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之已經不是第一次說自己不如秦風,他性格剛直,很少說一些客套話,與秦風所言皆是真心實意,他確實有很多難以企及的地方。
領導四川這麽多年,文安之的實權再小,卻多少有他的獨到之處,至少他對全局有著相當的控製力,可現在他發現一股強勢的力量正在介入,他的權力隨之迅速的減弱。
那股力量自然是指秦風,文安之很清楚秦風私下與闖軍各部的將領見過麵,甚至連雙方的談話都了如指掌,重慶之戰中,譚詣,譚弘反叛,秦風不予追究的事情他亦是知道,今夜的酒宴,文安之其實早就到了,隻是故意隱藏。
當文安之看到秦風在敬酒中的慷慨陳詞,心中不禁百味雜陳,他不願承認,卻又不得不承認,四川屬於他的時間不多了,秦風很快就會取而代之,以新的領導者的身份,把四川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其實在內心深處,文安之並不排斥秦風,不然也不會把重慶之戰的指揮權交到他的手中。而且他對秦風的能力亦是認可,並不排斥把四川交到他的手中,可是有一點文安之到現在還無法確定,那就是秦風到底在這個亂世中會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忠臣,名將?還是權臣,梟雄?
每當想到這裏,文安之都有些躊躇難安,同時又感到了一絲好笑,試問天下抗清最賣力的誰?不是大明軍隊,而是那些被視為叛逆的闖軍,西軍,還有延平郡王麾下的海寇!他們都能得到大明的認可,那麽蒙山衛出身,屬於明軍正統的秦風還有必要去忌憚嗎?
即使秦風已經在光明正大的擴展勢力,廣西,貴州,四川可能全部會落入他的手中,難道就真的無法讓人接受嗎?
能力決定了實力,實力大了責任也大,蒙山軍若是將來的某一天,擁有了兵臨天下的實力,那麽天下易主又有何不可?
想的越多,文安之越是困苦,他望著一臉恭順求教的秦風,又是輕聲一歎,卻不願再在這些問題上多做糾結,話鋒一轉的問道:“今夜遇刺,幕後指使可否查明?”
秦風沉思片刻,說道:“暫時還不得知......”他笑了一聲,淡然道:“想殺我的人很不少,又何必在意是誰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刺客來了殺之便是!”
關於木偶之事,文安之長居高位,應該也有所耳聞,秦風卻不想在他麵前過多提及,文安之似乎把刺殺之事看的很淡,問過一句後再無過多深究,臉色卻是微微一變,低聲道:“老夫聽說你有繼續進軍的打算?”
秦風剛剛才和闖軍諸將通過氣,文安之就已得知,看來他在闖軍中一定安插了人手,不過這也是稀鬆平常之事,文安之掌握四川多年,總有機會培植幾個耳目,秦風點頭道:“此刻進軍,可攜重慶大勝之餘威,席卷各地,光複疆土,而且重慶之戰並未消耗多少糧草,破城後亦是所獲頗豐,目前存糧可供五萬大軍二月之需。”
提到光複疆土,文安之精神一振,眉宇中不見一絲連夜奔波的倦意,朗聲道:“川東大部還在韃子的控製之下,不夠除了幾座大城外,清軍實力十分虛弱,你集中闖軍各部席卷而去,相信一定能有所收獲。”
秦風搖了搖頭,說道:“督師,如果隻是小打小鬧,派遣一支偏師就行,本王又何必讓闖軍各部全都做好開拔的準備。”他眼中鋒芒畢露,起身來到桌案前,張開手掌重重的按在了地圖上,擲地有聲道:“重慶陷落,川東清軍必定惶恐,又得不到清廷的支援,士氣一定低迷,而闖軍各部都以老卒居多,糧草充足,士氣高昂,兩者一比,清軍拿什麽阻擋我軍攻勢?”
文安之看著一臉雄心壯誌的秦風,他發現自己真的老了,之前以絕對的優勢兵力打一座重慶城,他都會思慮良久,年輕時那股勇往無前的氣魄早就被消磨的一幹二淨,可他雖然承認秦風說的不錯,但還是不忘提醒道:“漢王,切莫急功近利,萬事小心謹慎為上。”
秦風認真道:“督師放心,本王隻有進取之心,絕無狂妄之心!”
