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忠臣,文安之需要為大明的江山考慮。可作為長者,他更需要點出秦風各種看似正確的行動,其實並不妥當。
當然,文安之當麵和秦風這麽說,乃是認定對方也是像自己一樣的忠臣,不然他的處置方法絕沒這樣直接,坦誠。
秦風卻不願瞻前顧後,他做的一切都問心無愧,為的是民族同胞,何況天下危局,他自當全力以赴,至於君臣之道,等天下安定再考慮也不遲。
文安之注意到秦風眼中有過刹那的猶豫,可轉瞬又化作的堅定,他當即明白秦風想法,隻能輕輕搖頭,無奈道:“漢王,老夫不求其它,川東之戰的功勞,還請你盡可能讓給闖營諸將,他們為你鞍前馬後,也算是勞苦功高。”
川東之戰,幾乎全部都是由秦風籌謀,建昌人馬作為實施者,闖營各部雖然也出了力,但主要功勞遠輪不到他們,文安之要把功勞全都強加在闖營身上,明顯是在打壓秦風。
不過這般打壓,卻充斥著強烈的善意,秦風能明白文安之的苦心,微微點頭道:“等到川東平定之後,本王不要一分功勞。”
文安之沒想到秦風這麽痛快的答應了,詫異片刻後,滿懷安慰道:“漢王有心了......”頓了頓,他隨後一問道:“聽說我軍在保寧遇到了阻礙?”
秦風很是遺憾道:“保寧識破了建昌詐降,我軍一時無法得手,不過已經把保寧團團圍住。”
文安之對川東清軍的實力很清楚,知道保寧城中清軍數量眾多,強攻的話損傷必然不小,他遲疑了一下,問道:“漢王決定攻取保寧?”
秦風臉上突然浮現出了一絲笑容,說道:“本王會試一下,如果不順利,川東之戰就到此為止,日後再去攻取保寧。”
文安之聽了放下心來,說道:“目前形勢而言,保寧城的得失無關輕重,能拿下當然好,拿不下也不用放在心上。”
秦風恭聲道:“多謝督師提醒。”
文安之目光一閃,發現秦風臉上的笑容中透著一股莫名的自信,好像對拿下保寧有著相當的把握,他沉思片刻後,眼中異芒閃動道:“漢王,你剛才說試一下,而不是打一下,到底......”他目光灼灼,滿是質詢之色。
秦風輕笑了一聲,說道:“本王在攻破順慶時,生擒了四川巡撫高民瞻。”他頓了頓,臉上顯出一絲詭異之色,雙眼眯起道:“本王從高民瞻那裏得知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文安之被吊足了胃口,語氣急迫道:“什麽事情?”
秦風答道:“順治給了高民瞻一道密旨,內容竟然是要他尋找機會除掉川陝總督李國英!”說到這裏,他頗有感慨道:“李國英為滿清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估計正因為李國英功勞太大,順治對他有了猜忌之心,所以才動了殺機。”
文安之聽了大為震驚,臉色卻又有些尷尬,秦風後麵那句話多少有指桑罵槐的意思,李國英功勞太大,於是惹上了殺生之禍,而文安之把秦風找來,不也是擔心他功高蓋主,連川東戰事的功勞都給剝奪了。
而秦風所言,其實隻是故意調侃一下文安之,順治要殺李國英一定有其它的原因,可無論如何,李國英知道順治要殺他,還會為滿清效力嗎?
文安之臉色極其興奮道:“李國英就在保寧,有了順治要殺他的密旨,李國英肯定會獻城投降,若是再把順治要殺李國英的事情宣揚出去,那些投靠滿清的文武漢臣估計會人人自危,說不定能一舉動搖清廷的根本。”
這話聽上去有些道理,秦風卻知道僅憑一道密旨,對付李國英或許有效,可也僅此而已,清廷隻要宣稱那道密旨是無中生有,造謠生事,即刻輕易化解密旨帶來的負麵影響。
文安之似乎也明白過來,臉上的興奮之色逐漸散去,嘴裏喃喃低語道:“李國英到底犯了什麽事情,順治竟然想在暗中把他除去?”
