隻會微笑?多久方可讓強擠出的微笑變得自然舒展?
“真想不到,你居然忘記了你的迴答。”初新的話語裏藏有遺憾,或許是多年畸形的壓抑讓元歡忘記了少年心誌,或許是在不斷的證明之中,他變得麻木,成了以往痛苦的奴隸。
奴隸當然不必記得拴住他的是誰,奴隸隻須說得出“主人”二字,懂得為主人而死即可。
“我的生父孝文帝原本給我取名為‘元恌’,可惜我生來不是一個完人,他嫌丟人,謊稱我已早夭,隨手將我和母親扔給了他的兄弟。我的養父是個酒色之徒,他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快樂,給我改名為‘元歡’。他的日子確實過得不賴,最後竟死在了其他女人的床上,”元歡淡漠地說出了他的經曆,淡漠到像在講一名陌生人的生平,“可憐我的母親,最後的時日僅存的樂趣就是觀望著窗外的行人,揣測他們的幸與不幸,或者把怒氣發泄在我身上。”
聽到這裏,初新不禁沉默。元歡的身世毫無疑問是悲慘的,在扭曲的環境中掙紮,人不由地也會變得扭曲。他沒有再問具體的細節,更沒有深究元歡究竟“缺”在何處,雖然他感覺得到,元歡沒有娶晴多半與“缺”有關。他向來不愛戳別人的痛處。
他想起前不久剛剛死去的千麵人——劉易,一個人要體麵地活著,有時光靠自己是不夠的。或許劉易也想做個正直的人,可在等級森嚴的部落中,“正直”也意味著他要永遠窩在最低處,挑別人挑剩下的,聽從高位者的安排,連追求他心愛姑娘的資格也沒有。
那麽,為人的意義何在?
他隻能割下一張張麵皮,用罪惡的方式向上攀登。
靜默半晌,初新終於說道:“你說得對,人生真是荒謬。晴死得很荒謬,千麵人也死得很荒謬。魯勝班和向陽子很荒謬,秦五和李梧桐也很荒謬。”
元歡注視著初新的眼睛,那雙眼睛仍舊在發亮。他說:“雖然你認同我的看法,可你還是要與我為敵。”
初新點了點頭。
元歡懂初新的意思:荒謬是一迴事,恩怨又是另一迴事。要讓人生過得不那麽荒誕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拚了命去反抗。
“你大可以一走了之。死者長已矣,不必掛念,隻要你離開,我絕不會為難你,你完全能過從前那種無憂無慮的日子……”
初新打斷了元歡的“規勸”,他將自己的衣襟撕扯開,露出了左肋處因秦五的劍而留下的狹窄傷口:“就像劍傷一樣,在許伯純這等神醫的幫助下,身體或許能夠恢複如初,可那道疤永遠留下了,再也抹不去了。當我老得走不動道時,在某個陰天,這道疤的疼痛又會隱約重複,怎麽甩也甩不脫。”
元歡笑了,笑這個譬喻的妥帖,他說:“我早就知道你是個有趣的人。”
初新搖搖頭道:“我是個很無聊的人,一直活在過去的迴憶之中。那些記憶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卻又拉住我,讓我寸步難行。”
“確實,榮華富貴容易舍棄,唯有迴憶無法拋卻。”元歡也長長地歎了口氣。
“所以我一定要給那些死去的人一個交代,給我自己一個交代。”
“很好。”
“請。”
“請。”
他們並肩而行,大步走出了王府的門。晚風吹麵不寒,衣衫沾露欲濕,溫度宜人。洛陽來到了它最柔情最鮮嫩的時刻。城郊那方小小的孤塚,在明亮的月光下啜泣,裏麵埋葬著小小的願景。小小的記憶,總留有大段的餘情和意蘊。
“這地方不錯。”
“確實不錯。”
“無論誰輸了,都有人長伴她左右。”
沒人清楚這三句話各自出於誰之口。沒人清楚為何他們會愛上同一個女人。也許在那一刻,初新和元歡都在對方身上看見了自己。也許那一刻,初新成了元歡,元歡則成了初新。
他們的劍皆已握在手。
關鍵是,那代價是否值得。
初新隨口道:“晴是個很好的姑娘。”也許是無心之語,也許話題到此必然會提到晴,提到那個不可規避的雨夜。
“她在整個計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三叔枕邊多年,幫助我摸清了那條老狐狸所有的巢穴。”元歡平靜地講述著,平靜到刺痛了初新內心的某處角落。
“你究竟把她當作什麽?”初新質問道。
“你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太過感情用事。”元歡仍舊平靜地說著。稍作停頓後,初新淡淡地笑道:“你說得對,合格的劍客不該這樣子。”
合格的劍客一定能在任何時候保持冷靜。他們的心是冷的,他們的血液是冷的,他們的頭腦是冷的。
隻有這樣,劍客才能對危機有良好的規避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或許也是你喜歡冬天的一個理由。”
元歡並不否認:“是的,冷的天氣利於思考。”
“可是夏天終歸是要來的,不管什麽時代,冬季之後是春季,春季以後便是夏季,不會更改。”
元歡無奈地笑了笑:“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沒多久,他又問:“枇杷是你送來的吧?”
