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省委黨校關老師的住處,天就黑了。關興他們一進關老師家,關春紅他們全家都出來相迎,特別是關春紅拉著翠英的手,說著想念的話,流著迴憶的淚,讓人感動得不得了。
雖說是關春紅辦婚禮,可也沒有請什麽客,隻是她的姐姐一家迴來了。再就是她男朋友的家裏人,總共也就是兩桌人,晚上就在外邊酒店吃了飯。
第二天,還是在黨校食堂開了幾桌,因為黨校的領導、老師和其他工作人員,一定要參加這次婚禮。其中有兩個意思,一是關春紅的婚禮,二是關老師就要退出領導崗位,雖然到了離休的年齡,還要到省裏人大去任職,所以學校領導就要全體參加,以表示祝賀、歡送的意思。
關興問關春紅,請了顧楚南和楊玉紅沒有,關春紅說:“爹爹不讓請他們,說是還是要簡單些好。”
“那你為什麽要請我們呢?這不是一樣的人嗎?”關興反問說。
關春紅解釋說:“那怎麽相同呢?你要知道,在我的心裏朱家鋪就是我的家鄉,你們就是我的親人,我不請你們那還叫人嗎?”
關興理解了關老師和關春紅的心意,但是還是暗地裏給顧楚南他們打了個電話,結果在吃飯前,顧楚南和楊玉紅帶著家人應時趕到了。
他們也沒有說是關興透露的消息,隻是說學校的老師告訴他們,關老師要離開黨校了,今天給關校長開歡送會,所以他們知道了才來的。現在又看到關春紅的婚禮,當然就更加應該來祝賀了。
關老師就一再解釋為什麽沒有請他們的原因,因為自己是從革命戰爭年代過來的,那個時候男女結婚就是領導上門祝賀一下,兩人在一起生活就完事了,所以他不能搞那些違背習慣的事情,請他們原諒!既然你們來了,那就當是我請了的一樣。
首先是學校領導主持關春紅的婚禮,儀式也很簡單。一是向在座的各位親朋好友宣布關春紅與小林的婚禮,二是關春紅向父母、在座的客人行了鞠躬禮,再就是兩人擁抱,互相贈送了結婚禮物。
接下來,就是新郎、新娘給客人們敬酒,大家一起舉杯共祝一對新人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大家喝了酒吃了菜,學校領導就再次站起來說:“關校長是我們黨校的老領導,因為工作和年齡的原因,就要離開我們黨校了,這也是我們今天的酒席的第二個意思,那就是感謝關校長這麽多年來,對黨校嘔心瀝血的工作和操勞,祝願關校長倆老身體健康,常迴黨校來給我們多做指導。”
大家又舉起酒杯表示了對關老師的祝願,關興這時就拉著他的姆媽走到關春紅兩人身邊,他的姆媽翠英就拿著酒杯要給她們祝酒,關春紅兩人站著已經是熱淚盈眶了。她心裏想到,那個時候到朱家鋪去插隊落戶,家人的音訊都沒有,全靠翠英嬸依托他們,現在雖然自己迴到了武漢父母身邊,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但是如果沒有翠英嬸她們一家的幫扶,自己現在不知會是個什麽樣子呐!
於是端起酒杯,帶著淚水大聲地叫了一聲“翠英嬸”,後麵說謝謝的話都哽咽了。大家看到這個場麵沒有哪一個不是熱淚盈眶的,都紛紛舉杯表示對翠英嬸的感激。
喝完這杯酒,關興又和姆媽一起來到關老師倆老身邊,要給他們倆老敬酒。關老師和老伴卻堅決不同意,一定要先給翠英嬸敬酒,因為關春紅插隊落戶在先,這個幫助他們女兒的恩情是永遠不能忘記的。
關興和他的姆媽接受了這杯酒,翠英嬸才說:“我的關興是一個農村娃,在這裏讀書學習的時候,感謝您和學校老師的教導,我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必須要給您們敬一杯酒。”
後麵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紛紛給新郎新娘敬酒,給關老師夫婦敬酒,把個喜宴的氣氛渲染到了高潮。
第二天,關興一家又被顧楚南做東請了一天,楊玉紅還要接著來,關興就推辭說:“你們還有自己的事,眼看就到了春節了,留著我下次來我再請你們吧。”
剛好關和的社會活動也就結束了,這個時候的武漢雖然很冷,但是一家人難得來武漢,還是用了一天的時間,在武漢逛了一遍。
亮亮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麽高的樓房,也沒有進過這麽大的商場,就連挑選玩具都挑花眼了。小芬一直用手拉著她的婆婆和姆媽,生怕一眨眼她們就不見了。
關和告訴姆媽和哥嫂,說:“我在放假前已經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如果成績能通過的話,過了年就不用實習,直接去上研究生。”
胡理芬就驚訝地說:“好啊,關和你連我們都瞞著,是不是想要遠走高飛了!”
