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航行於大海之上,楊樂抬頭遠望,隱隱約約能夠看見葫蘆島的那一絲模糊的輪廓,當然,也能看見葫蘆島上的的最高峰――哭妻山。
哭妻山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
在哭妻山最頂上有一塊跪立的人形石頭,傳說那是一個漁民跪立所化,曾經,這個漁民從海裏救起來了一個美麗漂亮的女子,他們相識,到相愛,再到結婚,而這個女子一直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她其實是某一國的公主,後來,被國王的艦隊強行帶走,因此,漁民跪在山頂之上,一直不肯離開,眼睛一直望著遙遠的海麵,一直到化成了一塊石頭……
雖說那隻是一個傳說,當楊樂看著遠處山峰上的那塊人形石頭,心頭忍不住產生一種悲傷的情緒。
想起當初曾經也有那麽一個可愛的姑娘,給他講了一個這麽淒美的愛情故事,心中有些惘然和莫名的惆悵。
寧海花,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一個很清麗脫俗的姑娘,曾經救過他,而且還對他一片真心,雖然事擱多年,但楊樂豈能忘記這份恩情?
三艘巨船慢慢接近了葫蘆島,遠處的景象也逐漸清晰起來,小漁村依舊是那個小漁村,孤立在海島之上,與世隔絕,與世無爭。
隻是在那山頂之上,在那塊望妻石的旁邊,似乎站在一位白衣姑娘,亭亭玉立,她的眼睛似乎一直望著遼闊的海麵。
如果仔細看去,就會發現,她全身穿著一身白衣,甚至連頭發都是雪白一片。
寧海花?
楊樂站在甲板的最前端,已經認出來了這位姑娘就是闊別已久的寧海花。
寧海花自然看見了迎麵而來的大明艦隊,她癡癡地巡視著甲板之上的那個人。
是他嗎?
距離遙遠,似夢似幻。
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失望了,九年間,不知道有多少大明的船隻路過這裏,每一次都不是心中的那個他,她的心也早已經麻木了,她爹說過,那個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來了,那種地位的人物,怎會瞧得起他們鄉下的姑娘?
那根本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一個鐵石心腸的負心漢……
她的心頭戚戚然,不願意再去看那些駛來的船隻,她害怕又是空歡喜一場,她扭過頭,快步離去。
“全速前進!”那個蕭瑟的俏麗背影讓楊樂心頭震蕩,忍不住高喊一聲,讓三艘巨船全速前進。
等船帆落下,停泊靠岸,楊樂立即下了船,沿著階梯山道,往山上迅速攀登。
山峰並不算太高,雖如此,楊樂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被汗水濕透了衣服,稍微擦了擦臉,喘了一口氣,便登上了峰頂。
站在最後一道台階之上,當即觀看的一瞥之間,隻覺得山頂之上陽光耀眼,花香撲鼻,竟是別有天地,他立即攀登上去,遊目四顧,隻見繁花青草,便如同一個極大的花園,然花影不動,幽穀無人。
他見不遠處外搭建了幾間茅屋,茅屋邊上,便是那塊“望妻石”。
隻是,白色姑娘早已經不見蹤影。
他一陣疾奔,但隻奔出三四十步,立時收住腳步,一步步慢慢挨去,心裏想到:見了麵,待會兒該如何說話?
他走得越近,腳步越慢,心底深處,實是愧疚滿心。
最後走到離茅屋幾步之遙,側耳傾聽,四下裏靜悄悄的,絕無人聲鳥語,惟有蜜蜂采花的嗡嗡微響。
呆了一會,楊樂終於鼓起勇氣,顫聲道:“楊樂前來,請寧姑娘賜見。”
說了兩聲,屋中無人迴答。
伸手輕輕一推木門,那門沒鎖,“呀”的一聲竟然開了。
舉步入內,一瞥之間,楊樂不由得全身一震,隻見屋中陳設簡陋,但潔淨異常,堂上隻有一桌一幾,此外還有一個大大的紅色喜字。
那個喜字早已經褪色變白,但依舊改變不了那種視覺上的衝擊力。
他也不加思量,自然而然的向右側轉去,那是一間小室,過了小室,是間較大的房間。
房中床榻桌椅,全由粗木搭成。
但見室內無人,隻見桌上放著幾件裁成一半的兒童衣衫。
他自進室中,撫摸衣衫,眼中早已經淚珠滿框,這時再也忍耐不住,眼淚滾滾而下。
忽覺得一隻柔軟的手輕輕撫著他的頭發,柔聲問道:“你……你……終於來了?”
