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很想問清楚永曆皇帝為什麽要封自己漢王,可文安之似乎也不清楚,又或者他在刻意迴避這個問題,不等秦風相問,文安之已經換了個話題,問道:“郝搖旗告訴我,你對重慶之戰有些看法,讓老夫暫緩攻擊,不知是何緣由?”
說到戰事,秦風立刻拋去心中雜念,沉嚀片刻道:“重慶清軍守禦薄弱,按理說攻之不難,末將隻是擔心集結在重慶外的各軍統屬不一,指揮上容易失當,萬一影響到攻城,必然會造成無謂的傷亡。”
秦風不敢直接說出重慶之戰會敗,因為他雖然記得史書上提到過重慶之戰以明軍慘敗收場,但如何敗的他卻毫無印象,而從目前雙方實力來看,川中闖軍和地方武裝的實力極強,根本不是重慶清軍可以相提並論的,即使攻城不利,也不該慘敗,其中一定出了極大的變故。
而真的發生變故,又能讓明軍慘敗,其實並不難猜測,無非就是明軍大意輕敵,讓清軍鑽了空子,又或者明軍內部發生了叛亂。
秦風更傾向去後麵那種可能,清軍要鑽空子,也要有實力才行。
貴陽城之戰中,蒙山軍能給予攻城的清軍巨大殺傷,憑借的是強有力的騎兵突擊,可重慶清軍幾乎沒有騎兵,根本就不存在出城突擊的可能,即使孫武諸葛亮合體,也無法用如此弱勢之兵,給城外的明軍造成威脅,何況還是取得大勝。
如此一來,最大的可能就是明軍內部有人叛亂,秦風說各軍統屬不一,容易指揮失當,其實有領導重慶之戰的想法,隻要接過指揮權,他相信自己能及時發現反叛之人。
文安之對重慶之戰十分重視,秦風和李定國先後取勝清軍,川地也該來一場大勝響應,重慶屬於戰略要地,清軍守禦又顯薄弱,想要一戰打出名聲,攻占重慶無疑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聽到秦風的顧慮,文安之其實並不太過放在心上,可也不能駁了秦風麵子,笑笑說道:“秦將軍言之有理,不如重慶之戰就交給你全權指揮如何?”
秦風心中一喜,真是想什麽來什麽,他本該謙讓幾句,卻擔心弄巧成拙,惹得文安之反悔,於是直接爽快的答應道:“督師如此器重,那末將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文安之一愣,他隻是隨口說之,沒想到秦風看上去還真有指揮重慶之戰的打算,而話已經說出來了,總不能不顧臉麵的收迴來,何況秦風指揮作戰的能力是有目共睹,文安之也沒什麽好擔心的,哈哈大笑道:“那老夫就等著秦將軍報捷了。”
秦風拱手鄭重道:“還請督師放心,末將一定竭盡全力,不會辱沒了川中豪傑們的威名!”
************************************************************************
戰事將起,秦風沒有時間浪費,他需要先去見過袁宗第,劉體純等人才行,他們心中顧慮不去,很難全心全意的投入到重慶之戰中。
秦風乘船順流而下,越過夔門後就進入了三峽地區,路上有文安之派給他的向導指指點點,講述巫峽各處的風景和故事。
從貴州到奉節的路上,雖然河岸崎嶇難行,但總還能找到一些可以通行的途徑,可巫峽兩岸都是陡峭的岩壁,上麵是不知道多少年才修築出來的棧道,懸在江麵上看上去寬窄也就能讓一個人通行。
向導告訴秦風,三峽的地形差不多都是這般險峻,一直到東麵的宜昌才有一些平緩的地麵,川東,鄂北的明軍完全依靠長江進行通訊聯絡。由於明軍有主場之利,清軍一直無法在這條通道上取得一個立足點駐紮一支水師,所以清軍也無法從陸路進攻各路明軍的基地。
但反過來說若是水師覆滅,清軍取得了這段水域的控製權,那沿著長江展開的明軍也就會被分割成無法唿應的一隊隊孤軍。
