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興他們去的紅旗公社有五個大隊,到了紅旗公社後,公社革委會的領導帶領著公社的主要幹部迎接他們。下午開了個聯席會,首先公社革委會領導表示歡迎縣裏的工作組,再就是工作組的組長鄧世明講了這次下派的工作組的任務和要求,接著副組長就把22個人分了小組。每個大隊分一組,一組2—3個人,剩下的幾個人就是鄧組長和副組長,還有兩個年紀大一點的留著機動人員。
關興和一個中年人分到一組,他們被分到紅旗公社的新民大隊,離公社有十多裏地,隻能明天才能去了。
凡是離公社比較近的工作小組吃了晚飯就下去了,由公社派人送到所去的大隊部。關興和那個中年人小組長,還有另外一組離去的大隊比較遠,都被安排在公社的客房休息。加上鄧組長他們四個,晚上沒有下去在公社住的就有8個人。
關興和那個小組長住在一間房裏,關興就主動介紹自己說:“我叫朱關興,是朱家鋪的人,現在荊州地委短訓班學習,因為要參加工作組,短訓班就暫時停下來。”
中年人就說:“我叫趙永福,在教育局工作。以後你就叫我趙老師吧。”接著他又問關興,“你是朱家鋪的,那你去短訓班之前是在哪裏幹事呢?”
關興說:“我是前進大隊的團支部書記,被縣裏選派去參加短訓班學習了。”
趙老師就很好奇地說:“這次參加短訓班的人不多,應該都是在職的幹部啊,你能被選上,那就說明你是被縣裏領導看重的培養對象了。”
關興說:“因為我迴鄉鬧革命後,一直在農村參加抓革命促生產的事,在生產隊、大隊和公社都幹過,縣裏的陳光明同誌曾經帶著我搞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可能縣裏覺得我是個特殊類型的青年吧,也沒有什麽重點培養。”
趙永福覺得眼前這個青年人確實很特別,一是很純潔,二是很誠實,沒有其他男娃兒那樣虛頭巴腦的做派。就說:“這麽說,你這次做工作組下派,對農村還是很了解的,可能我還不如你呢!有什麽事我們得要互相交流。”
關興說:“哪裏喲,您吃的鹽比我過的橋還多,怎麽會呢?再說哪個不是從農村中出來的,誰的家裏不是與農村有關呐。”
趙永福聽關興這樣說,也就再沒有話了。第二天他們各自背著行李,向新民大隊去。關興穿著他的姆媽給他做的布鞋,走起路來很跟腳。而趙永福就不很受用了,因為他腳上的鞋是一雙有鬆緊布的舊鞋,鬆緊布早就沒有作用了,所以走起路來既不跟腳,還咕阿咕阿的響。走了一段路,他就要在路邊歇一會兒。
關興看了就說:“趙老師,您這雙鞋好像不跟腳,有點大,要不我和您換穿一下試試?”
趙老師看了看關興,感到他說的是真心話,就點頭同意了。關興的腳比趙永福的長一點,瘦一點,穿上他的鞋也還好。趙永福換穿了關興的鞋,走了幾步覺得很受用,就紅著臉看向關興。
關興說:“您不要脫了,就穿著我的鞋吧,估計到新民大隊還有一段路,如果您的鞋不合腳,那我們走到新民大隊去就會很遲的。”
於是他們就繼續趕路,從這以後,趙永福就再也不把關興看著年輕小夥子了。在他的眼裏,好像關興就是一個最能理解人、幫助人的夥伴。
因為他們都從來沒有去過新民大隊,中途還問了走路的人。到新民大隊部的時候,吃中飯的時間都已經過了。大隊的幹部還在等著他們,因為公社早就已經來電話告訴了他們。
新民大隊的支書叫姓甘,把他們迎進大隊部,就叫把早已準備好的飯菜端上來。趙組長就邊吃飯邊向甘支書介紹他們兩個人,並說:“吃了飯再讓大隊支書向他們介紹一下大隊各生產隊的情況。”
吃完飯,甘支書就把大隊幹部集中起來,向趙永福和關興介紹了大隊各生產隊的情況。就問:“趙組長,您說您準備怎樣工作?”
