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七月中旬,關興他們的黨校學習就結束了。關興迴到武漢還是先到關老師那裏報了到,把自己三個月的學習情況寫了一個書麵匯報,而且還把在黨校寫的結業文章交給了關老師。
關老師說:“中央黨校已經把你學習評價發給了我們,對你的評語寫得很好。你迴去以後,我會經常與你聯係的。我們預計在秋季招收一個中級班,就是針對縣團以上的團委幹部,你要專門給他們講一次如何施行“到從群眾中來群眾中去”的工作的專題講課,你可以提前寫好講義。”
關興聽了就用本子記下來,說:“大概要用幾個課時?具體的課堂安排是怎樣的?”
“首先是課堂講授,再第二步就是討論理解,第三步就是社會實踐,還是像你們那個時候一樣,分到各基層去做社會調查和實踐,目的就是要讓學員能基本掌握這種工作方法。”關老師解釋說。
關興說:“那我的任務就是在學校講課、組織討論,其他的社會實踐再由老師帶下去。”
關老師說:“差不多吧,因為你現在不屬於我們黨校的在職老師,所以還不能耽誤你的本職工作呐。你迴到縣裏,要把在外學習的情況大致向領導匯報一下,還要說明我們以後的安排,這樣才能征得領導的支持。”
關興迴到招待所就給關和打了電話,告訴他要迴鬆河去了。關和說:“他們也放假了,要關興等他一起迴去。”
第二天關和就來到黨校,同哥哥一起迴了家。晚上翠英看到兩個娃兒一起迴來了,心裏就像一下子突然得了兩個娃兒一樣,心裏高興地無法形容。
而且在做飯的過程中,時不時用眼光打量關和,她要看看關和是不是有什麽明顯的變化。最後看到的是,人長得比以前斯文了,說話好像跟他的哥哥關興沒有什麽區別。
關和迴來後,亮亮就再也不要其他人了,吃飯、玩耍都要找他的叔叔。胡理芬說:“這下好了,關和在家裏過暑假,我和姆媽都解放了。”關和聽了很高興。
第二天,翠英就對胡理芬說:“小胡啊,我們是不是把在家裏的幾個人招唿來,一起吃一頓飯,大家熱鬧熱鬧?”
胡理芬說:“好吧,我來通知他們,除了亮亮的老爹不在家呐。”
聽到消息後,胡嬸中午就來了,翠英要亮亮叫婆婆,亮亮雖然是叫了,但是卻沒有像往常那樣,在婆婆身邊要這要那。婆婆說:“你們看看,這個小家夥有了叔叔就把我們這些老家夥丟一邊了。”
到了晚上下班了, 巧玲和胡理想來了。就與關和說話,詢問他在學校讀書學習的情況。亮亮看到舅舅、舅媽沒有給他帶來什麽東西,就對他們有些愛理不理的神情,巧玲就說:“你這個小家夥就怎麽這麽現實呢?一次不給你帶東西你就不願意理我了!”
胡理芬聽了就說:“何況是你喲,在武漢那幾天,他隻要看誰對他好,買玩具,就跟誰貼著,連我都不當迴事。”
胡理想說:“這還能怪誰,還不是你平時跟他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他奶奶肯定是誰能幫她帶,就讓他跟著誰呐。”
胡嬸說:“其實這樣子很好的,不像我們的理想小時候就認生,整天纏著大人不放。”
翠英也讚成說:“是啊,早點不認生是好事,反正長大了就不是你們的娃兒了。”
胡理芬聽出了婆婆話中的埋怨,就說:“您的娃兒不是迴來了嗎?我和亮亮整天在您的身邊呐,你就是很有福氣的哦。”
翠英就趕忙說:“是啊,我、小胡和亮亮三代人才是一家呐!”
