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任何流言讖語都是人口相傳,李自成的大順存在時間很短,竟然也有‘木偶活,大順興,木偶死,大順亡’的讖語留下,可見有人無時不刻都在試圖擾亂天下,至於幕後推手到底是何人,秦風暫時沒有時間去一探究竟,卻也一直心懷警惕。
而李來亨似乎已經深陷於鬼神之說中,他的父親李過相信,闖王李自成亦是相信,二人都是天縱之才,李來亨自認遠遠不如,又如何敢去質疑?
此刻,多年來尋找的秘密也許就在眼前,李來亨心中緊張忐忑,夾雜著強烈的激動,他目不轉睛的望著秦風,隻希望對方能給出答案。
秦風什麽也沒有說,隻是嘴角帶著分笑。
可那笑容,絕非喜悅、欣賞的笑,那笑容中,包含著哂然、譏誚,甚至還有憤怒、仇視。
秦風真是不明白為何有人要搞出這些事情,弄得人心惶惶,天下大亂想必也和其脫不了關係。而到了今時今日,那幕後的推手到底還在不在,又會不會再起波瀾,禍亂蒼生。
屋內沉寂,沉寂的連心跳,唿吸都可聽到。
李來亨見到秦風的笑容,忍不住的駭異,不知道秦風為何會有這般表情?
就見秦風終於泯滅了笑,恢複了幾分親和,緩緩道:“你要的答案,本王暫時給不了,不過將來總有真相大白之日。”
李來亨眉頭緊皺,臉上顯出失望之色,他曆盡了辛苦,費盡了心思,終於遇到秦風這個知情人,難道就換來了這種結果?
秦風輕歎一聲道:“很多事情,不是想弄明白就能明白的,可有一點你必需明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探秘木偶的玄機,而是驅除韃虜,光複我漢人江山。”他把戚刀重重的放在桌麵上,臉上帶著不容人質疑之色道:“比起什麽木偶,本王更相信手上的刀,相信榮辱與共的抗清將士,以及天下間不屈的百姓們!”
夜涼如水,殘月凝白。風吹梧桐,刷刷響聲中,屋內更靜。
李來亨的眼中卻多了分炙熱,多了分明悟,孤燈明滅,照在他的臉上,驅散了陰雲困惑。他的表情又變得沉靜,穩重,癡癡的望著那孤燈,神思仿佛過了夜,穿了燈,到了烽火照天地、兵戈亂紫煙的多年前。
燈芯微爆,跳出一點火花到了靜的夜,如流星一點經天,轉瞬即逝。
李來亨眼中似乎也閃光了下,突然道:“多謝漢王提點,末將日後會把心思全都放在與韃子作戰上麵。”話到這裏,他倒是迅速進入了角色,問道:“漢王暫緩攻打重慶,想必是發現了什麽異常,若末將所料不差,漢王對攻打重慶的人馬存在疑慮。”
到底是繼承李自成衣缽的人,李來亨確實有過人之處,秦風微笑問道:“本王可什麽也沒說過,妄加揣測是會讓軍心不穩的。”
李來亨沒有退縮,肅然道:“漢王提出暫緩攻打重慶,乃是在詢問過攻打重慶所派出的人馬之後,除了對參戰人馬存有顧慮,末將實在想不到還有其他解釋。”他雙瞳陡然一縮,低聲問道:“漢王可是認為三譚有問題?”
