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皇宮內,有‘錚錚’琴響,悠遠荒漠,舞者隨風隨曲,翩翩而舞。
順治離開皇宮之事十分隱秘,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其中就有他的生母孝莊太後,孝莊太後本名布木布泰,出生於蒙古科爾沁,係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十三歲時嫁於皇太極,封為西側妃,稱西宮福晉。
孝莊太後為妃時,受寵程度遠不及她的姐姐海蘭珠,可現在她卻是母憑子貴,成為了大清國的太後,後宮第一人。
可真正了解孝莊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極具才能手段的人,順治能夠成為大清皇帝,背後亦有孝莊的出力,雖然談不上是決定性的因素,但也影響頗大。
此刻,孝莊斜倚在錦榻上,不望舞者,卻在凝視著彈琴的人。
彈琴的是個年輕女子,女子螓首微低,發髻上珠釵微微顫抖,有如清晨荷葉上的晶瑩剔透的珠露。她雖低著頭,但手撫琴弦風情萬種,本身的光彩似已耀過了舞者的萬千光輝。
琴聲忽而蒼涼、忽而盈翠、時而如冰泉鳴澗,時而似春暖花開。
宮中景致似乎隨著琴聲而改變,或濃濃如月,或暖暖如春。
等琴聲已歇,舞者止旋時,整個宮中幽靜如林,天籟處,隱約有燕趙之士慷慨的歌!
稀稀落落的掌聲響起,孝莊撫掌望著那彈琴之人,讚美道:“仙音悠長,世間難聞。”
那彈琴的女子抬起頭來,嫣然一笑道:“太後過譽了。”那女子眼睛不算太大,嘴巴也不能算小,單論五官而言,並非絕色,但她隻是嫣然一笑,已讓濃濃的春意變淡,她最動人的地方不在容貌,而在風情。
如果說孝莊是大清後宮第一人的話,那這個女子就是第二人,她卻並不是皇後,而是順治最寵愛的董鄂妃!
董鄂妃是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順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從未有過。
而因為董鄂妃的關係,她的父親鄂碩也晉升為三等伯,鄂碩原本是正白旗的軍官,順治二年以後,他隨軍南征,此後的五六年間,都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駐紮,這使得他的女兒自幼受到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熏染,對女孩兒的一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和文雅書卷氣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女性美,而且悟性極高,比起後宮中較為粗野的蒙滿之女,她能得到順治的獨寵也無可厚非。
孝莊望著董鄂妃,眼中滿是讚賞之意,突然間,她問道:“宮裏處置的怎麽樣了?”
董鄂妃平靜道:“寧可殺錯,也不可放過.......昨日前,任何有不忠嫌疑的人都已經鏟除幹淨了,還請太後安心。”
在未嫁人前,她是個才貌雙全的佳人;在順治眼中,她是此生最愛的情人;可在孝莊眼中,她卻是個極為可怕的魔女,也正因為是個魔女,才能把腥風血雨的殺戮,消泯在一片安逸祥和之中,甚至沒有一絲風浪。
血旗衛十不存一,順治要對付春神,那被春神安排在身邊的血旗衛一定要鏟除,可他備受矚目,做起事來束縛太多,於是把剿滅血旗衛的事情交給了董鄂妃,董鄂妃隻是一個嬌滴滴的柔弱女子,又有誰會提防她呢?
而就是這樣一個女子,暗中聯合了大內侍衛和宮廷禁軍,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霹靂手段,一夜之間就殺滅了血旗衛!
孝莊點點頭後,扭頭望向殿外的春色,說道:“皇兒確實應該喜歡你,你比那些隻知爭風吃醋的女子強了太多。”說著,她話鋒一轉,問道:“你聽說過一個叫秦風的人嗎?哀家曾多次聽皇兒提起過。”
董鄂妃答道:“皇上與多次和妾身討論過秦風。”
孝莊眼中閃過一絲訝然,她知道順治性格孤僻且自傲,世上能讓他有興趣討論的人可不多,不禁又問道:“那你們討論的結果呢?秦風是個怎樣的人呢?”
