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國際奧委會的工作也處於停止狀態,直到1946年的九月份,國際奧委會在洛桑舉行會議,當時決定了兩件大事,一是瑞典體育活動家埃德斯特隆正是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二便是在倫敦召開第14屆奧運會。
埃德斯特隆原本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上一任主席拉圖爾在1942年去世,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當時並沒有選新主席,埃德斯特隆便代理了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職務,全麵主持國際奧委會的工作,如今埃德斯特隆總算是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國際奧委會的領導者。
埃德斯特隆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舉辦1948年的奧運會。
上一次舉辦奧運會還是在1936年,之後的兩屆奧運會停辦,這也使得國際奧委會的影響力大大降低,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若再不舉辦奧運會的話,或許就有其他的體育組織竄出來,取代國際奧委會。
1948年的奧運會之所以會選定在倫敦舉辦,是因為1944年的奧運會的舉辦地本該是倫敦。早在1939年,國際奧委會就確定了倫敦為1944年奧運會的舉辦地,但國際奧委會才剛做出這個決定,歐洲的戰爭就爆發了,於是乎1940年和1944年的兩屆奧運會隻能被迫停止。1948年的奧運會,等於是給了倫敦一次補辦奧運會的機會。而1940年的奧運會原本該由日本舉辦,但日本是戰敗國,所以也就喪失了補辦奧運會的機會。
英國剛剛經曆過戰爭,倫敦也遭受過德軍的轟炸,很多地方都是破敗不堪,大部分的體育場館也受到了損毀,按說這樣的城市,是不適合舉辦奧運會的,而且英國隻有不到兩年的時間為奧運會做準備,即便是立刻修建也來不及。看看2012年倫敦奧運會就知道,很多場館都是臨近開幕式才完工,英國人的工作效率真的令人不敢恭維。
更何況辦奧運會是要花很多錢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打光了英國人的家底,現在的英國還欠了美國人一屁股債,這時候舉辦奧運會的話,對於英國的財政也是一大考驗。
然而這一屆奧運會,英國卻是非辦不可,英國不希望其他國家看出,大英帝國已經衰弱,特別是在那個殖民地追求民族獨立的年代,擁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國,就更要表現的強勢一些,一旦殖民地認為英國已經衰落,那麽會有更大的獨立浪潮。於是乎英國也隻能打腫臉充胖子的承辦了1948年的奧運會。
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德國和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被禁止參賽,不過仍然有59個國家參加了這一屆奧運會,與之相比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隻有49個國家參加,而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參賽國家隻有37個。
參賽國之所以創新高,是因為在二戰結束以後,很多新興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這些國家雖然來不及訓練出有實力的選手參賽,但絕對不會放棄出現在國際舞台上的機會。
剛剛誕生的新興國家,其中有部分甚至還沒有正式的得到國際承認,他們暫時還參加不了國際組織,但他們卻非常渴望國際社會的認可,於是乎與政治無關的奧運會,就成了新興國家走上國際舞台的最佳途徑。為了能夠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那些剛剛擺脫殖民統治的新國家,即便是一窮二白,也要擠出一部分資金,派自己的運動員來參加奧運會。
除此之外,在英國舉辦的奧運會,對於那些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國家,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比如印度、阿富汗、緬甸、錫蘭(現斯裏蘭卡)等等,他們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前往英國參加奧運會這種國際活動,顯然是坐實了這些國家獨立的法理性。