初新點了點頭。那些枇杷並非江南的枇杷,而是河洛一帶的人種植的枇杷。他將枇杷產地的事情告知了元歡,元歡點頭道:“我知道,江南生長的枇杷還要再甜不少。”
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水土氣候的確會對果蔬的成長起巨大作用。人們後來也常藉此比喻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
“老師偶爾會提到你。”初新口中的“老師”,說的自然是他的劍術恩師。
“許久不見他,不知他對世事的看法是否仍那麽偏激?”
“偶爾還會執著,可他畢竟老了。”說話間,初新再次想起了那個古怪而慈祥的老人,他手握竹劍,在林間揮舞,脊背微彎,可身板卻硬朗。
他的眼睛仿佛受到過仙佛的祝福,永遠明亮而年輕。他看重初新的原因也正是眼神。他發現初新的眸子裏流動著光焰,懷有對生活的熱望和對自己的信心。
“命運可以改變,不論你是垂髫之齡還是垂暮之年,看,我的命運已在倏忽間不同了。”元歡攤了攤手,說道。
初新沒有順著元歡的話說下去,而是提起自己為何要送枇杷給元歡:“你在老師那裏學藝之後,老師一定問過你對劍的理解是什麽。”
問答的記憶朦朧模糊,可這件事確切發生過的印象則轉瞬跳至元歡的腦海。他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嘴裏咀嚼出一聲“嗯”。
初新問:“你那時是如何作答的?”
“我忘了。”
元歡沒有撒謊。他確實忘記自己是怎麽說的了。
“你忘了,老師卻仍記得,你對劍的理解是——證明。”初新的嗓音洪亮而清澈,他訴說的是少年冰雪般潔白的願望,是純粹的劍之道。初新想重新喚起元歡對此的向往。
“證明……”元歡陷入了沉思。這兩個字確實在他的舌尖上躍動過,至今仍影響著他的行事方式和劍術風格。
“沒錯,向世人證明,向你的父親證明,向你自己證明。”
元歡的嘴角彎得很苦澀。他的父親遺棄了他,他卻為此一輩子嚐試著證明自己,證明他有為人子的資格。即使他的父親已離世數十年,他仍然被魔咒所困擾。
這本不是他的錯。他沒得選擇。
初新瞧見元歡臉上的痛苦神色,可他也不得不說下去:“敏在洞穴旁發現了孝文帝的衣冠塚,這使得我想起了老師的話,開始推敲你的身份。你應該不是元瑾的親生兄弟,而是孝文帝的兒子,如今你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奪迴你認為該屬於你的帝位,是為了向你的父親證明。”
這些話像無數根尖刺,紮得元歡透不過氣,可他仍然微笑著。那笑容似已凝成麵具,牢牢粘附在他的臉龐。怎樣投入的訓練才能讓一張充滿生氣的臉變得隻會微笑?多久方可讓強擠出的微笑變得自然舒展?
