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獨立營交過手的鯉城支隊,早已經歸還第5師團的建製,兵員裝備也全部得到了補充,正跟隨師團主力一起,從濰縣地區出發,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
在章丘差點被淩寒跟張俊傑他們滅掉一個大隊的第10聯隊,也早已經迴歸了第10師團第33旅團的建製,隻不過他們的旅團長已經由之前的田島榮次郎少將,換成了瀨穀啟少將,又從第10師團補充了一部分技術兵種跟重裝備,組成了瀨穀支隊,準備從守備了兩個月之久的曲阜、鄒縣、新泰、蒙陰一線出發,南犯滕縣一線。
瀨穀啟這個人,在華夏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所指揮的瀨穀支隊,是台兒莊戰役的主力,在滕縣擊破川軍王銘章部,迫使王銘章將軍自殺殉國。
後來在台兒莊會戰中,敗於西北軍孫連仲部,在遭到湯恩伯部圍攻後,借口聯絡失誤後撤,後在徐州會戰中在禹王山擊敗滇軍盧漢部,隨後參加武漢會戰,在大別山北麓攻擊前進,占領信陽。
瀨穀啟是1938年3月1日正式上任第33旅團的少將旅團長的,在他之前,這支臭名昭著的部隊,一直是在田島榮次郎少將的指揮下,進行各種侵略活動。
田島榮次郎,生於1883年,但關於他的死卻一直存在爭議。
有一種說法,田島榮次郎是1938年2月13日﹝也有說是14日的﹞在曲阜南小薛村遭到川軍伏擊而死的。
田島本人據傳被川軍擊斃,其證據之一為“金馬刺”,證據之二為新旅團長瀨穀啟的走馬上任。
根據記載,1938年元月開始,川軍第22集團軍就一駐守在微山湖畔的滕縣。
在日軍王牌部隊第10團第33旅團麵前,搶占了津浦線北段鄒縣以南地區,就地開始構築工事,部署兵力,作為徐州北部的重要屏障。
在隨後的幾個月裏,由於川軍裝備差,隻能不斷的組織小股部隊,對日軍進行反擊和襲擾。
而田島榮次郎則是根據日軍大本營的命令,奉命暫時不擴張戰線,一直在曲阜、藤縣、新泰、蒙陰一線,執行守備任務。
剛過完年的時候,第33旅團在鄒縣一線增兵1500餘人,配備了重炮、坦克等攻城略地的利器,初步具備了後來的賴穀支隊的樣子。
在此期間,第22集團軍第127師,在騷擾日軍的同時,還派出便衣,偵察日軍動向。
第127師第757團偵察兵馮玉森,在進入鄒縣偵查時,從飯館中打聽到一個消息,鄒縣的鬼子和偽政權將在3日後召開“皇軍良民聯歡大會”。
屆時,駐紮在曲阜的鬼子將派要員參加。
馮玉森迴到部隊後,急忙向營長陳九章報告,陳又立即向團長王文拔匯報,認為這是一個打日軍伏擊的好機會,並請求率部伏擊。
王文拔同意了陳九章的請求,並準備親自帶領另外兩個營,在附近選擇要地接應。
陳隨即又召集連排長開會商量,製定作戰計劃,又請來當地人一同分析地形,最後選定了鄒縣北麵的小薛村為伏擊地點。
此地是曲阜到鄒縣的必經之路,公路由東向西從村內通過,隱蔽條件好,易於埋伏,又易展開兵力。
陳九章到薛村察看地形,發現有兩座廢棄的土碉堡,相距約百米,呈斜線排列,便於進行火力交叉,他感慨萬端:“天助我也。”
布置好伏擊陣地之後,陳九章下令在鄒縣附近封鎖消息。
但川軍又發現了一個問題,當地老百姓的狗叫的利害,容易暴露目標。
陳九章不得不命令派人打狗,所以當地老百姓也說川軍壞。
陳九章挑選出兩個加強班,以排長潘近仁帶隊,分別潛入兩座碉堡,作為第一線,悄無聲息地進入伏擊地點,隱藏了二天。
在第三天破曉的時候,下起了漫天大霧,對麵不見人。
上午九點後,太陽出來,迷霧終於盡散。
又過了一陣,村外的部隊已經能聽到陣陣馬達聲從東傳來,大家又是一陣緊張。
連長廖璋溥傳令,先等村裏打響,再用手榴彈亂扔。
村東頭,一輛日軍軍車出現了,二十多個鬼子靠在車箱兩旁,刺刀在陽光下閃爍,車頂架著一挺歪把子機槍,兩個射手伏在上麵。
在卡車的後麵,是一輛塗著防空色的小轎車。
兩輛車一前一後,從埋伏著的槍口下駛過,進了村。
當兩車完全進入伏擊圈的時候,潘近仁命令投彈!