秦風懶得去想清廷內部的貓膩,對於自己功高蓋主,他最多也就日後做事低調點,與友軍協同作戰時,盡可能的不要去爭功,其它的他可管不了太多,而且對於永曆帝,他是真心談不上有多少好感,永曆帝實在不像是個中興之主。
說了半天的話,秦風麵前的茶杯已經添了好幾次水了,侍女又要給他添時,他抬手阻止,同時朝著文安之道:“督師若是沒有其它要事,本王這就返迴川東。”
文安之見秦風起身,急忙道:“先別走,老夫還有話說。”他頓了頓,等秦風重新坐下後,才緩緩說道:“晉王和延平郡王都想和你見上一麵。”
李定國、鄭成功都是有名的大英雄,秦風聽說他們居然指名道姓的想見自己,心中激蕩難抑,問道:“他們為何要見我?”
文安之搖頭道:“他們都沒說,隻是與老夫的通信中提到了想見你,你打算去見他們嗎?”說著,他補充了一句:“晉王和延平郡王都是當世絕才,能力不論,閱曆上要強過你不少,你和他們見上一麵,想必能得到不小的收獲。”
秦風說道:“等拿下保寧後,本王會立刻去見他們。”
文安之想了想:“這倒不急,雲南的戰事還沒結束,你現在去見晉王,路途上怕有危險,而延平郡王打算攻打南京,若是他順利,或許到時候你去南京就可以了,若是他不順,那等到塵埃落定再去福建也不遲。”
聽到鄭成功要攻打南京,秦風臉色陡然一變,驚聲道:“南京戰役打響了嗎?”
曆史上,鄭成功北伐會在一個月之後開始,可聽文安之的口氣,好像已經迫在眉睫。
文安之疑惑道:“延平郡王應該已經出兵了......怎麽了?可有什麽問題?”
鄭成功沒有勤王,而是決定北伐,他的作為實在談不上對永曆帝忠誠,卻並沒有對文安之隱瞞,相反他還詢問過文安之有沒有意願帶領四川兵馬沿江而下,與他在江西一帶會師——看鄭成功的口氣,文安之覺得對方認為拿下江南不成問題。
秦風可沒有文安之那麽樂觀,他知道鄭成功北伐是以慘敗收場,多年的積累存儲幾乎一朝耗盡,鄭成功的英年早逝很大程度也是受到了這場戰敗的影響。
當然,文安之當麵和秦風這麽說,乃是認定對方也是像自己一樣的忠臣,不然他的處置方法絕沒這樣直接,坦誠。
秦風卻不願瞻前顧後,他做的一切都問心無愧,為的是民族同胞,何況天下危局,他自當全力以赴,至於君臣之道,等天下安定再考慮也不遲。
文安之注意到秦風眼中有過刹那的猶豫,可轉瞬又化作的堅定,他當即明白秦風想法,隻能輕輕搖頭,無奈道:“漢王,老夫不求其它,川東之戰的功勞,還請你盡可能讓給闖營諸將,他們為你鞍前馬後,也算是勞苦功高。”
川東之戰,幾乎全部都是由秦風籌謀,建昌人馬作為實施者,闖營各部雖然也出了力,但主要功勞遠輪不到他們,文安之要把功勞全都強加在闖營身上,明顯是在打壓秦風。
不過這般打壓,卻充斥著強烈的善意,秦風能明白文安之的苦心,微微點頭道:“等到川東平定之後,本王不要一分功勞。”
文安之沒想到秦風這麽痛快的答應了,詫異片刻後,滿懷安慰道:“漢王有心了......”頓了頓,他隨後一問道:“聽說我軍在保寧遇到了阻礙?”
秦風很是遺憾道:“保寧識破了建昌詐降,我軍一時無法得手,不過已經把保寧團團圍住。”
文安之對川東清軍的實力很清楚,知道保寧城中清軍數量眾多,強攻的話損傷必然不小,他遲疑了一下,問道:“漢王決定攻取保寧?”
秦風臉上突然浮現出了一絲笑容,說道:“本王會試一下,如果不順利,川東之戰就到此為止,日後再去攻取保寧。”
文安之聽了放下心來,說道:“目前形勢而言,保寧城的得失無關輕重,能拿下當然好,拿不下也不用放在心上。”
秦風恭聲道:“多謝督師提醒。”
文安之目光一閃,發現秦風臉上的笑容中透著一股莫名的自信,好像對拿下保寧有著相當的把握,他沉思片刻後,眼中異芒閃動道:“漢王,你剛才說試一下,而不是打一下,到底......”他目光灼灼,滿是質詢之色。
秦風輕笑了一聲,說道:“本王在攻破順慶時,生擒了四川巡撫高民瞻。”他頓了頓,臉上顯出一絲詭異之色,雙眼眯起道:“本王從高民瞻那裏得知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文安之被吊足了胃口,語氣急迫道:“什麽事情?”
