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宴者連同我,共一百二十一名,其中七十二人與太後有關,三分之一是太後的宗親黨羽,另外三分之二由太後一方勢力所培植。”


    “我們的人呢?”


    “算上臣,隻有十九人。”


    “還有三十人態度曖昧,沒有表明立場?”


    “是,他們大概都在等。”


    “等什麽?”


    “等陛下或太後的勝勢出現。”


    元詡歎息。他雖然知道自己那位母親在朝中勢力龐雜,清點之後仍覺不寒而栗。


    元歡笑著安慰侄子:“起碼禁軍統領是我們的人。”


    元詡點點頭,又猛地想起什麽似的,說:“禁軍統領新上任不久,母後或許會偷梁換柱,暗殺他,用原來的統領接替他的位置。”


    元歡承認這種可能的存在,但他仍微笑道:“陛下放心,要殺此人並非易事。”


    “皇叔挑選的奇人異士定能不負重托。”元詡心不在焉地評價道,沒多久,又說:“必要時我們得先動手,先動手就得有名目。”


    名正才能言順,古代良將征戰必師出有名,即使沒有名目也要人為製造名目。


    “這個容易,到時我會讓人在西宮門處放火,屆時謊稱太後手下造反。”


    “唔......”元詡沉思片刻,忽然換了個話題,“洛陽城內近來可有暴民異動?”


    “有,城裏用來販賣的粟糧極少,價格已炒到了天上,而用於賑濟和軍隊的屯糧又因殘狼的行動而焚毀,挨餓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果然是座受不了苦的城市。雖然洛陽的屯糧少了很多,可畢竟是除掉了殘狼這股勢力。”


    “代價似乎沉重了些,”元歡笑得有些無奈,“而且我們也不清楚殘狼是否歸屬於太後一方。”


    元詡對此倒是無所謂:“無妨,說到底我們利用的仍是江湖中的力量和鄭儼所轄羽林軍,糧食可以從別處調運過來。”


    他又微笑著補充了一句:“何況我們根本不用像平民那般,吃粟糧這種東西。”


    元詡相信,百姓無論多麽困苦都能撐過去。他倒不是對他的子民有信心,他隻是相信動物的本能而已。餓到極限時,樹皮草根他們也一定都能甘之如飴,因為他們要繁衍,他們要活下去。


    這是流傳了千百萬年的寄宿在人類血液深處的“品質”。


    元詡坐在椅子上,撫摸著扶手,問:“朕一個月前傳令爾朱榮率軍勤王,他的軍隊還在晉陽嗎?”


    “已經開拔。”


    “很好!”


    “陛下,爾朱榮並非值得托付的人。他鎮壓六鎮起義手段兇悍,屠殺的都是自己的同胞。一個人對同胞尚且如此殘忍,不可輕易信賴。”


    元詡有些不耐煩,他覺得元歡將他看作了小孩子:“皇叔說的,朕都明白,我當然懂得易牙、豎刁、衛開方這樣的人需要提防。”


    齊桓公時,易牙是著名的庖廚,是有記載的曆史中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廚藝深得齊桓公喜愛。有一迴齊桓公開玩笑說自己遍嚐天下美味,卻從沒吃過人肉,易牙竟將自己年僅四歲的兒子殺了烹煮給齊桓公吃。豎刁善於諂媚,為了更好地服侍齊桓公,自行閹割入宮。衛開方作為衛國的貴族,追隨齊桓公,十五年沒有迴故鄉,連父母喪葬也沒有參加。


    這三個人看似極端的忠誠讓齊桓公深受感動,在賢相管仲死前,齊桓公問管仲此三人能否繼承管仲的相位,管仲認為天下人都有私心,沒有人不愛兒子,不愛自己的身體,不愛父母,這是最基本的人性,易牙、豎刁、衛開方三人卻已泯滅了人性,決不能托付要職。


    齊桓公後來並沒有嚴格執行管仲的遺訓,一代霸主竟落得饑寒而死,死前無人探望,死後六十七天無人知曉的下場。


    據說他的屍體被發現時,蛆蟲已經爬滿了床。


    易牙、豎刁、衛開方這樣的人,豈非比滿床蛆蟲更令人惡心,更令人頭皮發麻?


