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田地和礦產自古由民……財政部所管,不知陛下為何想將其單列出來,這樣會不會加重朝廷負擔!”,魏征這次並沒有和世家官員一樣極力反對,也沒有和長孫無忌一樣讚同,隻是很中規中矩的選擇詢問具體的利弊。


    李世民微微點頭道:“鄭國公所言不差,但我大唐疆域比之前朝甚至兩晉之時有過之而不及,而隨之而來的便是這財政部職責將會增大,年前戴尚書就給朕上了奏折,說是草原新入大唐管轄,需及時派遣人員徹查厘定土地及礦產,但人員已運至極限,想今年春闈多要些人手,朕思前想後,覺得不如此次單獨成立國土資源司,試著將田地徹查,礦產尋覓等關於土地之事獨立出來,隻是為了更好的牧民於天下!”


    “聽陛下之意我大唐疆域還需擴張?”,孔穎達突然的插了一句道。


    李世民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剛要說什麽,程咬金的大嗓門就開始輸出:“你個老學究知道個屁呀!陛下還是說要開疆拓土,就是要也不用你們這些酸文弄墨的人來,你當俺們是擺設不成!”,說完又對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請放心,如果您覺得大唐需要哪裏,您就發話,俺老程給您弄過來就是了,不用理這些酸儒!”


    “你……!”


    “好了!孔大人不必和知節計較,朕暫無此意!如今天下歸心,但朕接到奏報,河北,山南,嶺南三道如今百姓剛剛處於溫飽之線,甚至還有些地方少衣缺食,朕聞之心痛不已,哪有時間去考慮其他,朕還想著再修繕幾條大路,清淤幾條河道,加固幾處堤壩等等一重民生都需要財政部的梳理,所以朕就有了些許想法,暫時先弄一個司出來,將長安城外兩縣先試試,如果可行再在其他地方實行,如果不可為反正在長安也翻不起大浪!”


    “倘若如此,臣以為可行!但臣認為得控製規模,不可太過……”,魏征還沒說完,李世民就道:“這也是朕為什麽要交給尚書省的原因,隻從尚書省內部抽調十幾人應該沒有問題,不會影響政務,再加上右武衛配合量子些宵小之輩也不敢造次,輔機!朕可就全權交給你了!”


    “臣定竭盡全力辦好此事!”


    “行!那就先立司,具體如何實施,等後再議!”


    “陛下!這……”


    “怎麽?還有疑問?”


    盧寬看了看崔敦禮和王家官員,心中一歎,便迴道:“臣無疑問,不過臣還請陛下三思!開衙之事並非小事,倘若不可為迴唄天下人恥笑,不如暫將該司放於財政部管轄,待可為後再定奪去向……”


    “哼!行了朕意已決,你就不必多言了!退朝!”,李世民說完就拂袖而去,留下盧寬不知所措……


    李恪知道李世民的旨意時已經是次日了,還是李泰告訴他的,而且還特意表明國土資源司的成立與其是分不開的,李恪聽後立刻讚美了李泰,並表示李世民已經要求要向他學習,李泰聽後滿意的給了李恪幾個建議,一副說教的樣子,弄的李恪非常想抽他,但也就是想想而已。


    上課期間李綱又再次找到了李恪,沒有說什麽特別的事,但依然想讓李恪不要急於授衣就封,多讀兩書還是大有好處的。李恪也從善如流的表示了同意,但心中總感覺說不出來的不對,於是下學後,李恪沒有迴王府,而是來到了蕭瑀府上。


    李恪進了蕭瑀府,蕭瑀趕忙迎接。李恪恭敬行禮後,與蕭瑀來到書房便直接切入主題:“恩師,今日李綱先生又勸誡本王莫急著授衣就封,應多讀些書,本王雖應下,卻實在不解其中深意。”


    蕭瑀捋了捋胡須,思索了一會兒便微微一笑道:“王爺,李綱先生此舉實乃用心良苦。當今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交錯縱橫。王爺若過早就封,必然可不必卷入諸多紛爭之中,但在朝堂之上的或長安的影響就會大大削弱,不利於王爺您以後的……”


    李恪眉頭微皺:“可是本王並不想怎樣,您也對佛門有所研究,一切皆是緣,本王隻想隨緣,不想去爭搶什麽,若不是本王年紀尚小一直讀書,早就想就封了,要不何時才能真正為父皇分憂,為大唐效力?”


    蕭瑀輕輕搖頭心道:你騙誰呢?蜀地的劉徽是怎麽被你安排到薊州的提前布局的?心裏不想怎麽可能。但嘴上還是勸慰道:“殿下,學問亦是力量。如今陛下推行諸多新政,像那國土資源司之事,看似簡單,實則牽扯眾多利益關係。王爺唯有學識淵博,日後處理政務方能遊刃有餘。再者,陛下重視皇子才學,殿下此時潛心讀書,更可得陛下歡心。估計李文紀也是起了愛才之心,您忘了您的三首詩詞?”


    李恪聽後似有所悟可心中卻無語:瑪德還說那詩詞,都是自己抄來的,本王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雖然在崇文館學了這幾年,哎!隻能勉強將將合格,還受李世民重視!越是受重視將來就死的越快,算了還是和他重申一遍吧!


    “恩師!您覺得李泰和本會有機會嗎?父皇是怎麽得來的您應該清楚,他會允許這樣的事再發生一次?”


    “這……!”,蕭瑀沒想到李恪說變就變,直接的提出來,一時間也不知怎麽迴答李恪。


    “恩師,您也是老臣了,其中利害關係您應該比本王更清楚,所以本王經常告誡自己不論自己什麽時候都要學會自保,不去想更不能想那不切實際的事,不拉攏,不承諾,這也是當初本王為什麽會對您引薦的一些前朝老臣是這種態度!”


    蕭瑀聽後也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李恪的說法,剛要說點什麽就又聽李恪道:“本王記得在兒時在一次玩耍時看到了一隻野貓,跑進了一個屋內,那時本王玩心大,就把屋門關上,不讓它出來,還吩咐了侍女們看好,想餓它一餓,結果兩天後本王想進去看看,再打開門的一瞬間它就從一個很刁鑽的角度跑了出來,害的本王還哭了鼻子,但現在想想,覺得挺有意思的,機會隻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您說是不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意外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樓並收藏意外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