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憑那些試圖和自己撇清關係的官員如何的責罵,張炫也沒有任何反應,躺在地上像是進入了深度睡眠一般。
即使是領議政鄭致和親自問訊,張炫也隻顧著當作沒聽到,或許是因為張炫自己知道死期將近,也不再願意理會所謂的等級尊卑,隻想著痛快地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看到張炫如此做派,鄭致和倒也不動怒,隻顧著自己繼續問著,終於還是給他找到了張炫在意的事情。
“你堂弟張炯,之前赴濟州島負責我王廷與敵軍之間的前期接洽,但同時他還將自己的妻子兒女都帶去了濟州島,並且讓他們留在了那裏。”
“我想,這個你應該十分了解吧。”
聽到這裏,張炫終於睜開了眼睛,和張炫一起突然變得緊張的,還有承旨金萬基。
金萬基內心變得更加擔憂了。
從鄭致和的話語中判斷,實際上所謂的和談有可能也隻是這些政變者計劃中的一部分,或者至少是被他們部分利用作為勾結破虜軍進攻王廷的一個幌子。
許積作為雙方和談的牽頭人,究竟有沒有參與這次政變計劃尚不可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無論是李逸瀾還是國王李棩,都沒有真正將這次的和談當作一迴事。
破虜軍借著和談迷惑朝鮮王廷,而國王李棩又何嚐不是借著和談來讓這些政變計劃者放鬆警惕呢?
如此一來,和談的重要性開始直線下降,雙方都是另有所圖,讓人很難相信這種和談達成的協議能夠真正得到執行。
在和談協議開始變得不重要之後,山黨之前蒸蒸日上的聲望無疑遭到了嚴重的打擊。當初國王李棩派山黨領袖閔維重前去負責和談,人們還認為這是國王對於山黨的看重,現在看來,這其實恰好說明山黨在這次的事件中被完全排除在外。
金萬基本來就已經低落的心情,現在更是跌到了穀底,可以預料到,今晚之後,山黨將迴到之前的正常狀態中,甚至還有所不如。
國王李棩畢竟還是無法信任山黨,雖然明麵上沒有針對山黨進行打擊,但實際上一直沒把山黨當作可以重用的成員。
想到這裏,金萬基對於在目前的朝鮮王廷格局中有所突破徹底死心了。
隻要國王李棩還在一日,隻要破虜軍還占據著濟州島一日,山黨便永遠隻能是一個表麵光鮮的局外人。
..................
金萬基內心已經失去了對於國王李棩抱有的希望,而張炫則是從震驚到絕望。
張炫萬萬沒有想到,原來王廷早已經知曉了他的一舉一動,就連張炯也在他們的重點監視之中,可以說是無孔不入。
隻是,既然國王李棩和領議政鄭致和這些人早已經掌握了相關的信息,為何一直拖著不行動呢?
要知道,今晚雖然說最終政變失敗,但還是給王廷的禁軍帶來了不少的傷亡,國王李棩甚至還專門安排了自己的替身,用來迷惑福昌君和張炫,這自然是十分沒有必要的。
現在,福昌君和張炫的政變雖然失敗了,但是福善君、福平君以及許堅等人早已經在慶尚道做好了準備,按照朝鮮王廷對於情報的掌握,應該在他們離開漢城之前就一網打盡才對。
張炫瞪大了眼睛,臉色蒼白,很顯然國王李棩和領議政鄭致和另有打算,福昌君和張炫等人自以為周密嚴謹的政變計劃,說不定早已經被李棩和鄭致和加以利用。
想到這裏,張炫心中更是一涼,方才他還想著自己的家人和錢財已經轉移出了漢城,而福善君等人在慶尚道也會舉義,雖然漢城的政變失敗,但是總體而言並非沒有機會。
張炫在參與政變計劃的那天起,便做好了自己赴死的準備,但是這種自己精心籌備的計劃實際上早已經被人知曉的情況,反而更令張炫感到生不如死。
...............