    “孝文帝改革後,鮮卑人逐漸改掉了野蠻落後的毛病,包括各種稀奇古怪的刑罰,可聽說爾朱榮對待俘虜奴隸仍沿用了嚴酷的折磨手段。”元歡似乎對爾朱榮頗為忌憚。


    “但是太後的人在洛陽附近掌有為數甚眾的軍隊,就算行動成功,太後被我們幽囚,她的勢力仍在,我必須找一個製衡者。”


    “陛下應該聽過何進與董卓的故事。”


    東漢末年,何進請西涼軍入洛陽平定內亂,卻引狼入室,使董卓大權獨攬,引發了一係列更深重的災禍。東漢的危局自此之後再也無法收拾。


    元詡心知自己仍是漏算了這種可能,歎了口氣道:“皇叔可有良策?”


    “磅秤兩端容易失衡,鼎有三足卻站得穩,不妨再引一軍入洛,如此一來便能與太後、爾朱榮形成鼎足之勢。”


    “再引一軍?引哪一支?”


    “東麵、南麵的軍隊要作邊防,北麵調度又容易引起爾朱榮的晉陽軍注意,西側的雍涼軍最合適。”


    元詡應了聲“嗯”,隨口問道:“皇叔戍邊時服役的那支軍隊?”


    元歡躬身行禮:“正是。”


    “領軍者是誰?”


    “北魏第一勇士——兒鹿將軍。”


    據說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廉頗白發白須,尚能提刀上陣,衝殺自如。六旬老將,飯量依然大得驚人,曾留下過“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


    如果問誰是當朝的“廉頗”,北魏上下一定都會迴答“兒鹿”。


    年逾半百,“第一勇士”之名仍響徹北方,統兵多年,未嚐敗績,武功人品令眾人心服口服,很多藐視朝廷法紀的江湖豪傑,見到他卻紛紛笑臉相迎,以能親切地唿他一聲“前輩”為榮。可惜兒鹿雖忠誠,終究功高震主,胡太後忌憚兒鹿,將他削奪軍權,派往雍涼戍邊。


    “兒鹿將軍是皇叔的朋友?”元詡問得依舊很隨意,可試探的味道更濃重了。


    “臣年輕時常與將軍交遊,傾慕他的武藝和為人,後來返迴洛陽以後便少有來往了。”


    “是這樣……”元詡意味深長地望了元歡一眼,答應了引雍涼軍入洛的辦法。但他仍有些不放心,問道:“皇叔如何向兒鹿將軍傳信?須知此事機密,越快越好。”


    元歡不慌不忙地迴答:“用鴿子。”


    “鴿子?朕可不太相信西域傳進來的小玩意兒。”


    “昔年漢高祖劉邦受困,藏身井中,正是放出了一隻鴿子,才得到救援,免遭霸王追捕。小小的信鴿,可比一匹快馬管用。”


    鴿子天生有一種奇異的本事,就是有歸巢的本能,無論相隔多遠,它都能跨越千山萬水、崇峰峻嶺迴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利用鴿子通信是人類的創舉,極西之地有個龐大的帝國——大秦,居於其中的人們在舉辦體育盛會後就會放飛鴿子,以示慶典,宣告勝利。大秦有位著名詩人曾記載,有位運動員在盛會後將一隻鴿子塗成紫色,讓它飛迴家中,作為向父親報告自己贏下比賽的方式。


    後來在一片炎熱幹燥的土地上,有位統治者甚至用信鴿在他的帝國中布置了一張通訊網,成立了一個奇特的信鴿郵局。


    自然和生物就是這麽神奇,合理的利用能夠給人類帶來極大的便利。


    “太後的伏兵會設在哪裏?”在處理完其他事項後,元詡開始同元歡商量宴會當天的安排。


    “這裏。”元歡指著皇宮地圖的某處說道。


    “是,她在哪裏設伏,我們就在哪裏設伏。”


    “太後一定猜得到我們現在所想的,我們該思考思考她其他的安排。”元歡上過戰場,他的思慮到底比元詡嚴密得多。


    皇宮比戰場更兇險,許多政變在史官筆下僅兩三行墨跡,可幾句話中蘊含的恩怨,為了勝利埋下的陷阱,提前準備的主策副策,卻是後人怎麽也考究不全的。


    多算一步,便可先占一步。有時,一步可決生死。


    商量事畢,元詡雙手按在案幾上,沉聲道:“還有兩天,皇叔,還有兩天,朕便算熬出頭了。”


    “陛下萬不可掉以輕心,須知一個人將要成功的時刻,也是他最容易失敗的時刻。”


    “是啊,我隻是等得太久了……”


    他的確等了很久,從那個找到宮娥屍體的黃昏時就開始在等。他開始戰栗,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想要的東西即將到手,激動不已。


    元歡在微笑。


    他一直是一副微笑的樣子,微笑是一種很好的偽裝。


    元詡沒有發現,元歡背在身後的手也在微微地顫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洛陽春風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小小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小小少並收藏洛陽春風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