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鄭家府宅。
鄭芝龍看著手裏的邸報,微微有些愣神。
鄭鴻逵也看過了邸報的內容,心裏暗暗想著,楊國公果真是個奇人,經過近一年的籌備,進攻熱蘭遮城的大戰在即,卻突然說籌備不足,問他們鄭家討借二十門紅夷大炮和二千發炮彈。
當然,借是有條件的,等攻下熱蘭遮城,楊樂願意拱手相讓。
“老四,你說這位楊國公打的什麽主意?”鄭芝龍猜不出楊樂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鄭鴻逵思索片刻,推測道:“或許楊國公想把咱們鄭家也拉入他的陣營,前幾天,荷蘭總督普特曼斯的使者不也是來過嗎。”
鄭芝龍點點頭,兩方開戰,他們鄭家完全可以作壁上觀,更或者說是等雙方兩敗俱傷之後來個漂亮的收尾。
如今,楊樂的一封借條,徹底打斷了他的美好計劃,借與不借,確實是極難選擇。
借了,意味著他已經趨向楊國公的進攻陣營;不借,等到收複台灣之時,功勞簿上不會有他的名字。
“老四,你說說,咱們鄭家借還是不借?”鄭芝龍把這個難題拋給了鄭鴻逵。
鄭鴻逵分析道:“如果講求民族大義,收複台灣是所有漢人共同的願望,我們鄭家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可如果想為鄭家謀取更大的利益,自然是等著他們雙方廝殺之後,再去收取最後的果實。”
鄭芝龍點點頭,鄭鴻逵分析地很對,當然,在他的心裏,更加傾向於後者。
鄭成功認真聽著父親和四叔的談話,已經讀書識字的他,對這個世界的局勢早有了解,對那位素未謀麵的楊國公早就產生了一種民族大義上的共鳴――台灣,本應屬於漢人!
當他看見父親正要撕毀手裏的那封借條時,鄭再也忍不住了,突然站起來開口說道:“父親,台灣者,漢人之土也!收複國土,人人有責!您怎能作壁上觀,而不伸出援助之手呢?”
一句擲地有聲的豪言將鄭芝龍說愣了。而鄭鴻逵似乎早已預料到了這種結果,遂借機開口道:“大哥,福鬆說得對,大明的百姓可都看著呢,總不能讓人戳咱們的脊梁骨啊!”
……
不久之後,楊樂從鄭家借來了十門紅夷大炮和二千發炮彈。
加上兵器坊生產的,一共新換裝備了六十八門紅夷大炮、上百門佛郎機炮、以及虎蹲炮、臼炮等,楊樂相信,這種強大的火力足以攻克熱蘭遮城。
崇禎十年三月十二日。
軍營大帳裏,諸位將領齊齊到來。
在每個人的麵前,是一碗倒滿了的烈酒。
這是一碗出征的酒,也是一碗壯行的酒。
喝了這碗酒,就要舉起手中的刀,拿起手裏的武器,勇往向前,殺向熱蘭遮城!
“幹!”楊樂沒有長篇大論,一切都在酒裏,然後舉起酒杯,一口飲盡。
諸位將領同樣端起酒杯,一口飲盡。
楊樂放下酒碗,環視諸位將領,肅色道:“薛雲將軍,袁崇煥將軍,高迎祥將軍!”
“末將在!”薛雲、袁崇煥、高迎祥立即抱拳應命。
“你們三人各領五千精兵,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包圍熱蘭遮城,記住,隻需圍住,不要攻擊!!”
“得令!”
“馬虎將軍,你立刻率領五千人馬攜帶四十門紅夷大炮,六十門佛郎機炮,二十門虎尊,以及五千枚炮彈,炮擊熱蘭遮城左側的外圍陣堡——烏特利支堡。一定要在我發起總攻之前拿下,不得有誤!”
“請國公爺放心,馬虎一定不辱使命!”馬虎領命,匆匆告退。
“諸葛軍師,你速速派出軍中的所有密探,戰鬥開始後,我要在第一時間知道敵我雙方的戰場變化!”
“得令!”諸葛師坐在竹椅上抱拳領命。
“水師同盟於得風、候一方、王錢進,你們三人負責外圍警戒,絕不允許其他船隻靠近台灣島的百裏之內!另外,巨艦“破浪號”供你們差遣使用!”
“得令!”於得風、候一方、王錢進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仗,心情不由得激動起來,如果今天的這場大戰能夠成功,他們必將會和國公爺一樣名垂千古。
“大家記住,我以炮聲為號,炮聲一起,左、中、右三路齊頭並進,哪怕把熱蘭遮城轟為平地,也要誓死拿下!”