幾顆手榴彈飛出,“轟、轟”幾聲巨響,轎車被擊中,猛地停住
十多枝步槍在碉堡內一齊開火,子彈頓如飛蝗,從車內跳出來三個鬼子無法躲避,被打倒在地。
緊接著,卡車起火燃燒,車上的鬼子紛紛跳下,以燃燒著的汽車為依托舉槍還擊。
此時,我方槍聲大作,兩碉堡內和村外埋伏的部隊一齊開火,一陣交叉火力,7個鬼子被擊斃,剩下一些鬼子破開一間民房,連翻幾道院牆,竄出村外。
陳九章營長指揮埋伏的部隊迅速包圍全村,並向汽車搜索,當接近轎車時,沒想到突然從車下爬出一個穿著如富家子弟的中國少年,突然“哇”的一聲,嚎啕大哭起來。
莫明其妙的士兵慌忙把這個少年按住,又向車內搜索,這才發現車內還有一個濃眉大嘴、留著八字胡、身穿黃呢軍服、腰裏掛著戰刀、滿臉流血的老鬼子,正倒在後座上,腦袋己被一顆步槍子彈擊穿,一進一出兩個彈孔直淌鮮血,早已被打死。
搜索士兵迅速取下鬼子的戰刀後轉移。
軍川文化低,不知道老鬼子馬靴上的金馬刺是驗明身份的東西。所以沒有取下金馬刺,後來因無鬼子馬靴上的金馬刺證明其身分,在《戰鬥詳報》中隻能寫“擊斃鬼子十一名”。
填報戰果時才知道隻有鬼子將官級的軍靴馬刺才為金色,衝進汽車的搜索士兵都看見了這個鬼子的金色馬刺,卻不知道還有這個規定。
此次伏擊擊斃鬼子十一名,繳獲步槍、手槍十餘枝、歪把子機槍一挺,另有特別俘虜一名,我方無一傷亡。
當天晚上仔細地詢問了這個車下鑽出來的少年,才搞清了戰果是如此的輝煌,原來死的是住在他家的鬼子少將旅團長田島榮次郎。
三天後,當地老鄉報告,日寇在曲阜和鄒縣同時舉行了“悼亡大會”,為旅團長田島送行。
不過,被擊斃的這個“大家夥”到底是誰,目前似有存疑,據當年《大公報》隨軍記者範長江報道,則稱是田島部的本部翻譯官中島榮吉。
也有人曾經考證過,說是田島榮次郎當時雖然就在車隊之中,但是被身邊的登東洋夫中尉拚死所救,隻是負了一點輕傷。
據說,登東洋夫中尉為救田島,拾起未爆炸的手榴彈扔迴,被炸掉幾條手指。
負傷之後,田島榮次郎晉升陸軍中將,返迴日本本土,擔任某要塞的司令官去了,接替他的,正是瀨穀啟少將。
在這種說法之中,田島榮次郎死於1954年,生前還曾經擔任過國會議員。
當然,具體的真假,咱們就不深究了,總有曆史學家,會給大夥做出真正的解釋的。
在章丘差點被淩寒跟張俊傑他們滅掉一個大隊的第10聯隊,也早已經迴歸了第10師團第33旅團的建製,隻不過他們的旅團長已經由之前的田島榮次郎少將,換成了瀨穀啟少將,又從第10師團補充了一部分技術兵種跟重裝備,組成了瀨穀支隊,準備從守備了兩個月之久的曲阜、鄒縣、新泰、蒙陰一線出發,南犯滕縣一線。
瀨穀啟這個人,在華夏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所指揮的瀨穀支隊,是台兒莊戰役的主力,在滕縣擊破川軍王銘章部,迫使王銘章將軍自殺殉國。
後來在台兒莊會戰中,敗於西北軍孫連仲部,在遭到湯恩伯部圍攻後,借口聯絡失誤後撤,後在徐州會戰中在禹王山擊敗滇軍盧漢部,隨後參加武漢會戰,在大別山北麓攻擊前進,占領信陽。
