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詩詞大會結束後,李世民帶著李恪他們六人和一眾大臣來到太極宮的另一個偏殿準備用午膳,太監們把李恪和李泰的座位安排到了和李承乾一桌,李恪還想拉些李泰去個那四人一桌結果被李承乾製止,理由是皇室就應該有皇室的禮節。
用膳的時候李泰小聲問起了李恪:“二哥,當時你為什麽也要放棄,我是真對詩詞一道不太感興趣,你應該可以為咱皇室爭光!”
“嗬嗬!青雀!別說我不見的能比的過李義府,就算是能比過他,你覺得我要是得了魁首那詩詞大會還有意義嗎?”
“恪弟說的對!你們二人在第二輪能數一數二就證明皇家有才俊了,而且又都謙讓了爭奪魁首的機會,更是顯現出皇家的氣度,不過恪弟那首《北國風光》的確不錯,比起秦時明月有過之而不及呀!”
“太子大哥讚略了,臣弟也是有感而發罷了!”
“好一個有感而發,看來當時老夫小看了蜀王殿下,隻不過蜀王的確是年齡有些小,要不老夫肯定會讓王爺獨擋一麵,著實曆練曆練王爺!”,
“代國公您過獎了,本王哪有您說的那麽好,您是不知道當時看到他們殺敵時,本王心中也突突了好幾天,不過正如代國公孫說,還是曆練曆練好,現在在旁本王看他們殺敵,心裏就沒那麽緊張了,而且多少有點小興奮!”
“嗬嗬!看來朕當初讓你看看羅藝的人頭也算是無心插柳了唄!”,這時李世民也聽到了李靖的話,自己一桌的他離著這桌也近便搭起了話。
“父皇您說笑了,大家正在用膳,您就饒過兒臣吧!”
“哈哈!蜀王殿下不必謙虛,俺當初第一次殺人還不如您,整個人都虛脫了,三天才緩過勁來,後來就坦然的多了!”,程咬金聽到後也湊起了熱鬧畢竟今日來的武將就他和李靖,除了和長孫無忌鬥鬥嘴外,沒有人和他動手,所以就趁此機會聊了起來。
“哼!就你也就是個慫包,想當年……”
“好了輔機!你就不要和他一般見識了,藥師你覺得今日這詩詞大會如何?”李世民打斷了長孫無忌的話,生怕一會兒程咬金沒有動手的對手,把自己的大舅子長孫無忌打了,要是那樣樂子可就大了,你們幾個武將動手那事常見,可要是長孫無忌被打他這皇帝麵子上也無光不是?
李靖喝了口酒琢磨了一下道:“這詩詞大會好是好,選拔個文人墨客詩絕對沒問題,尤其是那首《北國風光》雖然聽著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但總體上氣勢磅礴,銳氣十足,聽著就熱血沸騰。”,說罷李靖頓了下,見李世民滿意的笑著點了點頭沒有反駁就繼續道:“可臣總覺得就是少了一股殺伐之氣,沒有出現像蜀王的那首秦時明月一樣的詩句,當然這也和閱曆有關,陛下您也知道我大唐以武立國,詩詞的傳播速度又很快,臣擔心如此以往會不會讓我大唐的鐵騎後繼……”
“代國公多慮了!”,杜如晦沒等李靖說完就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對著李世民敬了杯酒道:“我大唐人傑地靈,能人輩出,光是武將勳貴沒有三百也有兩百之多,後輩就算再怎麽無能將來也有對半名將吧!大唐以武立國不假,但總不能永遠的打下去吧!最終還得要文官來治理國家,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臣覺得這詩詞大會應當繼續辦下去,這比科舉更能直白的遇到人才,更能提現皇恩浩蕩!”
“不錯!杜大人言之有理!”,房玄齡也附和了一句,畢竟李靖的話已經挑起了文武之間的關係,他們肯定希望李世民這個皇帝將來向著文官這邊傾斜多一點資源,這樣才能將武將們打壓下去,這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文武之爭。
程咬金也不傻,這時就算是其他和他不對付的武將在此他也知道應該統一戰線,於是便反駁道:“你們這些大人,管好你們自己的事就行,軍中之事你們懂什麽!俺們才是最有資格說話的人,陛下俺覺得老李說的對!俺這兩年也覺得軍中的將領人才也該選舉一番了,畢竟俺們越來越老了,當然隻要您發話俺老程定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世民麵帶微笑的也不說話,聽他們說完就對著李承乾道:“高明你覺得的呢?”