鄭致和看到張炫變化的神情,心裏知道這是一個可以讓張炫動搖的突破點,於是開始乘勝追擊。
“大王大量,知道今日之變,乃是福昌君蠱惑所致,可以給你一個自救的機會,也給你的親人們一個活命的機會,究竟是生是死,就看你怎麽抉擇了。”
張炫抬起頭來,說道:“說吧,想知道些什麽?”
鄭致和內心一喜,連忙說道:“參與事變的人都有誰,現在分別在哪裏,將這些人的名單提供出來。”
說著,鄭致和還示意身邊的侍從給張炫解開綁在手上的繩索,鄭致和自己則親自拿出紙筆,準備讓張炫寫在紙上。
聽到鄭致和的要求之後,張炫反而是笑了。
擺了擺手,張炫讓侍從不用給自己鬆綁了:“我不會說出來的,不用給我鬆綁了。”
鄭致和臉色變得有些難看,原本以為即將成功,沒想到張炫根本沒有答應。
看到鄭致和難看的臉色,張炫笑得更加開懷,通過鄭致和方才的話,張炫知道,其實國王李棩以及鄭致和等人並不是對於政變的計劃一清二楚。
或許參與政變的人中有人叛變泄露了消息,但是這個人並不是能夠知曉計劃許多細節的人物。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張炫的心情反而是變得舒暢了。他辛辛苦苦參與製定的計劃,終歸不完全是白用功,起碼還有許多細節是李棩以及鄭致和沒有掌握的。
此後,無論鄭致和還是金佐明怎麽威逼利誘,張炫再也不發一言,躺在地上重新像是睡著了一般。
李棩搖了搖頭,覺得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揮手讓士卒將張炫以及其他被俘虜的人押進大牢。
張炫被四個士卒抬著離開了鄭致和的府邸,此時還在場的官員中,有些人偷偷地鬆了口氣。雖然計劃失敗了,但是張炫還是很夠義氣的,就衝張炫今天的表現,他在朝鮮文人的筆記中一定不會是一個反麵形象。
李棩打量了一下在場的官員,沒有再說什麽,先行離開了鄭致和的府邸。
今晚之後,朝鮮的王,依然是李棩。
即使是領議政鄭致和親自問訊,張炫也隻顧著當作沒聽到,或許是因為張炫自己知道死期將近,也不再願意理會所謂的等級尊卑,隻想著痛快地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看到張炫如此做派,鄭致和倒也不動怒,隻顧著自己繼續問著,終於還是給他找到了張炫在意的事情。
“你堂弟張炯,之前赴濟州島負責我王廷與敵軍之間的前期接洽,但同時他還將自己的妻子兒女都帶去了濟州島,並且讓他們留在了那裏。”
“我想,這個你應該十分了解吧。”
聽到這裏,張炫終於睜開了眼睛,和張炫一起突然變得緊張的,還有承旨金萬基。
金萬基內心變得更加擔憂了。
從鄭致和的話語中判斷,實際上所謂的和談有可能也隻是這些政變者計劃中的一部分,或者至少是被他們部分利用作為勾結破虜軍進攻王廷的一個幌子。
許積作為雙方和談的牽頭人,究竟有沒有參與這次政變計劃尚不可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無論是李逸瀾還是國王李棩,都沒有真正將這次的和談當作一迴事。
破虜軍借著和談迷惑朝鮮王廷,而國王李棩又何嚐不是借著和談來讓這些政變計劃者放鬆警惕呢?
如此一來,和談的重要性開始直線下降,雙方都是另有所圖,讓人很難相信這種和談達成的協議能夠真正得到執行。
在和談協議開始變得不重要之後,山黨之前蒸蒸日上的聲望無疑遭到了嚴重的打擊。當初國王李棩派山黨領袖閔維重前去負責和談,人們還認為這是國王對於山黨的看重,現在看來,這其實恰好說明山黨在這次的事件中被完全排除在外。
金萬基本來就已經低落的心情,現在更是跌到了穀底,可以預料到,今晚之後,山黨將迴到之前的正常狀態中,甚至還有所不如。
國王李棩畢竟還是無法信任山黨,雖然明麵上沒有針對山黨進行打擊,但實際上一直沒把山黨當作可以重用的成員。
想到這裏,金萬基對於在目前的朝鮮王廷格局中有所突破徹底死心了。
隻要國王李棩還在一日,隻要破虜軍還占據著濟州島一日,山黨便永遠隻能是一個表麵光鮮的局外人。
..................