他的姆媽翠英就問:“研究生是個什麽工作呢?不是讀了大學就可以直接分配工作嗎?怎麽還要考呢?”
關興就向他的姆媽解釋說:“讀研究生就是比讀大學更加高一級的學校,因為大學學的是普通的課程,如果要往上進一步專研,就要讀研究生,再往上還可以讀博士的。”
他的姆媽翠英就有些想不通了,說:“那照你這樣說,關和還要一直往上讀下去喲,光讀書不做事,那人還有不有用啊,那不就成了書呆子了嗎?”
胡理芬說:“那怎麽會呢?人是越學越聰明的啊,怎麽會成為書呆子呢?我們讀書的那會兒,是因為要開展革命運動,大學不招生,如果是招生的話,我們還不是可以一直往上讀的。”
翠英聽了他們的解釋,大致明白了要有大用就必須得要繼續往上讀,反正那是極少數人了。
翠英就說:“你們的事告訴我就行了,我也像亮亮他們一樣,什麽也不明白、什麽也不懂了。”
亮亮 立馬在旁邊說:“婆婆,你是很懂的,我相信你是很懂的。”
小芬也說:“婆婆,我們三個人都是很懂的,是吧?”
關興看到亮亮他們站在婆婆一邊,心裏感到特別的寬慰,因為他的姆媽又有了新的擁護者。
雖說是關春紅辦婚禮,可也沒有請什麽客,隻是她的姐姐一家迴來了。再就是她男朋友的家裏人,總共也就是兩桌人,晚上就在外邊酒店吃了飯。
第二天,還是在黨校食堂開了幾桌,因為黨校的領導、老師和其他工作人員,一定要參加這次婚禮。其中有兩個意思,一是關春紅的婚禮,二是關老師就要退出領導崗位,雖然到了離休的年齡,還要到省裏人大去任職,所以學校領導就要全體參加,以表示祝賀、歡送的意思。
關興問關春紅,請了顧楚南和楊玉紅沒有,關春紅說:“爹爹不讓請他們,說是還是要簡單些好。”
“那你為什麽要請我們呢?這不是一樣的人嗎?”關興反問說。
關春紅解釋說:“那怎麽相同呢?你要知道,在我的心裏朱家鋪就是我的家鄉,你們就是我的親人,我不請你們那還叫人嗎?”
