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得大帳,崇禎振奮有加,又興致勃勃的問到大頭鐵棰的奧秘。


    馬虎解釋說道:“不瞞皇上,這大頭鐵棰,是趙青山搞出來的,他在山野與野獸多有搏鬥,曾經將鐵錘當成武器對付野獸,威力極大。在他的要求下,他的千人隊人手一支。今日看來,卻是威力不凡。”


    解釋完後,馬虎對著楊樂提醒說道:“國公爺,這位趙青山,您應該認識他的。”


    “哦,是嗎?我認識那個千夫長?”楊樂感到驚訝。


    “好好想想,在京城菜市口,借貸立信之時,是不是有一位少年。”


    “啊——我想起來了,莫非他就是那個獲得了一百兩銀子的那位少年?!”


    “對對,沒錯!現下他可是新軍最年輕的千夫長了。”


    楊樂禁不住感慨中來,說道:“難得啊!一個走商少年竟然成了軍中將領,真是不敢想啊!”


    崇禎笑道:“愛卿你這變法可不知要讓多少人踴躍參軍呢,朕時常感慨萬千啊。”


    這個時候,宋應星掀開門簾走了進來。自從新軍組建以來,宋應星便被調到了大峽穀之中,參與軍器的製造與研究工作。


    “皇上,這就是宋大人研究的新軍火銃,全軍已經配備了五千支。”馬虎拿著一把新式火銃遞給崇禎。


    崇禎拿過去,仔細打量了一番。


    宋應星躬身說道:“這新式火銃在原來火石激發火藥的基礎之上,槍管裏加上了膛線,射程大大增加,而且彈丸也經過特殊處理,用浸了油脂的布匹或者鹿皮包裹,這樣從前端裝彈更容易,而且密閉性更好。”


    崇禎點點頭,明白過來,原來的燧發槍都是前膛火槍,而且多為滑膛式;它們的口徑在一到兩指(20厘米)之間,重達四公斤左右,槍長六尺(一米半)。這支火銃明顯短了許多,重量也輕了許多。


    而且槍管之內隱約可以看到旋轉的膛線條紋。滑膛燧發槍的射程能達到一百丈,而加入線膛之後,能夠達到二百丈,更遠的甚至能達到三百丈。因為滑膛槍彈丸的直徑一向是比槍管口徑小一些的,所以裝彈丸稍微容易一些。而線膛槍的彈丸非得和槍管嚴絲合縫不可,有些使用線膛槍的士兵甚至必須用錘子敲通條,才能把子彈敲進去;線膛槍雖然在射程、精度和威力上有著滑膛槍無法比擬的優勢,但長久以來未曾普及,裝彈麻煩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楊樂一直想著研究後膛槍,但是宋應星一直沒能成功。兩人經過討論研究,最後決定暫時隻能從子彈入手,用浸了油脂的布匹或者動物皮毛包裹彈丸,這樣減少阻力,裝彈更容易一些。


    “好,很好!朕真的很想看一看,新軍的這三種武器在戰場之上使用,那是何等的威風!”崇禎端著火銃,興高采烈,他知道,大明兵器的每一處改良,在戰場之上的勝算就多了一分。


    “皇上,後金對大明一直虎視眈眈,賊心不死,一定還會來的!”楊樂意有所指地說道。


    突然,峽穀中馬蹄聲疾,馬虎習慣的霍然轉身,正待發令,聽得馬蹄聲已到帳外,衛士高聲稟報:“皇上,楊國公,馬將軍,遼東六百裏加急快報!”


    聞報,三人不禁一驚。


    國安局的密探匆匆走進一躬:“皇上、楊國公,張開心大人星夜急報,遼東有三變!”


    “噢?快講。”崇禎和楊樂已經同時站起。


    “一,後金經過八個月的休養,調集了五萬兵馬,意圖襲擊大小淩河。二,祖大壽在大淩河修建防禦工事之時,被後金圍困,請求支援。三,後金和韃靼聯合,意圖再次入侵大明!”