四川抗清力量複雜,李來亨屬於闖軍,三譚則是地主武裝,闖軍過去在遊動作戰時,為了籠絡民心,一直貫徹打土豪分糧食的作戰方針。也正因為這樣,闖軍無法得到地主階級的支持,使得大順朝隻要大敗一場,便會樹倒猢猻散,沒有一點根基支撐可言。
闖軍在一片石被清軍和吳三桂聯手擊敗後,其實在敗退的同時也組織過多次反擊,在兵力和戰力上並沒有處於絕對劣勢,結果卻是九戰九敗,一勝難求,正是因為沒有地方政權支持造成的,而地方政權的核心就是地主宗族勢力。
因此,對於三譚這樣的地主武裝,闖軍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感,李來亨認為三譚有問題,應該多少也帶著分偏見。
秦風單獨麵對李來亨,也不想隱瞞自己的判斷,說道:“沒錯,本王確實對三譚不放心,重慶清軍敢於做出堅守的樣子,這一點本就令人奇怪,畢竟重慶得失對目前天下大局而言並不重要,四川巡撫高民瞻也不是一個悍不畏死之輩,他隻要給清廷上書一份,說明敵眾我寡的事實,相信清廷是允許他棄城而逃的。”
李來亨接口道:“高民瞻不逃,有可能是清廷拒絕了他的請求,更大的可能是他有所倚仗,清廷的注意力現在幾乎全在南明永曆身上,很難抽出兵力去支援重慶,而沒有援兵,高民瞻隻有指望明軍攻城不利。”
秦風低聲道:“三譚若是降了滿清,重慶的清軍實力立刻猛增,對我軍心士氣的打擊亦是巨大,再攻重慶怕會得不償失。”
李來亨若有所思望向秦風,秦風有些失神的望著燈火,看上去正在思索三譚是否真的會反叛,又像是在洞察先機之下,如何作為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秦風一時不語,李來亨也不說話,他似乎得到了秦風的開解,對木偶之事釋懷了不少,可隻有他自己才知道,他根本沒有放下,主動說出對三譚的懷疑,得到了秦風的認可後,更是堅定了他對木偶之事的執念。
自從木偶之謎流傳到李自成那裏後,李自成費勁心力想要複活木偶,雖然沒能成功,但也探尋到了更多的秘密,其中就有木偶複活後有預知未來之能,所以才能解釋為什麽木偶死活,能夠決定一個王朝興衰。
秦風初來四川,對三譚毫無了解,為什麽認定他們會反叛,僅憑重慶清軍的反應嗎?
這個解釋有點道理,李來亨卻認為十分牽強,他有更能讓自己信服的解釋,那就是秦風像複活的木偶一樣,有預知未來的能力!
油燈一亮,李來亨的眸子中又有光芒一閃,緩緩問道:“漢王認為三譚會反,那不知打算如何應對?”他的問話沒有多少急迫之意,心思顯然不在問題本身。
秦風目光灼灼道:“本王要借勢打勢,利用三譚的反叛,兵不血刃的奪下重慶!”
而李來亨似乎已經深陷於鬼神之說中,他的父親李過相信,闖王李自成亦是相信,二人都是天縱之才,李來亨自認遠遠不如,又如何敢去質疑?
此刻,多年來尋找的秘密也許就在眼前,李來亨心中緊張忐忑,夾雜著強烈的激動,他目不轉睛的望著秦風,隻希望對方能給出答案。
秦風什麽也沒有說,隻是嘴角帶著分笑。
可那笑容,絕非喜悅、欣賞的笑,那笑容中,包含著哂然、譏誚,甚至還有憤怒、仇視。
秦風真是不明白為何有人要搞出這些事情,弄得人心惶惶,天下大亂想必也和其脫不了關係。而到了今時今日,那幕後的推手到底還在不在,又會不會再起波瀾,禍亂蒼生。
屋內沉寂,沉寂的連心跳,唿吸都可聽到。
李來亨見到秦風的笑容,忍不住的駭異,不知道秦風為何會有這般表情?
就見秦風終於泯滅了笑,恢複了幾分親和,緩緩道:“你要的答案,本王暫時給不了,不過將來總有真相大白之日。”
李來亨眉頭緊皺,臉上顯出失望之色,他曆盡了辛苦,費盡了心思,終於遇到秦風這個知情人,難道就換來了這種結果?
秦風輕歎一聲道:“很多事情,不是想弄明白就能明白的,可有一點你必需明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探秘木偶的玄機,而是驅除韃虜,光複我漢人江山。”他把戚刀重重的放在桌麵上,臉上帶著不容人質疑之色道:“比起什麽木偶,本王更相信手上的刀,相信榮辱與共的抗清將士,以及天下間不屈的百姓們!”