“真想不到,你居然忘記了你的迴答。”初新的話語裏藏有遺憾,或許是多年畸形的壓抑讓元歡忘記了少年心誌,或許是在不斷的證明之中,他變得麻木,成了以往痛苦的奴隸。
奴隸當然不必記得拴住他的是誰,奴隸隻須說得出“主人”二字,懂得為主人而死即可。
“我的生父孝文帝原本給我取名為‘元恌’,可惜我生來不是一個完人,他嫌丟人,謊稱我已早夭,隨手將我和母親扔給了他的兄弟。我的養父是個酒色之徒,他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快樂,給我改名為‘元歡’。他的日子確實過得不賴,最後竟死在了其他女人的床上,”元歡淡漠地說出了他的經曆,淡漠到像在講一名陌生人的生平,“可憐我的母親,最後的時日僅存的樂趣就是觀望著窗外的行人,揣測他們的幸與不幸,或者把怒氣發泄在我身上。”
聽到這裏,初新不禁沉默。元歡的身世毫無疑問是悲慘的,在扭曲的環境中掙紮,人不由地也會變得扭曲。他沒有再問具體的細節,更沒有深究元歡究竟“缺”在何處,雖然他感覺得到,元歡沒有娶晴多半與“缺”有關。他向來不愛戳別人的痛處。
他想起前不久剛剛死去的千麵人——劉易,一個人要體麵地活著,有時光靠自己是不夠的。或許劉易也想做個正直的人,可在等級森嚴的部落中,“正直”也意味著他要永遠窩在最低處,挑別人挑剩下的,聽從高位者的安排,連追求他心愛姑娘的資格也沒有。
那麽,為人的意義何在?
他隻能割下一張張麵皮,用罪惡的方式向上攀登。
靜默半晌,初新終於說道:“你說得對,人生真是荒謬。晴死得很荒謬,千麵人也死得很荒謬。魯勝班和向陽子很荒謬,秦五和李梧桐也很荒謬。”
元歡注視著初新的眼睛,那雙眼睛仍舊在發亮。他說:“雖然你認同我的看法,可你還是要與我為敵。”
初新點了點頭。
元歡懂初新的意思:荒謬是一迴事,恩怨又是另一迴事。要讓人生過得不那麽荒誕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拚了命去反抗。
“你大可以一走了之。死者長已矣,不必掛念,隻要你離開,我絕不會為難你,你完全能過從前那種無憂無慮的日子……”
初新打斷了元歡的“規勸”,他將自己的衣襟撕扯開,露出了左肋處因秦五的劍而留下的狹窄傷口:“就像劍傷一樣,在許伯純這等神醫的幫助下,身體或許能夠恢複如初,可那道疤永遠留下了,再也抹不去了。當我老得走不動道時,在某個陰天,這道疤的疼痛又會隱約重複,怎麽甩也甩不脫。”
元歡笑了,笑這個譬喻的妥帖,他說:“我早就知道你是個有趣的人。”
初新搖搖頭道:“我是個很無聊的人,一直活在過去的迴憶之中。那些記憶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卻又拉住我,讓我寸步難行。”
“確實,榮華富貴容易舍棄,唯有迴憶無法拋卻。”元歡也長長地歎了口氣。
“所以我一定要給那些死去的人一個交代,給我自己一個交代。”
“很好。”
“請。”
“請。”
他們並肩而行,大步走出了王府的門。晚風吹麵不寒,衣衫沾露欲濕,溫度宜人。洛陽來到了它最柔情最鮮嫩的時刻。城郊那方小小的孤塚,在明亮的月光下啜泣,裏麵埋葬著小小的願景。小小的記憶,總留有大段的餘情和意蘊。
“這地方不錯。”
“確實不錯。”
“無論誰輸了,都有人長伴她左右。”
沒人清楚這三句話各自出於誰之口。沒人清楚為何他們會愛上同一個女人。也許在那一刻,初新和元歡都在對方身上看見了自己。也許那一刻,初新成了元歡,元歡則成了初新。
他們的劍皆已握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