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淩寒宣布進入互相檢舉揭發階段,那些偽軍先是麵麵相覷了一陣,終於有人第一個站了出來,開始檢舉那些同伴的劣跡。
隨著一樁樁一件件劣跡被指出,一個個兵痞被從人群中拉了出來。
當然,這幫人之中,其實也沒有那種真正罪大惡極的家夥,大多隻是偷雞摸狗、賭錢、抽大煙、踹寡婦門一類的惡跡。
對於這些人,淩寒馬上宣布,偷雞摸狗的那幾個家夥,勞動改造半年,其他的全部勞動改造一年,等刑滿之後,全部遣返迴鄉。
可以說,經過這一次的訴苦大會,淩寒徹底把隊伍純潔了一遍,也給即將成立的濟南獨立營免去了很多危險與不必要的麻煩。
當天晚上開完訴苦大會之後,趁著戰士們的心氣都很高,淩寒趁熱打鐵,直接就開始了整編,徹底把獨立營三連的框架給拉了起來。
原皇協軍三團團長孟洪良,在這次訴苦大會之中,不出意外的被送進了勞改營,想一下也是,能輕易投降鬼子的,起碼一個貪生怕死是跑不了的,這種人淩寒也不放心他繼續呆在部隊裏麵。
整合完成之後的三連,下轄三個步兵排,一個機炮排。
步兵排下轄三個步兵班,每班13人,配9支三八大蓋,一挺歪把子輕機槍,排裏還有一個8人編製的擲彈筒班,配3副擲彈筒,總人數49人。
機炮排配三挺九二式重機槍,三門迫擊炮,總人數47人。
這樣整編完成之後,三連共有196人。
當然,現在人員沒那麽多,隻能是先空著,等以後招上新兵,在填補進去。
另外,一些年紀大了或者由就上在身,明顯已經不適合繼續呆在作戰部隊的戰士,也被淩寒親自出麵,做了一番動員,讓他們離開了一線部隊,轉入了後勤方麵。
由於年關將近,淩寒跟許清靈、張俊傑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暫時不向九如山一帶轉移,而是就地駐紮,等過完年之後,在正式開始駐地的遷移。
淩寒還有一個打算,張俊傑選擇的這條山穀,位置相當不錯,他準備趁著這段時間,將這個山穀好好收拾一下,作為以後的備用基地,或者幹脆在這裏駐防一支部隊,作為獨立營外圍的拱衛力量。
從第二天開始,新編成的三連就投入了訓練之中,張俊傑主持的特戰隊,也繼續進行他們的訓練,許清靈則是帶著幾個後勤部隊的人員,在周圍的鄉村轉悠了起來,觀察鬼子動向的同時,也給部隊準備一部分物資。
淩寒他們現在不缺錢,之前從正金銀行獲取的資金還有一大半沒用完,都在西邊的王文濤那裏存放著,特戰隊這邊又連續從鬼子那裏弄到了不少現金,支持部隊一段時間的運轉,還是沒問題的。
西邊的張東來跟薑天竹,帶著四個戰鬥分隊,保衛著後勤物資跟醫院的安全。
由於之前的儲備足夠豐富,醫院裏的傷員,暫時還不存在藥品匱乏的問題,隻要傷勢痊愈,修養完成,這些傷員返迴部隊之後,必將大幅度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日軍方麵,垛莊的105聯隊,在繼續堅持了五天之後,終於全軍撤迴了章丘縣城,整補的同時,在章丘到濟南之間的公路沿線,開始大肆修建炮樓,確保交通線安全的同時,大力封堵遊擊隊的出山路線。
仲宮這邊的鯉城支隊,則是留下一個中隊的兵力,繼續堅守之外,其餘人全都退迴了濟南,等待補充兵員的到來。
同時,日軍大本營在大力籌備開春之後發動一次大的攻勢的同時,開始著手組建新的部隊。
根據日軍大本營的計劃,這一次,將要在華北地區,組建四個獨立混成旅團,番號分別是第二到第五。
其中,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將在北平地區編成,由常岡寬治少將擔任旅團長,擬劃歸駐蒙軍指揮;獨立混成第三旅團,在北平地區編成,由新晉陸軍中將,原第16師團步兵第30旅團的旅團長佐佐木到一,擔任旅團長,擬劃歸山西的第一軍指揮;獨立混成第四旅團,在河北地區編成,由河村董少將擔任旅團長,擬駐防魯西北的聊城地區,拱衛濟南的安全;獨立混成第五旅團,在天津地區編成,由秦雅尚少將擔任旅團長,擬直接劃歸第二軍指揮。
