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治勇帶著將近三千名破虜軍士卒緊急前來支援,最終是在旌義陣地岌岌可危的危急關頭趕到,再加上李逸瀾讓人之前已經準備好的更多的火把此時也逐一被點燃,很短時間內,旌義陣地看上去實力大增。
樸治勇帶來的確確實實是急行軍趕到的援兵,其中許多人都已經筋疲力盡,靠著自己的意誌力來堅持。
但是在李逸瀾的安排下,樸治勇依然不惜安排三分之一的士卒上山,為的就是把風塵仆仆前來支援的援兵,偽裝成破虜軍一個精心準備好的陷阱。
李逸瀾的布置,最終還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至少南征軍的督師鄭致和以及兩位禁軍將領白昊憲、金太應,此時都驚愕地看著突然變化的戰場局勢,一時間有些遲疑。
破虜軍當然不會給敵人反應過來的機會,抓住時機,一鼓作氣,開始發動了反擊。
陣地中的士卒跳出第三防線,加入到了戰鬥之中,極大緩解了一直在前線作戰的方治、宋主等人的壓力。
而在山地上埋伏的一千名破虜軍援軍,此時也嘶吼著衝下山來,和陣地上反擊的戰友們一道,開始對禁軍先鋒們發起衝鋒。
鄭致和、白昊憲等在戰船上觀戰指揮的高級將領尚且短時間無法判斷現在的局勢,更別說此時身在局中的這些禁軍先鋒們了。
禁軍士卒此時能看到的隻有山上的一道道“火龍”,以及破虜軍陣地突然亮起的天空。
還沒等禁軍士卒從驚恐的情緒中鎮定下來給,破虜軍已經開始了三麵夾擊!
方治用自己從戰場上撿起來的一把長槍,精準地刺進了一名敵軍的胸膛。
與此同時,宋主眼疾手快,轉身用盾牌擋住了一把砍向方治的大刀。
戰場之上,兩名曾經暗暗較勁的“對手”,此時已經變成了親密無間的戰友。
他們之間的競爭還沒有結束,隻是在當下,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更為緊迫的目標。
......
正當白昊憲舉棋不定的時候,禁軍先鋒的陣腳已經開始出現了鬆動。
很快,已經開始鬆動的禁軍陣腳開始出現了潰敗的趨勢。
三麵夾擊之下,再加上禁軍先鋒們對於目前戰場局勢並不了解,沒多久便出現了第一個轉身往後撤的人。
有了第一個轉身跑的人,緊接著,越來越多的禁軍士卒開始轉身後撤。
督戰隊接連斬殺了好幾個逃命的士卒,但是這股逃命潮非但沒有停下來,反而愈演愈烈,最終將督戰隊的陣型都給衝垮了。
奮戰這麽久,終於看見了擊退敵人的希望,破虜軍將士們士氣大振!
李逸瀾走到戰鼓旁邊,擂響了戰鼓:“破虜,殺敵啊!”
......
破虜軍氣勢如虹,禁軍先鋒狼狽撤退,當白昊憲下定決心繼續進攻之前,禁軍的這次進攻就已經迎來了失敗的結局。
金太應心中高興,表麵上還得做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賊軍似乎已經設置下埋伏,就是等著天黑了再用呢!”
白昊憲當然聽出來了,金太應表麵上擔心,內心卻恐怕在暗暗竊喜呢。
隻不過此時形勢嚴峻,白昊憲預感今天這場戰鬥恐怕是難以獲得預期的結果了。
相比起對金太應的不滿,白昊憲的內心已經被憂慮所淹沒。
白昊憲有意讓禁軍繼續堅持進攻,畢竟戰事開打一個多月以來,這是官軍最接近攻破敵軍陣地的一次。
原本已經無限接近攻破第三防線的禁軍,最終被突然出現的更多破虜軍給打得幾乎潰敗,這無疑讓白昊憲難以接受。
上了賭桌的人,本身就難以脫身,而那些一度接近大獲全勝,最終卻慘遭翻盤的人們,往往會更不舍得就此放棄。
然而,此時的戰局正在朝越來越不利於禁軍的方向演進。破虜軍反攻的先鋒此時已經邁過了第一道防線,徹底將禁軍驅逐出了陣地。
重新收複陣地以後,方治和宋主等破虜軍將士並沒有就此停步,而是趁勢繼續追擊,想要徹底將禁軍的先鋒們趕出陸地。
眼看著局勢越來越難以挽迴,在甲板上來迴踱步之後,白昊憲最終還是做出了艱難的決定——派兵下船,隻不過並不是繼續去進攻,而是要接應潰軍。
這也意味著,白昊憲事實上已經接受了今天進攻失敗的結局。
......
