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在專署的會議室裏,參加培訓班的各地人員都坐在下麵。辦公室主任主持會議,向參加培訓的人員詳細介紹了關興,接著就讓關興上來講課。


    關興上台後,把自己準備的稿子放在講桌上,還是很客氣地向參加培訓的人做了說明:“我叫朱關興,是鬆河縣計委的,因為我以前在中南政法學院學習過,現在廖主任要我來給大家講課,我有些誠惶誠恐,大家就當我們是互相學習的,如果我在講話中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或者有問題,就請各位當麵提出來,給我指正,我保證虛心接受。”


    關興講課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麽要發展經濟?因為勞動者成了生產資料的主人,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勞動的產品肯定會不斷增長。但是我們的人口也在增長,我們的生活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所以如果經濟不發展,勞動者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我們的社會就不會前進和發展。


    第二個問題就是怎樣發展經濟?改善勞動者的生產條件,不斷提高他們勞動生產技能,不斷改變他們勞動的聯合方式,用最合適的勞動換取最大效益的勞動成果。


    關興還剛開始,廖主任就帶著幾位專署的副主任進了課堂。因為是從馬克思、列寧的思想理論引申出來的觀點,所以在座的所有人都在印發的講稿上做記號,不明白的、或是重要的地方還用小本子記下了。以便下午討論時有討論的依據。


    一節課結束了,主持人要求大家休息會兒。這時,關興就走到前麵的幾個人的座位跟前,了解他們對講課的印象。


    監利縣來的吳主任說:“你最好是講的慢一點,就把我們當做新入學的小學生那樣,不要以為我們什麽都明白,其實你講的這些內容,我今天還是第一次聽到。”


    其他幾個縣的參會者也紛紛地說:“就當我們是經濟學的文盲,馬列主義的理論最經典的地方,你要多舉我們生活中的例子,便於我們理解。”


    第二節課的時候,關興就注意了聽課人的要求。比如講到勞動生產力的時候,他為了把恩格斯對生產力的定義說清楚,首先是對恩格斯的原話淺顯的解釋。


    “恩格斯說,從本原看,生產力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古猿通過勞動轉化為人產生勞動生產力,是生產力形成的標誌和曆史上的開始。所以,生產力就是人實際進行生產活動的能力,也是勞動產出的能力,是具體勞動的生產力。生產力的表現是生產中的主體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的結果的存在,即勞動產物。按主體性質的不同,生產力可分為自然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


    “這段話的要點之一是:什麽是生產力?1.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2.要能改造自然。”


    “要點之二是:勞動產出的能力就是實際生產力,反過來說,沒有勞動產出,就沒有形成生產力。”


    接著,關興就舉例子說:“如果勞動者沒有生產資料,對他自己來說,這種勞動就可能是無效勞動。如果他拿著鋤頭鋤草,但是他沒有把草除掉,或者把青苗除死了,他的勞動就是沒有實際生產力的。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到,為什麽土地要歸勞動者所有?怎樣才能做到按勞計酬?”


    關興這樣從最基本的經濟學的原理講解,大家這才明白很多經常在做的事情,為什麽要那樣做的道理。


    下午是課堂討論,大家坐在一個用會議桌拚成的方形桌的周圍。有的講自己聽課的感受,有的提出還沒有弄明白的問題。


    京山縣的肖主任說:“請朱關興同誌再詳細說一下馬克思對勞動者的名句中‘自由’、‘全麵發展’是什麽意思?”


    關興說:“這裏的自由,我們可以理解為多層意思。第一,社會主義勞動者必須是不受奴役的;第二,他們一定要有勞動組合的自由;第三,他們要有選擇自己專長工作的自由。比如說,一個農村匠人他可能不會耕地,但是他有專長,如果要他隻能選擇耕地,那他就不是自由的,所以他就不可能有勞動積極性。”


    “全麵發展是馬克思對社會主義新型勞動者的一個要求,可以從多個方麵來理解。一是社會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得到發展,使他們的勞動能力不斷提高,這就是不斷培訓;二是勞動者要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自願地學習掌握的新的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能力。”


    討論快要結束的時候,廖主任講話說:“因為我們都是縣裏經濟工作的最高領導者,如果我們不把這些與經濟工作有關的基本學問弄清楚,那麽我們就不會主動地做好經濟工作。我們每個人的主動工作,其實就像剛才朱關興同誌講的‘自由’勞動一樣。”


    “假如我們專署隻是針對你們寫的經濟發展方案進行討論修改,那你們就不一定明白為什麽要這樣或者那樣修改,隻有你們把馬列主義的基本經濟原理弄清楚了,才能真正自己動手修改好你們各自的經濟發展方案。”


    第二天上課,關興主要講第三、四個問題。第三個問題主要以漢陽縣各廠礦、企業和公社的例子,說明我們各地存在的各種各樣不利於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


    他就列舉了多種表現:比如隻口頭抓生產沒有實際行動的;生產第一線中脫產幹部多,當甩手老板的;勞動中分工不明確,吃大鍋飯的;不管勞動成效,人在就要給記工分的;幹好幹壞無人管,更不要說懲罰和獎勵的,等等很多影響社會主義生產勞動效果的現象。


    列舉這些現象的目的,就是要在實施經濟發展方案中加以整頓、克服,這樣才能使集體經濟真正得到發展。


    第四個問題就是如何讓生產隊有生產勞動自由,比如怎樣培養生產隊“八大員”;怎樣在完成農業生產以外抓好多種經營;怎樣改善農業生產的條件;怎樣搞好農工商經濟聯合體,也就是在合作社的基礎上,讓各個公社、工廠、企業能自主聯合,搞好副業,增加集體的收入等等。


    後麵的討論大家就更加活躍了,雖然兩天的時間不長,但是大家覺得現在能把自己起草的方案的問題看明白了。


    會後,廖主任就要求與會者迴去把各自的經濟發展方案修改了,再拿到地區來討論通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