關興理解了關老師和關春紅的心意,但是還是暗地裏給顧楚南他們打了個電話,結果在吃飯前,顧楚南和楊玉紅帶著家人應時趕到了。
他們也沒有說是關興透露的消息,隻是說學校的老師告訴他們,關老師要離開黨校了,今天給關校長開歡送會,所以他們知道了才來的。現在又看到關春紅的婚禮,當然就更加應該來祝賀了。
關老師就一再解釋為什麽沒有請他們的原因,因為自己是從革命戰爭年代過來的,那個時候男女結婚就是領導上門祝賀一下,兩人在一起生活就完事了,所以他不能搞那些違背習慣的事情,請他們原諒!既然你們來了,那就當是我請了的一樣。
首先是學校領導主持關春紅的婚禮,儀式也很簡單。一是向在座的各位親朋好友宣布關春紅與小林的婚禮,二是關春紅向父母、在座的客人行了鞠躬禮,再就是兩人擁抱,互相贈送了結婚禮物。
接下來,就是新郎、新娘給客人們敬酒,大家一起舉杯共祝一對新人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大家喝了酒吃了菜,學校領導就再次站起來說:“關校長是我們黨校的老領導,因為工作和年齡的原因,就要離開我們黨校了,這也是我們今天的酒席的第二個意思,那就是感謝關校長這麽多年來,對黨校嘔心瀝血的工作和操勞,祝願關校長倆老身體健康,常迴黨校來給我們多做指導。”
大家又舉起酒杯表示了對關老師的祝願,關興這時就拉著他的姆媽走到關春紅兩人身邊,他的姆媽翠英就拿著酒杯要給她們祝酒,關春紅兩人站著已經是熱淚盈眶了。她心裏想到,那個時候到朱家鋪去插隊落戶,家人的音訊都沒有,全靠翠英嬸依托他們,現在雖然自己迴到了武漢父母身邊,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但是如果沒有翠英嬸她們一家的幫扶,自己現在不知會是個什麽樣子呐!
於是端起酒杯,帶著淚水大聲地叫了一聲“翠英嬸”,後麵說謝謝的話都哽咽了。大家看到這個場麵沒有哪一個不是熱淚盈眶的,都紛紛舉杯表示對翠英嬸的感激。
喝完這杯酒,關興又和姆媽一起來到關老師倆老身邊,要給他們倆老敬酒。關老師和老伴卻堅決不同意,一定要先給翠英嬸敬酒,因為關春紅插隊落戶在先,這個幫助他們女兒的恩情是永遠不能忘記的。
關興和他的姆媽接受了這杯酒,翠英嬸才說:“我的關興是一個農村娃,在這裏讀書學習的時候,感謝您和學校老師的教導,我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必須要給您們敬一杯酒。”
後麵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紛紛給新郎新娘敬酒,給關老師夫婦敬酒,把個喜宴的氣氛渲染到了高潮。
第二天,關興一家又被顧楚南做東請了一天,楊玉紅還要接著來,關興就推辭說:“你們還有自己的事,眼看就到了春節了,留著我下次來我再請你們吧。”
剛好關和的社會活動也就結束了,這個時候的武漢雖然很冷,但是一家人難得來武漢,還是用了一天的時間,在武漢逛了一遍。
亮亮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麽高的樓房,也沒有進過這麽大的商場,就連挑選玩具都挑花眼了。小芬一直用手拉著她的婆婆和姆媽,生怕一眨眼她們就不見了。
關和告訴姆媽和哥嫂,說:“我在放假前已經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如果成績能通過的話,過了年就不用實習,直接去上研究生。”
胡理芬就驚訝地說:“好啊,關和你連我們都瞞著,是不是想要遠走高飛了!”
他的姆媽翠英就問:“研究生是個什麽工作呢?不是讀了大學就可以直接分配工作嗎?怎麽還要考呢?”
關興就向他的姆媽解釋說:“讀研究生就是比讀大學更加高一級的學校,因為大學學的是普通的課程,如果要往上進一步專研,就要讀研究生,再往上還可以讀博士的。”
他的姆媽翠英就有些想不通了,說:“那照你這樣說,關和還要一直往上讀下去喲,光讀書不做事,那人還有不有用啊,那不就成了書呆子了嗎?”
胡理芬說:“那怎麽會呢?人是越學越聰明的啊,怎麽會成為書呆子呢?我們讀書的那會兒,是因為要開展革命運動,大學不招生,如果是招生的話,我們還不是可以一直往上讀的。”
翠英聽了他們的解釋,大致明白了要有大用就必須得要繼續往上讀,反正那是極少數人了。
翠英就說:“你們的事告訴我就行了,我也像亮亮他們一樣,什麽也不明白、什麽也不懂了。”
亮亮 立馬在旁邊說:“婆婆,你是很懂的,我相信你是很懂的。”
小芬也說:“婆婆,我們三個人都是很懂的,是吧?”
關興看到亮亮他們站在婆婆一邊,心裏感到特別的寬慰,因為他的姆媽又有了新的擁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