“謹遵大人號令!”
諸位將領一起領命。
楊樂發布完命令,麵色凝重地道:“大員的情況如何?”
諸葛師答道:“現在還沒有任何消息傳來。我已多派小船,嚴密監視城裏的動靜。”
“無論有沒有消息,和王洋將軍約定的時間一到,全軍立即出擊!”
“是!”
諸位將領抱拳離開。
……
開始了,終於開始了。收複台灣之戰從這一刻正式拉開了帷幕。
夜色如水。平靜的大海上,數十條戰船靜悄悄的停泊著、等待著。
再有一個時辰,最激動人心的一幕便會上演。
楊樂站在巨艦“開拓者”的甲板上,借助著月色,能夠看到附近海麵上浩浩蕩蕩往前行駛的戰船,以及戰船上精神抖擻、全副武裝的士兵。
現在的他,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他渴望這一天的到來,真到了這一天,卻極其的緊張。
不知道結果會如何,或許曆史的進程會改變,也或許自己的計劃會失敗,但無論是那一個,他都已經沒有了退路。
朝周圍看看,蔣大魚忠心耿耿的站在身後,“維亞斯”號緊緊地護佑在“開拓者”的左側。右側則是“狂浪號”巨艦,以及後麵的五艘中型戰船和幾十艘小型帆船。
辛辛苦苦籌備了一年,海上貿易賺取的銀子多數投入了打造軍艦和鑄造火器上麵,為的就是今天,為的就是收複被荷蘭人侵占的台灣!
台灣不是他一個人的台灣,曆史也不是他一個人的曆史。
楊樂這些年一直抗著沉重的曆史年輪在前進,曾經有一段時間,他也覺得疲勞,覺得不堪重負,覺得大明王朝已經無法拯救,甚至和許多明朝將領一樣,對荷蘭人的實力充滿了畏懼,但現在,這一切對於他來說都不重要了。
無論成敗,打仗,首先要有出擊的勇氣!
搏一搏,說不定搏出一片藍天。
他已經沒有了退路,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來吧,奮力一搏,收複台灣,改變曆史!
眼下,成敗就掌握在他的手裏……
鄭芝龍看著手裏的邸報,微微有些愣神。
鄭鴻逵也看過了邸報的內容,心裏暗暗想著,楊國公果真是個奇人,經過近一年的籌備,進攻熱蘭遮城的大戰在即,卻突然說籌備不足,問他們鄭家討借二十門紅夷大炮和二千發炮彈。
當然,借是有條件的,等攻下熱蘭遮城,楊樂願意拱手相讓。
“老四,你說這位楊國公打的什麽主意?”鄭芝龍猜不出楊樂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鄭鴻逵思索片刻,推測道:“或許楊國公想把咱們鄭家也拉入他的陣營,前幾天,荷蘭總督普特曼斯的使者不也是來過嗎。”
鄭芝龍點點頭,兩方開戰,他們鄭家完全可以作壁上觀,更或者說是等雙方兩敗俱傷之後來個漂亮的收尾。
如今,楊樂的一封借條,徹底打斷了他的美好計劃,借與不借,確實是極難選擇。
借了,意味著他已經趨向楊國公的進攻陣營;不借,等到收複台灣之時,功勞簿上不會有他的名字。
“老四,你說說,咱們鄭家借還是不借?”鄭芝龍把這個難題拋給了鄭鴻逵。
鄭鴻逵分析道:“如果講求民族大義,收複台灣是所有漢人共同的願望,我們鄭家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可如果想為鄭家謀取更大的利益,自然是等著他們雙方廝殺之後,再去收取最後的果實。”
鄭芝龍點點頭,鄭鴻逵分析地很對,當然,在他的心裏,更加傾向於後者。
鄭成功認真聽著父親和四叔的談話,已經讀書識字的他,對這個世界的局勢早有了解,對那位素未謀麵的楊國公早就產生了一種民族大義上的共鳴――台灣,本應屬於漢人!
當他看見父親正要撕毀手裏的那封借條時,鄭再也忍不住了,突然站起來開口說道:“父親,台灣者,漢人之土也!收複國土,人人有責!您怎能作壁上觀,而不伸出援助之手呢?”
一句擲地有聲的豪言將鄭芝龍說愣了。而鄭鴻逵似乎早已預料到了這種結果,遂借機開口道:“大哥,福鬆說得對,大明的百姓可都看著呢,總不能讓人戳咱們的脊梁骨啊!”