1948年倫敦奧運會,參賽國雖多,但參賽選手的實力卻是魚龍混雜,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很多優秀的運動員死於戰火當中,那些活著的運動員也無法獲得一個安定的訓練環境,這使得1948年奧運會的運動員水平退化到了二十多年前,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也是公認的“弱雞互啄”的奧運會。
比如荷蘭運動員布蘭克爾斯-科恩,參加倫敦奧運會的時候已經30歲了,而且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然而她卻在倫敦奧運會上斬獲四枚金牌,得到了無數的讚譽和榮譽。事實上她在百米奪冠成績是11秒9,而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女子百米短跑決賽,想要拿到冠軍則需要跑11秒5。經過十二年的時間,百米金牌的奪冠成績反而退步了整整0.4秒,這就是1948年倫敦奧運會最真實的縮影。
這一屆奧運會的參賽選手,已經不能用業餘運動員來形容了,很多參賽選手充其量隻是個體育愛好者,他們當中有工人、有農民、有學生、有藝術家、有家庭主婦,就運動員的專業性而言,或許第一屆的雅典奧運會都要比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好一些。
參賽選手的水平偏低,也是陳強敢於參加1948年奧運會的原因之一。現在的陳強雖說不是“廉頗老矣”,但也已經不複當年之勇,如果再遇到巔峰歐文斯那樣的對手,陳強還真的比不過人家。但對手隻是一群體育愛好者的話,陳強就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了。作為多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陳強這隻瘦死的駱駝,怎麽也會比馬大一些。
……
為了避免坐船的辛苦,這一次陳強是坐飛機抵達的倫敦。
陳強乘坐的是波音307客機,這架飛機是在b17的基礎上改造的,而且全世界是首駕使用了加壓客艙的商用飛機,可以在兩萬尺的高空上飛行,避開糟糕的天氣。這款飛機也是當時美國比較主流的商用飛機。
陳強抵達倫敦後,中國代表團的其他成員還沒有抵達,但陳強也沒有住進運動員宿舍,而是直接去了豪華的酒店下榻。
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居住環境是比較差的,當年的柏林奧運會好歹專門建造了奧運村,運動員兩人一間,而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宿舍,直接使用了一座軍營,作為軍事目標,這座軍營在二戰當中也遭受過德軍的轟炸,經過修繕後便成了運動員們的住所。
這樣的居住條件,陳強肯定是不滿意的,他寧願自己花錢住酒店,而倫敦奧運會的主辦方也樂得有人自己花錢去住酒店,因為即便是把運動員安排在軍營,床位依舊很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倫敦奧運會期間,運動員吃飯是要收費的,當時的英國還在實行戰後配給製度,所有的物資都限量供應,即便是英國本土的運動員,也不可能敞開肚皮吃飯。而且由於物資緊缺,英國政府提前告知所有代表團,允許各國運動員自帶食物,於是乎新西蘭人帶來了煉乳和羊脂;匈牙利代表隊帶了辣椒和檸檬;一海之隔的荷蘭農夫們直接將新鮮蔬菜運至倫敦;中國代表團除了帶了大米白麵之外,還帶了醃鹹菜和茶葉。最有錢的美國人,每天從美國本土空運食品,除了蔬菜和肉類之外,甚至有空閑地方運鮮花來倫敦。
很多國家的運動員都帶了家鄉的土特產來倫敦,這也使得運動員宿舍成了一個龐大的交易市場,有些人會從其他國家的選手那裏購買食物,也有人會以物易物。甚至很多倫敦本地人專門跑來找運動員買東西,比如美國人帶來的巧克力,就深受倫敦市民喜愛,由於戰爭的原因,英國的孩子們可是有好多年沒有吃上巧克力了。
運動員的駐地也是整日炊煙繚繞,既然自己可以帶食材,當然得自己做飯,某些國家的代表隊中,還真有廚師出身的運動員,做出來的食物令人垂涎三尺。可惜中國代表團裏沒有沙縣的,要不然去開個沙縣小吃,肯定能大賺一筆。
英國雖然處於物資管製當中,但物資管製這種事情往往隻針對普通老百姓,有錢有勢的人還是可以輕鬆的獲得各類商品,就比如陳強下榻的高級酒店,隻要肯花錢,什麽吃的都能買到,陳強也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
陳強在倫敦住了幾天,已經習慣了倫敦的天氣和水土,而這時候,中國代表團終於抵達了倫敦。
這一次中國一共派出了三十三名運動員,而且全都是男性,其中籃球隊和足球隊就占去了28個名額,另外有三位田徑運動員,一位遊泳運動員和一位自行車運動員,其中遊泳運動員吳傳玉是印尼華僑,而自行車運動員何浩華是荷蘭華僑,這兩人都是自費參賽。
陳強作為田徑運動,這一次隻報名了兩個項目,短跑的100米和200米,這也是陳強最早從事的兩個項目。
實際上陳強選擇這兩個項目,風險是非常大的。短跑一直都是美國的強項,說是被美國運動員壟斷也一點兒也不為過,美國參加100米和200米的選手,實力依舊十分強勁,比其他國家的選手要高上一個檔次。陳強報名這兩個項目,相當於選擇了一個困難模式的副本。
