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人,你對大明的忠心可照日月!我們信你!”王洽和錢謙益紛紛施禮說道。
“謝大人的信任!”楊樂抱拳還禮。
統一了思想之後,他從袖中拿出一副畫軸,掛於中堂,指著笑道:“此大明疆域之圖也,退敵之策便在圖中。”
王洽說道:“聽聞楊大人有五計可退敵軍,一直心癢好奇,請君入甕是第一計,不知道後麵的四計是什麽,不如現在請楊大人詳細說一說,我們為之參謀一番。”
楊樂點點頭,說道:“楊某不才,自然比不得諸葛孔明,其實我的每一計都很簡單明了,第一計剛才說了,是請君入甕,不再贅述。這第二計便是承接第一計而來,謂之圍魏救趙。幾位老大人已經知道,前些日子,我和皇上的皮島之行,就是為了救下毛文龍,如今毛文龍沒有被袁都督殺害,此消息也已經嚴密封鎖,僅限於皇上和幾位大臣之間傳播,如果皇太極來到北京城下的時候,皮島之上的四萬明軍在毛將軍的率領下突襲後金的大後方,老大人認為結果會如何啊?”
王洽看著地圖,心中順著楊樂的思路往下猜測,不由得接話道:“後院起火,皇太極必然驚慌失措。”
楊樂擊掌說道:“對!就是讓他首尾不能相顧。這個時候隻需進行第三計,擾亂他們的視聽。此計攻心為上,派出奸細混入後金軍隊之中,散布後金都城失陷的消息,後金士兵們掛念家鄉親人的安危,必然無心戀戰,勢必大亂。這個時候,勤王部隊隻需從東西兩個方向出擊,京城之中亦出兵迎擊,三麵成合圍之勢,定然能夠大獲全勝。這便是第四計,關門打狗,也可以叫“包餃子”。”
楊樂指著畫軸,繼續說道:“最後一計是草木皆兵。皇太極兵敗,我們必然要乘勝追擊。北巡迴京之時,我已經跟毛將軍協商完畢,在他進攻老寨之後,迅速撤退到大小淩河附近埋伏,這裏是大明和後金接壤的咽喉要道,也是後金撤退的必經之路。到時候,前有伏兵,後有追兵,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隻此一戰,我不敢保證完全剿滅後金的十萬鐵騎,但至少能讓後金損失慘重,給大明爭取到十年的發展機會!”
聞言半晌,三位老大人低眉沉思,之後忍不住紛紛擊掌讚歎。王洽點頭說道:“當初忽聞皇太極十萬雄兵氣勢洶洶而來,驚慌失措,無計以對。今日大人之言,使老夫茅塞頓開,如撥雲見霧一般。實在妙極!”
錢謙益也扶掌說道:“妙啊!楊大人的計劃天衣無縫,老夫佩服之極!”
孫承宗摸著胡須,忍不住作詩道:“當日京師歎兵窮,何幸大明有臥龍。欲識他年退兵處,一切盡在畫圖中。”
……
計議已定,楊樂和三位老大人一起離開刑部衙門。
刑部尚書馮英前來相送,因為是密談,馮英自然迴避,所以,對於會議內容,他一字不知。
楊樂見馮英出門恭送,對馮英的為人一直十分佩服,說道:“馮司寇,我有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憋在心底實在難受,如今離別之際,我就一吐為快了!”
馮英似乎已經察覺到了楊樂語氣中不同尋常的味道,躬身行禮道:“傳聞駙馬爺字字珠璣,必是金玉良言,馮某願意洗耳恭聽。”
楊樂執起他的手小聲言道:“馮司寇剛正無私,我很佩服,但這樣也容易得罪人。朝廷如林,什麽鳥都有,明刀易躲,暗箭難防,你切要多多注意。如遇難處,向我求救,我必伸出援手。”
聞言,馮英心中一驚,他細細思量,沒有想起得罪過什麽人,但他相信楊樂不會無的放矢,將此事牢牢記在心裏,謝道:“多謝駙馬爺的提醒,您的話,馮某一定會銘記在心。”
“那就好,馮司寇多多保重。大明王朝需要象你這般正直的官員,許多事情我不會不管的。”楊樂擺擺手,和三位老大人漸漸遠去了。
看著楊樂的背影,馮英怔怔出神,呐呐道:“管仲強齊半代,商鞅強秦一世,楊樂必然能讓大明起死迴生啊!”