瀨穀啟是1938年3月1日正式上任第33旅團的少將旅團長的,在他之前,這支臭名昭著的部隊,一直是在田島榮次郎少將的指揮下,進行各種侵略活動。
田島榮次郎,生於1883年,但關於他的死卻一直存在爭議。
有一種說法,田島榮次郎是1938年2月13日﹝也有說是14日的﹞在曲阜南小薛村遭到川軍伏擊而死的。
田島本人據傳被川軍擊斃,其證據之一為“金馬刺”,證據之二為新旅團長瀨穀啟的走馬上任。
根據記載,1938年元月開始,川軍第22集團軍就一駐守在微山湖畔的滕縣。
在日軍王牌部隊第10團第33旅團麵前,搶占了津浦線北段鄒縣以南地區,就地開始構築工事,部署兵力,作為徐州北部的重要屏障。
在隨後的幾個月裏,由於川軍裝備差,隻能不斷的組織小股部隊,對日軍進行反擊和襲擾。
而田島榮次郎則是根據日軍大本營的命令,奉命暫時不擴張戰線,一直在曲阜、藤縣、新泰、蒙陰一線,執行守備任務。
剛過完年的時候,第33旅團在鄒縣一線增兵1500餘人,配備了重炮、坦克等攻城略地的利器,初步具備了後來的賴穀支隊的樣子。
在此期間,第22集團軍第127師,在騷擾日軍的同時,還派出便衣,偵察日軍動向。
第127師第757團偵察兵馮玉森,在進入鄒縣偵查時,從飯館中打聽到一個消息,鄒縣的鬼子和偽政權將在3日後召開“皇軍良民聯歡大會”。
屆時,駐紮在曲阜的鬼子將派要員參加。
馮玉森迴到部隊後,急忙向營長陳九章報告,陳又立即向團長王文拔匯報,認為這是一個打日軍伏擊的好機會,並請求率部伏擊。
王文拔同意了陳九章的請求,並準備親自帶領另外兩個營,在附近選擇要地接應。
陳隨即又召集連排長開會商量,製定作戰計劃,又請來當地人一同分析地形,最後選定了鄒縣北麵的小薛村為伏擊地點。
此地是曲阜到鄒縣的必經之路,公路由東向西從村內通過,隱蔽條件好,易於埋伏,又易展開兵力。
陳九章到薛村察看地形,發現有兩座廢棄的土碉堡,相距約百米,呈斜線排列,便於進行火力交叉,他感慨萬端:“天助我也。”
布置好伏擊陣地之後,陳九章下令在鄒縣附近封鎖消息。
但川軍又發現了一個問題,當地老百姓的狗叫的利害,容易暴露目標。
陳九章不得不命令派人打狗,所以當地老百姓也說川軍壞。
陳九章挑選出兩個加強班,以排長潘近仁帶隊,分別潛入兩座碉堡,作為第一線,悄無聲息地進入伏擊地點,隱藏了二天。
在第三天破曉的時候,下起了漫天大霧,對麵不見人。
上午九點後,太陽出來,迷霧終於盡散。
又過了一陣,村外的部隊已經能聽到陣陣馬達聲從東傳來,大家又是一陣緊張。
連長廖璋溥傳令,先等村裏打響,再用手榴彈亂扔。
村東頭,一輛日軍軍車出現了,二十多個鬼子靠在車箱兩旁,刺刀在陽光下閃爍,車頂架著一挺歪把子機槍,兩個射手伏在上麵。
在卡車的後麵,是一輛塗著防空色的小轎車。
兩輛車一前一後,從埋伏著的槍口下駛過,進了村。
當兩車完全進入伏擊圈的時候,潘近仁命令投彈!