二戰期間美國本土並沒有遭受到損壞,雖然美國國內的體育比賽有所減少,但是並沒有終止,美國兩個大學體育聯賽ncaa和aau的比賽也是照常舉行,所以二戰後的美國依舊有很多優秀的田徑運動員。
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美國運動員的水平雖然也有所退步,但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直接退步了二十年。這個時候的美國運動員,平均的實力差不多跟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相當,說是領先歐洲五到十年也不為過。也因此美國隊派出了三百人,便摘走了近四分之一的獎牌。
隻不過像是傑西-歐文斯那種十幾年一遇的天才運動員,並不是每一屆奧運會都能出現的,參加倫敦奧運會美國運動員中,並沒有傑西-歐文斯那種逆天的存在。
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獎牌榜第二位是瑞典,瑞典在二戰當中保持中立,國內的體育水平也沒有後退。而東道主英國隊,派出的參賽選手比美國還要多,幾乎參加了所有項目的比賽,結果最終隻排在獎牌榜的第十二位。
已經34歲的陳強,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並不顯得突兀,這一屆奧運會上,三十多歲的選手有一大堆,甚至還有很多四十歲以上的運動員,參加田徑這種對身體要求極高的運動。
超過三十歲的運動員,有一些是參加過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不過像是陳強這樣,參加過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運動員,卻是鳳毛麟角。在這個時代,訓練水平很低,運動員不可能像後世那樣長時間的保持競技狀態,1932年到1948年,已經過去了整整16年,即便是放在二十一世紀,普通運動員也很難保持16年的競技狀態。
更何況中間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不知道有多少有潛力的運動員戰死沙場,或者在戰場上受傷致殘。戰爭導致體育運動發展停滯,也使得很多運動員放棄了體育事業,轉行去做其他的事情,能夠從1932年堅持到1948年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麽大的體育賽事,也總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比如英國有一名擊劍運動員,名叫阿奇博爾德-克雷格,他曾經參加過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當時他37歲,之後的三屆奧運會他都沒有參加,到了1948年,英國大概是真的無人可用了,便讓這位老爺子再次參賽,他參賽的時候已經61歲了,是倫敦奧運會上最年長的參賽選手。
而到了四年之後的赫爾辛基奧運會,英國又派出了一位65歲的射擊運動員。由此可見二戰對於英國體育的傷害,到了1952年還沒有緩過來。
65歲並不是奧運會曆史上最年長的參賽選手,1920年的安特衛普奧運會上,瑞典射擊運動員奧斯卡-斯旺以72歲279天的高齡參賽,這位傳奇人物在60歲時才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而且還拿到了兩金一銅,64歲時在奧運會上獲得一金一銅,即便是72歲時還獲得了一個團體的銀牌。不得不說這位老爺子眼神真好,換成尋常人五十歲就花眼了。
……
7月30日,百米短跑將完成初賽和複賽,
百米短跑是奧運會田徑比賽中參賽選手最多的一個項目,畢竟這個項目看起來是最簡單的,也正是因為這個項目的參賽門檻比較低,u看書ww.ukanhu 所以很多剛剛獲得獨立的新興國家,都報名了這個百米短跑項目,反正這個時代也沒有奧運a標b標這種硬性的參賽標準,而那些新興國家原本就是為了在奧運會上露個臉,參加最簡單的百米短跑是最佳選擇。
像是印度、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緬甸等國,都派出了選手參加百米短跑的比賽,當然印度、緬甸隻是來打個醬油,而牙買加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選手,是真的有實力取得名次。
初賽的規則依舊跟前幾年一樣,一組四到六人,前兩名晉級半決賽。
對於陳強來說,初賽也沒有必要盡全力,按照往屆奧運會的經驗,隨便跑一個10秒6或者10秒7便能晉級。
複賽的時候,按照往屆的慣例,10秒5應該足夠晉級了,陳強稍微發力,跑了一個10秒4,便是取得了複賽的總成績第一名,除了陳強之外,有兩位美國選手也跑出了10秒4的成績。
複賽晉級的選手,成績都在10秒4到10秒6之間,這樣的成績完全看不出運動員的真實水平,或者說無法明顯區分運動員的實力高低。
百米短跑就是這樣,速度越慢,越難以定義強弱,反之速度越快,越容易分辨出誰才是技高一籌。
以職業運動員的標準,跑10秒4的人並不比跑10秒6厲害多少,甚至可以說兩人是同一檔次,但是跑9秒8的人卻要比跑10秒的人厲害好幾個層級。
