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全軍北上
歡喜鴛鴦,決戰大明帝國 作者:盲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七年六月十五日辰時,人民軍分成三隊啟程北上,正式踏上了人民軍稱霸北疆的漫漫征途。
由九千戰兵和一千輔兵組成的浩蕩隊伍中,火紅色的旌旗迎風飄揚,趙大龍的第二師走在隊伍的最前方。
中間是楊致遠的第三師,保護著人民軍直屬的各部門,以及由五百輛大車組成的輜重運輸隊伍。
因為伊寶忠的第一師中配有騎兵團,可以快速機動的進行前後支援,被總參謀部安排在了行軍隊伍的後方。
北上路線是全軍沿著運河徒步北上,再由河間府境內進入保定府,跨越內長城後直撲宣府城。
人民軍將在保安州一帶進行休整,做好萬全準備後再進入宣府城協防,靜候建奴大軍的到來。
在那裏,馬超將會壓上他的全部家當,隻為取得與建奴軍隊的首戰大勝,向全天下宣告人民軍的到來。
馬超曾多次有意無意的向人民軍高層暗示,哪怕人民軍在與建奴軍隊的首戰中被打爛,他也將會坦然麵對。
王先生等人始終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明白馬超為什麽堅信皇台吉會再次入關擄掠,並且像未卜先知般確定他們的入侵時間就在今年的八月份,路線一定會是在大同一線的長城位置。
但因為馬超之前有太多神預測,每一次都能準確無誤的在現實中應驗,所以他們也不得不做好大戰一場的心理準備。
人民軍每日的行軍速度,經過總參謀部精心計算後,確定為 60-70 裏之間。
先鋒團比大部隊提前出發幾日時間,會在行軍計劃中的區域內,挑選出適宜大軍安營紮寨的地方。
同時為大軍籌備各種物資,包括搭橋鋪路、搜集木柴、采購糧草以及備好熱水等等。
這種行軍速度與後世的軍隊相比,令馬超感到異常緩慢。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道路崎嶇不平,即使第三師的工程兵團提前五天動身,也僅僅是將道路上較大的坑窪填平而已。
對於那些涉水的低窪路段,隻能簡單的鋪設木板,但這樣一來,就使得通行道路變的異常狹窄,大軍無法迅速通過。
輜重部隊每天要行走七個時辰,才能夠勉強完成總參謀部製定的行軍計劃,無論是人還是牲畜都疲憊不堪。
在大明朝這個農耕時代裏,那些身處特權階層的人們,似乎隻對兩件事格外熱衷。
一是不斷強化中央集權,將全天下的利益收入囊中。
二是將全天下的蒼生黎庶視為螻蟻草芥,進行嚴密管控。
他們將百姓按戶籍分類,關進不同的囚籠之中,用儒家逆來順受的理念去馴化他們,用法家的嚴刑峻法束縛他們。
特權階層盡情享受著強權統治帶來的人口紅利,卻對於百姓在苦難中的苦苦掙紮視若無睹。
統治者並非眼盲耳聾,隻是他們習慣站在老虎的立場上,來看待這些宛如羔羊般的百姓。
在他們的眼裏,老虎捕食羔羊乃是天經地義之事,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不妥之處。
除此之外,特權階層還有意忽視了除官道以外的民用道路。
因為官道寬敞平坦,更便於他們維護其統治地位;而民用道路則崎嶇坎坷,令百姓的出行舉步維艱。
這種鮮明的對比,無疑揭示了皇權統治下的社會,到處都充滿了不公與漠視。
在廣袤無垠的鄉野之間,那些蜿蜒曲折、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就宛如一條條沉睡的巨龍,橫亙於大地之上。
這些道路不僅讓百姓的出行變得艱難,更成為了他們追求自由與幸福的絆腳石。然而,統治者卻對此視若無睹,甚至樂於見到這種狀況。
通過道路出行的不便,以及外部世界充滿危險的謊言,來束縛住百姓。
這樣一來,百姓們便會被禁錮在土地上,無法逃脫統治者所設下的牢籠。任由統治特權階層實施嚴格的管理,來確保他們的特權地位不受威脅。
由於缺乏足夠的騾馬大車進行運輸,人民軍的每一名士兵都要背負一個巨大的竹簍,裏麵裝滿了甲胄、被褥、武器和糧食。