……
繁星滿天,一輪弦月高懸空中,散發出淡淡的皎潔光芒。一萬多人的馬隊,就象是一團黑壓壓的烏雲,在道路上急速奔馳著。
月色朦朧,夜晚平靜地如一灣清水,隻有北風唿嘯,以及馬兒踏地的得得聲。
這一萬兵馬正是趙率教馳援遵化的關寧鐵騎。
前方是他派出的偵查隊,與後麵大部隊隔開三裏左右的距離,這是一支千人的先頭部隊,專門負責探路。
突然,前方傳出一陣廝殺的吼叫聲,趙率教心中一緊,立即命大軍原地待命,派出他的副將率領三千騎馳援並探聽虛實,為了慎重起見,他又派出兩支千人隊伍,分赴左右警戒。
前方遠處,人馬奔騰,廝殺聲震天,黑夜中一條條生命在刀劍的寒光下送了性命,戰士的怒吼聲,鋼鐵兵刃的碰撞聲,還有戰馬的嘶叫聲混雜在一起。
大戰一觸即發。
副將探明了前方的虛實,立刻歸來,寒聲說道:“將軍,據密探迴報,前方有大批後金鐵騎,敵人很可能引誘我們上鉤,我、我……我們很可能中他們的埋伏!”
趙率教似乎早已經預料到了這種結果,臉上根本沒有絲毫的畏懼之色,一揮手中的鋼刀,同時在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大吼道:“兄弟們,保家衛國的時候到了,跟我衝啊!”
六千鐵騎猛衝出去,黑暗之中無法使用三眼火銃,一柄柄雪亮的彎刀被士兵們擎在手中,隨著健馬的奔躍,遠遠望去,月光下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寒光。
洪峰似的衝鋒,整支騎兵隊猶如一柄尖刀,切割開混戰的雙方,一直衝殺進去,直衝到整個營盤的中心,這時,緊隨其後的士兵們已經同敵人正麵交鋒了。
這個營盤是後金先頭部隊的營地,大概有三千多人,駐紮在離遵化大本營三十裏的這個地方,就是他們率先發現了悄然逼近的趙率教的先鋒部隊。
一聲急促的警報響起,然而這也僅僅為營盤之中的後金戰士們爭取到了抓起武器、跳上戰馬的時間,隨即就陷入一片混戰之中。
當趙率教的六千鐵騎如同一股滾滾洪流般從營盤中間穿插過去,又兜轉迴來,之後再次切割衝鋒,分割包圍,最後進行殲滅戰的時候,後金的士兵們終於知道,大明的王牌騎兵來了,關寧鐵騎來了!
在人數占優、攻其無備的情況下,突如其來的尖刀式衝鋒,讓關寧鐵騎的兇猛發揮地淋漓盡致,隻用了片刻功夫,就把對方毫無陣形和配合的千餘名後金戰士殺了個精光。
有落馬的後金戰士在馬群中倉惶地奔跑著,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有一匹馬衝過來,馬上的騎士揮起鋒寒的鋼刀,帶著唿嘯聲猛劈下來,把落馬的對手砍成兩半。
衝殺可以用快、準、狠這三個字來形容,有的戰士甚到可以聽到鋼刀切進自已身體之後骨頭碎裂的聲音,眼睛瞪的大大的,而這個時候,他的一半身子,或者半個腦袋帶著已經掉在了地上。
然而,後金戰士不會屈服,他們不得不戰,他們需要堅持到大本營兵馬的到來。千夫長巴拉賀飛身上馬,急奔而出,借助戰馬的衝力,手中彎刀帶起一陣撕裂勁風,“嗚”一聲橫掃而出,蕩開迎麵砍來的鋼刀,那把鋼刀應聲斷裂,隨即他狠狠地向前一戳,借住兇猛地衝勁,把一名大明騎士挑下馬去。
那名被挑下去的騎士胸前露出一個碗口大的血洞,鮮血狂噴,隨後,後麵的戰馬奔踏而來,馬蹄毫無顧忌從他的軀體之上踩踏過去,頓時把他踩成了一團肉泥。
猛將巴拉賀,誰與爭鋒?
