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科技,無塵實驗室,地下五百米。
這就是一個孤島,所有進出的人員,都會經過多重審核,警戒究極嚴密。在攻防演練中,聯邦所有古武修行者戰士都無法侵入。
連當年的洛允唐想要偷偷溜走,也沒法做到悄無聲息,被監控係統及時察覺。
此刻,汪胤虛正走在通往實驗室唯一的道路上。
天井電梯。
從地麵緩緩沉入地底的感覺,對於幽閉恐懼症患者可能是一場噩夢。可汪胤虛已經來來迴迴走過這條路無數次,比迴家的次數還要多。
到底是什麽時候開始呢,汪胤虛迴憶著。
那是在2020年,汪胤虛21歲,大學剛畢業。因為卓越的成績,提早完成的課程,以及幾項科研成果的參與,汪胤虛成為了近幾十年來最年輕的博士,在研究院裏炙手可熱。
但那時候誰也沒想過未來會是這個模樣,院士已經是他們這些科研人員心中至高的目標了。作為新人的汪胤虛,在這個大佬遍地走的研究院,除了略微走的遠一點,並沒有什麽區別。
直到那天晚上,他走在研究院寂靜的野外,螢火蟲在田間飛舞,一時之間有種隔絕人世的虛幻感。
沒等汪胤虛多想,一道細微的火光化作線,從半空中落下,若隱若現,汪胤虛還是聽著嗡嗡的大氣摩擦聲才反應過來,猛地抬起了頭。
親眼見證隕石落在眼前,這種機會一輩子或許也不會有第二次。在通知了研究院後,汪胤虛毫不猶豫的前往隕石墜落地點,想要一探究竟。
半路上,汪胤虛已經感到有些不對。隕石下落的動靜太輕微,看起來似乎因為大氣摩擦,已經燃燒得不剩下多少了,火光也很弱。但既然隕石沒有完全燃燒幹淨,那麽它一開始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個頭也不會小到哪裏去。
可問題就在這裏,研究院有探測設備,也聯通著衛星,卻並沒有發現任何隕石的蹤跡。
直到汪胤虛來到隕石麵前,在發現一切比自己想象的還要複雜。
隕石呈現一種結晶體狀,看起來和西幻遊戲中那些晶石差不多,表麵微微透明,但隻能看到內部的一片朦朧。
如果隕石是個水滴型,那都有點可能,可是晶石狀?這麽規則的晶石狀?難不成大氣摩擦燃燒的,隻是它的一層外殼?
事後研究證明,汪胤虛的判斷或許是正確的。晶石結構之堅固,讓研究院吃盡苦頭。不管用什麽設備,也無法破壞,連蹭一些粉末做研究都做不到。
而整個晶石對於任何刺激都沒有迴應,這也不太正常。不管是活物還是死物,他們對外界都是有影響的,物質有著一定程度的交流。
可是晶石不同,它好像和外界隔絕,處於一個獨特的維度內,除了一些組成元素分析,研究院沒有任何收獲。
對於晶石來曆的調查研究小隊,倒是有了結果,可是卻帶來了另一個疑惑。
晶石根本沒有出現在地球之外,它是直接出現在研究院野外上空的。幾個研究院地上的監控設備清晰的記錄了這一幕,被相關人員查看後,全部銷毀,隻留下一份備份。
汪胤虛後來查看過有關晶石的完整記錄,在這監控片段中,黑夜的野外上空一片昏暗,忽然發出了一陣微光,倒是和下方螢火蟲的光有些類似。
緊接著空間似乎發生了波動,晶石就這麽突兀的從另一個空間中飛了出來。
它飛行速度之快,導致體表空氣直接燃燒,接著砸到了地上。
時間,空間。
這兩個概念,在汪胤虛眼中,就和神的領域差不多。它們存在於科學幻想中,但根本沒有人能真的對它們進行研究。
結果晶石居然是突破了一層空間才來到了這裏?
這到底意味著什麽?