關興迴來了,就說:“大家都到齊了,我們就到外麵去吃飯吧。”
他的姆媽說:“飯菜我都準備好了,不出去了吧。老在外麵吃館子影響多不好。”
胡理想聽了就把舌頭一伸,說:“還是老同誌思想覺悟高,不能讓群眾感覺到我們家裏搞特殊化呐。”
巧玲就說:“是呐,你還得要繼續接受群眾的再教育,好好學習這些革命的傳統哦。”
關和就問:“巧玲,你還在上班嗎?這樣子是不是在學生麵前不好意思?”大家看著巧玲特別顯懷了。
巧玲說:“學校現在沒有給我安排課了,就隻是在辦公室做些文字工作。”
吃飯的時候,亮亮坐在奶奶和婆婆中間。婆婆就問:“亮亮,你看舅媽快要給你生弟弟了,你是喜歡弟弟還是喜歡妹妹呢?”
亮亮才開始學說話,就學著婆婆的話說:“弟—弟——”
大家聽了就哈哈大笑起來,因為都知道胡嬸是先問的弟弟,如果是先問的妹妹他又不知道怎麽迴答呐。
關和就試探地說:“亮亮,舅媽想給你生妹妹呢?”
亮亮聽了立馬說:“不好——,妹妹不好!”這時大家更加驚奇了,他就怎麽知道妹妹不好呢?
他的奶奶在旁邊解釋說:“我們在外麵玩,遇到了一個小女娃,就因為跟亮亮爭玩具,還鬧得哭起來了,所以亮亮就不喜歡她。”
關和聽了說:“嘿,就這麽一點點,還很愛憎分明的喲。”
巧玲就逗亮亮說:“你媽媽明年再給你生個妹妹怎麽辦?你喜不喜歡?”
亮亮就好像有點轉不過彎來,也就不迴答了。因為沒有看到他的姆媽和他的舅媽腹部相同,就知道不會生妹妹了。
吃了飯,關興就和胡理想到一邊去說話了。現在胡理想也好像安心做事了,告訴關興,他暑假就要去武漢華中師範學院進修,是不脫產的,下學期估計得要調動一下工作。
關興就問:“是不是要調到縣中學這邊來?聽說縣中學這邊領導班子要調整的。”
胡理想聽關興這樣一說,心裏就有了準頭,就說:“局長隻是說想讓我過去,也沒有明說什麽時候去,怎麽安排。”
關興就說:“那你就安心去進修吧,到暑假結束的時候,應該就有了結果的。”
關興當然不得給他表示什麽態度,因為這是一個起碼的原則。天黑的時候,大家才迴家去。
關老師說:“中央黨校已經把你學習評價發給了我們,對你的評語寫得很好。你迴去以後,我會經常與你聯係的。我們預計在秋季招收一個中級班,就是針對縣團以上的團委幹部,你要專門給他們講一次如何施行“到從群眾中來群眾中去”的工作的專題講課,你可以提前寫好講義。”
關興聽了就用本子記下來,說:“大概要用幾個課時?具體的課堂安排是怎樣的?”
“首先是課堂講授,再第二步就是討論理解,第三步就是社會實踐,還是像你們那個時候一樣,分到各基層去做社會調查和實踐,目的就是要讓學員能基本掌握這種工作方法。”關老師解釋說。
關興說:“那我的任務就是在學校講課、組織討論,其他的社會實踐再由老師帶下去。”
關老師說:“差不多吧,因為你現在不屬於我們黨校的在職老師,所以還不能耽誤你的本職工作呐。你迴到縣裏,要把在外學習的情況大致向領導匯報一下,還要說明我們以後的安排,這樣才能征得領導的支持。”
關興迴到招待所就給關和打了電話,告訴他要迴鬆河去了。關和說:“他們也放假了,要關興等他一起迴去。”
第二天關和就來到黨校,同哥哥一起迴了家。晚上翠英看到兩個娃兒一起迴來了,心裏就像一下子突然得了兩個娃兒一樣,心裏高興地無法形容。
而且在做飯的過程中,時不時用眼光打量關和,她要看看關和是不是有什麽明顯的變化。最後看到的是,人長得比以前斯文了,說話好像跟他的哥哥關興沒有什麽區別。
關和迴來後,亮亮就再也不要其他人了,吃飯、玩耍都要找他的叔叔。胡理芬說:“這下好了,關和在家裏過暑假,我和姆媽都解放了。”關和聽了很高興。
第二天,翠英就對胡理芬說:“小胡啊,我們是不是把在家裏的幾個人招唿來,一起吃一頓飯,大家熱鬧熱鬧?”
