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生死對決,在驚心動魄的一刀之後,變成了一場生死談判。
秦風想從順治身上謀求最大的利益,順治卻不想讓秦風得逞,可真要有活下去的機會,順治也不想錯過。
二人對望,皆是一言不發,似乎都在考驗對方的耐心。
秦風終於放棄了奢望,搖頭道:“既然你接受不了我的提議,那我也沒辦法了。”說完,抬腳把戚刀踢到了順治的身前。
順治十指已廢,再也無法握刀殺敵,可拿起刀自裁的能力應該還是有的,秦風讓順治自我了斷,也算是對於這位大清帝王最後的尊重。
蕭殺散去,天地間一片蒼涼。
順治低頭看著地上的戚刀,無論他多麽看破生死,此刻臉上也是充滿了落寞之色,緩緩彎腰要去拿刀,突然耳邊傳來一聲斷喝:“慢!”
眾人尋聲望去,隻見一人從清軍騎兵中走出,那人一身道袍,神色複雜凝重,朝著秦風和順治的方向走去,蒙山軍將士們見狀頓生警惕,剛要出兵把那人拿擒下,卻見秦風抬手阻止。
秦風望著那人,眼中閃過一絲驚異道:“黃大師,沒想到你會在這裏。”
來人是黃大師,黃大師一直隨行在順治身邊,目睹了秦風和順治的決鬥,也憑借敏銳的耳力聽到了秦風讓順治退出關外的提議。
黃大師緩步走到秦風和身邊中間,先朝秦風點頭示意,然後轉身對順治道:“你若保證十年內不揮軍南下,今日也不必死!”
秦風聞言,臉色微變,他對於黃大師從清兵中走出本來心存疑慮,以為黃大師和順治有所勾結。可轉念一想,黃大師要害他的,他早就落入順治手中,根本等不到彩衣向他示警,何況黃大師是彩衣的師尊,秦風不看僧麵也要看佛麵,對於黃大師自然多了幾分信任。
而順治對於黃大師的話倒是沒有立刻拒絕,秦風是活死人,他的話必然暗藏玄機,黃大師卻沒有預測未來的本事,他的話無非就是想平息戰亂,還天下百姓安寧。
當然,黃大師或許想通過明清雙方治理地方的能力,決定誰才有資格做天下之主,他一直在反清,抗清,可他現在已經迷茫,不知自己所為是對是錯,而順治若是答應了他的話,十年後自然就能看出結果。
順治還未答複,秦風卻已說道:“清軍必需完全撤出貴州,四川兩省!”他臉色一沉,不容半分抗拒道:“這是我的底線,最後的底線!”
滿洲八旗腐化嚴重,別說十年,估計再過三年,戰鬥力能留有五成就算不錯了,在秦風的記憶中,八旗精銳的鬥誌不僅很快被中原的花花世界吞噬,而且壽命普遍不長,大部分人活不到四十歲,試問到時候還有多少能征善戰之輩。
另外,清廷一旦失去了西南三省,吳三桂又該怎麽安置,連番受挫的清廷已經承受不了吳三桂的反叛了,必然會割讓給他一塊土地,等於是在境內埋下了一顆隨時會被引爆的炸彈。
因此,停戰對清廷可不是件好事,秦風樂見其成。
後世一個吳三桂,僅憑雲南一地,便差點動搖了清廷的根基,若非吳三桂還是缺少了點一鼓作氣,蕩平天下的決心,給了康熙調整部署的時間,自己又因為有手刃永曆皇帝的大罪,得不到漢人上層階級的支持,還毫無征兆的突然暴斃,說不定滿清已經滅亡了,也不用等到幾百年後的辛亥革命。
秦風凝望著順治,順治還在躊躇,他其實十分認可黃大師的話,隨著清軍在川東大敗,等於基本喪失了對川地的控製權,而雲貴邊界的清軍受限於糧草和軍餉的供給,不可能長期逗留,雲貴之地得而複失也無法避免。
順治深吸一口氣,豁然抬起了頭,神色中已無死誌,他的目光與秦風一碰,毫無退縮道:“朕可以不揮軍南下,四川和貴州也可不留一兵一卒,不過朕也有一個要求。”說到這裏,他語氣加重道:“十年之內,明軍也不可北上,朕要你秦風,還有李定國和永曆帝一起傳告天下,朕才會寫下十年內休戰的詔書。”
秦風有秦風的考慮,順治也有順治的思量,在他看來,清廷占據著富庶的南方地區,人口和財富都不是西南三省可比,而停戰一旦實行,漢人百姓也會思安,並且逐漸認同清廷的統治,好比蒙古滅南宋時,後期根本就是宋人內戰,等到十年之後,相信會有數不盡的漢人心甘情願的為滿清效力。
黃大師聽順治說完,滿懷期待的看向了秦風。
秦風麵色肅然,心中卻是強壓著激動,順治的想法他何嚐不知,可南方的漢人百姓要認可滿清統治,十年時間絕對不夠。
順治看到秦風默不作聲,心中反而大定,他認為秦風猶豫了,而猶豫說明對滿清有利,順治聲音更沉,隱隱帶著逼迫的口吻道:“你隻有兩種選擇,要麽殺了朕,要麽答應朕的要求!”