董鄂妃一笑,說道:“武藝智謀皆上上之選,可惜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重情重義有什麽值得可惜的?
孝莊卻是明白,於是她也笑了,喃喃道:“上位者,重情重義可不是好事,那個秦風真是這樣一個人的話,想來也就不難對付了。”她目光投向宮牆外的天際,那裏清空萬裏。可更遠的地方,正狼煙彌漫、金戈錚錚......
董鄂妃笑容一斂,說道:“皇上說了,秦風在很多人眼中,可算是他的一個對手,可他從來沒有真正的把秦風當作一個對手,不過自從秦風在信郡王的圍攻下,還能守住貴陽之後,皇上對秦風的態度好像變了。”
孝莊皺眉道:“變了什麽?”
董鄂妃秋波流轉,目光卻一直沒有從孝莊的臉上移開。從她的角度看過去,孝莊明明才三十多歲,可雙眸有些陷,皮膚也顯得粗糙,衰老的速度十分快。而就是這張青春不在的臉上,隱隱散發著令人心驚的雄心壯誌,這不該是一個女子該有的氣質。
過了良久,董鄂妃才搖搖頭道:“妾身不知道。”她真的不知道?還是知道了,也不想說?
孝莊並不介意,從錦榻上站起,動作雖然緩慢,但在她站起的一瞬間,給人一種藐視天下的味道,凝聲說道:“哀家知道皇上變了什麽!”
董鄂妃紅唇喏喏動了兩下,本想問上一句,終究還是沒有出聲,她垂下頭來,望著膝前的瑤琴,似乎欲將心事付瑤琴,隻是弦亂......有誰聽?
孝莊是順治的生母,董鄂妃是順治的女人,二人之間存在世上最難相處的婆媳關係,因為她們都有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本能。
而現在,孝莊知道的,董鄂妃卻不知道,後者無疑差了一分,亦是對順治少了解了一分,還是說順治有些事寧願告訴母親,而選擇隱瞞心愛的女人。
順治離開皇宮之事十分隱秘,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其中就有他的生母孝莊太後,孝莊太後本名布木布泰,出生於蒙古科爾沁,係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十三歲時嫁於皇太極,封為西側妃,稱西宮福晉。
孝莊太後為妃時,受寵程度遠不及她的姐姐海蘭珠,可現在她卻是母憑子貴,成為了大清國的太後,後宮第一人。
可真正了解孝莊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極具才能手段的人,順治能夠成為大清皇帝,背後亦有孝莊的出力,雖然談不上是決定性的因素,但也影響頗大。
此刻,孝莊斜倚在錦榻上,不望舞者,卻在凝視著彈琴的人。
彈琴的是個年輕女子,女子螓首微低,發髻上珠釵微微顫抖,有如清晨荷葉上的晶瑩剔透的珠露。她雖低著頭,但手撫琴弦風情萬種,本身的光彩似已耀過了舞者的萬千光輝。
琴聲忽而蒼涼、忽而盈翠、時而如冰泉鳴澗,時而似春暖花開。
宮中景致似乎隨著琴聲而改變,或濃濃如月,或暖暖如春。
等琴聲已歇,舞者止旋時,整個宮中幽靜如林,天籟處,隱約有燕趙之士慷慨的歌!
稀稀落落的掌聲響起,孝莊撫掌望著那彈琴之人,讚美道:“仙音悠長,世間難聞。”
那彈琴的女子抬起頭來,嫣然一笑道:“太後過譽了。”那女子眼睛不算太大,嘴巴也不能算小,單論五官而言,並非絕色,但她隻是嫣然一笑,已讓濃濃的春意變淡,她最動人的地方不在容貌,而在風情。
如果說孝莊是大清後宮第一人的話,那這個女子就是第二人,她卻並不是皇後,而是順治最寵愛的董鄂妃!