胡理芬說:“好吧,我來通知他們,除了亮亮的老爹不在家呐。”
聽到消息後,胡嬸中午就來了,翠英要亮亮叫婆婆,亮亮雖然是叫了,但是卻沒有像往常那樣,在婆婆身邊要這要那。婆婆說:“你們看看,這個小家夥有了叔叔就把我們這些老家夥丟一邊了。”
到了晚上下班了, 巧玲和胡理想來了。就與關和說話,詢問他在學校讀書學習的情況。亮亮看到舅舅、舅媽沒有給他帶來什麽東西,就對他們有些愛理不理的神情,巧玲就說:“你這個小家夥就怎麽這麽現實呢?一次不給你帶東西你就不願意理我了!”
胡理芬聽了就說:“何況是你喲,在武漢那幾天,他隻要看誰對他好,買玩具,就跟誰貼著,連我都不當迴事。”
胡理想說:“這還能怪誰,還不是你平時跟他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他奶奶肯定是誰能幫她帶,就讓他跟著誰呐。”
胡嬸說:“其實這樣子很好的,不像我們的理想小時候就認生,整天纏著大人不放。”
翠英也讚成說:“是啊,早點不認生是好事,反正長大了就不是你們的娃兒了。”
胡理芬聽出了婆婆話中的埋怨,就說:“您的娃兒不是迴來了嗎?我和亮亮整天在您的身邊呐,你就是很有福氣的哦。”
翠英就趕忙說:“是啊,我、小胡和亮亮三代人才是一家呐!”
關興迴來了,就說:“大家都到齊了,我們就到外麵去吃飯吧。”
他的姆媽說:“飯菜我都準備好了,不出去了吧。老在外麵吃館子影響多不好。”
胡理想聽了就把舌頭一伸,說:“還是老同誌思想覺悟高,不能讓群眾感覺到我們家裏搞特殊化呐。”
巧玲就說:“是呐,你還得要繼續接受群眾的再教育,好好學習這些革命的傳統哦。”
關和就問:“巧玲,你還在上班嗎?這樣子是不是在學生麵前不好意思?”大家看著巧玲特別顯懷了。
巧玲說:“學校現在沒有給我安排課了,就隻是在辦公室做些文字工作。”
吃飯的時候,亮亮坐在奶奶和婆婆中間。婆婆就問:“亮亮,你看舅媽快要給你生弟弟了,你是喜歡弟弟還是喜歡妹妹呢?”
亮亮才開始學說話,就學著婆婆的話說:“弟—弟——”
大家聽了就哈哈大笑起來,因為都知道胡嬸是先問的弟弟,如果是先問的妹妹他又不知道怎麽迴答呐。
關和就試探地說:“亮亮,舅媽想給你生妹妹呢?”
亮亮聽了立馬說:“不好——,妹妹不好!”這時大家更加驚奇了,他就怎麽知道妹妹不好呢?
他的奶奶在旁邊解釋說:“我們在外麵玩,遇到了一個小女娃,就因為跟亮亮爭玩具,還鬧得哭起來了,所以亮亮就不喜歡她。”
關和聽了說:“嘿,就這麽一點點,還很愛憎分明的喲。”
巧玲就逗亮亮說:“你媽媽明年再給你生個妹妹怎麽辦?你喜不喜歡?”
亮亮就好像有點轉不過彎來,也就不迴答了。因為沒有看到他的姆媽和他的舅媽腹部相同,就知道不會生妹妹了。
吃了飯,關興就和胡理想到一邊去說話了。現在胡理想也好像安心做事了,告訴關興,他暑假就要去武漢華中師範學院進修,是不脫產的,下學期估計得要調動一下工作。
關興就問:“是不是要調到縣中學這邊來?聽說縣中學這邊領導班子要調整的。”
胡理想聽關興這樣一說,心裏就有了準頭,就說:“局長隻是說想讓我過去,也沒有明說什麽時候去,怎麽安排。”
關興就說:“那你就安心去進修吧,到暑假結束的時候,應該就有了結果的。”
關興當然不得給他表示什麽態度,因為這是一個起碼的原則。天黑的時候,大家才迴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