根據後世的記憶,川東之所以一直落在清廷手中,主要是因為明軍很少有發動反擊的想法,重慶戰敗後更是失去了反擊的信念,再加上永曆滅亡,給抗清各軍蒙上了絕望的陰影,可當前形勢已經截然不同,明軍完全有能力,也有欲望奪迴川東。
而且川東清軍幾乎都是降軍,一旦麵對王師到來,估計會大規模的反正,在秦風的記憶中,川東之地好像沒有出現過什麽鐵杆漢奸。
可文安之接下去的話,讓秦風為之一怔,隻因文安之發現了一個有巨大漢奸嫌疑的人,這也是他連夜來見秦風的原因所在。
文安之臉色顯出怒容道:“建昌那邊很早就有了異動,老夫隻是沒有確鑿的證據,這才一直放任不管,可沒想到在我軍各個戰場皆獲得大勝的情況下,慶陽王不僅不知收斂,竟然還主動派人聯係吳三桂,真的鐵了心要當漢奸了。”
秦風臉上閃過一道怪異之色,問道:“慶陽王是指馮雙禮嗎?”
文安之迴道:“沒錯,馮雙禮最早是張獻忠大西國五軍都督之一,張獻忠死後,他追隨孫可望抗清,孫可望自稱平東王,封馮雙禮為興國侯,而在三王內亂時,馮雙禮兵敗歸順李定國,後來被天子封為慶陽王。”
得到了文安之的確定後,秦風眼前一亮,微笑道:“督師不提,本王差點就忘了。”
文安之莫名其妙道:“你忘了什麽?”
秦風差點說漏了嘴,含糊其辭道:“沒什麽......既然察覺了建昌那裏有降清的意圖,我們自當盡快處理,等明日一早,本王會暫緩光複川東的計劃,先領一支兵馬去拜訪一下慶陽王。”
文安之聽到秦風願意親自出馬,臉上頓時流露出欣慰的笑容,除了秦風外,他還真沒有去阻止馮雙禮叛變的人選。
馮雙禮麾下的建昌兵可是相當厲害,他真要一門心思的降清,文安之還真的不好處理,可對於秦風,文安之不知出於何種原因,理所應當般的信任,好像隻需秦風一人,便能夠震懾馮雙禮麾下上萬驍勇的建昌兵。
領導四川這麽多年,文安之的實權再小,卻多少有他的獨到之處,至少他對全局有著相當的控製力,可現在他發現一股強勢的力量正在介入,他的權力隨之迅速的減弱。
那股力量自然是指秦風,文安之很清楚秦風私下與闖軍各部的將領見過麵,甚至連雙方的談話都了如指掌,重慶之戰中,譚詣,譚弘反叛,秦風不予追究的事情他亦是知道,今夜的酒宴,文安之其實早就到了,隻是故意隱藏。
當文安之看到秦風在敬酒中的慷慨陳詞,心中不禁百味雜陳,他不願承認,卻又不得不承認,四川屬於他的時間不多了,秦風很快就會取而代之,以新的領導者的身份,把四川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其實在內心深處,文安之並不排斥秦風,不然也不會把重慶之戰的指揮權交到他的手中。而且他對秦風的能力亦是認可,並不排斥把四川交到他的手中,可是有一點文安之到現在還無法確定,那就是秦風到底在這個亂世中會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忠臣,名將?還是權臣,梟雄?
每當想到這裏,文安之都有些躊躇難安,同時又感到了一絲好笑,試問天下抗清最賣力的誰?不是大明軍隊,而是那些被視為叛逆的闖軍,西軍,還有延平郡王麾下的海寇!他們都能得到大明的認可,那麽蒙山衛出身,屬於明軍正統的秦風還有必要去忌憚嗎?
即使秦風已經在光明正大的擴展勢力,廣西,貴州,四川可能全部會落入他的手中,難道就真的無法讓人接受嗎?
能力決定了實力,實力大了責任也大,蒙山軍若是將來的某一天,擁有了兵臨天下的實力,那麽天下易主又有何不可?
想的越多,文安之越是困苦,他望著一臉恭順求教的秦風,又是輕聲一歎,卻不願再在這些問題上多做糾結,話鋒一轉的問道:“今夜遇刺,幕後指使可否查明?”
秦風沉思片刻,說道:“暫時還不得知......”他笑了一聲,淡然道:“想殺我的人很不少,又何必在意是誰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刺客來了殺之便是!”