……
不久之後,楊樂從鄭家借來了十門紅夷大炮和二千發炮彈。
加上兵器坊生產的,一共新換裝備了六十八門紅夷大炮、上百門佛郎機炮、以及虎蹲炮、臼炮等,楊樂相信,這種強大的火力足以攻克熱蘭遮城。
崇禎十年三月十二日。
軍營大帳裏,諸位將領齊齊到來。
在每個人的麵前,是一碗倒滿了的烈酒。
這是一碗出征的酒,也是一碗壯行的酒。
喝了這碗酒,就要舉起手中的刀,拿起手裏的武器,勇往向前,殺向熱蘭遮城!
“幹!”楊樂沒有長篇大論,一切都在酒裏,然後舉起酒杯,一口飲盡。
諸位將領同樣端起酒杯,一口飲盡。
楊樂放下酒碗,環視諸位將領,肅色道:“薛雲將軍,袁崇煥將軍,高迎祥將軍!”
“末將在!”薛雲、袁崇煥、高迎祥立即抱拳應命。
“你們三人各領五千精兵,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包圍熱蘭遮城,記住,隻需圍住,不要攻擊!!”
“得令!”
“馬虎將軍,你立刻率領五千人馬攜帶四十門紅夷大炮,六十門佛郎機炮,二十門虎尊,以及五千枚炮彈,炮擊熱蘭遮城左側的外圍陣堡——烏特利支堡。一定要在我發起總攻之前拿下,不得有誤!”
“請國公爺放心,馬虎一定不辱使命!”馬虎領命,匆匆告退。
“諸葛軍師,你速速派出軍中的所有密探,戰鬥開始後,我要在第一時間知道敵我雙方的戰場變化!”
“得令!”諸葛師坐在竹椅上抱拳領命。
“水師同盟於得風、候一方、王錢進,你們三人負責外圍警戒,絕不允許其他船隻靠近台灣島的百裏之內!另外,巨艦“破浪號”供你們差遣使用!”
“得令!”於得風、候一方、王錢進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仗,心情不由得激動起來,如果今天的這場大戰能夠成功,他們必將會和國公爺一樣名垂千古。
“大家記住,我以炮聲為號,炮聲一起,左、中、右三路齊頭並進,哪怕把熱蘭遮城轟為平地,也要誓死拿下!”
“謹遵大人號令!”
諸位將領一起領命。
楊樂發布完命令,麵色凝重地道:“大員的情況如何?”
諸葛師答道:“現在還沒有任何消息傳來。我已多派小船,嚴密監視城裏的動靜。”
“無論有沒有消息,和王洋將軍約定的時間一到,全軍立即出擊!”
“是!”
諸位將領抱拳離開。
……
開始了,終於開始了。收複台灣之戰從這一刻正式拉開了帷幕。
夜色如水。平靜的大海上,數十條戰船靜悄悄的停泊著、等待著。
再有一個時辰,最激動人心的一幕便會上演。
楊樂站在巨艦“開拓者”的甲板上,借助著月色,能夠看到附近海麵上浩浩蕩蕩往前行駛的戰船,以及戰船上精神抖擻、全副武裝的士兵。
現在的他,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他渴望這一天的到來,真到了這一天,卻極其的緊張。
不知道結果會如何,或許曆史的進程會改變,也或許自己的計劃會失敗,但無論是那一個,他都已經沒有了退路。
朝周圍看看,蔣大魚忠心耿耿的站在身後,“維亞斯”號緊緊地護佑在“開拓者”的左側。右側則是“狂浪號”巨艦,以及後麵的五艘中型戰船和幾十艘小型帆船。
辛辛苦苦籌備了一年,海上貿易賺取的銀子多數投入了打造軍艦和鑄造火器上麵,為的就是今天,為的就是收複被荷蘭人侵占的台灣!
台灣不是他一個人的台灣,曆史也不是他一個人的曆史。
楊樂這些年一直抗著沉重的曆史年輪在前進,曾經有一段時間,他也覺得疲勞,覺得不堪重負,覺得大明王朝已經無法拯救,甚至和許多明朝將領一樣,對荷蘭人的實力充滿了畏懼,但現在,這一切對於他來說都不重要了。
無論成敗,打仗,首先要有出擊的勇氣!
搏一搏,說不定搏出一片藍天。
他已經沒有了退路,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來吧,奮力一搏,收複台灣,改變曆史!
眼下,成敗就掌握在他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