秦風答道:“順治給了高民瞻一道密旨,內容竟然是要他尋找機會除掉川陝總督李國英!”說到這裏,他頗有感慨道:“李國英為滿清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估計正因為李國英功勞太大,順治對他有了猜忌之心,所以才動了殺機。”
文安之聽了大為震驚,臉色卻又有些尷尬,秦風後麵那句話多少有指桑罵槐的意思,李國英功勞太大,於是惹上了殺生之禍,而文安之把秦風找來,不也是擔心他功高蓋主,連川東戰事的功勞都給剝奪了。
而秦風所言,其實隻是故意調侃一下文安之,順治要殺李國英一定有其它的原因,可無論如何,李國英知道順治要殺他,還會為滿清效力嗎?
文安之臉色極其興奮道:“李國英就在保寧,有了順治要殺他的密旨,李國英肯定會獻城投降,若是再把順治要殺李國英的事情宣揚出去,那些投靠滿清的文武漢臣估計會人人自危,說不定能一舉動搖清廷的根本。”
這話聽上去有些道理,秦風卻知道僅憑一道密旨,對付李國英或許有效,可也僅此而已,清廷隻要宣稱那道密旨是無中生有,造謠生事,即刻輕易化解密旨帶來的負麵影響。
文安之似乎也明白過來,臉上的興奮之色逐漸散去,嘴裏喃喃低語道:“李國英到底犯了什麽事情,順治竟然想在暗中把他除去?”
秦風懶得去想清廷內部的貓膩,對於自己功高蓋主,他最多也就日後做事低調點,與友軍協同作戰時,盡可能的不要去爭功,其它的他可管不了太多,而且對於永曆帝,他是真心談不上有多少好感,永曆帝實在不像是個中興之主。
說了半天的話,秦風麵前的茶杯已經添了好幾次水了,侍女又要給他添時,他抬手阻止,同時朝著文安之道:“督師若是沒有其它要事,本王這就返迴川東。”
文安之見秦風起身,急忙道:“先別走,老夫還有話說。”他頓了頓,等秦風重新坐下後,才緩緩說道:“晉王和延平郡王都想和你見上一麵。”
李定國、鄭成功都是有名的大英雄,秦風聽說他們居然指名道姓的想見自己,心中激蕩難抑,問道:“他們為何要見我?”
文安之搖頭道:“他們都沒說,隻是與老夫的通信中提到了想見你,你打算去見他們嗎?”說著,他補充了一句:“晉王和延平郡王都是當世絕才,能力不論,閱曆上要強過你不少,你和他們見上一麵,想必能得到不小的收獲。”
秦風說道:“等拿下保寧後,本王會立刻去見他們。”
文安之想了想:“這倒不急,雲南的戰事還沒結束,你現在去見晉王,路途上怕有危險,而延平郡王打算攻打南京,若是他順利,或許到時候你去南京就可以了,若是他不順,那等到塵埃落定再去福建也不遲。”
聽到鄭成功要攻打南京,秦風臉色陡然一變,驚聲道:“南京戰役打響了嗎?”
曆史上,鄭成功北伐會在一個月之後開始,可聽文安之的口氣,好像已經迫在眉睫。
文安之疑惑道:“延平郡王應該已經出兵了......怎麽了?可有什麽問題?”
鄭成功沒有勤王,而是決定北伐,他的作為實在談不上對永曆帝忠誠,卻並沒有對文安之隱瞞,相反他還詢問過文安之有沒有意願帶領四川兵馬沿江而下,與他在江西一帶會師——看鄭成功的口氣,文安之覺得對方認為拿下江南不成問題。
秦風可沒有文安之那麽樂觀,他知道鄭成功北伐是以慘敗收場,多年的積累存儲幾乎一朝耗盡,鄭成功的英年早逝很大程度也是受到了這場戰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