所以想要檢驗運動員真正實力,還需要等到明天的決賽。
——————
各位有推薦票的,支持幾張吧,謝謝。
埃德斯特隆原本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上一任主席拉圖爾在1942年去世,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當時並沒有選新主席,埃德斯特隆便代理了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職務,全麵主持國際奧委會的工作,如今埃德斯特隆總算是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國際奧委會的領導者。
埃德斯特隆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舉辦1948年的奧運會。
上一次舉辦奧運會還是在1936年,之後的兩屆奧運會停辦,這也使得國際奧委會的影響力大大降低,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若再不舉辦奧運會的話,或許就有其他的體育組織竄出來,取代國際奧委會。
1948年的奧運會之所以會選定在倫敦舉辦,是因為1944年的奧運會的舉辦地本該是倫敦。早在1939年,國際奧委會就確定了倫敦為1944年奧運會的舉辦地,但國際奧委會才剛做出這個決定,歐洲的戰爭就爆發了,於是乎1940年和1944年的兩屆奧運會隻能被迫停止。1948年的奧運會,等於是給了倫敦一次補辦奧運會的機會。而1940年的奧運會原本該由日本舉辦,但日本是戰敗國,所以也就喪失了補辦奧運會的機會。
英國剛剛經曆過戰爭,倫敦也遭受過德軍的轟炸,很多地方都是破敗不堪,大部分的體育場館也受到了損毀,按說這樣的城市,是不適合舉辦奧運會的,而且英國隻有不到兩年的時間為奧運會做準備,即便是立刻修建也來不及。看看2012年倫敦奧運會就知道,很多場館都是臨近開幕式才完工,英國人的工作效率真的令人不敢恭維。
更何況辦奧運會是要花很多錢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打光了英國人的家底,現在的英國還欠了美國人一屁股債,這時候舉辦奧運會的話,對於英國的財政也是一大考驗。
然而這一屆奧運會,英國卻是非辦不可,英國不希望其他國家看出,大英帝國已經衰弱,特別是在那個殖民地追求民族獨立的年代,擁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國,就更要表現的強勢一些,一旦殖民地認為英國已經衰落,那麽會有更大的獨立浪潮。於是乎英國也隻能打腫臉充胖子的承辦了1948年的奧運會。
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德國和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被禁止參賽,不過仍然有59個國家參加了這一屆奧運會,與之相比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隻有49個國家參加,而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參賽國家隻有37個。
參賽國之所以創新高,是因為在二戰結束以後,很多新興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這些國家雖然來不及訓練出有實力的選手參賽,但絕對不會放棄出現在國際舞台上的機會。
剛剛誕生的新興國家,其中有部分甚至還沒有正式的得到國際承認,他們暫時還參加不了國際組織,但他們卻非常渴望國際社會的認可,於是乎與政治無關的奧運會,就成了新興國家走上國際舞台的最佳途徑。為了能夠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那些剛剛擺脫殖民統治的新國家,即便是一窮二白,也要擠出一部分資金,派自己的運動員來參加奧運會。
除此之外,在英國舉辦的奧運會,對於那些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國家,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比如印度、阿富汗、緬甸、錫蘭(現斯裏蘭卡)等等,他們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前往英國參加奧運會這種國際活動,顯然是坐實了這些國家獨立的法理性。
1948年倫敦奧運會,參賽國雖多,但參賽選手的實力卻是魚龍混雜,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很多優秀的運動員死於戰火當中,那些活著的運動員也無法獲得一個安定的訓練環境,這使得1948年奧運會的運動員水平退化到了二十多年前,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也是公認的“弱雞互啄”的奧運會。