“這……,兒臣閱曆尚且淺薄,對這方麵還不曾涉及,但兒臣覺得各位叔伯說的都有些道理。”,李承乾沒想到李世民會問自己,隨即說了一下沒有看法的看法,孔穎達在另一邊聽的滿意的點了點頭,算是沒白教著帝王之術,平衡各派才能彰顯自己的重要!
長孫無忌聽後眉頭一皺,但也很快的舒展開來,心裏不知想些什麽!
在眾人等著李世民開口時,李泰卻起身先說了起來:“父皇!各位叔伯!這個簡單呀!讓二哥多作幾首像秦時明月那樣的詩詞不就完了嗎?何必在這爭吵呢?”
李恪有心捂臉,但又覺得不合適,心中卻腹誹道:嗬嗬!你當這種詩詞像打油詩一樣簡單嗎?真是幼……,不對!這李泰看似憨厚,其實這事外給我挖坑呢!這要把我架到火上烤呀!怎麽應對呢?
就在李恪想著對策之際,李靖替他開口道:“越王殿下您先看了詩詞一道,雖然它隻是簡簡單單的幾句,但其中表達的意思卻不簡單,更別說軍中的詩詞更是少之又少!畢竟沒有親身經曆是這不出來的!”
“那還不簡單!父皇您可以下道旨意,讓將軍們多讀讀書,出征時多帶點文官,專門讓他們去曆練一番,迴來多些幾首軍中的詩詞不就結了!”
李世民聽後哈哈大笑,其他人看到李世民都笑了也都跟著笑起來,李世民一邊笑一邊對李泰道:“青雀,沒有你想的那麽簡單,算了現在個你說你也不太懂,將來有機會你也去軍中曆練一二就會明白了!”
但李恪聽在耳朵裏想的就不一樣了:難道說曆史上李世民琢磨文武百官讓武將識字,文官上馬就是這樣來的?
用膳的時候李泰小聲問起了李恪:“二哥,當時你為什麽也要放棄,我是真對詩詞一道不太感興趣,你應該可以為咱皇室爭光!”
“嗬嗬!青雀!別說我不見的能比的過李義府,就算是能比過他,你覺得我要是得了魁首那詩詞大會還有意義嗎?”
“恪弟說的對!你們二人在第二輪能數一數二就證明皇家有才俊了,而且又都謙讓了爭奪魁首的機會,更是顯現出皇家的氣度,不過恪弟那首《北國風光》的確不錯,比起秦時明月有過之而不及呀!”
“太子大哥讚略了,臣弟也是有感而發罷了!”
“好一個有感而發,看來當時老夫小看了蜀王殿下,隻不過蜀王的確是年齡有些小,要不老夫肯定會讓王爺獨擋一麵,著實曆練曆練王爺!”,
“代國公您過獎了,本王哪有您說的那麽好,您是不知道當時看到他們殺敵時,本王心中也突突了好幾天,不過正如代國公孫說,還是曆練曆練好,現在在旁本王看他們殺敵,心裏就沒那麽緊張了,而且多少有點小興奮!”
“嗬嗬!看來朕當初讓你看看羅藝的人頭也算是無心插柳了唄!”,這時李世民也聽到了李靖的話,自己一桌的他離著這桌也近便搭起了話。
“父皇您說笑了,大家正在用膳,您就饒過兒臣吧!”
“哈哈!蜀王殿下不必謙虛,俺當初第一次殺人還不如您,整個人都虛脫了,三天才緩過勁來,後來就坦然的多了!”,程咬金聽到後也湊起了熱鬧畢竟今日來的武將就他和李靖,除了和長孫無忌鬥鬥嘴外,沒有人和他動手,所以就趁此機會聊了起來。
“哼!就你也就是個慫包,想當年……”
“好了輔機!你就不要和他一般見識了,藥師你覺得今日這詩詞大會如何?”李世民打斷了長孫無忌的話,生怕一會兒程咬金沒有動手的對手,把自己的大舅子長孫無忌打了,要是那樣樂子可就大了,你們幾個武將動手那事常見,可要是長孫無忌被打他這皇帝麵子上也無光不是?
