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熱天就要過去,秋老虎雖然厲害,但是畢竟隻有半天,晚上風一吹就涼爽了。翠英想到了月半又要來了,得上街買點紙貨、冥鈔迴來祭奠文煥。更重要的是,關興過了一個暑天,人的個頭長得特別快,已經超過姆媽了。眼見就要上縣城讀書去了,還穿著以前的衣服肯定是嫌小了。好的是他那個在鎮上的女同學,老爹開裁縫鋪,可以到那裏去做幾件衣服,好準備上學。


    這天下晚,翠英在豬場請了假,就帶著兩個娃兒到鎮上去辦這些事。


    起先她向關興問明了那個女同學家裏的地方,決定先在那裏落一下,向那個女同學的老爹問問:給關興做衣服的事,再好去供銷社扯布料。


    那個女同學的家走過小林子村後,進街口不遠就是。她的老爹剛好也不忙,看著翠英牽著兩個娃兒進了裁縫鋪,便問:“請問你們是來做衣服的嗎?”


    翠英連忙說:“您就是我的娃兒關興說的,他的同學的老爹吧。”


    裁縫師傅立馬就想起來了,先前自家的女娃帶這個小夥子來過,而且自己的女娃還到朱家鋪這個同學家裏去玩過。


    就向裏屋叫聲:“春鳳,你的同學來了,快出來。”


    裏屋裏的春鳳聽到了,應聲出來,看到翠英和關興他們倆弟兄,很高興。就說:“關興,你和姆媽來我們店裏,是不是要做衣服,準備上學的?”


    關興臉紅著說:“姆媽說我長得快,以前的衣服上學穿,恐怕嫌小了,就帶我來看看的。”


    “那不要猶豫呐,就是舊衣服不小,也是舊的,去縣城上學穿肯定是不合適喲。”春鳳說。


    翠英就點著頭,把眼光轉向春鳳的老爹,說:“師傅,您貴姓,我是想來給娃兒做幾件衣服。您說說,怎麽做好?”


    春鳳的爹爹迴答說:“我姓徐,你就叫我徐師傅吧。既然你的娃兒與我的春鳳是同學,都要到縣城中學去讀書的,那我就建議你,做兩套換洗的褂褲,再做一套外麵穿的夾衣服就行了。如果到了冬天,迴來再做一套棉衣褲。”


    翠英想了想說:“那就裏外各做一套吧,我說個醜話,我們鄉裏人,不像您街上的人手頭活便。以後需要了再做吧。”


    春鳳的爹爹徐師傅說:“那也行,裏麵的褂子和秋褲就扯厚一點的洋布,外麵的褂褲就扯卡其布,耐磨好洗。”


    說完就要給關興量尺寸,翠英說:“您現在量尺寸是不是早了,我們去供銷社扯布料了再量吧?”


    徐師傅很當家地說:“我給你娃兒量好了,再去扯布就不浪費,興許還有合適的零頭布料,可以買來用呐。”


    翠英覺得徐師傅說的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辦法量了尺寸再去扯布。


    等到翠英母子三人迴到徐師傅的裁縫鋪,太陽已經就落山了。徐師傅邊給關興寫好尺寸,記好賬,還一邊與翠英說話:“你們朱家鋪是個大村子,每年到鎮裏來做衣服的多嗎?”


    翠英說:“不多,因為農家人一般都是大的穿了給小的,年輕人穿了給老的,一年也很少請裁縫到家裏做衣服的。像我們關興這種事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農家人做衣服,除非是成婚,或是老人裝老的壽衣,其他就很隨意的。”


    徐師傅說:“如果有誰想做衣服的話,你可以幫我聯係,幫我領到鋪子裏來,我會給你腳步錢的。”


    翠英說:“那您也可以到我們那裏去做工,免得別人跑動。”


    徐師傅說:“除非是別人上門來請,我們是不能上門去攬活的,因為做手藝的都有行規,不能攪亂別人的地方上去的。”


    翠英聽了這話才明白,這時徐師傅已經把關興做衣服的事弄完了。翠英就站起來準備走,大聲叫進裏麵去了的關興哥倆。


    關興出來時,春鳳還叮囑關興:“不要忘了,上學那天你到我們鎮上來,我們一起坐船去。”


    關興答應著,與姆媽和關和一起往家走。


    這個鎮子叫梅廠鎮,是個四通八達的要地。往南的旱路可以通往湖南,水路向東可以到武漢,西邊就是宜昌。所以,雖然鎮子不大,但是在外的名氣不小,凡是在外的客商都是知道的。後來成立人民公社,上麵考慮到把公社放在這裏有好處,但是對其他管轄的大隊來說有點偏,就把公社設在了另一個地方了。


    從這裏到縣城去,最好的就是走水路,那個時候沒有公路和汽車,隻有坐船是最方便的。梅廠鎮後麵的小河一頭與蓮子湖相通,另一頭與大河相連,就成了蓮子湖泄洪排澇的出口,幹旱時,又可以把大河裏的水引進蓮子湖。所以,梅廠鎮是個水旱並無大礙、出進又很便宜的地方,鎮上的供銷社在當時來說,還算是幾個公社方圓幾十裏地必須要來趕場的繁華之處。每天都有為供銷社運輸貨物的小駁船,再就是有兩頭往返帶客的客班船,以前是用船工拉纖行走的,後來裝上了動力,就成了當天往返的機關船。春鳳約好關興上學去,就是坐這種機關船。


    翠英在月半前幾天,就要關興和弟弟來鎮上取迴了做的新衣服。月半這天,翠英領著兩個娃兒,來到文煥的墳前,一邊擺好要燒化的紙貨,燃起香蠟紙燭,一邊帶著娃兒跪在文煥的墳頭,像匯報似的,把關興考上縣城中學、馬上就要去上學的事說了一遍。關興也知事了很多,跪著向爹爹表示要刻苦讀書,不能辜負了姆媽的心意。


    哥倆又一齊給爹爹磕了頭,穿過燃放大鞭的煙霧便迴到了家。


    再過三天就是學校通知上學的日子,翠英便把關興叫到跟前,告訴他要帶的衣服和被子,並且叮囑要經常整理衣被,把不需要常用的東西放在一起,免得弄失落了。


    翠英再就是把自己出嫁的時候,娘家打製的一個唯一的木箱子取了下來,擦擦灰塵就算是用來給關興裝行李,隻是油漆斑駁,很不耐看了。關興也不知道別人用的是什麽裝行李的,隻覺得姆媽為他想得很周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