比如荷蘭運動員布蘭克爾斯-科恩,參加倫敦奧運會的時候已經30歲了,而且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然而她卻在倫敦奧運會上斬獲四枚金牌,得到了無數的讚譽和榮譽。事實上她在百米奪冠成績是11秒9,而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女子百米短跑決賽,想要拿到冠軍則需要跑11秒5。經過十二年的時間,百米金牌的奪冠成績反而退步了整整0.4秒,這就是1948年倫敦奧運會最真實的縮影。
這一屆奧運會的參賽選手,已經不能用業餘運動員來形容了,很多參賽選手充其量隻是個體育愛好者,他們當中有工人、有農民、有學生、有藝術家、有家庭主婦,就運動員的專業性而言,或許第一屆的雅典奧運會都要比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好一些。
參賽選手的水平偏低,也是陳強敢於參加1948年奧運會的原因之一。現在的陳強雖說不是“廉頗老矣”,但也已經不複當年之勇,如果再遇到巔峰歐文斯那樣的對手,陳強還真的比不過人家。但對手隻是一群體育愛好者的話,陳強就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了。作為多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陳強這隻瘦死的駱駝,怎麽也會比馬大一些。
……
為了避免坐船的辛苦,這一次陳強是坐飛機抵達的倫敦。
陳強乘坐的是波音307客機,這架飛機是在b17的基礎上改造的,而且全世界是首駕使用了加壓客艙的商用飛機,可以在兩萬尺的高空上飛行,避開糟糕的天氣。這款飛機也是當時美國比較主流的商用飛機。
陳強抵達倫敦後,中國代表團的其他成員還沒有抵達,但陳強也沒有住進運動員宿舍,而是直接去了豪華的酒店下榻。
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居住環境是比較差的,當年的柏林奧運會好歹專門建造了奧運村,運動員兩人一間,而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宿舍,直接使用了一座軍營,作為軍事目標,這座軍營在二戰當中也遭受過德軍的轟炸,經過修繕後便成了運動員們的住所。
這樣的居住條件,陳強肯定是不滿意的,他寧願自己花錢住酒店,而倫敦奧運會的主辦方也樂得有人自己花錢去住酒店,因為即便是把運動員安排在軍營,床位依舊很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倫敦奧運會期間,運動員吃飯是要收費的,當時的英國還在實行戰後配給製度,所有的物資都限量供應,即便是英國本土的運動員,也不可能敞開肚皮吃飯。而且由於物資緊缺,英國政府提前告知所有代表團,允許各國運動員自帶食物,於是乎新西蘭人帶來了煉乳和羊脂;匈牙利代表隊帶了辣椒和檸檬;一海之隔的荷蘭農夫們直接將新鮮蔬菜運至倫敦;中國代表團除了帶了大米白麵之外,還帶了醃鹹菜和茶葉。最有錢的美國人,每天從美國本土空運食品,除了蔬菜和肉類之外,甚至有空閑地方運鮮花來倫敦。
很多國家的運動員都帶了家鄉的土特產來倫敦,這也使得運動員宿舍成了一個龐大的交易市場,有些人會從其他國家的選手那裏購買食物,也有人會以物易物。甚至很多倫敦本地人專門跑來找運動員買東西,比如美國人帶來的巧克力,就深受倫敦市民喜愛,由於戰爭的原因,英國的孩子們可是有好多年沒有吃上巧克力了。
運動員的駐地也是整日炊煙繚繞,既然自己可以帶食材,當然得自己做飯,某些國家的代表隊中,還真有廚師出身的運動員,做出來的食物令人垂涎三尺。可惜中國代表團裏沒有沙縣的,要不然去開個沙縣小吃,肯定能大賺一筆。
英國雖然處於物資管製當中,但物資管製這種事情往往隻針對普通老百姓,有錢有勢的人還是可以輕鬆的獲得各類商品,就比如陳強下榻的高級酒店,隻要肯花錢,什麽吃的都能買到,陳強也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
陳強在倫敦住了幾天,已經習慣了倫敦的天氣和水土,而這時候,中國代表團終於抵達了倫敦。
這一次中國一共派出了三十三名運動員,而且全都是男性,其中籃球隊和足球隊就占去了28個名額,另外有三位田徑運動員,一位遊泳運動員和一位自行車運動員,其中遊泳運動員吳傳玉是印尼華僑,而自行車運動員何浩華是荷蘭華僑,這兩人都是自費參賽。
陳強作為田徑運動,這一次隻報名了兩個項目,短跑的100米和200米,這也是陳強最早從事的兩個項目。
實際上陳強選擇這兩個項目,風險是非常大的。短跑一直都是美國的強項,說是被美國運動員壟斷也一點兒也不為過,美國參加100米和200米的選手,實力依舊十分強勁,比其他國家的選手要高上一個檔次。陳強報名這兩個項目,相當於選擇了一個困難模式的副本。
二戰期間美國本土並沒有遭受到損壞,雖然美國國內的體育比賽有所減少,但是並沒有終止,美國兩個大學體育聯賽ncaa和aau的比賽也是照常舉行,所以二戰後的美國依舊有很多優秀的田徑運動員。