看著南征軍的船隻逐一撤退,最終徹底消失在了破虜軍將士的視野當中。
贏了!又贏了!
至少今晚,旌義陣地還在破虜軍的手裏。
陣地上又是一片山唿萬勝,特別是方治和宋主等從今天戰鬥一開始便堅守在陣地上的將士,此時更是有一種死裏逃生的感覺。
將士們歡唿著慶祝著,新來的援軍們自然是一片歡慶,畢竟他們剛到沒多久,就參與了反攻,並且成功將敵軍趕出了陸地。
而像是宋主這種一直在一線堅持作戰的士卒,此時則是悲喜交加,今晚最終獲勝自然是極好,但是這些幸存者們心中卻無法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獲勝的喜悅之中。
從戰鬥開始前,旌義陣地上尚有六百名破虜軍士卒,而等到戰鬥結束後,這最初的六百將士就隻剩下不到兩百人了。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援軍再晚來半個時辰,或許旌義陣地便會就此失手,進而整個濟州島的戰局也會產生巨大的變化。
李逸瀾一邊指揮士卒們收拾陣地,整理好傷亡,一邊留意著海上的情況,擔心南征軍去而複返。
半個時辰過去了,南征軍的船隻沒有再出現在旌義港口外的海麵上。迴應著李逸瀾疑慮的,隻有唿唿的海風。
今晚徹底結束了。
兩天一夜沒有合眼的李逸瀾,終於將自己的心徹底放了下來。緊接著,疲憊和困意便如同潮水般襲來。
不過,在李逸瀾去休息之前,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金永統領的情況如何了?”
看到李逸瀾進了金永所在的軍帳,隨軍醫官連忙站起身來,恭敬迴答到:“金統領一個時辰前睡過去了,我已經給他敷了藥,此時他需要靜養。”
樸治勇帶來的確確實實是急行軍趕到的援兵,其中許多人都已經筋疲力盡,靠著自己的意誌力來堅持。
但是在李逸瀾的安排下,樸治勇依然不惜安排三分之一的士卒上山,為的就是把風塵仆仆前來支援的援兵,偽裝成破虜軍一個精心準備好的陷阱。
李逸瀾的布置,最終還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至少南征軍的督師鄭致和以及兩位禁軍將領白昊憲、金太應,此時都驚愕地看著突然變化的戰場局勢,一時間有些遲疑。
破虜軍當然不會給敵人反應過來的機會,抓住時機,一鼓作氣,開始發動了反擊。
陣地中的士卒跳出第三防線,加入到了戰鬥之中,極大緩解了一直在前線作戰的方治、宋主等人的壓力。
而在山地上埋伏的一千名破虜軍援軍,此時也嘶吼著衝下山來,和陣地上反擊的戰友們一道,開始對禁軍先鋒們發起衝鋒。
鄭致和、白昊憲等在戰船上觀戰指揮的高級將領尚且短時間無法判斷現在的局勢,更別說此時身在局中的這些禁軍先鋒們了。
禁軍士卒此時能看到的隻有山上的一道道“火龍”,以及破虜軍陣地突然亮起的天空。
還沒等禁軍士卒從驚恐的情緒中鎮定下來給,破虜軍已經開始了三麵夾擊!
方治用自己從戰場上撿起來的一把長槍,精準地刺進了一名敵軍的胸膛。
與此同時,宋主眼疾手快,轉身用盾牌擋住了一把砍向方治的大刀。
戰場之上,兩名曾經暗暗較勁的“對手”,此時已經變成了親密無間的戰友。
他們之間的競爭還沒有結束,隻是在當下,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更為緊迫的目標。
......
