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瀾正疑惑著為什麽張炯要把自己的家眷都帶過來,屋子裏最小的那個孩子倒是先“發難”了,聲稱如果不是因為李逸瀾,自己的爹爹張炯也不用將家人都帶過來充當人質。
可憐的李逸瀾,本來就對於張炯行為感到迷惑的他,現在顯得更加困擾了。
還沒等李逸瀾反應過來,張炯已經將說話的小女兒張玉貞痛斥了一頓,隨後連忙向李逸瀾表示歉意:“提督恕罪,小女玉貞平日裏嬌寵慣了,竟然說出如此顛倒黑白的話語,我迴去一定好好管教她。”
李逸瀾當然不會跟一個幾歲的小女孩生氣,但正所謂童言無忌,誰知道這個名字喚作張玉貞的小女孩,剛才脫口而出的不是張炯平時和他們說的話呢。
心中已經埋下了疑慮,李逸瀾再看向張炯的目光就顯得有些怪怪的了,屋子裏的氣氛也一下子冷了下來。
張炯的妻子尹氏看到屋子裏氣氛不對,趕緊招唿張玉貞和她的大哥張希載、長姊張玉美一起到內屋裏。
方才禍從口出的張玉貞,此時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遲疑著想要開口,但是小孩子那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又讓她始終沒有出聲。
張炯還在一個勁的賠禮道歉,李逸瀾始終沒有出聲,盯著張玉貞看了一會,這個倔強的小女孩同樣迴以注視,似乎並不害怕沾染上許多殺戮氣質的李逸瀾。
對視了半晌,李逸瀾看出來了張玉貞的猶疑,畢竟麵對的是一個小孩子,李逸瀾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語氣放緩和了不少。
“我們破虜軍從來沒有提起過所謂人質的事情,甚至我都不知道你們也跟著來了濟州島,所謂要挾人質又從何說起呢。”
“難不成是你爹爹跟你這樣說?”李逸瀾說這句話時顯得十分和善,但是在場除了張玉貞外的其他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張玉貞錯愕了一下,連忙搖頭道:“不是爹爹說的,是堂伯說的,當時他和兄長這麽說,我在一旁聽到了。”
堂伯?張玉貞的堂伯,李逸瀾現在知道的隻有一個——張炫,也是這次行動的主要謀劃之一,號稱國中巨富的他,在計劃中充當著錢袋子的角色。
張玉貞口中的兄長張希載,此時顯得局促不安,連忙說道:“堂伯當時隻是這麽一說,我聽上去感覺像是開玩笑的。”
聽了這對兄妹的話,沒等張炯開口,李逸瀾已經點點頭,顯現出一副已經了然的樣子。想了想,李逸瀾朝一旁緊張不安的張炯示意,兩人走出了客舍。
出了客舍,李逸瀾說話的語氣中隱隱帶了一點怒氣,對於計劃中的那個重要人物、張炫也開始直唿其名了:“張奉事,這該如何解釋?別跟我說張炫真的是在開玩笑的。”
張炯額頭上已經堆滿了汗珠,但此時連擦汗也顧不上了,連忙向李逸瀾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
張炯雖然和張炫同樣出自仁同張氏,但是兩人的風格卻南轅北轍。
張炫四十多年來作為首席譯官的身份,出使北京和沈陽三十多次,建樹頗多,並且從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人稱富可敵國。
而張炯則繼承了他的父親、通政大夫張應仁的品性。張應仁性格豁達仗義、輕利疏財,性豪舉,疏財利,當時人們都說張應仁是“金銀布地人爭拾取,仁如無見獨自長歌”。
張炯和他的父親一樣,誓守清貧,不問生產,認真安分,無所欽豔,因此多年來即使跟隨使團出行,也從未積累多少財富,而家中更是積蓄無多,更多都是依靠官職所得的俸祿。
長子張希栻原本是張炯畢生希望所在,年紀輕輕便中了譯科狀元,為司譯院七品直長,隻可惜在就職後不久便發急病,跟隨他的母親而去世了。
妻、子在短時間內相繼離世,這對於張炯來說是一次莫大的打擊。在接下來的兩年裏,張炯沾染上了嗜酒的毛病,家中本就不多的錢財更是至於虧空。
此後張炯重新納妻尹氏,生下來兒子張希載,隨後是兩個女兒的接連出生,這才給了張炯重新麵對生活的動力。
然而,隨著家中人口的增多,張炯最終麵臨了家中沒錢的困境,無奈之下,張炯隻能是找張炫借錢。