秦風望著波波碧水,心想四川道路難行,各條河流才是運轉的生命線,韃子不擅長水戰,這才長期無力攻占四川,而對於明軍而言,既然有水師的優勢,應該盡量主動進攻才對,一味的防禦下,滿清早晚能夠積累起足夠對付四川明軍水師的力量。
毫不誇張的說,四川明軍如果沒有進取之心,滅亡隻是早晚的事情。
四川現在還有大片土地在清軍掌控下,明軍不說打出去,至少也該收複四川全境,然後做出北上的姿態,給予滿清適當的壓力。
當然,明軍不攻也有不攻的道理,打仗是要花錢的,文安之和秦風提過他的財政十分窘迫,各軍糧草都是自給自足,兵卒無戰事時,全都會去開墾田地,也就勉強能夠糊口而已,很難多出糧草用來打仗。
重慶之戰估計要消耗明軍半年來的全部儲備,而且必需速戰,超過一個月的話,糧草就會耗盡,到時候各軍隻能撤兵返迴駐地。
四川天府之國,竟然也會糧草不夠,秦風真的無法想象,等到重慶之戰結束後,他一定要向文安之諫言,全力發動百姓開墾土地,並執行統一有效的規劃,各軍可以短期內消減常備兵員,多出來的人力全部用在種糧上麵。
如今小冰河期基本過去,隻要全力生產,最多二年,四川產糧足夠養得起數百萬人口。
在各種思緒中,秦風抵達了房縣,這是他拜訪闖軍各將領的第一站。
房縣是郝搖旗的駐地,秦風又和郝搖旗關係不錯,通過他相信對於川地的闖軍各部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秦風到達後,郝搖旗親自帶兵出迎,隻是走在最前麵的卻不是郝搖旗,而是一個麵容清秀的中年人,郝搖旗亦步亦趨跟隨在旁,對那個中年人顯得十分恭敬。
中年人看到秦風,執手行禮道:“聞名不如見麵,漢王英姿勃發,威風凜然,果然是人中翹楚,我大明有漢王這樣的人傑,何愁不能驅除韃虜,光複大明江山!”
郝搖旗注意到秦風有點遲疑,連忙介紹道:“漢王,這位是安東王。”
秦風還是有些反應不過來,天下王爺太多,他可不知道安東王是哪個,仔細打量了一眼,發現中年人雙手白嫩,不像是一個握刀打仗的人,那他肯定和自己這種以戰功晉升的王爺不同,那隻能是一個宗室。
郝搖旗難道也學文安之弄出個假韓王一樣,隨便找來一個人冒充宗室?
說到戰事,秦風立刻拋去心中雜念,沉嚀片刻道:“重慶清軍守禦薄弱,按理說攻之不難,末將隻是擔心集結在重慶外的各軍統屬不一,指揮上容易失當,萬一影響到攻城,必然會造成無謂的傷亡。”
秦風不敢直接說出重慶之戰會敗,因為他雖然記得史書上提到過重慶之戰以明軍慘敗收場,但如何敗的他卻毫無印象,而從目前雙方實力來看,川中闖軍和地方武裝的實力極強,根本不是重慶清軍可以相提並論的,即使攻城不利,也不該慘敗,其中一定出了極大的變故。
而真的發生變故,又能讓明軍慘敗,其實並不難猜測,無非就是明軍大意輕敵,讓清軍鑽了空子,又或者明軍內部發生了叛亂。
秦風更傾向去後麵那種可能,清軍要鑽空子,也要有實力才行。
貴陽城之戰中,蒙山軍能給予攻城的清軍巨大殺傷,憑借的是強有力的騎兵突擊,可重慶清軍幾乎沒有騎兵,根本就不存在出城突擊的可能,即使孫武諸葛亮合體,也無法用如此弱勢之兵,給城外的明軍造成威脅,何況還是取得大勝。
如此一來,最大的可能就是明軍內部有人叛亂,秦風說各軍統屬不一,容易指揮失當,其實有領導重慶之戰的想法,隻要接過指揮權,他相信自己能及時發現反叛之人。
文安之對重慶之戰十分重視,秦風和李定國先後取勝清軍,川地也該來一場大勝響應,重慶屬於戰略要地,清軍守禦又顯薄弱,想要一戰打出名聲,攻占重慶無疑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聽到秦風的顧慮,文安之其實並不太過放在心上,可也不能駁了秦風麵子,笑笑說道:“秦將軍言之有理,不如重慶之戰就交給你全權指揮如何?”