……
“謝大人的信任!”楊樂抱拳還禮。
統一了思想之後,他從袖中拿出一副畫軸,掛於中堂,指著笑道:“此大明疆域之圖也,退敵之策便在圖中。”
王洽說道:“聽聞楊大人有五計可退敵軍,一直心癢好奇,請君入甕是第一計,不知道後麵的四計是什麽,不如現在請楊大人詳細說一說,我們為之參謀一番。”
楊樂點點頭,說道:“楊某不才,自然比不得諸葛孔明,其實我的每一計都很簡單明了,第一計剛才說了,是請君入甕,不再贅述。這第二計便是承接第一計而來,謂之圍魏救趙。幾位老大人已經知道,前些日子,我和皇上的皮島之行,就是為了救下毛文龍,如今毛文龍沒有被袁都督殺害,此消息也已經嚴密封鎖,僅限於皇上和幾位大臣之間傳播,如果皇太極來到北京城下的時候,皮島之上的四萬明軍在毛將軍的率領下突襲後金的大後方,老大人認為結果會如何啊?”
王洽看著地圖,心中順著楊樂的思路往下猜測,不由得接話道:“後院起火,皇太極必然驚慌失措。”
楊樂擊掌說道:“對!就是讓他首尾不能相顧。這個時候隻需進行第三計,擾亂他們的視聽。此計攻心為上,派出奸細混入後金軍隊之中,散布後金都城失陷的消息,後金士兵們掛念家鄉親人的安危,必然無心戀戰,勢必大亂。這個時候,勤王部隊隻需從東西兩個方向出擊,京城之中亦出兵迎擊,三麵成合圍之勢,定然能夠大獲全勝。這便是第四計,關門打狗,也可以叫“包餃子”。”
楊樂指著畫軸,繼續說道:“最後一計是草木皆兵。皇太極兵敗,我們必然要乘勝追擊。北巡迴京之時,我已經跟毛將軍協商完畢,在他進攻老寨之後,迅速撤退到大小淩河附近埋伏,這裏是大明和後金接壤的咽喉要道,也是後金撤退的必經之路。到時候,前有伏兵,後有追兵,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隻此一戰,我不敢保證完全剿滅後金的十萬鐵騎,但至少能讓後金損失慘重,給大明爭取到十年的發展機會!”
聞言半晌,三位老大人低眉沉思,之後忍不住紛紛擊掌讚歎。王洽點頭說道:“當初忽聞皇太極十萬雄兵氣勢洶洶而來,驚慌失措,無計以對。今日大人之言,使老夫茅塞頓開,如撥雲見霧一般。實在妙極!”
錢謙益也扶掌說道:“妙啊!楊大人的計劃天衣無縫,老夫佩服之極!”
孫承宗摸著胡須,忍不住作詩道:“當日京師歎兵窮,何幸大明有臥龍。欲識他年退兵處,一切盡在畫圖中。”
……
計議已定,楊樂和三位老大人一起離開刑部衙門。
刑部尚書馮英前來相送,因為是密談,馮英自然迴避,所以,對於會議內容,他一字不知。
楊樂見馮英出門恭送,對馮英的為人一直十分佩服,說道:“馮司寇,我有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憋在心底實在難受,如今離別之際,我就一吐為快了!”
馮英似乎已經察覺到了楊樂語氣中不同尋常的味道,躬身行禮道:“傳聞駙馬爺字字珠璣,必是金玉良言,馮某願意洗耳恭聽。”
楊樂執起他的手小聲言道:“馮司寇剛正無私,我很佩服,但這樣也容易得罪人。朝廷如林,什麽鳥都有,明刀易躲,暗箭難防,你切要多多注意。如遇難處,向我求救,我必伸出援手。”
聞言,馮英心中一驚,他細細思量,沒有想起得罪過什麽人,但他相信楊樂不會無的放矢,將此事牢牢記在心裏,謝道:“多謝駙馬爺的提醒,您的話,馮某一定會銘記在心。”
“那就好,馮司寇多多保重。大明王朝需要象你這般正直的官員,許多事情我不會不管的。”楊樂擺擺手,和三位老大人漸漸遠去了。
看著楊樂的背影,馮英怔怔出神,呐呐道:“管仲強齊半代,商鞅強秦一世,楊樂必然能讓大明起死迴生啊!”