關於木偶之事,文安之長居高位,應該也有所耳聞,秦風卻不想在他麵前過多提及,文安之似乎把刺殺之事看的很淡,問過一句後再無過多深究,臉色卻是微微一變,低聲道:“老夫聽說你有繼續進軍的打算?”
秦風剛剛才和闖軍諸將通過氣,文安之就已得知,看來他在闖軍中一定安插了人手,不過這也是稀鬆平常之事,文安之掌握四川多年,總有機會培植幾個耳目,秦風點頭道:“此刻進軍,可攜重慶大勝之餘威,席卷各地,光複疆土,而且重慶之戰並未消耗多少糧草,破城後亦是所獲頗豐,目前存糧可供五萬大軍二月之需。”
提到光複疆土,文安之精神一振,眉宇中不見一絲連夜奔波的倦意,朗聲道:“川東大部還在韃子的控製之下,不夠除了幾座大城外,清軍實力十分虛弱,你集中闖軍各部席卷而去,相信一定能有所收獲。”
秦風搖了搖頭,說道:“督師,如果隻是小打小鬧,派遣一支偏師就行,本王又何必讓闖軍各部全都做好開拔的準備。”他眼中鋒芒畢露,起身來到桌案前,張開手掌重重的按在了地圖上,擲地有聲道:“重慶陷落,川東清軍必定惶恐,又得不到清廷的支援,士氣一定低迷,而闖軍各部都以老卒居多,糧草充足,士氣高昂,兩者一比,清軍拿什麽阻擋我軍攻勢?”
文安之看著一臉雄心壯誌的秦風,他發現自己真的老了,之前以絕對的優勢兵力打一座重慶城,他都會思慮良久,年輕時那股勇往無前的氣魄早就被消磨的一幹二淨,可他雖然承認秦風說的不錯,但還是不忘提醒道:“漢王,切莫急功近利,萬事小心謹慎為上。”
秦風認真道:“督師放心,本王隻有進取之心,絕無狂妄之心!”
根據後世的記憶,川東之所以一直落在清廷手中,主要是因為明軍很少有發動反擊的想法,重慶戰敗後更是失去了反擊的信念,再加上永曆滅亡,給抗清各軍蒙上了絕望的陰影,可當前形勢已經截然不同,明軍完全有能力,也有欲望奪迴川東。
而且川東清軍幾乎都是降軍,一旦麵對王師到來,估計會大規模的反正,在秦風的記憶中,川東之地好像沒有出現過什麽鐵杆漢奸。
可文安之接下去的話,讓秦風為之一怔,隻因文安之發現了一個有巨大漢奸嫌疑的人,這也是他連夜來見秦風的原因所在。
文安之臉色顯出怒容道:“建昌那邊很早就有了異動,老夫隻是沒有確鑿的證據,這才一直放任不管,可沒想到在我軍各個戰場皆獲得大勝的情況下,慶陽王不僅不知收斂,竟然還主動派人聯係吳三桂,真的鐵了心要當漢奸了。”
秦風臉上閃過一道怪異之色,問道:“慶陽王是指馮雙禮嗎?”
文安之迴道:“沒錯,馮雙禮最早是張獻忠大西國五軍都督之一,張獻忠死後,他追隨孫可望抗清,孫可望自稱平東王,封馮雙禮為興國侯,而在三王內亂時,馮雙禮兵敗歸順李定國,後來被天子封為慶陽王。”
得到了文安之的確定後,秦風眼前一亮,微笑道:“督師不提,本王差點就忘了。”
文安之莫名其妙道:“你忘了什麽?”
秦風差點說漏了嘴,含糊其辭道:“沒什麽......既然察覺了建昌那裏有降清的意圖,我們自當盡快處理,等明日一早,本王會暫緩光複川東的計劃,先領一支兵馬去拜訪一下慶陽王。”
文安之聽到秦風願意親自出馬,臉上頓時流露出欣慰的笑容,除了秦風外,他還真沒有去阻止馮雙禮叛變的人選。
馮雙禮麾下的建昌兵可是相當厲害,他真要一門心思的降清,文安之還真的不好處理,可對於秦風,文安之不知出於何種原因,理所應當般的信任,好像隻需秦風一人,便能夠震懾馮雙禮麾下上萬驍勇的建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