如果是從幾千米外突破空間,那麽相當於兩個相隔n遠的空間點,在那一刻互相連接在了一起。如果能研究透,至少在交通運輸領域作用極大,甚至能讓人類變相的突破光速限製,進入星際大航海時代。
再如果,晶石是從不同於這個宇宙的維度中突破空間而來呢?那就意味著平行宇宙真的存在,晶石就是一個現成的線索。
兩個可能都很有研究價值,可惜汪胤虛一開始並沒有這個資格。他隻能輔助導師進行一些邊緣工作,查詢資料,記錄信息。
導師原本研究的課題,是虛擬現實技術,被汪胤虛接手了過來。作為研究院有名的天才博士,他除了資曆經驗以外,其他並不比資深研究院遜色多少。
過程中,研究院得到調查結果,除了研究院的人以外,沒有其餘人員見過晶石從天而降的場麵,晶石項目也成為了機密項目,編號css-001。
這個調查無法得到太多信息,隻能說,晶石至少不是在地球附近翹曲空間進入地球的。可它究竟是在更遠的距離穿梭而來,還是從另一個平行宇宙而來,仍舊沒有線索。
導師那邊的研究也陷入了瓶頸,晶石終究還是有能量反應的,但是特別古怪,與人類已知的所有物質都不相同,唯一能確定的是,晶石矽元素含量很高。
可為何矽元素能構組成這麽堅固的物質,諸多科學界大拿一點頭緒都沒有。就連退而求其次,想要研究晶石結構,以得到一種高度穩定的結構模型,都做不到。
就像前麵說的,一點粉末都弄不下來。
研究院所有人都有種預感,晶石來曆非凡,或許就是普羅米修斯的火種,是下一個時代的鑰匙,是天降契機。
導師簡直魔怔了,到哪都拿著晶石。晶石個頭不大,也就比拳頭大一圈的樣子。汪胤虛一邊研究著虛擬現實技術,一邊看著導師每天愁眉苦臉,不斷的在房間裏亂轉。
是不是天降契機,汪胤虛不知道,但他自己的契機倒是突如其來。
虛擬現實技術第三次實際操作,以處理器報廢告終。對這個項目而言,最大的限製就是處理器,現在根本找不到能夠承載虛擬現實技術的處理器,性能不夠。
那些純粹用來計算的超級處理器,也無法兼顧全部工作。
汪胤虛也是鬱悶,沒法實際構建一次係統,他連哪裏有問題都不知道,又怎麽接著往下研究?
直到導師歎了口氣,隨手把晶石放在了一旁,擦了擦眼鏡的時候,整個虛擬現實係統突然運轉。
兩人目瞪口呆,轉頭一看,晶石剛好放在了多個處理器接口中空著的一個。
這是汪胤虛人生的第二次轉折,第一次親眼見證晶石墜落,第二次親手把晶石激活。
這就是一個孤島,所有進出的人員,都會經過多重審核,警戒究極嚴密。在攻防演練中,聯邦所有古武修行者戰士都無法侵入。
連當年的洛允唐想要偷偷溜走,也沒法做到悄無聲息,被監控係統及時察覺。
此刻,汪胤虛正走在通往實驗室唯一的道路上。
天井電梯。
從地麵緩緩沉入地底的感覺,對於幽閉恐懼症患者可能是一場噩夢。可汪胤虛已經來來迴迴走過這條路無數次,比迴家的次數還要多。
到底是什麽時候開始呢,汪胤虛迴憶著。
那是在2020年,汪胤虛21歲,大學剛畢業。因為卓越的成績,提早完成的課程,以及幾項科研成果的參與,汪胤虛成為了近幾十年來最年輕的博士,在研究院裏炙手可熱。
但那時候誰也沒想過未來會是這個模樣,院士已經是他們這些科研人員心中至高的目標了。作為新人的汪胤虛,在這個大佬遍地走的研究院,除了略微走的遠一點,並沒有什麽區別。
直到那天晚上,他走在研究院寂靜的野外,螢火蟲在田間飛舞,一時之間有種隔絕人世的虛幻感。
沒等汪胤虛多想,一道細微的火光化作線,從半空中落下,若隱若現,汪胤虛還是聽著嗡嗡的大氣摩擦聲才反應過來,猛地抬起了頭。
親眼見證隕石落在眼前,這種機會一輩子或許也不會有第二次。在通知了研究院後,汪胤虛毫不猶豫的前往隕石墜落地點,想要一探究竟。
半路上,汪胤虛已經感到有些不對。隕石下落的動靜太輕微,看起來似乎因為大氣摩擦,已經燃燒得不剩下多少了,火光也很弱。但既然隕石沒有完全燃燒幹淨,那麽它一開始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個頭也不會小到哪裏去。
可問題就在這裏,研究院有探測設備,也聯通著衛星,卻並沒有發現任何隕石的蹤跡。
直到汪胤虛來到隕石麵前,在發現一切比自己想象的還要複雜。
隕石呈現一種結晶體狀,看起來和西幻遊戲中那些晶石差不多,表麵微微透明,但隻能看到內部的一片朦朧。
如果隕石是個水滴型,那都有點可能,可是晶石狀?這麽規則的晶石狀?難不成大氣摩擦燃燒的,隻是它的一層外殼?