這一借,便成了無底洞,倒不是張炯貪得無厭,反而是錢多到沒處花的張炫,大力培養了張炯的三個子女。
張希載現在十餘歲,不僅已經熟識漢語,武藝在仁同張氏一脈中更是堪稱一絕,而張玉美和張玉貞同樣習得了一口流利的漢語,同時還如同那些兩班貴族家族的女兒一樣,學習起儒家經典來。
張炫的大力支持,讓張炯既感激,又是惶恐。張炯不是傻子,他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如果有,那隻是施善者的意圖還沒有展現出來罷了。
張炫已經富可敵國,但是張炯清楚,他的這個堂兄,野心絕不止於此。
事情的發展沒有出乎張炯的意料,借著破虜軍舉義的機會,張炫和福昌君、許堅不知道什麽時候勾結在了一起,開始謀劃起反叛的事情來。
張炯一生老實安分,怎麽可能願意摻和進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中來,隻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張炯越想躲開,張炫偏偏就要找上門來。
一麵是君臣的大義,另一麵則是張炫多年來的恩義,張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想要使出緩兵之計,將這件事暫時拖延下來。
但張炫又怎麽看不出來自己這個老實本分的堂弟的心思,三番五次勸說無果之後,他最終還是拿張炯的孩子們來作為籌碼。
“你答應去做,希載他們還可以繼續過著現在這樣優厚的生活,並且得到仁同張氏的重點培養,”張炫不客氣地說道,“反之,他們可能就會迴到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中了。”
張炫這話一出,張炯便知道自己堅持不住了,孩子是他重新生活的希望,是張炯的死穴。
“我同意。”張炯一字一頓地說道。
張炫開懷笑道:“正該如此,你大可放心,你去濟州島的期間,家人由我來照顧,確保其安全無虞。”
張炯搖了搖頭,補充道:“不僅我一個人去,我們全家都要去濟州島。”
張炫的笑容凝固了。
可憐的李逸瀾,本來就對於張炯行為感到迷惑的他,現在顯得更加困擾了。
還沒等李逸瀾反應過來,張炯已經將說話的小女兒張玉貞痛斥了一頓,隨後連忙向李逸瀾表示歉意:“提督恕罪,小女玉貞平日裏嬌寵慣了,竟然說出如此顛倒黑白的話語,我迴去一定好好管教她。”
李逸瀾當然不會跟一個幾歲的小女孩生氣,但正所謂童言無忌,誰知道這個名字喚作張玉貞的小女孩,剛才脫口而出的不是張炯平時和他們說的話呢。
心中已經埋下了疑慮,李逸瀾再看向張炯的目光就顯得有些怪怪的了,屋子裏的氣氛也一下子冷了下來。
張炯的妻子尹氏看到屋子裏氣氛不對,趕緊招唿張玉貞和她的大哥張希載、長姊張玉美一起到內屋裏。
方才禍從口出的張玉貞,此時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遲疑著想要開口,但是小孩子那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又讓她始終沒有出聲。
張炯還在一個勁的賠禮道歉,李逸瀾始終沒有出聲,盯著張玉貞看了一會,這個倔強的小女孩同樣迴以注視,似乎並不害怕沾染上許多殺戮氣質的李逸瀾。
對視了半晌,李逸瀾看出來了張玉貞的猶疑,畢竟麵對的是一個小孩子,李逸瀾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語氣放緩和了不少。
“我們破虜軍從來沒有提起過所謂人質的事情,甚至我都不知道你們也跟著來了濟州島,所謂要挾人質又從何說起呢。”
“難不成是你爹爹跟你這樣說?”李逸瀾說這句話時顯得十分和善,但是在場除了張玉貞外的其他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張玉貞錯愕了一下,連忙搖頭道:“不是爹爹說的,是堂伯說的,當時他和兄長這麽說,我在一旁聽到了。”
堂伯?張玉貞的堂伯,李逸瀾現在知道的隻有一個——張炫,也是這次行動的主要謀劃之一,號稱國中巨富的他,在計劃中充當著錢袋子的角色。