這裏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物,就是佐佐木到一,這個人由兩個關鍵名頭,一個是偽滿洲國軍之父,是說他在關東軍任職期間,大力改造偽滿洲國軍,讓這支偽軍部隊具備了相當不俗的戰鬥力;另一個,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他所指揮下的日軍步兵第30旅團,是南京大屠殺中罪惡最大、最兇殘的部隊之一,他的日記記錄了特別的南京事件的戰鬥記錄的文獻,是南京大屠殺必定被引用的文件。
隨著這些新部隊的組建,日軍對於華北方麵軍的變更方案,也公布了出來:第一軍駐防山西跟河北,下轄第14、16、20、109師團,軍部直轄獨立山炮兵第1、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2、5、6聯隊,司令部駐地太原;第二軍下轄第5、10、108師團;方麵軍直轄第114師團(師團長末鬆茂治中將),支那駐屯混成旅團(旅團長山下奉文少將)。
同時,日軍大本營準備解除華中方麵軍、上海派遣軍、第十軍的戰鬥序列,統一編成華中派遣軍,由畑俊六大將出任派遣軍總司令,河邊正三少將任參謀長。
派遣軍下轄第3、6、9、13、18、101師團,原屬上海派遣軍的第11師團,調往關東軍戰鬥序列,原重藤支隊,由於主官重藤千秋少將調任,改稱波田支隊,主官為波田重一少將。
做出這些改變,日軍大本營就是在準備開春之後的大戰,也就是後世耳熟能詳的徐州會戰。
日軍的計劃,就是華北華中兩方麵南北對進,夾擊集結在徐州的常凱申大部隊,爭取一站占據整個戰場的主動權。
隨著一樁樁一件件劣跡被指出,一個個兵痞被從人群中拉了出來。
當然,這幫人之中,其實也沒有那種真正罪大惡極的家夥,大多隻是偷雞摸狗、賭錢、抽大煙、踹寡婦門一類的惡跡。
對於這些人,淩寒馬上宣布,偷雞摸狗的那幾個家夥,勞動改造半年,其他的全部勞動改造一年,等刑滿之後,全部遣返迴鄉。
可以說,經過這一次的訴苦大會,淩寒徹底把隊伍純潔了一遍,也給即將成立的濟南獨立營免去了很多危險與不必要的麻煩。
當天晚上開完訴苦大會之後,趁著戰士們的心氣都很高,淩寒趁熱打鐵,直接就開始了整編,徹底把獨立營三連的框架給拉了起來。
原皇協軍三團團長孟洪良,在這次訴苦大會之中,不出意外的被送進了勞改營,想一下也是,能輕易投降鬼子的,起碼一個貪生怕死是跑不了的,這種人淩寒也不放心他繼續呆在部隊裏麵。
整合完成之後的三連,下轄三個步兵排,一個機炮排。
步兵排下轄三個步兵班,每班13人,配9支三八大蓋,一挺歪把子輕機槍,排裏還有一個8人編製的擲彈筒班,配3副擲彈筒,總人數49人。
機炮排配三挺九二式重機槍,三門迫擊炮,總人數47人。
這樣整編完成之後,三連共有196人。
當然,現在人員沒那麽多,隻能是先空著,等以後招上新兵,在填補進去。
另外,一些年紀大了或者由就上在身,明顯已經不適合繼續呆在作戰部隊的戰士,也被淩寒親自出麵,做了一番動員,讓他們離開了一線部隊,轉入了後勤方麵。
由於年關將近,淩寒跟許清靈、張俊傑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暫時不向九如山一帶轉移,而是就地駐紮,等過完年之後,在正式開始駐地的遷移。
淩寒還有一個打算,張俊傑選擇的這條山穀,位置相當不錯,他準備趁著這段時間,將這個山穀好好收拾一下,作為以後的備用基地,或者幹脆在這裏駐防一支部隊,作為獨立營外圍的拱衛力量。
