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關興就和馬副主任到荊州報到去,這次荊州地委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因為廖主任到省裏開會,聽到了全國各地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早就有點坐不住了。現在報紙上又不斷報道江浙一帶鄉鎮企業搞得好,所以就在地委會上討論決定,組織各縣市區的計委主任出去看看,即使是學不到別人什麽東西,也好讓他們這些為主要領導出謀劃策的人開闊一下眼界、長長見識。


    地委專門租了汽運公司的一輛中巴,可以坐二十多人。行程就是從武漢到南京,再到杭州、寧波,主要就是看看江蘇和浙江的鄉鎮企業。


    因為是專門的汽車,那就走走停停,首先是在景德鎮看了有幾百年曆史的磁都,到了晚上就在南京附近停車,看了南京郊區一家醃製鹹鴨蛋和鬆花蛋的企業。


    其實就是從一個生產隊開始的,他們因為在長江邊上,素來就有養鴨的傳統,後來就慢慢發展成了專門醃製鴨蛋的企業,現在據說僅就銷售南京都供不應求。


    因為這個緣故,於是就帶動了附近沿江的公社很多生產隊都做這事,而且由縣裏統一形成了一個商標——長江牌,其銷量已經超過了江蘇高郵的鹹鴨蛋了。


    車子隻是在南京停了一個多小時,吃了中午飯,又往無錫那邊趕過去,再後來就是江陰。給關興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無論到哪裏,都能看到集體辦的企業,規模有大有小,就是根據本地的資源和出產,把它做大形成出售的商品。


    關興每天就在日記本上記下行程,見到的企業,還有所參觀的地方的環境等等,他要把這些作為一些基本的材料,以便迴去後仔細研究。


    再到連雲港、張家港、南通那些地方,情形又發生了變化,他們主要是借助通江達海的優勢,發展的是小工業、小製造,當然與那些搞農副業加工的企業相比,效益就完全不同了。


    這些地方的農村基本都像小城鎮,根本看不到茅草房,而且都是寬闊的大馬路。


    所以在這些地方聽企業負責人介紹,說得最多的就是: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十多個字,就把很簡單的道理概括得十分精當、明白了。


    到了浙江,情況又來了一個大的變化。浙江山地很多,農村能耕種的田地特別少。所以,他們就緊緊圍繞城市的需要,城市需要什麽他們就生產什麽。從最小的衣食住行開始,哪怕是一盒火柴、一塊肥皂,或是一雙筷子,他們都可以形成一個生產製造的企業。


    最發達的就是小五金了,據說好的企業商品還被外商訂製出口呐。


    關興最感興趣的是他們的生產方式,比如一個生產隊的企業是生產塑料用品的,那麽每個家庭都是這個企業的作坊。生產隊統一掌握生產的標準,把數量、規格分發到各家各戶,規定完成的時間和數量,到時候統一交到生產隊的企業去驗收、交貨,然後根據製作的數量來決定報酬。


    生產隊有專門的農業生產人員,家庭的生產、製作可以不占用生產隊集中安排的活路。


    從這些生產隊的生產方式,關興就看到了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良好的發展變化的狀態。在國家的統一計劃下,由集體組織,社員參與各種生產勞動,既發揮了社員群眾的勞動特長,又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還能充分體現多勞多得、按勞取酬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如果是按照報紙上說的去做,那麽農民就隻能永遠是自給自足的勞動者,而現在這樣亦工亦農亦商,公社就真正把農工商聯合成了一個整體,它比城市的工廠、企業更加靈活,更有創造性。


    馬副主任每天晚上休息的時候,就與關興討論,說:“我們那裏沒有他們的資源,也沒有他們這些人來往城市的經驗,看來我們是學不了了,隻能是望洋興歎。”


    關興說:“我們首先是要把他們的這種精神學到,不要把社員死死地局限在土地上了,要發揮所有社員的特長和優勢,創造一些讓他們想發揮他們潛力的機會,這才是很重要的。”


    馬副主任對關興說的話就有些不明白,要關興具體舉例說說。關興就說:“比如我們當地有木匠,一般家庭都是請他們到家裏去做工,如果生產隊把這些匠人集中起來,形成一個針對城區家具用品的企業,比如家具廠,是不是就比零散的做事強得多呢?”


    “種地的社員就專門種地,做工的匠人就專門做企業,那麽生產隊就變成了多麵體的大型合作社了,是不是?”


    馬副主任聽了就慢慢有些開竅了,說:“那以我們地方的需要,就可以搞建築隊、製衣廠或是生活用品加工等等了。”


    “是啊,我們以前總是怕這怕那,怕別人說你搞小資本,搞投機倒把,您說,在集體的領導下,哪不就什麽問題都沒有了嗎?”關興這樣一說,馬副主任心裏就更加敞亮了。


    雖然隻有一個周的行程,而且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趕一個地方,很多人都覺得累,但是關興也感到累,卻不知疲倦地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手記下來,他為的是迴去以後要把這些見聞思考,原原本本地說給縣裏的幹部聽。


    從江浙迴到荊州就是周末了,有很多人因為出門的時間長,下車後就匆匆地往家裏趕。關興卻不同,他要去看看陳光明同誌,因為有很長時間沒有來荊州了,所以也就沒有時間去看望。


    正準備到陳同誌家裏去,卻突然看到了廖主任。關興就連忙停下腳步上前問候廖主任,廖主任說:“朱關興同誌,你們不是出去到江浙參觀了嗎?怎麽就迴來了?”


    關興就簡短地向廖主任說明參觀剛下車,準備來看看您和陳光明同誌。


    廖主任說:“感謝你還沒有忘記我們這幾個老家夥哦,迴去以後準備怎麽匯報呢?不要把你們參觀的見聞感受私吞了哦!”


    關興就講了自己準備迴去的打算,廖主任說:“那好,你要把你的匯報稿給我送一份來。”說完就和他分開走了。


    關興和馬副主任在陳光明同誌那裏吃了晚飯,第二天早上才搭車迴到家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