馬超也不例外,他背著一個重達五十斤的竹簍,站在一座小土坡上,默默注視著緩慢前進的人民軍隊伍。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母賢君,無奈的說道:
“等咱們抵達神木縣後,你們後勤保障部要成立一支工程兵部隊。
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要在人民軍所掌控的區域內修路架橋,讓輜重車輛在六個時辰內,至少能行進六十裏以上。
隻有修建出暢通無阻的道路和橋梁,才能讓人民軍獲得戰場上的機動性,更好的執行各種任作戰務。
便捷的交通還能促進當地的商貿發展,讓神木縣的百姓過上物資充足的好日子。”
“校長的吩咐,學生到了神木縣就會著手落實。
寬闊而平坦的道路,不僅能夠讓人民軍行動迅速,還可以為商貿流通帶來方便。
隻是這項工程勢必會曠日持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才能實現。”
母賢君雖然也很支持馬超的這個提議,但也意識到了這個提議在落實中的困難。
“我們現在雖然還很貧困,但要想快速擺脫貧困,我們就要築橋修路,及早營造出一個好的生存環境。
隻有百姓富足了,人民軍才能強大起來,即使我們現在還不具備條件,但也要先建立起一個組織框架出來。”
馬超說完後,就伸手從母賢君背上的竹簍裏,拿出二十斤重的糧袋放進自己的背簍中。
母賢君急忙伸手阻攔,馬超卻微笑著擺了擺手,勸解道:
“母部長,你就不必跟我這個武夫客氣了,讓你們這些文人跟著我一同受苦,我這心裏難受啊!”
“校長,您為人有勇有謀,將來必定能夠平定天下、四海一家。
您的雄才大略,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造福天下百姓。可千萬不要自我貶低啊!
學生今生能有幸跟隨校長一同建功立業,如今吃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麽?”
就在這個時候,馬超突然感覺自己後背上的竹簍突然變輕。他連忙轉過身來,看到徐小虎正把他和母賢君的糧袋放入自己的背簍裏。
由九千戰兵和一千輔兵組成的浩蕩隊伍中,火紅色的旌旗迎風飄揚,趙大龍的第二師走在隊伍的最前方。
中間是楊致遠的第三師,保護著人民軍直屬的各部門,以及由五百輛大車組成的輜重運輸隊伍。
因為伊寶忠的第一師中配有騎兵團,可以快速機動的進行前後支援,被總參謀部安排在了行軍隊伍的後方。
北上路線是全軍沿著運河徒步北上,再由河間府境內進入保定府,跨越內長城後直撲宣府城。
人民軍將在保安州一帶進行休整,做好萬全準備後再進入宣府城協防,靜候建奴大軍的到來。
在那裏,馬超將會壓上他的全部家當,隻為取得與建奴軍隊的首戰大勝,向全天下宣告人民軍的到來。
馬超曾多次有意無意的向人民軍高層暗示,哪怕人民軍在與建奴軍隊的首戰中被打爛,他也將會坦然麵對。
王先生等人始終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明白馬超為什麽堅信皇台吉會再次入關擄掠,並且像未卜先知般確定他們的入侵時間就在今年的八月份,路線一定會是在大同一線的長城位置。
但因為馬超之前有太多神預測,每一次都能準確無誤的在現實中應驗,所以他們也不得不做好大戰一場的心理準備。
人民軍每日的行軍速度,經過總參謀部精心計算後,確定為 60-70 裏之間。
先鋒團比大部隊提前出發幾日時間,會在行軍計劃中的區域內,挑選出適宜大軍安營紮寨的地方。
同時為大軍籌備各種物資,包括搭橋鋪路、搜集木柴、采購糧草以及備好熱水等等。
這種行軍速度與後世的軍隊相比,令馬超感到異常緩慢。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道路崎嶇不平,即使第三師的工程兵團提前五天動身,也僅僅是將道路上較大的坑窪填平而已。
對於那些涉水的低窪路段,隻能簡單的鋪設木板,但這樣一來,就使得通行道路變的異常狹窄,大軍無法迅速通過。