這聲柔軟語氣,撫他頭發的模樣,令人心碎……
楊樂霍地迴過身來,隻見身前盈盈地站著一個白衫女子,雪膚依然,容貌如花,正是九年來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那個姑娘。
兩人呆立半晌,寧海花“啊”的一聲輕唿,和他緊緊地摟抱在了一起。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是耶非耶?是真是幻?
過了良久,楊樂才道:“海花,我……我……來晚了!……”
寧海花端目凝視,此時,已經感覺出這是真的,不是像往常一樣在做夢,忍不住顫聲說道:“你……你能來……就很好……你知道嗎?……就算再過些年……我也等你!……”
九年前,寧海花已經十四歲,正是豆蔻年華,情犢初開,遇見了她的初戀。
自從楊樂走後,她就獨居山頂,屏絕思慮欲念,因此模樣改變不大,除了那一頭白發。
楊樂卻飽經憂患,大悲大樂,因此九年後,二人再見之時,雖年紀相若,楊樂已經成熟穩重,姑娘也不再羞澀,而是多了一絲豐滿和幽怨。
兩人別離九年,楊樂風塵飄泊,闖蕩朝廷,一直憂心忡忡;
寧海花幽居山頂,雖終不免相思之苦,但究竟處在世外桃源之中,又得村中神婆婆傳授的無念口訣(佛家經書),漸漸的少思少念,少欲少事,獨居此處,卻也不覺寂寞難遣,因此,兩人久別重逢,反而顯得楊樂的年紀似乎比她大了許多。
寧海花九年來沒怎麽和人說過話,這時說起話來,竟然口齒不靈。兩人索性便不再說話,隻是相對微笑。
楊樂見寧海花滿頭的銀發,想像他走之後,她一定是急白了頭,再想象這些年來在她在這裏的苦楚,禁不住心酸難言,輕輕撫著她的頭發,說道:“海花,真難為你在這裏捱了九年……我……我真對不起你!”
楊樂應該道歉,應該說句對不起,她的最美好的花季就這樣為他度過了。
聽聞此言,寧海花幽幽歎了口氣,說道:“倘若……不是神婆婆說你一定會迴來……這些年……我定然捱不下來。”
兩人並肩坐在石上互訴別來舊事。楊樂不住地問這問那。
寧海花講了一會話,言語漸漸靈便,才慢慢將這九年中的變故說了出來。
哭妻山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
在哭妻山最頂上有一塊跪立的人形石頭,傳說那是一個漁民跪立所化,曾經,這個漁民從海裏救起來了一個美麗漂亮的女子,他們相識,到相愛,再到結婚,而這個女子一直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她其實是某一國的公主,後來,被國王的艦隊強行帶走,因此,漁民跪在山頂之上,一直不肯離開,眼睛一直望著遙遠的海麵,一直到化成了一塊石頭……
雖說那隻是一個傳說,當楊樂看著遠處山峰上的那塊人形石頭,心頭忍不住產生一種悲傷的情緒。
想起當初曾經也有那麽一個可愛的姑娘,給他講了一個這麽淒美的愛情故事,心中有些惘然和莫名的惆悵。
寧海花,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一個很清麗脫俗的姑娘,曾經救過他,而且還對他一片真心,雖然事擱多年,但楊樂豈能忘記這份恩情?
三艘巨船慢慢接近了葫蘆島,遠處的景象也逐漸清晰起來,小漁村依舊是那個小漁村,孤立在海島之上,與世隔絕,與世無爭。
隻是在那山頂之上,在那塊望妻石的旁邊,似乎站在一位白衣姑娘,亭亭玉立,她的眼睛似乎一直望著遼闊的海麵。
如果仔細看去,就會發現,她全身穿著一身白衣,甚至連頭發都是雪白一片。
寧海花?
楊樂站在甲板的最前端,已經認出來了這位姑娘就是闊別已久的寧海花。
寧海花自然看見了迎麵而來的大明艦隊,她癡癡地巡視著甲板之上的那個人。
是他嗎?
距離遙遠,似夢似幻。
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失望了,九年間,不知道有多少大明的船隻路過這裏,每一次都不是心中的那個他,她的心也早已經麻木了,她爹說過,那個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來了,那種地位的人物,怎會瞧得起他們鄉下的姑娘?