董鄂妃是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順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從未有過。
而因為董鄂妃的關係,她的父親鄂碩也晉升為三等伯,鄂碩原本是正白旗的軍官,順治二年以後,他隨軍南征,此後的五六年間,都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駐紮,這使得他的女兒自幼受到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熏染,對女孩兒的一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和文雅書卷氣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女性美,而且悟性極高,比起後宮中較為粗野的蒙滿之女,她能得到順治的獨寵也無可厚非。
孝莊望著董鄂妃,眼中滿是讚賞之意,突然間,她問道:“宮裏處置的怎麽樣了?”
董鄂妃平靜道:“寧可殺錯,也不可放過.......昨日前,任何有不忠嫌疑的人都已經鏟除幹淨了,還請太後安心。”
在未嫁人前,她是個才貌雙全的佳人;在順治眼中,她是此生最愛的情人;可在孝莊眼中,她卻是個極為可怕的魔女,也正因為是個魔女,才能把腥風血雨的殺戮,消泯在一片安逸祥和之中,甚至沒有一絲風浪。
血旗衛十不存一,順治要對付春神,那被春神安排在身邊的血旗衛一定要鏟除,可他備受矚目,做起事來束縛太多,於是把剿滅血旗衛的事情交給了董鄂妃,董鄂妃隻是一個嬌滴滴的柔弱女子,又有誰會提防她呢?
而就是這樣一個女子,暗中聯合了大內侍衛和宮廷禁軍,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霹靂手段,一夜之間就殺滅了血旗衛!
孝莊點點頭後,扭頭望向殿外的春色,說道:“皇兒確實應該喜歡你,你比那些隻知爭風吃醋的女子強了太多。”說著,她話鋒一轉,問道:“你聽說過一個叫秦風的人嗎?哀家曾多次聽皇兒提起過。”
董鄂妃答道:“皇上與多次和妾身討論過秦風。”
孝莊眼中閃過一絲訝然,她知道順治性格孤僻且自傲,世上能讓他有興趣討論的人可不多,不禁又問道:“那你們討論的結果呢?秦風是個怎樣的人呢?”
董鄂妃一笑,說道:“武藝智謀皆上上之選,可惜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重情重義有什麽值得可惜的?
孝莊卻是明白,於是她也笑了,喃喃道:“上位者,重情重義可不是好事,那個秦風真是這樣一個人的話,想來也就不難對付了。”她目光投向宮牆外的天際,那裏清空萬裏。可更遠的地方,正狼煙彌漫、金戈錚錚......
董鄂妃笑容一斂,說道:“皇上說了,秦風在很多人眼中,可算是他的一個對手,可他從來沒有真正的把秦風當作一個對手,不過自從秦風在信郡王的圍攻下,還能守住貴陽之後,皇上對秦風的態度好像變了。”
孝莊皺眉道:“變了什麽?”
董鄂妃秋波流轉,目光卻一直沒有從孝莊的臉上移開。從她的角度看過去,孝莊明明才三十多歲,可雙眸有些陷,皮膚也顯得粗糙,衰老的速度十分快。而就是這張青春不在的臉上,隱隱散發著令人心驚的雄心壯誌,這不該是一個女子該有的氣質。
過了良久,董鄂妃才搖搖頭道:“妾身不知道。”她真的不知道?還是知道了,也不想說?
孝莊並不介意,從錦榻上站起,動作雖然緩慢,但在她站起的一瞬間,給人一種藐視天下的味道,凝聲說道:“哀家知道皇上變了什麽!”
董鄂妃紅唇喏喏動了兩下,本想問上一句,終究還是沒有出聲,她垂下頭來,望著膝前的瑤琴,似乎欲將心事付瑤琴,隻是弦亂......有誰聽?
孝莊是順治的生母,董鄂妃是順治的女人,二人之間存在世上最難相處的婆媳關係,因為她們都有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本能。
而現在,孝莊知道的,董鄂妃卻不知道,後者無疑差了一分,亦是對順治少了解了一分,還是說順治有些事寧願告訴母親,而選擇隱瞞心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