金萬基內心已經失去了對於國王李棩抱有的希望,而張炫則是從震驚到絕望。
張炫萬萬沒有想到,原來王廷早已經知曉了他的一舉一動,就連張炯也在他們的重點監視之中,可以說是無孔不入。
隻是,既然國王李棩和領議政鄭致和這些人早已經掌握了相關的信息,為何一直拖著不行動呢?
要知道,今晚雖然說最終政變失敗,但還是給王廷的禁軍帶來了不少的傷亡,國王李棩甚至還專門安排了自己的替身,用來迷惑福昌君和張炫,這自然是十分沒有必要的。
現在,福昌君和張炫的政變雖然失敗了,但是福善君、福平君以及許堅等人早已經在慶尚道做好了準備,按照朝鮮王廷對於情報的掌握,應該在他們離開漢城之前就一網打盡才對。
張炫瞪大了眼睛,臉色蒼白,很顯然國王李棩和領議政鄭致和另有打算,福昌君和張炫等人自以為周密嚴謹的政變計劃,說不定早已經被李棩和鄭致和加以利用。
想到這裏,張炫心中更是一涼,方才他還想著自己的家人和錢財已經轉移出了漢城,而福善君等人在慶尚道也會舉義,雖然漢城的政變失敗,但是總體而言並非沒有機會。
張炫在參與政變計劃的那天起,便做好了自己赴死的準備,但是這種自己精心籌備的計劃實際上早已經被人知曉的情況,反而更令張炫感到生不如死。
...............
鄭致和看到張炫變化的神情,心裏知道這是一個可以讓張炫動搖的突破點,於是開始乘勝追擊。
“大王大量,知道今日之變,乃是福昌君蠱惑所致,可以給你一個自救的機會,也給你的親人們一個活命的機會,究竟是生是死,就看你怎麽抉擇了。”
張炫抬起頭來,說道:“說吧,想知道些什麽?”
鄭致和內心一喜,連忙說道:“參與事變的人都有誰,現在分別在哪裏,將這些人的名單提供出來。”
說著,鄭致和還示意身邊的侍從給張炫解開綁在手上的繩索,鄭致和自己則親自拿出紙筆,準備讓張炫寫在紙上。
聽到鄭致和的要求之後,張炫反而是笑了。
擺了擺手,張炫讓侍從不用給自己鬆綁了:“我不會說出來的,不用給我鬆綁了。”
鄭致和臉色變得有些難看,原本以為即將成功,沒想到張炫根本沒有答應。
看到鄭致和難看的臉色,張炫笑得更加開懷,通過鄭致和方才的話,張炫知道,其實國王李棩以及鄭致和等人並不是對於政變的計劃一清二楚。
或許參與政變的人中有人叛變泄露了消息,但是這個人並不是能夠知曉計劃許多細節的人物。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張炫的心情反而是變得舒暢了。他辛辛苦苦參與製定的計劃,終歸不完全是白用功,起碼還有許多細節是李棩以及鄭致和沒有掌握的。
此後,無論鄭致和還是金佐明怎麽威逼利誘,張炫再也不發一言,躺在地上重新像是睡著了一般。
李棩搖了搖頭,覺得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揮手讓士卒將張炫以及其他被俘虜的人押進大牢。
張炫被四個士卒抬著離開了鄭致和的府邸,此時還在場的官員中,有些人偷偷地鬆了口氣。雖然計劃失敗了,但是張炫還是很夠義氣的,就衝張炫今天的表現,他在朝鮮文人的筆記中一定不會是一個反麵形象。
李棩打量了一下在場的官員,沒有再說什麽,先行離開了鄭致和的府邸。
今晚之後,朝鮮的王,依然是李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