從第二天開始,新編成的三連就投入了訓練之中,張俊傑主持的特戰隊,也繼續進行他們的訓練,許清靈則是帶著幾個後勤部隊的人員,在周圍的鄉村轉悠了起來,觀察鬼子動向的同時,也給部隊準備一部分物資。
淩寒他們現在不缺錢,之前從正金銀行獲取的資金還有一大半沒用完,都在西邊的王文濤那裏存放著,特戰隊這邊又連續從鬼子那裏弄到了不少現金,支持部隊一段時間的運轉,還是沒問題的。
西邊的張東來跟薑天竹,帶著四個戰鬥分隊,保衛著後勤物資跟醫院的安全。
由於之前的儲備足夠豐富,醫院裏的傷員,暫時還不存在藥品匱乏的問題,隻要傷勢痊愈,修養完成,這些傷員返迴部隊之後,必將大幅度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日軍方麵,垛莊的105聯隊,在繼續堅持了五天之後,終於全軍撤迴了章丘縣城,整補的同時,在章丘到濟南之間的公路沿線,開始大肆修建炮樓,確保交通線安全的同時,大力封堵遊擊隊的出山路線。
仲宮這邊的鯉城支隊,則是留下一個中隊的兵力,繼續堅守之外,其餘人全都退迴了濟南,等待補充兵員的到來。
同時,日軍大本營在大力籌備開春之後發動一次大的攻勢的同時,開始著手組建新的部隊。
根據日軍大本營的計劃,這一次,將要在華北地區,組建四個獨立混成旅團,番號分別是第二到第五。
其中,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將在北平地區編成,由常岡寬治少將擔任旅團長,擬劃歸駐蒙軍指揮;獨立混成第三旅團,在北平地區編成,由新晉陸軍中將,原第16師團步兵第30旅團的旅團長佐佐木到一,擔任旅團長,擬劃歸山西的第一軍指揮;獨立混成第四旅團,在河北地區編成,由河村董少將擔任旅團長,擬駐防魯西北的聊城地區,拱衛濟南的安全;獨立混成第五旅團,在天津地區編成,由秦雅尚少將擔任旅團長,擬直接劃歸第二軍指揮。
這裏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物,就是佐佐木到一,這個人由兩個關鍵名頭,一個是偽滿洲國軍之父,是說他在關東軍任職期間,大力改造偽滿洲國軍,讓這支偽軍部隊具備了相當不俗的戰鬥力;另一個,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他所指揮下的日軍步兵第30旅團,是南京大屠殺中罪惡最大、最兇殘的部隊之一,他的日記記錄了特別的南京事件的戰鬥記錄的文獻,是南京大屠殺必定被引用的文件。
隨著這些新部隊的組建,日軍對於華北方麵軍的變更方案,也公布了出來:第一軍駐防山西跟河北,下轄第14、16、20、109師團,軍部直轄獨立山炮兵第1、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2、5、6聯隊,司令部駐地太原;第二軍下轄第5、10、108師團;方麵軍直轄第114師團(師團長末鬆茂治中將),支那駐屯混成旅團(旅團長山下奉文少將)。
同時,日軍大本營準備解除華中方麵軍、上海派遣軍、第十軍的戰鬥序列,統一編成華中派遣軍,由畑俊六大將出任派遣軍總司令,河邊正三少將任參謀長。
派遣軍下轄第3、6、9、13、18、101師團,原屬上海派遣軍的第11師團,調往關東軍戰鬥序列,原重藤支隊,由於主官重藤千秋少將調任,改稱波田支隊,主官為波田重一少將。
做出這些改變,日軍大本營就是在準備開春之後的大戰,也就是後世耳熟能詳的徐州會戰。
日軍的計劃,就是華北華中兩方麵南北對進,夾擊集結在徐州的常凱申大部隊,爭取一站占據整個戰場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