秦風故作為難,說道:“這事我一個人做不了主,需要聯係晉王和天子,他們若是同意了,我才能給予你答複。”
順治微微點頭道:“朕可以等。。。。。。”說著,他沉思了片刻,又道:“朕等你十日,十日後朕要聽到你和李定國,永曆帝傳告天下的消息。”
以永曆帝的懦弱性子,知道有機會和滿清罷戰,估計他會樂的發瘋,絕無拒絕的可能。而李定國就有些難以預估了,可他很難違抗永曆帝的命令,即使心中不情不願,也隻能答應與滿清罷戰言和。
秦風隻覺得一切盡在掌握,可他卻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咒水之難,永曆帝已經成為了緬甸方麵的俘虜。而因為他的存在,也讓大明太子朱慈烺過早的登上了曆史舞台,並且與李定國達成了某種默契。
朱慈烺複國心切,亦是野心勃勃,他會願意等上十年再北伐嗎?而在他的影響下,李定國的態度又會是什麽呢?
秦風想從順治身上謀求最大的利益,順治卻不想讓秦風得逞,可真要有活下去的機會,順治也不想錯過。
二人對望,皆是一言不發,似乎都在考驗對方的耐心。
秦風終於放棄了奢望,搖頭道:“既然你接受不了我的提議,那我也沒辦法了。”說完,抬腳把戚刀踢到了順治的身前。
順治十指已廢,再也無法握刀殺敵,可拿起刀自裁的能力應該還是有的,秦風讓順治自我了斷,也算是對於這位大清帝王最後的尊重。
蕭殺散去,天地間一片蒼涼。
順治低頭看著地上的戚刀,無論他多麽看破生死,此刻臉上也是充滿了落寞之色,緩緩彎腰要去拿刀,突然耳邊傳來一聲斷喝:“慢!”
眾人尋聲望去,隻見一人從清軍騎兵中走出,那人一身道袍,神色複雜凝重,朝著秦風和順治的方向走去,蒙山軍將士們見狀頓生警惕,剛要出兵把那人拿擒下,卻見秦風抬手阻止。
秦風望著那人,眼中閃過一絲驚異道:“黃大師,沒想到你會在這裏。”
來人是黃大師,黃大師一直隨行在順治身邊,目睹了秦風和順治的決鬥,也憑借敏銳的耳力聽到了秦風讓順治退出關外的提議。
黃大師緩步走到秦風和身邊中間,先朝秦風點頭示意,然後轉身對順治道:“你若保證十年內不揮軍南下,今日也不必死!”