正當白昊憲舉棋不定的時候,禁軍先鋒的陣腳已經開始出現了鬆動。
很快,已經開始鬆動的禁軍陣腳開始出現了潰敗的趨勢。
三麵夾擊之下,再加上禁軍先鋒們對於目前戰場局勢並不了解,沒多久便出現了第一個轉身往後撤的人。
有了第一個轉身跑的人,緊接著,越來越多的禁軍士卒開始轉身後撤。
督戰隊接連斬殺了好幾個逃命的士卒,但是這股逃命潮非但沒有停下來,反而愈演愈烈,最終將督戰隊的陣型都給衝垮了。
奮戰這麽久,終於看見了擊退敵人的希望,破虜軍將士們士氣大振!
李逸瀾走到戰鼓旁邊,擂響了戰鼓:“破虜,殺敵啊!”
......
破虜軍氣勢如虹,禁軍先鋒狼狽撤退,當白昊憲下定決心繼續進攻之前,禁軍的這次進攻就已經迎來了失敗的結局。
金太應心中高興,表麵上還得做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賊軍似乎已經設置下埋伏,就是等著天黑了再用呢!”
白昊憲當然聽出來了,金太應表麵上擔心,內心卻恐怕在暗暗竊喜呢。
隻不過此時形勢嚴峻,白昊憲預感今天這場戰鬥恐怕是難以獲得預期的結果了。
相比起對金太應的不滿,白昊憲的內心已經被憂慮所淹沒。
白昊憲有意讓禁軍繼續堅持進攻,畢竟戰事開打一個多月以來,這是官軍最接近攻破敵軍陣地的一次。
原本已經無限接近攻破第三防線的禁軍,最終被突然出現的更多破虜軍給打得幾乎潰敗,這無疑讓白昊憲難以接受。
上了賭桌的人,本身就難以脫身,而那些一度接近大獲全勝,最終卻慘遭翻盤的人們,往往會更不舍得就此放棄。
然而,此時的戰局正在朝越來越不利於禁軍的方向演進。破虜軍反攻的先鋒此時已經邁過了第一道防線,徹底將禁軍驅逐出了陣地。
重新收複陣地以後,方治和宋主等破虜軍將士並沒有就此停步,而是趁勢繼續追擊,想要徹底將禁軍的先鋒們趕出陸地。
眼看著局勢越來越難以挽迴,在甲板上來迴踱步之後,白昊憲最終還是做出了艱難的決定——派兵下船,隻不過並不是繼續去進攻,而是要接應潰軍。
這也意味著,白昊憲事實上已經接受了今天進攻失敗的結局。
......
看著南征軍的船隻逐一撤退,最終徹底消失在了破虜軍將士的視野當中。
贏了!又贏了!
至少今晚,旌義陣地還在破虜軍的手裏。
陣地上又是一片山唿萬勝,特別是方治和宋主等從今天戰鬥一開始便堅守在陣地上的將士,此時更是有一種死裏逃生的感覺。
將士們歡唿著慶祝著,新來的援軍們自然是一片歡慶,畢竟他們剛到沒多久,就參與了反攻,並且成功將敵軍趕出了陸地。
而像是宋主這種一直在一線堅持作戰的士卒,此時則是悲喜交加,今晚最終獲勝自然是極好,但是這些幸存者們心中卻無法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獲勝的喜悅之中。
從戰鬥開始前,旌義陣地上尚有六百名破虜軍士卒,而等到戰鬥結束後,這最初的六百將士就隻剩下不到兩百人了。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援軍再晚來半個時辰,或許旌義陣地便會就此失手,進而整個濟州島的戰局也會產生巨大的變化。
李逸瀾一邊指揮士卒們收拾陣地,整理好傷亡,一邊留意著海上的情況,擔心南征軍去而複返。
半個時辰過去了,南征軍的船隻沒有再出現在旌義港口外的海麵上。迴應著李逸瀾疑慮的,隻有唿唿的海風。
今晚徹底結束了。
兩天一夜沒有合眼的李逸瀾,終於將自己的心徹底放了下來。緊接著,疲憊和困意便如同潮水般襲來。
不過,在李逸瀾去休息之前,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金永統領的情況如何了?”
看到李逸瀾進了金永所在的軍帳,隨軍醫官連忙站起身來,恭敬迴答到:“金統領一個時辰前睡過去了,我已經給他敷了藥,此時他需要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