幾顆手榴彈飛出,“轟、轟”幾聲巨響,轎車被擊中,猛地停住
十多枝步槍在碉堡內一齊開火,子彈頓如飛蝗,從車內跳出來三個鬼子無法躲避,被打倒在地。
緊接著,卡車起火燃燒,車上的鬼子紛紛跳下,以燃燒著的汽車為依托舉槍還擊。
此時,我方槍聲大作,兩碉堡內和村外埋伏的部隊一齊開火,一陣交叉火力,7個鬼子被擊斃,剩下一些鬼子破開一間民房,連翻幾道院牆,竄出村外。
陳九章營長指揮埋伏的部隊迅速包圍全村,並向汽車搜索,當接近轎車時,沒想到突然從車下爬出一個穿著如富家子弟的中國少年,突然“哇”的一聲,嚎啕大哭起來。
莫明其妙的士兵慌忙把這個少年按住,又向車內搜索,這才發現車內還有一個濃眉大嘴、留著八字胡、身穿黃呢軍服、腰裏掛著戰刀、滿臉流血的老鬼子,正倒在後座上,腦袋己被一顆步槍子彈擊穿,一進一出兩個彈孔直淌鮮血,早已被打死。
搜索士兵迅速取下鬼子的戰刀後轉移。
軍川文化低,不知道老鬼子馬靴上的金馬刺是驗明身份的東西。所以沒有取下金馬刺,後來因無鬼子馬靴上的金馬刺證明其身分,在《戰鬥詳報》中隻能寫“擊斃鬼子十一名”。
填報戰果時才知道隻有鬼子將官級的軍靴馬刺才為金色,衝進汽車的搜索士兵都看見了這個鬼子的金色馬刺,卻不知道還有這個規定。
此次伏擊擊斃鬼子十一名,繳獲步槍、手槍十餘枝、歪把子機槍一挺,另有特別俘虜一名,我方無一傷亡。
當天晚上仔細地詢問了這個車下鑽出來的少年,才搞清了戰果是如此的輝煌,原來死的是住在他家的鬼子少將旅團長田島榮次郎。
三天後,當地老鄉報告,日寇在曲阜和鄒縣同時舉行了“悼亡大會”,為旅團長田島送行。
不過,被擊斃的這個“大家夥”到底是誰,目前似有存疑,據當年《大公報》隨軍記者範長江報道,則稱是田島部的本部翻譯官中島榮吉。
也有人曾經考證過,說是田島榮次郎當時雖然就在車隊之中,但是被身邊的登東洋夫中尉拚死所救,隻是負了一點輕傷。
據說,登東洋夫中尉為救田島,拾起未爆炸的手榴彈扔迴,被炸掉幾條手指。
負傷之後,田島榮次郎晉升陸軍中將,返迴日本本土,擔任某要塞的司令官去了,接替他的,正是瀨穀啟少將。
在這種說法之中,田島榮次郎死於1954年,生前還曾經擔任過國會議員。
當然,具體的真假,咱們就不深究了,總有曆史學家,會給大夥做出真正的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