趙組長說:“我們眼前剛來,首先我想先到各個生產隊走走,了解一下各個生產隊的大致麵貌,再決定分住到哪個隊去。”
大隊甘支書就說:“好的,那我們下午就帶著您們分開走訪調查吧。”
新民大隊地處紅旗公社的最邊上,也是鬆河縣最西邊的一個大隊。它的最西邊就是長江,過到長江對麵就是北麵的荊江分洪區,西麵是枝江縣的百裏洲。
關興就跟著大隊長往西走,經過了新民大隊的5隊到8隊,最遠的8隊就在長江邊的拐彎處。這個生產隊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外麵是長江,離大堤不到二裏路,內裏還有一個小湖,叫做豆眼湖。關興在心裏認為這個名字是不是把字叫錯了,按照實地來看應該就像肚臍眼一樣,那麽就應該叫肚眼湖,就像肚臍眼那麽大一點點,因為這裏人的口音有點宜昌、枝江那邊的,說話吐字可能就和正中的鬆河縣口音有些差別。
大隊長就向關興介紹這個生產隊說:“8隊因為在長江邊上,又有個豆眼湖橫在生產隊的中間,所以,8隊的幹部社員一直都認為他們隊很特殊,他們連路都沒有好走的,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團糟。再就是每逢雨季內外的洪水夾起來,他們就什麽也幹不成了,田裏的稻穀被淹了,地上的莊稼也泡著,因此這個隊長期就是吃國家的返銷糧。”
“沒有雨水的季節,大多數人都以撈魚摸蝦過日子,哪個看到這種情況都覺得不好辦,所以自從人民公社以來,就任由他們自作主張了。”
關興聽了大隊長的介紹,就突然想起他們青山公社的永久大隊來。永久大隊關興很熟悉,也是因為沙牛湖的原因,使他們既不是農民也不是漁民。社員的生活也確實是沒有多大的變化,可是現在自從縣裏搞了圍湖造田以後,永久大隊變化很大,農民再也不需要擔心洪水了,以前出門坐船,現在都成了良田。想到這裏,關興覺得還要進一步了解生產隊社員和幹部是個什麽想法,如果他們願意改變的話,還是要因地製宜幫他們改造一下生產、生活的環境才好。
關興和一個中年人分到一組,他們被分到紅旗公社的新民大隊,離公社有十多裏地,隻能明天才能去了。
凡是離公社比較近的工作小組吃了晚飯就下去了,由公社派人送到所去的大隊部。關興和那個中年人小組長,還有另外一組離去的大隊比較遠,都被安排在公社的客房休息。加上鄧組長他們四個,晚上沒有下去在公社住的就有8個人。
關興和那個小組長住在一間房裏,關興就主動介紹自己說:“我叫朱關興,是朱家鋪的人,現在荊州地委短訓班學習,因為要參加工作組,短訓班就暫時停下來。”
中年人就說:“我叫趙永福,在教育局工作。以後你就叫我趙老師吧。”接著他又問關興,“你是朱家鋪的,那你去短訓班之前是在哪裏幹事呢?”
關興說:“我是前進大隊的團支部書記,被縣裏選派去參加短訓班學習了。”
趙老師就很好奇地說:“這次參加短訓班的人不多,應該都是在職的幹部啊,你能被選上,那就說明你是被縣裏領導看重的培養對象了。”
關興說:“因為我迴鄉鬧革命後,一直在農村參加抓革命促生產的事,在生產隊、大隊和公社都幹過,縣裏的陳光明同誌曾經帶著我搞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可能縣裏覺得我是個特殊類型的青年吧,也沒有什麽重點培養。”
趙永福覺得眼前這個青年人確實很特別,一是很純潔,二是很誠實,沒有其他男娃兒那樣虛頭巴腦的做派。就說:“這麽說,你這次做工作組下派,對農村還是很了解的,可能我還不如你呢!有什麽事我們得要互相交流。”
關興說:“哪裏喲,您吃的鹽比我過的橋還多,怎麽會呢?再說哪個不是從農村中出來的,誰的家裏不是與農村有關呐。”
趙永福聽關興這樣說,也就再沒有話了。第二天他們各自背著行李,向新民大隊去。關興穿著他的姆媽給他做的布鞋,走起路來很跟腳。而趙永福就不很受用了,因為他腳上的鞋是一雙有鬆緊布的舊鞋,鬆緊布早就沒有作用了,所以走起路來既不跟腳,還咕阿咕阿的響。走了一段路,他就要在路邊歇一會兒。
關興看了就說:“趙老師,您這雙鞋好像不跟腳,有點大,要不我和您換穿一下試試?”