……
繁星滿天,一輪弦月高懸空中,散發出淡淡的皎潔光芒。一萬多人的馬隊,就象是一團黑壓壓的烏雲,在道路上急速奔馳著。
月色朦朧,夜晚平靜地如一灣清水,隻有北風唿嘯,以及馬兒踏地的得得聲。
這一萬兵馬正是趙率教馳援遵化的關寧鐵騎。
前方是他派出的偵查隊,與後麵大部隊隔開三裏左右的距離,這是一支千人的先頭部隊,專門負責探路。
突然,前方傳出一陣廝殺的吼叫聲,趙率教心中一緊,立即命大軍原地待命,派出他的副將率領三千騎馳援並探聽虛實,為了慎重起見,他又派出兩支千人隊伍,分赴左右警戒。
前方遠處,人馬奔騰,廝殺聲震天,黑夜中一條條生命在刀劍的寒光下送了性命,戰士的怒吼聲,鋼鐵兵刃的碰撞聲,還有戰馬的嘶叫聲混雜在一起。
大戰一觸即發。
副將探明了前方的虛實,立刻歸來,寒聲說道:“將軍,據密探迴報,前方有大批後金鐵騎,敵人很可能引誘我們上鉤,我、我……我們很可能中他們的埋伏!”
趙率教似乎早已經預料到了這種結果,臉上根本沒有絲毫的畏懼之色,一揮手中的鋼刀,同時在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大吼道:“兄弟們,保家衛國的時候到了,跟我衝啊!”
六千鐵騎猛衝出去,黑暗之中無法使用三眼火銃,一柄柄雪亮的彎刀被士兵們擎在手中,隨著健馬的奔躍,遠遠望去,月光下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寒光。
洪峰似的衝鋒,整支騎兵隊猶如一柄尖刀,切割開混戰的雙方,一直衝殺進去,直衝到整個營盤的中心,這時,緊隨其後的士兵們已經同敵人正麵交鋒了。
這個營盤是後金先頭部隊的營地,大概有三千多人,駐紮在離遵化大本營三十裏的這個地方,就是他們率先發現了悄然逼近的趙率教的先鋒部隊。
一聲急促的警報響起,然而這也僅僅為營盤之中的後金戰士們爭取到了抓起武器、跳上戰馬的時間,隨即就陷入一片混戰之中。
當趙率教的六千鐵騎如同一股滾滾洪流般從營盤中間穿插過去,又兜轉迴來,之後再次切割衝鋒,分割包圍,最後進行殲滅戰的時候,後金的士兵們終於知道,大明的王牌騎兵來了,關寧鐵騎來了!
在人數占優、攻其無備的情況下,突如其來的尖刀式衝鋒,讓關寧鐵騎的兇猛發揮地淋漓盡致,隻用了片刻功夫,就把對方毫無陣形和配合的千餘名後金戰士殺了個精光。
有落馬的後金戰士在馬群中倉惶地奔跑著,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有一匹馬衝過來,馬上的騎士揮起鋒寒的鋼刀,帶著唿嘯聲猛劈下來,把落馬的對手砍成兩半。
衝殺可以用快、準、狠這三個字來形容,有的戰士甚到可以聽到鋼刀切進自已身體之後骨頭碎裂的聲音,眼睛瞪的大大的,而這個時候,他的一半身子,或者半個腦袋帶著已經掉在了地上。
然而,後金戰士不會屈服,他們不得不戰,他們需要堅持到大本營兵馬的到來。千夫長巴拉賀飛身上馬,急奔而出,借助戰馬的衝力,手中彎刀帶起一陣撕裂勁風,“嗚”一聲橫掃而出,蕩開迎麵砍來的鋼刀,那把鋼刀應聲斷裂,隨即他狠狠地向前一戳,借住兇猛地衝勁,把一名大明騎士挑下馬去。
那名被挑下去的騎士胸前露出一個碗口大的血洞,鮮血狂噴,隨後,後麵的戰馬奔踏而來,馬蹄毫無顧忌從他的軀體之上踩踏過去,頓時把他踩成了一團肉泥。
猛將巴拉賀,誰與爭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