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興就是跟在8隊技術隊長的後麵,不斷了解秧苗田裏的情況:苗芽出泥齊不齊,溫度合不合適,薄膜通風好不好,秧苗長了多高?他知道,他這樣緊緊地抓住8隊不放,就是在給新民大隊施壓,也就是在給全公社施壓,隻要有一個生產隊育苗成功了,那就能說明試種雙季稻已經成功了一半。
這段時間他和付隊長分了工,付隊長負責全隊下雨後田間積水的排放,還有複興場攤位的新建,關興就專門在隊裏盯著雙季稻的育秧。關興還要每天跑新民大隊部兩趟,一個是了解其他各隊的育秧情況,再一個就是向李世前了解全公社多種經營行動實施的情況。
他深知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不隻是說在口頭上的一句套話,而對於像他這樣肩負一個公社一個方麵重要責任的領導人,就要把這句話變成一日之計在於行,不是在於“晨”,而是重在每天的行動,如果不抓緊,不果斷、不利索,那就很可能會給全公社的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過了五天,間歇的春雨總算是停下來了,火紅的太陽又照在了泥濘的村道上。這一天關興起得很早,因為頭一天他就與甘支書和大隊長商量好了,他們要把全新民大隊都看一遍,看看每個生產隊的育秧情況,再決定下一步的生產安排。
自從寒潮來臨的那一天開始,關興每天出門就穿著他的那雙草鞋,新民大隊的幹部和社員也忘了他還是公社的幹部,都自然地隻把他當著新民大隊的普通社員了。在他的帶領下,其他幹部也都穿著草鞋,一個是泥裏雨裏好走路,二個是出門、下地沒有什麽顧忌的,社員群眾也願意和幹部在一起說情況、商量對策。
甘支書在出門前,首先就給關興拿了一頂大草帽,說:“昨兒一天不住點,今兒太陽就要曬破臉,帶上草帽就是走遍全大隊也不怕了。”
關興一邊拿著草帽一邊問:“我們從哪邊出發,不僅僅是要看育秧苗的情況,還要看大田積水排出和水稻田耕整的情況,要保證穀雨前後有田插秧,有水灌田。”
大隊長就說:“朱副主任,我要問一下,您這讀中學的時間沒有耽誤,那學習種田是從哪裏來的時間呢?”
甘支書聽了就哈哈哈大笑說:“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想問而沒有問的問題呐!”
關興說:“您們是不是嫌我在您們這些老農麵前冒充內行哦?我其實真正在朱家鋪種田沒有幾天,但是我一迴隊裏就被安排給我們現在的朱支書當跑腿,他那個時候還是我們朱家鋪的隊長。”甘支書和大隊長聽了就不住地點頭,原來是這樣。
“後來,我又在那一年雙搶的時候,被陳光明同誌把我借調到公社去,跟著他每天到各大隊走訪、調查,迴到公社還要寫出走訪、調查的簡報,所以這就是我在農業大學裏學到的知識和本事。”關興說。
甘支書說:“像你這樣的幹部既有文化,又有實踐經驗,這才真正是毛主席要求的又紅又專的接班人呐!”
關興說:“我還得要向您們學習,遇事多從全麵考慮,有時候過分強調任務,下麵執行、完成任務的同誌可能就接受不了。”
大隊長說:“就憑您這樣善於學習、善於總結,可能以後還不止在公社工作,還要到縣裏去做事的,您剛才說的這一點我完全讚成。”
幾個人說著話,就來到了5隊的秧苗田邊。這個時候隊裏的技術隊長正在打開覆蓋的薄膜,給秧苗換氣。關興就躬下身子、低著頭往薄膜下麵的秧苗看,隻見嫩綠的、齊刷刷的秧苗在薄膜下麵特別耀眼,就像躺在搖籃裏熟睡的嬰兒一樣,旁邊的人隻能凝心屏氣的看,大氣都不敢出呐。
甘支書和大隊長都是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因為按照傳統的做法,清明節氣後才是落籽下種的時候,可是現在清明剛剛過,秧苗就已經一拃多高,那不是奇跡是什麽呢?