趙老師看了看關興,感到他說的是真心話,就點頭同意了。關興的腳比趙永福的長一點,瘦一點,穿上他的鞋也還好。趙永福換穿了關興的鞋,走了幾步覺得很受用,就紅著臉看向關興。
關興說:“您不要脫了,就穿著我的鞋吧,估計到新民大隊還有一段路,如果您的鞋不合腳,那我們走到新民大隊去就會很遲的。”
於是他們就繼續趕路,從這以後,趙永福就再也不把關興看著年輕小夥子了。在他的眼裏,好像關興就是一個最能理解人、幫助人的夥伴。
因為他們都從來沒有去過新民大隊,中途還問了走路的人。到新民大隊部的時候,吃中飯的時間都已經過了。大隊的幹部還在等著他們,因為公社早就已經來電話告訴了他們。
新民大隊的支書叫姓甘,把他們迎進大隊部,就叫把早已準備好的飯菜端上來。趙組長就邊吃飯邊向甘支書介紹他們兩個人,並說:“吃了飯再讓大隊支書向他們介紹一下大隊各生產隊的情況。”
吃完飯,甘支書就把大隊幹部集中起來,向趙永福和關興介紹了大隊各生產隊的情況。就問:“趙組長,您說您準備怎樣工作?”
趙組長說:“我們眼前剛來,首先我想先到各個生產隊走走,了解一下各個生產隊的大致麵貌,再決定分住到哪個隊去。”
大隊甘支書就說:“好的,那我們下午就帶著您們分開走訪調查吧。”
新民大隊地處紅旗公社的最邊上,也是鬆河縣最西邊的一個大隊。它的最西邊就是長江,過到長江對麵就是北麵的荊江分洪區,西麵是枝江縣的百裏洲。
關興就跟著大隊長往西走,經過了新民大隊的5隊到8隊,最遠的8隊就在長江邊的拐彎處。這個生產隊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外麵是長江,離大堤不到二裏路,內裏還有一個小湖,叫做豆眼湖。關興在心裏認為這個名字是不是把字叫錯了,按照實地來看應該就像肚臍眼一樣,那麽就應該叫肚眼湖,就像肚臍眼那麽大一點點,因為這裏人的口音有點宜昌、枝江那邊的,說話吐字可能就和正中的鬆河縣口音有些差別。
大隊長就向關興介紹這個生產隊說:“8隊因為在長江邊上,又有個豆眼湖橫在生產隊的中間,所以,8隊的幹部社員一直都認為他們隊很特殊,他們連路都沒有好走的,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團糟。再就是每逢雨季內外的洪水夾起來,他們就什麽也幹不成了,田裏的稻穀被淹了,地上的莊稼也泡著,因此這個隊長期就是吃國家的返銷糧。”
“沒有雨水的季節,大多數人都以撈魚摸蝦過日子,哪個看到這種情況都覺得不好辦,所以自從人民公社以來,就任由他們自作主張了。”
關興聽了大隊長的介紹,就突然想起他們青山公社的永久大隊來。永久大隊關興很熟悉,也是因為沙牛湖的原因,使他們既不是農民也不是漁民。社員的生活也確實是沒有多大的變化,可是現在自從縣裏搞了圍湖造田以後,永久大隊變化很大,農民再也不需要擔心洪水了,以前出門坐船,現在都成了良田。想到這裏,關興覺得還要進一步了解生產隊社員和幹部是個什麽想法,如果他們願意改變的話,還是要因地製宜幫他們改造一下生產、生活的環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