張玉貞口中的兄長張希載,此時顯得局促不安,連忙說道:“堂伯當時隻是這麽一說,我聽上去感覺像是開玩笑的。”
聽了這對兄妹的話,沒等張炯開口,李逸瀾已經點點頭,顯現出一副已經了然的樣子。想了想,李逸瀾朝一旁緊張不安的張炯示意,兩人走出了客舍。
出了客舍,李逸瀾說話的語氣中隱隱帶了一點怒氣,對於計劃中的那個重要人物、張炫也開始直唿其名了:“張奉事,這該如何解釋?別跟我說張炫真的是在開玩笑的。”
張炯額頭上已經堆滿了汗珠,但此時連擦汗也顧不上了,連忙向李逸瀾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
張炯雖然和張炫同樣出自仁同張氏,但是兩人的風格卻南轅北轍。
張炫四十多年來作為首席譯官的身份,出使北京和沈陽三十多次,建樹頗多,並且從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人稱富可敵國。
而張炯則繼承了他的父親、通政大夫張應仁的品性。張應仁性格豁達仗義、輕利疏財,性豪舉,疏財利,當時人們都說張應仁是“金銀布地人爭拾取,仁如無見獨自長歌”。
張炯和他的父親一樣,誓守清貧,不問生產,認真安分,無所欽豔,因此多年來即使跟隨使團出行,也從未積累多少財富,而家中更是積蓄無多,更多都是依靠官職所得的俸祿。
長子張希栻原本是張炯畢生希望所在,年紀輕輕便中了譯科狀元,為司譯院七品直長,隻可惜在就職後不久便發急病,跟隨他的母親而去世了。
妻、子在短時間內相繼離世,這對於張炯來說是一次莫大的打擊。在接下來的兩年裏,張炯沾染上了嗜酒的毛病,家中本就不多的錢財更是至於虧空。
此後張炯重新納妻尹氏,生下來兒子張希載,隨後是兩個女兒的接連出生,這才給了張炯重新麵對生活的動力。
然而,隨著家中人口的增多,張炯最終麵臨了家中沒錢的困境,無奈之下,張炯隻能是找張炫借錢。
這一借,便成了無底洞,倒不是張炯貪得無厭,反而是錢多到沒處花的張炫,大力培養了張炯的三個子女。
張希載現在十餘歲,不僅已經熟識漢語,武藝在仁同張氏一脈中更是堪稱一絕,而張玉美和張玉貞同樣習得了一口流利的漢語,同時還如同那些兩班貴族家族的女兒一樣,學習起儒家經典來。
張炫的大力支持,讓張炯既感激,又是惶恐。張炯不是傻子,他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如果有,那隻是施善者的意圖還沒有展現出來罷了。
張炫已經富可敵國,但是張炯清楚,他的這個堂兄,野心絕不止於此。
事情的發展沒有出乎張炯的意料,借著破虜軍舉義的機會,張炫和福昌君、許堅不知道什麽時候勾結在了一起,開始謀劃起反叛的事情來。
張炯一生老實安分,怎麽可能願意摻和進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中來,隻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張炯越想躲開,張炫偏偏就要找上門來。
一麵是君臣的大義,另一麵則是張炫多年來的恩義,張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想要使出緩兵之計,將這件事暫時拖延下來。
但張炫又怎麽看不出來自己這個老實本分的堂弟的心思,三番五次勸說無果之後,他最終還是拿張炯的孩子們來作為籌碼。
“你答應去做,希載他們還可以繼續過著現在這樣優厚的生活,並且得到仁同張氏的重點培養,”張炫不客氣地說道,“反之,他們可能就會迴到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中了。”
張炫這話一出,張炯便知道自己堅持不住了,孩子是他重新生活的希望,是張炯的死穴。
“我同意。”張炯一字一頓地說道。
張炫開懷笑道:“正該如此,你大可放心,你去濟州島的期間,家人由我來照顧,確保其安全無虞。”
張炯搖了搖頭,補充道:“不僅我一個人去,我們全家都要去濟州島。”
張炫的笑容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