那根本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一個鐵石心腸的負心漢……
她的心頭戚戚然,不願意再去看那些駛來的船隻,她害怕又是空歡喜一場,她扭過頭,快步離去。
“全速前進!”那個蕭瑟的俏麗背影讓楊樂心頭震蕩,忍不住高喊一聲,讓三艘巨船全速前進。
等船帆落下,停泊靠岸,楊樂立即下了船,沿著階梯山道,往山上迅速攀登。
山峰並不算太高,雖如此,楊樂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被汗水濕透了衣服,稍微擦了擦臉,喘了一口氣,便登上了峰頂。
站在最後一道台階之上,當即觀看的一瞥之間,隻覺得山頂之上陽光耀眼,花香撲鼻,竟是別有天地,他立即攀登上去,遊目四顧,隻見繁花青草,便如同一個極大的花園,然花影不動,幽穀無人。
他見不遠處外搭建了幾間茅屋,茅屋邊上,便是那塊“望妻石”。
隻是,白色姑娘早已經不見蹤影。
他一陣疾奔,但隻奔出三四十步,立時收住腳步,一步步慢慢挨去,心裏想到:見了麵,待會兒該如何說話?
他走得越近,腳步越慢,心底深處,實是愧疚滿心。
最後走到離茅屋幾步之遙,側耳傾聽,四下裏靜悄悄的,絕無人聲鳥語,惟有蜜蜂采花的嗡嗡微響。
呆了一會,楊樂終於鼓起勇氣,顫聲道:“楊樂前來,請寧姑娘賜見。”
說了兩聲,屋中無人迴答。
伸手輕輕一推木門,那門沒鎖,“呀”的一聲竟然開了。
舉步入內,一瞥之間,楊樂不由得全身一震,隻見屋中陳設簡陋,但潔淨異常,堂上隻有一桌一幾,此外還有一個大大的紅色喜字。
那個喜字早已經褪色變白,但依舊改變不了那種視覺上的衝擊力。
他也不加思量,自然而然的向右側轉去,那是一間小室,過了小室,是間較大的房間。
房中床榻桌椅,全由粗木搭成。
但見室內無人,隻見桌上放著幾件裁成一半的兒童衣衫。
他自進室中,撫摸衣衫,眼中早已經淚珠滿框,這時再也忍耐不住,眼淚滾滾而下。
忽覺得一隻柔軟的手輕輕撫著他的頭發,柔聲問道:“你……你……終於來了?”
這聲柔軟語氣,撫他頭發的模樣,令人心碎……
楊樂霍地迴過身來,隻見身前盈盈地站著一個白衫女子,雪膚依然,容貌如花,正是九年來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那個姑娘。
兩人呆立半晌,寧海花“啊”的一聲輕唿,和他緊緊地摟抱在了一起。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是耶非耶?是真是幻?
過了良久,楊樂才道:“海花,我……我……來晚了!……”
寧海花端目凝視,此時,已經感覺出這是真的,不是像往常一樣在做夢,忍不住顫聲說道:“你……你能來……就很好……你知道嗎?……就算再過些年……我也等你!……”
九年前,寧海花已經十四歲,正是豆蔻年華,情犢初開,遇見了她的初戀。
自從楊樂走後,她就獨居山頂,屏絕思慮欲念,因此模樣改變不大,除了那一頭白發。
楊樂卻飽經憂患,大悲大樂,因此九年後,二人再見之時,雖年紀相若,楊樂已經成熟穩重,姑娘也不再羞澀,而是多了一絲豐滿和幽怨。
兩人別離九年,楊樂風塵飄泊,闖蕩朝廷,一直憂心忡忡;
寧海花幽居山頂,雖終不免相思之苦,但究竟處在世外桃源之中,又得村中神婆婆傳授的無念口訣(佛家經書),漸漸的少思少念,少欲少事,獨居此處,卻也不覺寂寞難遣,因此,兩人久別重逢,反而顯得楊樂的年紀似乎比她大了許多。
寧海花九年來沒怎麽和人說過話,這時說起話來,竟然口齒不靈。兩人索性便不再說話,隻是相對微笑。
楊樂見寧海花滿頭的銀發,想像他走之後,她一定是急白了頭,再想象這些年來在她在這裏的苦楚,禁不住心酸難言,輕輕撫著她的頭發,說道:“海花,真難為你在這裏捱了九年……我……我真對不起你!”
楊樂應該道歉,應該說句對不起,她的最美好的花季就這樣為他度過了。
聽聞此言,寧海花幽幽歎了口氣,說道:“倘若……不是神婆婆說你一定會迴來……這些年……我定然捱不下來。”
兩人並肩坐在石上互訴別來舊事。楊樂不住地問這問那。
寧海花講了一會話,言語漸漸靈便,才慢慢將這九年中的變故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