    崇禎和楊樂相互對視,半日沉默,突然,兩人同聲大笑起來。他們都已經想到了後金敗退的景象,也就是大明新軍亮相的那一刻!


    “楊愛卿,看來朕還要請你再跑一趟了!”崇禎笑著說道。


    “征討後金,是臣的職責所在。請皇上放心,一定會凱旋歸來!”楊樂說完,對著馬虎說道:“馬將軍,此一戰,隻許勝,不許敗,你明白嗎?”


    “皇上、國公爺放心,臣有信心!臣對新軍將士們也很有信心!”馬虎拍著胸脯保證道。


    “好!朕等你們的好消息!”


    五萬新軍在楊樂和馬虎的帶領下立即開拔,從京師霧靈山秘密行軍,前往遼東。


    一場震驚天下的大戰馬上就要爆發了!


    ……


    就在新軍趕往遼東的時候,崇禎迴到了皇宮。


    此時,天地凸現異象,高空之中,出現鬥轉漩渦。此事引起很大轟動,欽天監不得不讓朝天宮的道士立即著手準備夜觀天象的事宜。


    朝天宮有兩個神秘的茅山道士,一老一少,老道士外號叫天算子,具體姓名沒人知道,小道士叫清奇,也無姓氏。他們貫通占卜、陰陽五行、堪輿之術。是“究天人之際”的淵深學派,是上天隱藏在塵世的眼睛,也是人世體察天機的異能之士。


    在古代,研究“天”的學派有兩個,一個叫“占候家”,一個叫“星象家”。占候,就是以天地氣象的變化預測人間禍福,雲氣、風勢、日色、虹掛、霧象、電光、雷聲、海潮、月暈、塵土、陰霾等等等等,都是占候家觀測玄機的對象。


    星象家也叫占星家,就是以天上星辰的變化,預測人事國運的學問家。


    這兩家往往不分你我,占候和星象混合為一。最著名的代表當數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了。


    自夏商周三代開始,皇室通常有兩個固定的官身預測家,一個是卦卜的巫師,另一個就是占星的星象家。其餘諸如陰陽家、堪輿家等,則都是一事一招,極少有朝臣資格。兩者相比,卜卦較為流行易懂,尤其在周文王演繹了八卦和孔夫子撰寫爻辭之後,等閑士子也對卜卦有所了解,卜卦的結果對國人的心理威懾和影響力也就日漸減弱了。相反,星象家卻始終保持著他們曲高和寡的神秘,等閑士子是無法窺得其中奧秘的,國人庶民更是難知萬一。


    這種狀態一直保持了幾千餘年。正因為天象如此深奧,如此難以為常人所掌握,星象家的預測對天下始終保持著高遠的威懾。它可以化成童謠,化成讖語,化成各種神秘預言,甚或化成席卷天下的風暴。整個古代,沒有人敢於對星象預言提出挑戰。


    這正是皇帝要尋覓星象家的奧秘所在。每一位皇帝都想知道天下的興亡大勢,必要時根據天機來決定自己的大策。


    崇禎迴到皇宮,從第二天開始,獨自住進太廟,齋戒沐浴三日,以示對上天的敬畏。三天出來,口中寡淡,腹中饑餓,大嚼了一頓鮮魚羊肉,方才下令趕往朝天宮。


    朝天宮位於紫禁城東側的冶城山上,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末,吳王夫差在這裏設冶鑄作坊製造兵器,因此而稱作冶山,又叫冶城。


    明代的朝天宮,一方麵是皇室貴族焚香祈福,禮拜道教諸神的道場。另一方麵在三大節(春節、冬至、皇帝誕辰)前作為文武百官演習朝拜禮儀的場所,有時也作為官僚子弟襲封前學習朝觀禮儀的地方。


    崇禎的儀仗隊趕到朝天宮,已經是夕陽殘照了。此時已經到了深秋,頗有涼意。冶城山雲霧繚繞,抬頭看去,高高的朝天宮仿佛就在天上一般。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昌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夢江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夢江山並收藏昌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