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也沒有像現在預報天氣那麽有準頭,隻是每晚大喇叭廣播快要結束的時候,就要播放縣裏氣象台的天氣預報。起先人們還很相信它,結果天氣預報讓人出了幾次洋相,就再也沒有人把大喇叭裏說的天氣當迴事了。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一次是夏收的時候,天氣突然就熱得發了狂,晚上大喇叭裏就說:明天有雷雨大風,南風四級轉北風。俗話說:春南夏北,等不到黑。意思是春天刮南風,夏天刮北風,立馬就會下雨的。聽了天氣預報,誰敢不相信呢!


    文迎就通知收割麥子的小組,少割一些,邊割邊收,挑迴到打麥場的麥捆先上摞(荊州稱大草堆為“摞”),等風雨過後,再掀下來,打開鋪到場上脫粒、揚曬。長鎖還在大喇叭裏強調:要求社員帶好雨具,蓑衣、鬥笠,直接就放在田頭,免得大雨來了往家裏跑,耽誤了搶割、搶收。


    社員也心裏清楚,春上的一場風雨有可能就毀掉一季的作物,所以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可是,一整天老天爺好像忘記了風雨這事似的,不但沒有刮風下雨,就是陰雲遮擋一下都沒有,太陽反而比前一天還毒辣,有的人穿的是夾衣服,因為裏麵穿的很隨便,就是再熱也不敢脫,隻在心裏罵那個大喇叭,罵那個說天氣預報的人,甚至還要罵老天爺。


    本來麥子割了直接鋪在打場上,既省工又不會被燒包漚爛,因為剛割的麥捆是新鮮的,有很多麥稈還有青稈,一上摞就會漚出熱氣,嚴重的話,麥粒就會漚出酒糟味來。


    當然文迎是不會不相信天氣預報的,因為這是全隊的人接濟春荒的糧食,開不得一點點玩笑的。可是到了下晚,仍然一點風雨的動靜也沒有。夏收大太陽是大家很高興的事情,現在不但耽誤了打場,而且放慢了搶收的進度,真是誰的心裏都窩著一盆火。


    吃了晚飯,眼看滿天的火燒雲,倉庫保管員就對文迎說:“看樣子好像今兒個是沒有雨了,你看是不是把上摞的麥捆掀下來,鋪在場上連夜打了,明兒個趁太陽大,好一邊揚場一邊整曬。”


    文迎聽了覺得這個建議很好,就與長鎖商量:夜晚要社員們出個夜工,把白天搶收上摞的麥捆掀下來,鋪到場上連夜脫粒,第二天好揚場、整曬。


    社員聽到文迎在大喇叭裏的通知,心裏就更加罵那個瞎說八道的大喇叭了,好好的天氣,白天就已經把人快折騰死,現在又要出夜工。真像快要餓死的長工還要連夜給祖宗上墳一樣,沒有哪一個不是怨氣衝天。但是怨氣歸怨氣,為了一口糧食飽肚子,還得照樣出夜工啊。


    長鎖知道社員們都不情願,就說:“晚上出夜工的,多記半天的工分。”


    等到把白天收割的麥捆脫粒打場弄完,已經是月亮都快要落了。大家葡撻、葡撻地拖著搖晃的步子迴到家,恨不得立馬就上床睡覺呐。誰承想,天快亮的時候,風雨來了。守倉庫的人在大喇叭裏反複吼叫著:全隊的社員同誌們,趕快到倉庫的打場上來搶暴(荊州把在暴風雨中搶收東西,稱為“搶暴”)!就是這兩句話,在大喇叭裏吼了不下十遍。


    好多男人就隻穿了褲衩,直接奔到打場上。還好,夜裏剛打下的麥子被大夥兒搶進了倉庫,可是滿場的麥草散落在地上的雨水中,還有的被大風刮到天上,就像跑老東(荊州人把日本鬼子侵犯鄉村,稱為跑老東,老東就是指東洋鬼子)過後那樣,要多亂就有多亂,根本就沒有人去管也沒有人收拾。


    從這次遭受了老天的折磨以後,朱家鋪的人是誰也不再相信大喇叭裏的天氣預報了。仍然又迴到了“晴帶雨傘,飽帶饑糧”的傳統習慣。搞得文迎每天早晚都要看天色,再安排社員出工的活路。


    哪想到今兒個公社在朱家鋪開現場會,這個老天爺卻又來了這麽一出。大喇叭裏的《東方紅》剛剛響起,就被突然旋起的大風把歌聲吹到了天上去了,什麽也聽不見,隻有發吼的風聲纏著人不放,把人吹得站不穩。


    朱家鋪插秧的女人們第一反應就是往家裏跑,因為她們想到的是,不知還在哪裏野的娃兒們,晾曬在門前的衣服,大門外急著進籠子的雞鴨。


    來開現場會的人都隻有往倉庫跑去,還好大風吹了足足有半歇活路的時辰,大雨才下來。這給搶暴的、歸家的、進會場的人們留下了躲避大雨的時間,誰也沒有淋到雨。


    可是朱家鋪大會場裏就有些擁擠了。


    陳光明同誌要求大家按照一個大隊坐在一塊兒的方式,擠一擠坐下來。再吩咐前進大隊把早已經架在主席台上的放映機打開,熒幕就掛在對麵的牆上,熒幕上首先就打出了幻燈片字幕:歡迎各位領導、各位同誌,到朱家鋪親臨指導!


    陳光明同誌就對著喇叭說:“今天我們的現場會,先是到插秧的現場看,再就是在會場上學,學習水稻合理密植的技術,最後就是聽,聽朱家鋪的幹部介紹他們如何搞水稻合理密植試插的經驗。”他喝了一口水接著說:“今兒個老天爺好像早就明白了我們的安排一樣,上午給我們安排了充足的時間看現場,現在外麵雖然在刮風下雨,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在會場學技術、聽介紹。雨一下,誰也不會擔心走出去了,每個人都要老老實實地睜大眼睛看、張著耳朵聽,把朱家鋪的經驗學到手。”


    接著放映員就播放新聞簡報,重點是放映“水稻合理密植”的內容,一部新聞簡報也就二十多分鍾。後麵還放了“怎樣漚製綠肥”、“怎樣製作牲畜食用的糖化飼料”。在影片放映的時候,關興依然就在旁邊解說,參會的人邊看影片邊聽解說,再結合剛才在朱家鋪水田裏感受到現場,大家一下子好像從師學藝一樣,都變得聰明靈透了,真正看到了科學種田和發展生產隊的副業的新天地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