秦風心中一喜,真是想什麽來什麽,他本該謙讓幾句,卻擔心弄巧成拙,惹得文安之反悔,於是直接爽快的答應道:“督師如此器重,那末將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文安之一愣,他隻是隨口說之,沒想到秦風看上去還真有指揮重慶之戰的打算,而話已經說出來了,總不能不顧臉麵的收迴來,何況秦風指揮作戰的能力是有目共睹,文安之也沒什麽好擔心的,哈哈大笑道:“那老夫就等著秦將軍報捷了。”
秦風拱手鄭重道:“還請督師放心,末將一定竭盡全力,不會辱沒了川中豪傑們的威名!”
************************************************************************
戰事將起,秦風沒有時間浪費,他需要先去見過袁宗第,劉體純等人才行,他們心中顧慮不去,很難全心全意的投入到重慶之戰中。
秦風乘船順流而下,越過夔門後就進入了三峽地區,路上有文安之派給他的向導指指點點,講述巫峽各處的風景和故事。
從貴州到奉節的路上,雖然河岸崎嶇難行,但總還能找到一些可以通行的途徑,可巫峽兩岸都是陡峭的岩壁,上麵是不知道多少年才修築出來的棧道,懸在江麵上看上去寬窄也就能讓一個人通行。
向導告訴秦風,三峽的地形差不多都是這般險峻,一直到東麵的宜昌才有一些平緩的地麵,川東,鄂北的明軍完全依靠長江進行通訊聯絡。由於明軍有主場之利,清軍一直無法在這條通道上取得一個立足點駐紮一支水師,所以清軍也無法從陸路進攻各路明軍的基地。
但反過來說若是水師覆滅,清軍取得了這段水域的控製權,那沿著長江展開的明軍也就會被分割成無法唿應的一隊隊孤軍。
秦風望著波波碧水,心想四川道路難行,各條河流才是運轉的生命線,韃子不擅長水戰,這才長期無力攻占四川,而對於明軍而言,既然有水師的優勢,應該盡量主動進攻才對,一味的防禦下,滿清早晚能夠積累起足夠對付四川明軍水師的力量。
毫不誇張的說,四川明軍如果沒有進取之心,滅亡隻是早晚的事情。
四川現在還有大片土地在清軍掌控下,明軍不說打出去,至少也該收複四川全境,然後做出北上的姿態,給予滿清適當的壓力。
當然,明軍不攻也有不攻的道理,打仗是要花錢的,文安之和秦風提過他的財政十分窘迫,各軍糧草都是自給自足,兵卒無戰事時,全都會去開墾田地,也就勉強能夠糊口而已,很難多出糧草用來打仗。
重慶之戰估計要消耗明軍半年來的全部儲備,而且必需速戰,超過一個月的話,糧草就會耗盡,到時候各軍隻能撤兵返迴駐地。
四川天府之國,竟然也會糧草不夠,秦風真的無法想象,等到重慶之戰結束後,他一定要向文安之諫言,全力發動百姓開墾土地,並執行統一有效的規劃,各軍可以短期內消減常備兵員,多出來的人力全部用在種糧上麵。
如今小冰河期基本過去,隻要全力生產,最多二年,四川產糧足夠養得起數百萬人口。
在各種思緒中,秦風抵達了房縣,這是他拜訪闖軍各將領的第一站。
房縣是郝搖旗的駐地,秦風又和郝搖旗關係不錯,通過他相信對於川地的闖軍各部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秦風到達後,郝搖旗親自帶兵出迎,隻是走在最前麵的卻不是郝搖旗,而是一個麵容清秀的中年人,郝搖旗亦步亦趨跟隨在旁,對那個中年人顯得十分恭敬。
中年人看到秦風,執手行禮道:“聞名不如見麵,漢王英姿勃發,威風凜然,果然是人中翹楚,我大明有漢王這樣的人傑,何愁不能驅除韃虜,光複大明江山!”
郝搖旗注意到秦風有點遲疑,連忙介紹道:“漢王,這位是安東王。”
秦風還是有些反應不過來,天下王爺太多,他可不知道安東王是哪個,仔細打量了一眼,發現中年人雙手白嫩,不像是一個握刀打仗的人,那他肯定和自己這種以戰功晉升的王爺不同,那隻能是一個宗室。
郝搖旗難道也學文安之弄出個假韓王一樣,隨便找來一個人冒充宗室?