關興就對身邊的技術隊長說:“等到太陽當頂以後,就可以把薄膜撤下來,再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蓋上,這樣雖然很繁瑣,但是太陽光直接照射,秧苗就會長得快,而且長得特別壯,以後出田的時候,就能經得住風雨。”
技術隊長聽了就說:“我會按照您的指導來做的,保證有太陽的天氣,讓秧苗直接照射。”
看完5隊幾個人就往其他隊走去,8隊一直是在關興的指導下進行的,所以8隊的秧苗看起來又比5隊的秧苗更加壯實。甘支書就說:“我們還要去看看8隊的水渠和豆眼湖排水的情況,如果去年擴挖的水渠確實能起到作用的話,那我們全大隊都會受益的。”
來到擴挖的水渠邊,看到甘老爹正在掏剅(lou)昏洞,關興就趕忙上前去跟甘老爹打招唿,問他說:“您這是在幹嘛?為什麽不叫年輕有力的社員來做呢?”
甘老爹說:“這點事我還能做,隊裏要我給他們看水渠,我得要盡我的責任哦。”
甘支書問:“老哥,您這樣掏是想怎樣呢?小心把腰閃了呐。”
甘老爹轉身看到了甘支書和大隊長,就說:“你們兩人都來看水了,說明我管的這事還是很重要阿。”手裏一邊掏一邊說,“這如果是像早往年,下了這幾天的雨,我們這一片早就看不到走的路了,還是要感謝大隊擴挖水渠阿!”
甘支書說:“隻要有效果就好,要說感謝啊,還得感謝我們的朱副主任,如果不是他去年在這裏駐隊,不是他的提議,我們就不會想到擴挖一條排水渠。”
甘老爹說:“是啊,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8隊得要記住朱副主任的好呐。”
大家說著就往隊裏飼養雞鴨鵝的地方走去,隻見飼養員正在給太陽下活動的雞鴨們喂食,那個男的看到關興他們來了,趕忙放下手裏的籮筐,手在身上的包袱上擦了擦,就迎上來了。關興一看說:“這不是甘大叔嗎?你們一家在當飼養員?”
正說著,棚子裏麵走出來他的婆娘,過了年關興來的時候,看到他的婆娘還是挺著個肚子的,不想現在剛生了個小娃娃,正在月子裏呐。甘大叔就要給關興他們弄過中的東西吃,甘支書說:“你現在是要當好飼養員和月公子(荊州把伺候月母子的男人稱為‘月公子’),等娃兒滿月的時候,我們再來賀喜吧。”
關興他們走了全大隊,到晚上才迴到大隊部,對各生產隊早稻育秧的情況還是很滿意的,關興就告訴甘支書他們倆說:“我明兒就迴公社去,要迴去看看複興場的多種經營搞得怎麽樣了,有事情我們再聯係。”
這段時間他和付隊長分了工,付隊長負責全隊下雨後田間積水的排放,還有複興場攤位的新建,關興就專門在隊裏盯著雙季稻的育秧。關興還要每天跑新民大隊部兩趟,一個是了解其他各隊的育秧情況,再一個就是向李世前了解全公社多種經營行動實施的情況。
他深知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不隻是說在口頭上的一句套話,而對於像他這樣肩負一個公社一個方麵重要責任的領導人,就要把這句話變成一日之計在於行,不是在於“晨”,而是重在每天的行動,如果不抓緊,不果斷、不利索,那就很可能會給全公社的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過了五天,間歇的春雨總算是停下來了,火紅的太陽又照在了泥濘的村道上。這一天關興起得很早,因為頭一天他就與甘支書和大隊長商量好了,他們要把全新民大隊都看一遍,看看每個生產隊的育秧情況,再決定下一步的生產安排。
自從寒潮來臨的那一天開始,關興每天出門就穿著他的那雙草鞋,新民大隊的幹部和社員也忘了他還是公社的幹部,都自然地隻把他當著新民大隊的普通社員了。在他的帶領下,其他幹部也都穿著草鞋,一個是泥裏雨裏好走路,二個是出門、下地沒有什麽顧忌的,社員群眾也願意和幹部在一起說情況、商量對策。
甘支書在出門前,首先就給關興拿了一頂大草帽,說:“昨兒一天不住點,今兒太陽就要曬破臉,帶上草帽就是走遍全大隊也不怕了。”
關興一邊拿著草帽一邊問:“我們從哪邊出發,不僅僅是要看育秧苗的情況,還要看大田積水排出和水稻田耕整的情況,要保證穀雨前後有田插秧,有水灌田。”
大隊長就說:“朱副主任,我要問一下,您這讀中學的時間沒有耽誤,那學習種田是從哪裏來的時間呢?”
甘支書聽了就哈哈哈大笑說:“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想問而沒有問的問題呐!”