李靖喝了口酒琢磨了一下道:“這詩詞大會好是好,選拔個文人墨客詩絕對沒問題,尤其是那首《北國風光》雖然聽著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但總體上氣勢磅礴,銳氣十足,聽著就熱血沸騰。”,說罷李靖頓了下,見李世民滿意的笑著點了點頭沒有反駁就繼續道:“可臣總覺得就是少了一股殺伐之氣,沒有出現像蜀王的那首秦時明月一樣的詩句,當然這也和閱曆有關,陛下您也知道我大唐以武立國,詩詞的傳播速度又很快,臣擔心如此以往會不會讓我大唐的鐵騎後繼……”
“代國公多慮了!”,杜如晦沒等李靖說完就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對著李世民敬了杯酒道:“我大唐人傑地靈,能人輩出,光是武將勳貴沒有三百也有兩百之多,後輩就算再怎麽無能將來也有對半名將吧!大唐以武立國不假,但總不能永遠的打下去吧!最終還得要文官來治理國家,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臣覺得這詩詞大會應當繼續辦下去,這比科舉更能直白的遇到人才,更能提現皇恩浩蕩!”
“不錯!杜大人言之有理!”,房玄齡也附和了一句,畢竟李靖的話已經挑起了文武之間的關係,他們肯定希望李世民這個皇帝將來向著文官這邊傾斜多一點資源,這樣才能將武將們打壓下去,這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文武之爭。
程咬金也不傻,這時就算是其他和他不對付的武將在此他也知道應該統一戰線,於是便反駁道:“你們這些大人,管好你們自己的事就行,軍中之事你們懂什麽!俺們才是最有資格說話的人,陛下俺覺得老李說的對!俺這兩年也覺得軍中的將領人才也該選舉一番了,畢竟俺們越來越老了,當然隻要您發話俺老程定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世民麵帶微笑的也不說話,聽他們說完就對著李承乾道:“高明你覺得的呢?”
“這……,兒臣閱曆尚且淺薄,對這方麵還不曾涉及,但兒臣覺得各位叔伯說的都有些道理。”,李承乾沒想到李世民會問自己,隨即說了一下沒有看法的看法,孔穎達在另一邊聽的滿意的點了點頭,算是沒白教著帝王之術,平衡各派才能彰顯自己的重要!
長孫無忌聽後眉頭一皺,但也很快的舒展開來,心裏不知想些什麽!
在眾人等著李世民開口時,李泰卻起身先說了起來:“父皇!各位叔伯!這個簡單呀!讓二哥多作幾首像秦時明月那樣的詩詞不就完了嗎?何必在這爭吵呢?”
李恪有心捂臉,但又覺得不合適,心中卻腹誹道:嗬嗬!你當這種詩詞像打油詩一樣簡單嗎?真是幼……,不對!這李泰看似憨厚,其實這事外給我挖坑呢!這要把我架到火上烤呀!怎麽應對呢?
就在李恪想著對策之際,李靖替他開口道:“越王殿下您先看了詩詞一道,雖然它隻是簡簡單單的幾句,但其中表達的意思卻不簡單,更別說軍中的詩詞更是少之又少!畢竟沒有親身經曆是這不出來的!”
“那還不簡單!父皇您可以下道旨意,讓將軍們多讀讀書,出征時多帶點文官,專門讓他們去曆練一番,迴來多些幾首軍中的詩詞不就結了!”
李世民聽後哈哈大笑,其他人看到李世民都笑了也都跟著笑起來,李世民一邊笑一邊對李泰道:“青雀,沒有你想的那麽簡單,算了現在個你說你也不太懂,將來有機會你也去軍中曆練一二就會明白了!”
但李恪聽在耳朵裏想的就不一樣了:難道說曆史上李世民琢磨文武百官讓武將識字,文官上馬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