秦風聞言,臉色微變,他對於黃大師從清兵中走出本來心存疑慮,以為黃大師和順治有所勾結。可轉念一想,黃大師要害他的,他早就落入順治手中,根本等不到彩衣向他示警,何況黃大師是彩衣的師尊,秦風不看僧麵也要看佛麵,對於黃大師自然多了幾分信任。
而順治對於黃大師的話倒是沒有立刻拒絕,秦風是活死人,他的話必然暗藏玄機,黃大師卻沒有預測未來的本事,他的話無非就是想平息戰亂,還天下百姓安寧。
當然,黃大師或許想通過明清雙方治理地方的能力,決定誰才有資格做天下之主,他一直在反清,抗清,可他現在已經迷茫,不知自己所為是對是錯,而順治若是答應了他的話,十年後自然就能看出結果。
順治還未答複,秦風卻已說道:“清軍必需完全撤出貴州,四川兩省!”他臉色一沉,不容半分抗拒道:“這是我的底線,最後的底線!”
滿洲八旗腐化嚴重,別說十年,估計再過三年,戰鬥力能留有五成就算不錯了,在秦風的記憶中,八旗精銳的鬥誌不僅很快被中原的花花世界吞噬,而且壽命普遍不長,大部分人活不到四十歲,試問到時候還有多少能征善戰之輩。
另外,清廷一旦失去了西南三省,吳三桂又該怎麽安置,連番受挫的清廷已經承受不了吳三桂的反叛了,必然會割讓給他一塊土地,等於是在境內埋下了一顆隨時會被引爆的炸彈。
因此,停戰對清廷可不是件好事,秦風樂見其成。
後世一個吳三桂,僅憑雲南一地,便差點動搖了清廷的根基,若非吳三桂還是缺少了點一鼓作氣,蕩平天下的決心,給了康熙調整部署的時間,自己又因為有手刃永曆皇帝的大罪,得不到漢人上層階級的支持,還毫無征兆的突然暴斃,說不定滿清已經滅亡了,也不用等到幾百年後的辛亥革命。
秦風凝望著順治,順治還在躊躇,他其實十分認可黃大師的話,隨著清軍在川東大敗,等於基本喪失了對川地的控製權,而雲貴邊界的清軍受限於糧草和軍餉的供給,不可能長期逗留,雲貴之地得而複失也無法避免。
順治深吸一口氣,豁然抬起了頭,神色中已無死誌,他的目光與秦風一碰,毫無退縮道:“朕可以不揮軍南下,四川和貴州也可不留一兵一卒,不過朕也有一個要求。”說到這裏,他語氣加重道:“十年之內,明軍也不可北上,朕要你秦風,還有李定國和永曆帝一起傳告天下,朕才會寫下十年內休戰的詔書。”
秦風有秦風的考慮,順治也有順治的思量,在他看來,清廷占據著富庶的南方地區,人口和財富都不是西南三省可比,而停戰一旦實行,漢人百姓也會思安,並且逐漸認同清廷的統治,好比蒙古滅南宋時,後期根本就是宋人內戰,等到十年之後,相信會有數不盡的漢人心甘情願的為滿清效力。
黃大師聽順治說完,滿懷期待的看向了秦風。
秦風麵色肅然,心中卻是強壓著激動,順治的想法他何嚐不知,可南方的漢人百姓要認可滿清統治,十年時間絕對不夠。
順治看到秦風默不作聲,心中反而大定,他認為秦風猶豫了,而猶豫說明對滿清有利,順治聲音更沉,隱隱帶著逼迫的口吻道:“你隻有兩種選擇,要麽殺了朕,要麽答應朕的要求!”
秦風故作為難,說道:“這事我一個人做不了主,需要聯係晉王和天子,他們若是同意了,我才能給予你答複。”
順治微微點頭道:“朕可以等。。。。。。”說著,他沉思了片刻,又道:“朕等你十日,十日後朕要聽到你和李定國,永曆帝傳告天下的消息。”
以永曆帝的懦弱性子,知道有機會和滿清罷戰,估計他會樂的發瘋,絕無拒絕的可能。而李定國就有些難以預估了,可他很難違抗永曆帝的命令,即使心中不情不願,也隻能答應與滿清罷戰言和。
秦風隻覺得一切盡在掌握,可他卻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咒水之難,永曆帝已經成為了緬甸方麵的俘虜。而因為他的存在,也讓大明太子朱慈烺過早的登上了曆史舞台,並且與李定國達成了某種默契。
朱慈烺複國心切,亦是野心勃勃,他會願意等上十年再北伐嗎?而在他的影響下,李定國的態度又會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