輜重部隊每天要行走七個時辰,才能夠勉強完成總參謀部製定的行軍計劃,無論是人還是牲畜都疲憊不堪。
在大明朝這個農耕時代裏,那些身處特權階層的人們,似乎隻對兩件事格外熱衷。
一是不斷強化中央集權,將全天下的利益收入囊中。
二是將全天下的蒼生黎庶視為螻蟻草芥,進行嚴密管控。
他們將百姓按戶籍分類,關進不同的囚籠之中,用儒家逆來順受的理念去馴化他們,用法家的嚴刑峻法束縛他們。
特權階層盡情享受著強權統治帶來的人口紅利,卻對於百姓在苦難中的苦苦掙紮視若無睹。
統治者並非眼盲耳聾,隻是他們習慣站在老虎的立場上,來看待這些宛如羔羊般的百姓。
在他們的眼裏,老虎捕食羔羊乃是天經地義之事,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不妥之處。
除此之外,特權階層還有意忽視了除官道以外的民用道路。
因為官道寬敞平坦,更便於他們維護其統治地位;而民用道路則崎嶇坎坷,令百姓的出行舉步維艱。
這種鮮明的對比,無疑揭示了皇權統治下的社會,到處都充滿了不公與漠視。
在廣袤無垠的鄉野之間,那些蜿蜒曲折、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就宛如一條條沉睡的巨龍,橫亙於大地之上。
這些道路不僅讓百姓的出行變得艱難,更成為了他們追求自由與幸福的絆腳石。然而,統治者卻對此視若無睹,甚至樂於見到這種狀況。
通過道路出行的不便,以及外部世界充滿危險的謊言,來束縛住百姓。
這樣一來,百姓們便會被禁錮在土地上,無法逃脫統治者所設下的牢籠。任由統治特權階層實施嚴格的管理,來確保他們的特權地位不受威脅。
由於缺乏足夠的騾馬大車進行運輸,人民軍的每一名士兵都要背負一個巨大的竹簍,裏麵裝滿了甲胄、被褥、武器和糧食。
馬超也不例外,他背著一個重達五十斤的竹簍,站在一座小土坡上,默默注視著緩慢前進的人民軍隊伍。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母賢君,無奈的說道:
“等咱們抵達神木縣後,你們後勤保障部要成立一支工程兵部隊。
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要在人民軍所掌控的區域內修路架橋,讓輜重車輛在六個時辰內,至少能行進六十裏以上。
隻有修建出暢通無阻的道路和橋梁,才能讓人民軍獲得戰場上的機動性,更好的執行各種任作戰務。
便捷的交通還能促進當地的商貿發展,讓神木縣的百姓過上物資充足的好日子。”
“校長的吩咐,學生到了神木縣就會著手落實。
寬闊而平坦的道路,不僅能夠讓人民軍行動迅速,還可以為商貿流通帶來方便。
隻是這項工程勢必會曠日持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才能實現。”
母賢君雖然也很支持馬超的這個提議,但也意識到了這個提議在落實中的困難。
“我們現在雖然還很貧困,但要想快速擺脫貧困,我們就要築橋修路,及早營造出一個好的生存環境。
隻有百姓富足了,人民軍才能強大起來,即使我們現在還不具備條件,但也要先建立起一個組織框架出來。”
馬超說完後,就伸手從母賢君背上的竹簍裏,拿出二十斤重的糧袋放進自己的背簍中。
母賢君急忙伸手阻攔,馬超卻微笑著擺了擺手,勸解道:
“母部長,你就不必跟我這個武夫客氣了,讓你們這些文人跟著我一同受苦,我這心裏難受啊!”
“校長,您為人有勇有謀,將來必定能夠平定天下、四海一家。
您的雄才大略,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造福天下百姓。可千萬不要自我貶低啊!
學生今生能有幸跟隨校長一同建功立業,如今吃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麽?”
就在這個時候,馬超突然感覺自己後背上的竹簍突然變輕。他連忙轉過身來,看到徐小虎正把他和母賢君的糧袋放入自己的背簍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