夜涼如水,殘月凝白。風吹梧桐,刷刷響聲中,屋內更靜。
李來亨的眼中卻多了分炙熱,多了分明悟,孤燈明滅,照在他的臉上,驅散了陰雲困惑。他的表情又變得沉靜,穩重,癡癡的望著那孤燈,神思仿佛過了夜,穿了燈,到了烽火照天地、兵戈亂紫煙的多年前。
燈芯微爆,跳出一點火花到了靜的夜,如流星一點經天,轉瞬即逝。
李來亨眼中似乎也閃光了下,突然道:“多謝漢王提點,末將日後會把心思全都放在與韃子作戰上麵。”話到這裏,他倒是迅速進入了角色,問道:“漢王暫緩攻打重慶,想必是發現了什麽異常,若末將所料不差,漢王對攻打重慶的人馬存在疑慮。”
到底是繼承李自成衣缽的人,李來亨確實有過人之處,秦風微笑問道:“本王可什麽也沒說過,妄加揣測是會讓軍心不穩的。”
李來亨沒有退縮,肅然道:“漢王提出暫緩攻打重慶,乃是在詢問過攻打重慶所派出的人馬之後,除了對參戰人馬存有顧慮,末將實在想不到還有其他解釋。”他雙瞳陡然一縮,低聲問道:“漢王可是認為三譚有問題?”
四川抗清力量複雜,李來亨屬於闖軍,三譚則是地主武裝,闖軍過去在遊動作戰時,為了籠絡民心,一直貫徹打土豪分糧食的作戰方針。也正因為這樣,闖軍無法得到地主階級的支持,使得大順朝隻要大敗一場,便會樹倒猢猻散,沒有一點根基支撐可言。
闖軍在一片石被清軍和吳三桂聯手擊敗後,其實在敗退的同時也組織過多次反擊,在兵力和戰力上並沒有處於絕對劣勢,結果卻是九戰九敗,一勝難求,正是因為沒有地方政權支持造成的,而地方政權的核心就是地主宗族勢力。
因此,對於三譚這樣的地主武裝,闖軍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感,李來亨認為三譚有問題,應該多少也帶著分偏見。
秦風單獨麵對李來亨,也不想隱瞞自己的判斷,說道:“沒錯,本王確實對三譚不放心,重慶清軍敢於做出堅守的樣子,這一點本就令人奇怪,畢竟重慶得失對目前天下大局而言並不重要,四川巡撫高民瞻也不是一個悍不畏死之輩,他隻要給清廷上書一份,說明敵眾我寡的事實,相信清廷是允許他棄城而逃的。”
李來亨接口道:“高民瞻不逃,有可能是清廷拒絕了他的請求,更大的可能是他有所倚仗,清廷的注意力現在幾乎全在南明永曆身上,很難抽出兵力去支援重慶,而沒有援兵,高民瞻隻有指望明軍攻城不利。”
秦風低聲道:“三譚若是降了滿清,重慶的清軍實力立刻猛增,對我軍心士氣的打擊亦是巨大,再攻重慶怕會得不償失。”
李來亨若有所思望向秦風,秦風有些失神的望著燈火,看上去正在思索三譚是否真的會反叛,又像是在洞察先機之下,如何作為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秦風一時不語,李來亨也不說話,他似乎得到了秦風的開解,對木偶之事釋懷了不少,可隻有他自己才知道,他根本沒有放下,主動說出對三譚的懷疑,得到了秦風的認可後,更是堅定了他對木偶之事的執念。
自從木偶之謎流傳到李自成那裏後,李自成費勁心力想要複活木偶,雖然沒能成功,但也探尋到了更多的秘密,其中就有木偶複活後有預知未來之能,所以才能解釋為什麽木偶死活,能夠決定一個王朝興衰。
秦風初來四川,對三譚毫無了解,為什麽認定他們會反叛,僅憑重慶清軍的反應嗎?
這個解釋有點道理,李來亨卻認為十分牽強,他有更能讓自己信服的解釋,那就是秦風像複活的木偶一樣,有預知未來的能力!
油燈一亮,李來亨的眸子中又有光芒一閃,緩緩問道:“漢王認為三譚會反,那不知打算如何應對?”他的問話沒有多少急迫之意,心思顯然不在問題本身。
秦風目光灼灼道:“本王要借勢打勢,利用三譚的反叛,兵不血刃的奪下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