關興說:“您們是不是嫌我在您們這些老農麵前冒充內行哦?我其實真正在朱家鋪種田沒有幾天,但是我一迴隊裏就被安排給我們現在的朱支書當跑腿,他那個時候還是我們朱家鋪的隊長。”甘支書和大隊長聽了就不住地點頭,原來是這樣。
“後來,我又在那一年雙搶的時候,被陳光明同誌把我借調到公社去,跟著他每天到各大隊走訪、調查,迴到公社還要寫出走訪、調查的簡報,所以這就是我在農業大學裏學到的知識和本事。”關興說。
甘支書說:“像你這樣的幹部既有文化,又有實踐經驗,這才真正是毛主席要求的又紅又專的接班人呐!”
關興說:“我還得要向您們學習,遇事多從全麵考慮,有時候過分強調任務,下麵執行、完成任務的同誌可能就接受不了。”
大隊長說:“就憑您這樣善於學習、善於總結,可能以後還不止在公社工作,還要到縣裏去做事的,您剛才說的這一點我完全讚成。”
幾個人說著話,就來到了5隊的秧苗田邊。這個時候隊裏的技術隊長正在打開覆蓋的薄膜,給秧苗換氣。關興就躬下身子、低著頭往薄膜下麵的秧苗看,隻見嫩綠的、齊刷刷的秧苗在薄膜下麵特別耀眼,就像躺在搖籃裏熟睡的嬰兒一樣,旁邊的人隻能凝心屏氣的看,大氣都不敢出呐。
甘支書和大隊長都是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因為按照傳統的做法,清明節氣後才是落籽下種的時候,可是現在清明剛剛過,秧苗就已經一拃多高,那不是奇跡是什麽呢?
關興就對身邊的技術隊長說:“等到太陽當頂以後,就可以把薄膜撤下來,再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蓋上,這樣雖然很繁瑣,但是太陽光直接照射,秧苗就會長得快,而且長得特別壯,以後出田的時候,就能經得住風雨。”
技術隊長聽了就說:“我會按照您的指導來做的,保證有太陽的天氣,讓秧苗直接照射。”
看完5隊幾個人就往其他隊走去,8隊一直是在關興的指導下進行的,所以8隊的秧苗看起來又比5隊的秧苗更加壯實。甘支書就說:“我們還要去看看8隊的水渠和豆眼湖排水的情況,如果去年擴挖的水渠確實能起到作用的話,那我們全大隊都會受益的。”
來到擴挖的水渠邊,看到甘老爹正在掏剅(lou)昏洞,關興就趕忙上前去跟甘老爹打招唿,問他說:“您這是在幹嘛?為什麽不叫年輕有力的社員來做呢?”
甘老爹說:“這點事我還能做,隊裏要我給他們看水渠,我得要盡我的責任哦。”
甘支書問:“老哥,您這樣掏是想怎樣呢?小心把腰閃了呐。”
甘老爹轉身看到了甘支書和大隊長,就說:“你們兩人都來看水了,說明我管的這事還是很重要阿。”手裏一邊掏一邊說,“這如果是像早往年,下了這幾天的雨,我們這一片早就看不到走的路了,還是要感謝大隊擴挖水渠阿!”
甘支書說:“隻要有效果就好,要說感謝啊,還得感謝我們的朱副主任,如果不是他去年在這裏駐隊,不是他的提議,我們就不會想到擴挖一條排水渠。”
甘老爹說:“是啊,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8隊得要記住朱副主任的好呐。”
大家說著就往隊裏飼養雞鴨鵝的地方走去,隻見飼養員正在給太陽下活動的雞鴨們喂食,那個男的看到關興他們來了,趕忙放下手裏的籮筐,手在身上的包袱上擦了擦,就迎上來了。關興一看說:“這不是甘大叔嗎?你們一家在當飼養員?”
正說著,棚子裏麵走出來他的婆娘,過了年關興來的時候,看到他的婆娘還是挺著個肚子的,不想現在剛生了個小娃娃,正在月子裏呐。甘大叔就要給關興他們弄過中的東西吃,甘支書說:“你現在是要當好飼養員和月公子(荊州把伺候月母子的男人稱為‘月公子’),等娃兒滿月的時候,我們再來賀喜吧。”
關興他們走了全大隊,到晚上才迴到大隊部,對各生產隊早稻育秧的情況還是很滿意的,關興就告訴甘支書他們倆說:“我明兒就迴公社去,要迴去看看複興場的多種經營搞得怎麽樣了,有事情我們再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