事後研究證明,汪胤虛的判斷或許是正確的。晶石結構之堅固,讓研究院吃盡苦頭。不管用什麽設備,也無法破壞,連蹭一些粉末做研究都做不到。
而整個晶石對於任何刺激都沒有迴應,這也不太正常。不管是活物還是死物,他們對外界都是有影響的,物質有著一定程度的交流。
可是晶石不同,它好像和外界隔絕,處於一個獨特的維度內,除了一些組成元素分析,研究院沒有任何收獲。
對於晶石來曆的調查研究小隊,倒是有了結果,可是卻帶來了另一個疑惑。
晶石根本沒有出現在地球之外,它是直接出現在研究院野外上空的。幾個研究院地上的監控設備清晰的記錄了這一幕,被相關人員查看後,全部銷毀,隻留下一份備份。
汪胤虛後來查看過有關晶石的完整記錄,在這監控片段中,黑夜的野外上空一片昏暗,忽然發出了一陣微光,倒是和下方螢火蟲的光有些類似。
緊接著空間似乎發生了波動,晶石就這麽突兀的從另一個空間中飛了出來。
它飛行速度之快,導致體表空氣直接燃燒,接著砸到了地上。
時間,空間。
這兩個概念,在汪胤虛眼中,就和神的領域差不多。它們存在於科學幻想中,但根本沒有人能真的對它們進行研究。
結果晶石居然是突破了一層空間才來到了這裏?
這到底意味著什麽?
如果是從幾千米外突破空間,那麽相當於兩個相隔n遠的空間點,在那一刻互相連接在了一起。如果能研究透,至少在交通運輸領域作用極大,甚至能讓人類變相的突破光速限製,進入星際大航海時代。
再如果,晶石是從不同於這個宇宙的維度中突破空間而來呢?那就意味著平行宇宙真的存在,晶石就是一個現成的線索。
兩個可能都很有研究價值,可惜汪胤虛一開始並沒有這個資格。他隻能輔助導師進行一些邊緣工作,查詢資料,記錄信息。
導師原本研究的課題,是虛擬現實技術,被汪胤虛接手了過來。作為研究院有名的天才博士,他除了資曆經驗以外,其他並不比資深研究院遜色多少。
過程中,研究院得到調查結果,除了研究院的人以外,沒有其餘人員見過晶石從天而降的場麵,晶石項目也成為了機密項目,編號css-001。
這個調查無法得到太多信息,隻能說,晶石至少不是在地球附近翹曲空間進入地球的。可它究竟是在更遠的距離穿梭而來,還是從另一個平行宇宙而來,仍舊沒有線索。
導師那邊的研究也陷入了瓶頸,晶石終究還是有能量反應的,但是特別古怪,與人類已知的所有物質都不相同,唯一能確定的是,晶石矽元素含量很高。
可為何矽元素能構組成這麽堅固的物質,諸多科學界大拿一點頭緒都沒有。就連退而求其次,想要研究晶石結構,以得到一種高度穩定的結構模型,都做不到。
就像前麵說的,一點粉末都弄不下來。
研究院所有人都有種預感,晶石來曆非凡,或許就是普羅米修斯的火種,是下一個時代的鑰匙,是天降契機。
導師簡直魔怔了,到哪都拿著晶石。晶石個頭不大,也就比拳頭大一圈的樣子。汪胤虛一邊研究著虛擬現實技術,一邊看著導師每天愁眉苦臉,不斷的在房間裏亂轉。
是不是天降契機,汪胤虛不知道,但他自己的契機倒是突如其來。
虛擬現實技術第三次實際操作,以處理器報廢告終。對這個項目而言,最大的限製就是處理器,現在根本找不到能夠承載虛擬現實技術的處理器,性能不夠。
那些純粹用來計算的超級處理器,也無法兼顧全部工作。
汪胤虛也是鬱悶,沒法實際構建一次係統,他連哪裏有問題都不知道,又怎麽接著往下研究?
直到導師歎了口氣,隨手把晶石放在了一旁,擦了擦眼鏡的時候,整個虛擬現實係統突然運轉。
兩人目瞪口呆,轉頭一看,晶石剛好放在了多個處理器接口中空著的一個。
這是汪胤虛人生的第二次轉折,第一次親眼見證晶石墜落,第二次親手把晶石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