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美國運動員的水平雖然也有所退步,但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直接退步了二十年。這個時候的美國運動員,平均的實力差不多跟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相當,說是領先歐洲五到十年也不為過。也因此美國隊派出了三百人,便摘走了近四分之一的獎牌。
隻不過像是傑西-歐文斯那種十幾年一遇的天才運動員,並不是每一屆奧運會都能出現的,參加倫敦奧運會美國運動員中,並沒有傑西-歐文斯那種逆天的存在。
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獎牌榜第二位是瑞典,瑞典在二戰當中保持中立,國內的體育水平也沒有後退。而東道主英國隊,派出的參賽選手比美國還要多,幾乎參加了所有項目的比賽,結果最終隻排在獎牌榜的第十二位。
已經34歲的陳強,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並不顯得突兀,這一屆奧運會上,三十多歲的選手有一大堆,甚至還有很多四十歲以上的運動員,參加田徑這種對身體要求極高的運動。
超過三十歲的運動員,有一些是參加過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不過像是陳強這樣,參加過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運動員,卻是鳳毛麟角。在這個時代,訓練水平很低,運動員不可能像後世那樣長時間的保持競技狀態,1932年到1948年,已經過去了整整16年,即便是放在二十一世紀,普通運動員也很難保持16年的競技狀態。
更何況中間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不知道有多少有潛力的運動員戰死沙場,或者在戰場上受傷致殘。戰爭導致體育運動發展停滯,也使得很多運動員放棄了體育事業,轉行去做其他的事情,能夠從1932年堅持到1948年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麽大的體育賽事,也總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比如英國有一名擊劍運動員,名叫阿奇博爾德-克雷格,他曾經參加過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當時他37歲,之後的三屆奧運會他都沒有參加,到了1948年,英國大概是真的無人可用了,便讓這位老爺子再次參賽,他參賽的時候已經61歲了,是倫敦奧運會上最年長的參賽選手。
而到了四年之後的赫爾辛基奧運會,英國又派出了一位65歲的射擊運動員。由此可見二戰對於英國體育的傷害,到了1952年還沒有緩過來。
65歲並不是奧運會曆史上最年長的參賽選手,1920年的安特衛普奧運會上,瑞典射擊運動員奧斯卡-斯旺以72歲279天的高齡參賽,這位傳奇人物在60歲時才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而且還拿到了兩金一銅,64歲時在奧運會上獲得一金一銅,即便是72歲時還獲得了一個團體的銀牌。不得不說這位老爺子眼神真好,換成尋常人五十歲就花眼了。
……
7月30日,百米短跑將完成初賽和複賽,
百米短跑是奧運會田徑比賽中參賽選手最多的一個項目,畢竟這個項目看起來是最簡單的,也正是因為這個項目的參賽門檻比較低,u看書ww.ukanhu 所以很多剛剛獲得獨立的新興國家,都報名了這個百米短跑項目,反正這個時代也沒有奧運a標b標這種硬性的參賽標準,而那些新興國家原本就是為了在奧運會上露個臉,參加最簡單的百米短跑是最佳選擇。
像是印度、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緬甸等國,都派出了選手參加百米短跑的比賽,當然印度、緬甸隻是來打個醬油,而牙買加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選手,是真的有實力取得名次。
初賽的規則依舊跟前幾年一樣,一組四到六人,前兩名晉級半決賽。
對於陳強來說,初賽也沒有必要盡全力,按照往屆奧運會的經驗,隨便跑一個10秒6或者10秒7便能晉級。
複賽的時候,按照往屆的慣例,10秒5應該足夠晉級了,陳強稍微發力,跑了一個10秒4,便是取得了複賽的總成績第一名,除了陳強之外,有兩位美國選手也跑出了10秒4的成績。
複賽晉級的選手,成績都在10秒4到10秒6之間,這樣的成績完全看不出運動員的真實水平,或者說無法明顯區分運動員的實力高低。
百米短跑就是這樣,速度越慢,越難以定義強弱,反之速度越快,越容易分辨出誰才是技高一籌。
以職業運動員的標準,跑10秒4的人並不比跑10秒6厲害多少,甚至可以說兩人是同一檔次,但是跑9秒8的人卻要比跑10秒的人厲害好幾個層級。
所以想要檢驗運動員真正實力,還需要等到明天的決賽。
——————
各位有推薦票的,支持幾張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